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故宫国宝最后一位押运人 索予明辞世

楼主: TohnoShiki (=ω=.)   2022-07-02 21:15:50
又一位见证过大时代的长者离开,在这边先说声RIP。
北平故宫文物最早在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官方、学术界就担心文物会受到影响。
民国22年时,行政院就有指示故宫挑选文物精品,分批南迁送往英法租界库房暂放,
这些运送的文物,分北中南三路,总共1万6698箱。
从民国26年到抗战胜利,前后8年之间,在旅途上辗转迁徙,南昌、汉口、长沙、贵阳
、昆明、乐山、宝鸡、汉中、成都、峨嵋,翻山越岭、颠簸流离,奇蹟式地躲过了日军
轰炸、地方盗匪劫掠等人祸,也躲过了暴雨落石等等惊险天灾,最后总算在民国36年12
月全数安然回到南京。
故宫文物运送最麻烦的部分,还是因为在北伐成功到对日抗战前,中国大陆还是有不少
的军阀混战或是中央地方的军事冲突,即使是在抗战前期,中央政府能掌控的地方仍有
限,地方势力还是很大,也不乏盗匪。
尤其是抗战或是内战期间的搬运,如何把文物装箱搬运是个大难题。
故宫文物用台北故宫组改前的分类,可以分为图书、书画、器物等,在那个科技落后、
路途遥远颠簸的年代,东西都是装箱陆续往南撤,33年又因为日军进攻贵州,文物又陆
续运往四川。
那时候运输方式落后,还是从原地区翻山越岭运往巴蜀盆地,还不能损坏这些娇贵的文
物,这真的是大工程。
根据故宫前副院长庄严儿子庄灵的回忆,在运往四川的过程中,还有遇到日本军机,当
时为了避免文物受损,一群人都在原地不动伪装,等到飞机都离开,才继续搬迁。
尽管抗战胜利后,文物纷纷复位。
谁知道好景不长,国共内战又打得不可开交。
比起之前的运输,这次的文物搬迁难度可以说是更高。
因为学术界不少人都认为“日本人来了,是民族的冲突,但共产党来了,日子仍然可以
照过。”
而这个论点,也在老蒋“文人抢救计画”的失败,充分体现。
徐蚌会战爆发后,国民党局势不利、天秤完全倒向共产党,当时担任故宫理事、中央博物
院筹备处主任的杭立武,会同其他故宫理事,找了当时的行政院长兼故宫理事长翁文灏召
开文物搬迁会商。
这场会议除了决定故宫文物南迁外,还包含中央博物院、中央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
中研院以及外交部重要文物,也应该一并迁台。
中央图书馆的文物,主要是明朝以前的刻本、校本、手抄本为主;外交部文物则是从清朝
到抗战胜利后的重要国际条约60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有120箱,它拥有最珍贵的
甲骨与金石古文物。
而这场决议,也获得总统兼国民党总裁的老蒋肯定,并下令“尽量搬运”。
这次搬迁,一样是由杭立武主持,但这次的过程却十分不顺,因为院长早决定投共,加上
老蒋被逼下野,代总统李宗仁对于将物资、文物等迁台持反对态度,部分文物被下令不准
输台,不然来到台湾的文物,应该会更多才是。
当时南京政府曾要求将北平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但院长马衡称病婉拒随政府迁台,一方面
延迟文物包装作业,甚至下令封闭故宫对外交通。
最终在共军进入北平之前,故宫文物精品无一件运出。
马衡也因“护宝”有功,中共建政后仍续任北京故宫院长。
至于来台的文物,也因为当时国府运输能力有限,无法带走全部的文物,加上不少军民都
希望也能随船来台,搞得局势相当混乱。
昆仑舰在运送第三批文物时,因为想要登船的人太多,只好开放官兵卧舱、甲板、餐厅、
医务室装载,甚至连舰长室的桌椅床舖都拆了,在严重超载的状况下,最后也只能带走
2千箱中的1248箱。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批来自河南博物馆的69箱精选文物,尽管空军已经排除万难派了
两架专机载运,但面对无法全数带走的69箱文物,杭立武只好忍痛选择带了其中38箱,最
后起飞抢运到台湾。
这些运台文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台北外双溪,而是先到杨梅。
但因为杨梅的湿气太重、存放空间不足,后来才移到台中糖厂厂房存放(光复后,台糖还是
台湾的大地主,没地找台糖准没错),39年才转往存放环境较为妥适的雾峰北沟山麓存放。
而这些文物,在北沟一待就是15年,在物资稀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经过4年的时间逐箱
清点核对,发现损失极少。
根据计画主持人杭立武的著作《中华文物播迁记》,氏表示:“迁台文物虽然箱数比从北
平南撤的箱数少,但经过有计画地挑选‘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品全运来了’。”
直到54年预算六千多万新台币的台北故宫完工(美方出资三千万),文物才逐步搬迁回台北
的库房中保存。
而等到南院完工,又有部分文物南迁,则是另一篇故事了。
尽管最终抵台的文物,只有北平南迁箱件22%,这还是把先前到伦敦、莫斯科及列宁格勒
借展的精品算入,灌水后的结果。
所以要说台北故宫的文物数要比北京还多,其实错得离谱。
据统计,北京故宫的收藏品最高曾达960万件,后来将800万件文献转移至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在仍在馆的大约有190万件。
当年运抵台湾的文物,大概只有60多万件,尽管后来积极接受外界捐赠或购买,现在也才
69万余件,在文物收藏量上台北也不及北京的三分之一。
但我们也不用太妄自菲薄,台北故宫身为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还是有他的独特地方。
因为当年选择来台的文物,都是故宫理事会精选,其中还包括送到大英博物馆展览的80
箱精品,可以说是民国38年以前,中国文物界中的精品。
像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全套“四库全书”、王羲之真迹唐代摹本“快雪时晴帖”、宋代
名家范宽“谿山行旅图”、中国最早的土地契约实体“散氏盘”等稀世文物。
老蒋之所以会运送这些文物,除了文化保存的考量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借由人、物等方面
,来彰显中华正统在这里,而不是在对岸的马列子孙身上。
一方面故宫是国家门面,所以早期员工福利非常好,50年代还会让员工一年有两套西装。
至于合作社,现在都是委外经营,没有分红了。
如果要作个简单的比较的话,就是两岸的故宫各有千秋,但真的要说精品的密度、参观的
便利性来说,还是台北故宫比较优质。(北京故宫是宫殿,在参观方面真的台北比较方便)
但我认为,比起这些国宝文物,当年运输人员那种跋山涉水、不畏艰辛,只为了保存中华
文化的精神,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这些国宝。
这是一种大无私、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市侩一下,以前曾问过历史系学长,这些文物的价值大概有多少。
如果用2013年国际拍卖市场的行情来计算,米芾的画作〈深山夜雨〉在纽约的拍卖会上
起拍价是3000万美元,而故宫米芾的作品有71件,换算下来光这些书画价值就应该有21亿
美元。
更不必说朗世宁的画作动辄上亿,而台北故宫有64件。
学者林孝庭从《蒋经国日记》中发现,两岸密使往来的提案中,北京曾向台北提议,“以
1949年被中共俘虏的前国民党将领黄维、杜聿明与康泽等十人,交换遭老蒋软禁的张学良
。”
另一个部分,则是中共愿意出资两亿美元,来购买在台的故宫文物。
最后,放一则新闻供大家参考: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623/370761.htm
立委周倪安说,故宫收藏都是在大陆土地上所产生,只不过是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她个人
认为故宫文物“有一天都应归还给中国,因为这是他们的东西”,而台湾有属于自己的文
化及文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