Re: [新闻] 快讯/林智坚翻出未抄袭证据 明早开“

楼主: TohnoShiki (=ω=.)   2022-07-24 15:23:57
这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有趣的对话,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
甲:请回复,否则我将采取法律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
乙:哈?
我没抄袭啊。
而且,这已经是去年的影片了。
你今年才想到的创意,我去年想到就拍好放上网了,怎么可能是我抄袭你。
甲:抄袭跟时间无关,懂?
不管你什么时候发表,我都会想到这个创意。
即使你是十年前发。
对付外界的质疑,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举出事实迹证,就是用缜密的逻辑推演,让他陷入
你事先默认好的绵密陷阱中,一步一步地深陷其中,无法脱身。
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逻辑能把问题解释清楚,但同时也能把聪明人骗成白痴。”
看完昨天陈的4000字长文,以及今天的记者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他○的在干什么?”
没错,我就是一直在思考“我他○的在干什么?”
这听起来荒谬,但看到我学弟在林的竞选总部那些发言后,我本来以为会出现什么突破性
或是可以改变风向的新事实,才会在假日花时间跟这些新闻。
我很用心地看完这些报导,也跟了记者会,我还是想问:“我他○的在干什么?”
原因无他,我只是觉得正常人的智商,会被你们侮辱,如此而已。
先来讨论陈局长破绽百出的长文,因为他可以不顾蜩螗国事,花这么多时间写个废文来帮
子弟兵护航,想必是这次的事件动摇国本、危及国安,才会费尽心思来写吧,重点与个人
的反驳事由,略以:
一、先有林智坚的研究和资料,才会有余正煌的论文写作,他要感谢林智坚不藏私,愿意
分享资料给学长余正煌;他则是在征得余的指导教授同意下,以口试委员身分指导余
正煌研究计画写作,时间大约从2016年1月开始,晚于他指导林智坚的论文写作。
依据“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班论文考试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考试可以
分为两个阶段:研究计画考试、硕士论文考试,必须要俗称大纲的研究计画考试通过
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照陈、林的说法,余的情况应该是105年时已逼近修业年限,论文计画却无法获得口试
委员认可,才会接受口委的建议去更换题目,并向林索取资料。
这里有趣的是,余的指导教授是李碧涵,但陈的说法搞得好像他才是余的论文指导教
授,也由于时至今日都没看到李或是余的说法,我们无法得知陈这种“有悖常理”的
情形,究竟是否存在。
照陈的说法进行下去,会变成他指导余、林期间,两人的论文写作时间会有重叠、两
人的写作资料来源都是竞选期间林阵营提供的民调资料,然而这还是无法解释为何两
人的论文成品会如此雷同。
二、因为两人使用同样一组多次调查的电话访问结果,而这些问卷都是林智坚与其竞选团
队的原创,余正煌在论述这些变量时必须忠于原来设计;且依变项、研究对象、问题
意识与研究发现不同,即使使用同样的统计模型,数字也不会一样,讲的也是不同的
东西,这毫无“抄袭”问题。
问题来了,就算使用相同的母资料,数据、问卷不变,也很难会产生出如此相同的成
品,学术史上这种案例应该由如凤毛麟角。
托尔金同样的一部作品“The Lord of the Ring”给不同的译者翻译,朱学恒翻译的
版本,会和邓嘉宛等人的成品如此雷同?
这答案用膝盖想都知道并不会,因为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习惯用语、文章断句等,在
求学过程中大多已定型,除非出社会后另行深造学习,不然很难去改变。
余、林两人的求学成长背景不同,实在是很难想像两人分别撰写的论文,会像是孪生
兄弟,甚至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
三、林余两人的论文基于同一组问卷所蒐集的资料,在“操作性定义”当然会完全一样,
这不是抄袭,因为不完全一样才是问题;外界认为文字相似、语法相同就是“抄袭”
,完全是“去脉络化”说法。
陈局长重新定义抄袭,如果文字用语如此雷同都不算,那我只能说李眉蓁真的很倒楣
,没有民进党党证、也不是由你来指导。
四、1992年回学校任教至2020年届龄退休改聘为兼任教师,为何至今30年指导近两百位学
生(含尚未毕业者),因为他是一个研究型教授,除了长期参与大型的调查研究外,
身边更累积大量研究资料,可提供学生写论文。
依“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研究生修业办法”以及“国立台湾大
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班论文考试办法”之规定,每位专任教师一年指导学生以六位
为限,与硕士专班学生合计,则以十位为限。
他说他的任教资历长,所以底下门生众多,然而比对资历和他差不多甚至更为资深的
张志铭、周继祥、杜震华等教授,陈指导过的论文数量就是比他们多出一大截。
更别说还不乏“共同指导”的学生,我就真不明白,硕士论文有那么多需要共同指导
的吗?
而且把名额用到这么满的,其他教授身上都没出现过,怎么就他底下最多?
简而言之,就是写了4000字的老调重弹来护航,没有什么可看性,反而让我觉得更不知所
云,很多外界想要了解的部分,都没有实质回答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其他人比论文“撰写者”还要懂的记者会,其论点与个人批评事
由,略以:
一、林智坚强调,他的硕士论文是原创绝无抄袭,题目的发想在先、研究大纲、研究设计
和写作都在先,2013年他进台大国发所,2015年与教授讨论硕士论文题目,当时就决
定以2014年选举新竹市长三脚督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完成第一版研究大纲,
2016年2月1日他的研究计画版本中就已有研究设计,这部分的证据和资料,他已委请
律师公证。
林说是自己先想先写,还“善意”提供资料给余参考,但这段话细细咀嚼,会发现越
解释留下的破绽会越多。
105年2月1日电子邮件提到:“附上我修改及增补的硕论研究计画,以及相应修改的论
文部分,请查收!”
由此可知,林的问文研究大纲在105年2月1日有一个陈教授修改过后的版本(姑且称之
为陈版大纲,不过教授亲自帮学生修改增补论文,不是给方向建议让学生自己写,这
服务还真的是有够周到),但这也就和记者会时间轴上“林智坚完成研究设计大部分内
容”的说明有矛盾,因为这是指导教授帮你修改好的,不是你依据讨论内容下去增补
修正,他的硕士论文还能说是独立完成吗?
再者,陈将陈版大纲与民调资料交给余,余拿来修改撰写,并提报论文计画考试,而
依据“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研究生修业办法”第十三条(硕士论
文口试)第三项:“论文口试委员由原论文研究计画口试委员担任之,若原口试委员因故不能出任,经所长与
指导教授会商,得另行延聘对论文题目有专门研究之校内外教授为口试委员。”
我们先合理推定陈在105年3月22日余的研究计画口试中,就已经担任口委,并予以通
过,代表余提交的版本与他给的内容应该是有不同的,不然他怎么会放行?
再者,同时指导两份研究内容如此相似的论文,又将自身修改过后的学生研究大纲给
予第三者借鉴,陈的作法是否有违反学术伦理之虞?
又说林2月1日就收到带有陈版大纲的回信,但余迟至3月22日方通过研究计画考试,那
我就想问:“如果林是原创,为何要拖到5月24日才通过,参考你的人会在两个月内就
完成这些程序,并着手写作论文后续内容?”
退步言之,若真的研究大纲借鉴参考,那也应该只有交代研究背景与设计的绪论会比
较相似。
结果内容相近、错字相同、文献引用残缺不全,你们是把人民当白痴?
此外,我也不懂一再强调经过公证,到底有什么意义。
公证除非是人与人间的民事关系,才有必要,记者会上强调经过公证,用意八成是想
要找人背书。
然而公证人根本没办法分辨真伪,更无从得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现象。
二、郑运鹏说,余同学的确比较早到国发所,2015年已经念了5年多,研究计画口试发生在
2015年12月,余遇到瓶颈,余2016年1月找了陈明通,请教怎么解决,陈明通建议更换
题目,于是换题目。陈明通有征得林智坚同意提供资料给余。2016年3月8日,余同学
把研究计画给陈明通,“所以当时这个档案,林智坚要抄也没得抄,因为余同学在后
,林智坚在前”。2016年7月19日,“余同学念了6年硕士,论文终于通过了”。
笑点来了,余3月8日申请研究计画考试、3月22日通过,这不代表林没办法抄啊。
毕竟林是5月24日才通过,中间还隔了几个月,所谓的“余同学在后,林智坚在前”,
只能证明林有可能先想出这个主题,但余就是比他早完成考试送审资料。
隔了这么段时间,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刻意不解释这段空白的历史。
三、媒体问,台大社科院长苏宏达发内部信件指是丑闻。黄帝颖说,“苏宏达跟国民党过
去的关系不用讲、大家都知道”,未审先判说是丑闻,苏宏达应该要自请回避。
我拿“苏宏达 国民党”当关键字喂狗搜寻,维基百科的页面写了“台北市人,国民党
籍”,然而点进人物介绍页面,我看不到党籍介绍。
苏过去的文章,包含批评拔管、1450害死外交官、故宫政策等,都被出征或是媒体攻
击,国民党则是针对这些事件声援教授,原来这就是关系好?
再说了,今天会爆发论文门这种抄袭风波,如果这不是学术丑闻,什么才是丑闻?
而他扮演的角色就是召集人,委员不是他一个人即可决定、会议上也只有一票,无法
以个人之力左右审查结果。
现在就这么急着抹,无非是想把学术争议转移焦点为政治事件,好把之后结果都推说
是政治力介入、国民党抹黑算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国民党最早质疑的是中华大学论文以政府报告代替著作,国发
所的论文是媒体人黄阳明质疑抄袭。
要究责也得找对对象吧?不然这种律师,当事人会放心交给你辩护?
四、林智坚说,论文结论有参考余同学,但二者不同。这些证据可以检视和验证,“我是
原创者”。
如果林是原创,怎会有板友freemannn等人质疑,内文会如此雷同?
(详参: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58593280.A.3E5.html)
而且今天的记者会,大概也只能用“欺师灭祖”来形容,因为揭露了陈可能违反学术
伦理的相关事证:
(一)直接帮学生修改论文,而不是提供建议与修改方向,由学生自行蒐集资料创作,
影响学生撰写硕士论文的独立性。
(二)将修改好给林的论文,另交由余参考,此举可能严重影响两篇论文的相似度。
(三)记者会上卸责的行为,无异阐明一定有一本论文是抄袭,而陈担任两本论文的审
查委员,居然都放行,让抄袭疑虑者可顺利取得硕士学位。
讲难听点啦,抄袭比原创的引注还完整详实,然后自称原创的会发生资料引用出处严
重谬误的疏失,脸皮要多厚才会这么发言?
如果照今天的脉络看下来,余林的论文必有一本是抄袭,若林文为原创,则余文必定
是抄袭。
然而余文发表在先、引用文献资料也十分完整,那八成余会通灵才有办法这样逆向找
文献。
(详ninaman文章,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58574524.A.F0D.html)
然后再看看最近的球场争议,名单中有个很有趣的部份,就是当年赴日考察的参访名单
中,居然包含三立、年代*2、自由、中时、联合等媒体记者,那么他们的食宿等费用也
是人民买单吗?
怎么感觉是用纳税钱来帮市府做公关呢?
(详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58609981.A.4C4.html)
废文打到这里,感到十分遗憾,因为这些政治人物的言论,根本是把人民当白痴。
有的政治人物年龄落在大众的喜好区间,没有什么暮气或是官僚感,永远都是一身体面的
服装、干净整洁的打扮。
透过媒体包装渲染,雷厉风行、为民谋利的样子,俨然是不可多得的地方父母官、政坛明
日之星。
但借由想“冲喜”却闹了大笑话的政绩,以及面对争议案件转移焦点、实问虚答、偷换概
念的应对,让大家知道原来是个草包,实实在在的大草包,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即便如此,死忠也会歌颂他这样的人,因为他成为新一代台湾政客的榜样!
除了癌细胞或是病毒,学识浅薄的我实在是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词汇,来形容这群人。
我管你是国民党抹黑还是中共打压,你的学位取得就是有争议,涉及到学术丑闻。
高等教育品质把关、学术伦理与大学独立自主等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事,也是每
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事,也许是你我,也许是子女或者孙子、孙女等下一代、下下一代,总
之如果要让台湾拥有足够的高教人才、提升国民素质,我们就不能在这议题上妥协。
一旦今日出现破口,那犹如打开潘朵拉的盒子,放出最可怕的恶魔,对于学术以及未来教
育的伤害,远比对岸整天放话带来的威胁还要高。
合格的选民,会去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候选人,并不一定会无脑地和党派站在同一边。
抄跑团队选择爱台湾的方式,是想办法或取更多的政治职位、呼吁民众投票支持你们的候
选人,以便产生更多的当选者,此毋宁为政党政治之常态,并没什么太大的过错。
毕竟所有的政党,推派他们认可的候选人,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执政权。
就算你是任期未满,接受政党征召旋即辞职的隔壁首长,想办法掰出自己与桃园的连结,
想要来竞选市长,并且借由跑行程、介绍美食、黏着现任首长来表示你有多爱这里,如果
市民喜欢这样,这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在论文门之后,你的态度、你的解释,无疑是让诚信与人格上,背负了大大的问号,无
法去说服人民如何支持一个有诚信疑虑的候选人。
百里侯这个志业,是要为了地方上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的,然而你的论文及球场政绩,让
我不禁怀疑,像你这样的人,是否只会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奋斗。
也许你们的团队不以为意,但我身为一个小市民,只希望桃园人不要有这些疑虑,以及政
治力量不要介入高教,让大家能够拥有良善地方治理品质,以及独立自主的校园。
一位合格的政客,其宗旨就是摒弃个人好感,完全遵从利益,就像无论中央厨房端出什么
黑暗料理,都能大快朵颐的老饕一样。
然而,这次论文疑虑的说明突破了这底线,简直是对学术伦理和良知道德的恶心挑衅。
你们有国家机器,而我们只有键盘。
事到如今,我已无法再对你们进行更多的指责,但还请允许我诉说最后一个事实,最后一
个。
“很抱歉抄跑团队,你们爱的是政党和政治利益,而不是新竹或桃园。”
“身为一位党员,爱自己的政党和希望借由选举获得更多政治利益无可厚非,但很遗憾,
你在竞选的过程中,想要拉台湾的高教陪葬,而剪彩不到48小时就停赛的球场,更是让
人质疑你和你团队的行政能力。”
我可以忍受你们的鬼话连篇的低能言论,但我无法忍受你们企图达到的目的!
为了一党之私,企图毁了台湾的学术伦理与台大地位,这就是你们那苟且、肮脏,不可告
人,却又昭然若揭的秘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