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卦] 驻台外国学者:台湾媒体不该引起恐慌

楼主: kcbill (明日やろうは马鹿野郎だ)   2022-05-15 18:01:26
前几天有台湾媒体引述了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评论台湾防疫的新闻,在八卦版上也引
起很大的回响。
[新闻] 英国媒体警告“台湾未超前部署”!恐面临大量死亡案例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2246249
不过,《每日电讯报》该篇报导所采访的驻台外国学者,日前向《天下》投书,认为台湾
媒体片面引用他的研究,来支持特定政治立场,对此感到相当沮丧。
该学者希望媒体不要引起恐慌,反而应当秉持中立的观点并传播重要的资讯,并仍肯定台
湾的防疫表现。
あのう、有没有驻台外国学者呼吁台湾媒体不要引起恐慌的八卦???
投书的完整内文:
面对疫情升温,媒体应该鼓励行动而非引起恐慌
作者
倪诚志(Chase W. Nelson)2022-05-12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5/article/12264
我日前接受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的访问,谈论台湾的新冠肺炎疫情。
看到部份台湾媒体片面引用,利用我的研究支持特定政治立场,任谁都会感到非常沮丧。
若此议题攸关公众健康与民众的生命安危,这种行为更是毫无借口。
我呼吁,媒体应当秉持中立的观点并传播重要的资讯,而非刻意只选择负面(或正面)的
意见。
我认为每个人应该要知道的是:
COVID-19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大部分的人感染COVID-19,是因为他们共享封闭空间中
的空气。
COVID-19的常见症状与感冒类似:流鼻水、疲倦、喉咙痛、喷嚏与头痛,发烧反而并不常
见。
有些(1~5%)出现症状的病人会经历持续数月的疲倦,称之为长期COVID。
接种COVID-19的疫苗可能导致副作用,但是COVID-19本身的症状更为严重,在高龄者上更
甚。
快筛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可能传染给别人的指标,但请留意快筛也可能误判,也就是将已感
染者判为阴性(伪阴性)。
还是有些好消息:
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才刚接种疫苗,疫苗诱发的免疫力尚未衰减。
Omicron变种病毒比德尔塔Delta变种病毒稍弱,虽然对于未接种疫苗者来说,仍有致命的
危险性。
台湾已经为高风险族群准备抗病毒药物。
也还是有些坏消息:
在台湾,每5位75岁以上的民众,就有1位完全没有接种疫苗。根据香港的资料估计,80岁
以上未接种疫苗的长者,死于Omicron的比例大约16.5%,70岁至79岁的比例则是5.6%。
现在的COVID-19疫苗可以降并发重症,但是不能完全预防感染。
因为案例从发病、死亡到登记需要时间,死亡率的呈现会延迟2至4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预期死亡率将在不久后上升,台湾可能每天确诊至少100,000例、每
天死亡至少100例。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得太快,医疗体系可能瘫痪,甚至无暇照料一般病
人。因此,第一要务是尽速让75岁以上高龄者接种疫苗;与此同时,致力于减缓病毒的散
播。我们不该恐慌,而是行动。
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
让高龄者们知道,每个人都将接触到COVID-19病毒,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在疫苗的保护下面
对COVID-19。但必须知道:每一剂疫苗都有帮助。香港的经验指出,完全未接种新冠肺炎
疫苗的80岁以上高龄者,染上Omicron病逝的可能性比完整接种的人高出近15倍。
打开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的窗户,维持空气流通,并且尽可能的将所活动移往户外。
即使没有任何的规则要求,在室内场所也要戴上口罩。
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开人群或参加实体集会。
台湾并不需在此时还要向世界证明什么。台湾人已向全世界展现最成功的防疫对策,并且
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现在台湾已选了一个精准策划的时机,逐渐放宽对COVID-19的管制
,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妥协。明智的大众应该可以理解,这是远比政治还复杂的状况。因
此,让我们专心于传播真相,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互相帮助、包容与面对COVID-19。
(作者为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访问学者。本文授权转载自“天
下英文网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