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长篇大论
主旨是讨论这300亿怎么用可以创造怎样的因果关系
对于市场上一些普罗大众需要耗费过高成本才能满足的基本需求
政府应该主动参与供给的行列与民间竞争
让供给居住服务这个行业利润下降
才能抑制房产的恶性炒作
文很长 也很助眠。
300亿租屋补助
1亿可以盖10间透天好了
1间1000万。应该可以盖出很棒的透天了吧
如果钱都有真的流向施工的人身上的话
盖在国有地上。可以盖3000户
专租年薪50万以下的适婚男女
一户月租金4000
要收208年的租金才能回本
基本上不太可能
因为可能不到50年房产就折旧到要打掉重盖的程度了
如果用50年摊。每月要折旧16666元
租金就订16666元 可以欠
但是租金欠款要世袭并且不得抛弃继承
只租不售。
说远了
大家可能觉得需要一个政府做赔钱生意的理由
为什么降低居住开销这么重要?
一般国民如果收入有限的情况下
居住开销扣掉才能从事各项民生消费
这些基本需求都满足了才有机会促进生育率
有生育率下一代健保才有支撑
下一个世代的通货购买力才有支撑
重点是。有消费
才能促进实业发展的信心
比如台湾人爱吃鸡排。
养鸡户就有信心养更多的鸡
进口饲料也敢下大单
鸡场投资也敢砸大钱
相关的供应链也愿意开出更多职缺培养更多员工
那是因为对市场的需求有信心
可是这个信心要在实业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才会浮现
如果台湾人手上连吃鸡排的钱都要左思右想才掏的出来
鸡排业者对生意没信心。叫货自然也不干脆
那养鸡场的投产意愿自然也差
任何一项实业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消费才能找到对市场需求的信心
可是现在随便出来开个店都要砸大钱付店租
发给员工的薪水更是被员工租屋的房东拦截去一大半
真正花销在实业的消费其实少得可怜
那谁会想做实业?
就像现在通膨
其实原因非常复杂
举个例子说明好了
田里负责采收的欧巴桑都一把年纪了
有她们的参与。才能采收到这么多农作物
盘商才有这么多农作物可以卖
以前人力充足。农产品充足
多卖多赚薄利多销 物价才会看起来稳定
因为商品的流通量大。
可是现在呢?如果农产品生产端就缺乏人力。而且这些人力领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薪资水平。
然后要被现在炒的老高的房价吃掉居住成本
这其实很容易导致农业生产端人力缺乏
导致上游农产品产出下降
盘商手上能卖的货变少
势必要涨价才能维持原本的基本收益
比如原本1000斤的叶菜类。每斤赚5块
这趟批发出去就能赚5000块
可是如果这次去批货只有批到500斤的菜呢?
那每斤是不是要赚到10块才能赚到5000块?
这当然是比较极端的比较
现实状况可能是某项农产品上游产量下降15%
导致盘商抢著批货 零售商也抢着要货到最后末端零售价上涨20%
如果整个市场流通的农产品量变少
农产品会涨价
如果是整个市场流通的生产力人口变少呢?
想像一下现在的乡民要养老的时候
有生产力的人口超级少
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那时后的物价才会比现在可怕数十倍吧?
除非你住山里水电食物通通自理
偶尔还是要下山看医生吧?
所以这个租屋补贴应该用在能让适婚男女快速生产下一代纳税人为目标
并且把国民的居住成本降低为要务
政府带头用低廉的租金把正在帮房东缴高额房贷的租客吸引过来
一方面引导房东降租求客
另一方面引导房东回到职场(可能性趋近于0)
最大的利益是让租客的收入流向政府的口袋
并且让居住成本降下来的房客有更多余裕
可以在实业市场消费
促进实业发展的信心
那些投资客多缴手下其中一间空屋的房贷应该还无伤大雅
如果名下房产全部空置。难道所有房贷都要自己用血汗钱去扛?不太可能吧?
所以政府应该带头加入抢租客的行列
引导炒租金的房客彼此竞争
就假想是菸酒开放公卖但不禁止私卖一样
如果公卖的品质跟价格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那么私卖的劣势自然会让私卖慢慢被淘汰
让这项需求变成普罗大众都能用低门槛就能满足的需求
最后生育率提升了 未来一起缴税的人口多了
大家对养老生活自然不会顾虑太多
也不会动不动整天羡慕别人国家就想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