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潜.感.林徽因.一剪梅.breakfast..曼德拉效应

楼主: bear26 (熊二六)   2022-05-16 17:29:45
考古文
※ 引述《e1q3z9c7 (〇乂)》之铭言:
: 最近发现一些曼德拉效应看看大家的记忆跟我一不一样
: 1.“潜”的发音,我印象中是三声,比如“陶潜”、“潜力”、“潜移默化”都习惯念

: 但现实却是二声,连破音字都不是
: 自然输入法中有三声的对应
: https://i.imgur.com/fmSMXRY.png
这叫拐弯音
譬如 很好 表演 舞蹈 指导 审美
展览馆 请你 演讲
这当然只是其中一部分
汉语发音还有其他变调
日文也有类似叫浊音变的东西
: 2.“感”字,我一向都是把心字写在正下方,因为上面是个“咸”字
: 但现实是“咸”的右半边要往下拉
: 用估狗搜图第一页就有我记忆中的写法
: https://is.gd/EAerq6
汉字其实有一直左右交换
上下变换的写法
譬如峰 峯
但是教育部为了避免误会
会在小时候教育小朋友一套官方式的写法
所以感是目前台湾采行的正规写法
日文教育采的正规写法则是上咸下心
日语有很多写法
譬如宝盖头上的点和台湾就反方向
你在写的时候 在日本用台湾那套是会被当写错的
但是因为现在输入法 和显示的关系
已经把很多中国汉字 日本汉字 台湾汉字
混在一起
所以像上述宝盖头部分
很多显示的也不是点
而是一直线
补充个台日差异
https://i.imgur.com/jH2TYuC.jpg
https://i.imgur.com/mAsus70.jpg
かんとう
: 3.“林徽因”原名是“林徽音”,但很早就改成“因”
: 我却只记得“音”完全没有“因”的印象
: 博客来有《林徽音文集》,底下评论者也写“音”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71733
其实主要是台湾和中国这边的差别
台湾有部分人不知道为什么早期把林徽因
一直用改名前的音
但是中国则是一直用因
譬如人间四月天这部戏就是用因
中国那边我则是没看过特别用音的
台湾是真的出现过用音一阵子
但是现在你找的林徽因相关文献记载
应该都来自中国
所以因就成为主流
: 本版文章 #1YEUJv1y #13Lmv-c8
: 两种写法都有,但却没人纠正“音”是错的
: 4.“一剪梅”的出处是周邦彦的词牌名“一翦梅”,却不知道何时改为“剪”
: 我当初只知道歌名的时候就对特殊的“翦”字印象深刻
: 远见杂志一篇文章标题仍保持“翦”
: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279
: YT也有标题为“一翦梅”的影片,我在下面留言曼德拉效应有16个赞
: https://youtu.be/HHZcE6Irmdo
翦是正确的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误用
但是大众媒体上比较明确的误用应该是
一剪梅这首歌
而且这首歌还超早出现
: 5.早餐的英文是“breakfast”,但我一直记得是“breakfirst”,听到现在的发音就
觉?
: 例如《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的译名
: 开眼电影网
: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cn96307989/
: 环球影城
: https://is.gd/8eXpHn
这个是你英文没学好记错
这没任何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