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可以用推估的
例如pcr量能不足
可以选择奇数日筛检身分证最后码奇数
偶数日筛检身分证最后码偶数
如果还不够可以再拆解
或是先用快筛跟pcr过去的比例来推
有多少快筛结果乘回去就是pcr的推估值
或是直接有多少人登计pcr
实际只有多少人排到
用排到的结果按比例乘回去也可以推得母群体
方法正确还是估得出来
总之这个数值一定要出来
绝对不是像陈建仁说的估值无助于防疫
有更精确的数值和预测
行政部门提前讨论对策、修订未来的行政流程和规定
医疗院所也才能依照预测来预留多少医疗量能
不会说突然爆出来造成无法负荷或是资源浪费和短缺
像是现在快筛不足
就是之前预估错误和对疫情发展了解不够造成的
之前预测不正确也才会有四月的40万剂莫德纳过期没人要打
这来来往往就造成了多少的无施打的曝露确诊
相当可惜
而且有估值民众才能对疫情做规画
看要准备多少粮食、存多少钱
不会对疫情过于乐观或悲观
工厂可以针对疫情现况和预测来决定生产计画和预留准备
医药生产商和进口商可以依照预测来进口或投入生产多少医疗品
总之这些数字可以估错日期越接近时再动态修正
但是不能不估也不能不预测
大家数字在心中都有个底政府也要有个底并且公开透明让民众知道接下来政策要怎么走
才不会像上海一样突然进入紧急状况结果民众断粮
就像天气预报、台风走势一样
不能什么都不估然后台风突然登陆结果大家挫赛
现在疫情的问题已经不是清零了
现在很难清零
但是可以选择压低确诊人数或是放著不管让指数高速成长
两个方向结果完全不同
快速成长很快台湾能确诊的人都会确诊但你要想想这样的目的是为何?
压低成长可以让医疗资源不会一瞬间崩盘造成瞬间重症、死亡人数过多
让医疗机构有喘息的空间也让确诊者享有更多平均的医疗资源、药物和健康咨询
后来才确诊的也有更多的案例参考
如果成长慢一点可能多争取到一个月
就会有一个月的康复者填入集体免疫其实对群体免疫的防疫策略是很有效的
但是疫情发展太快这一个月原先要康复的会变成传染者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感染
意思是假设40%的人确诊后康复能达成群体免疫
结果传染太快这40%的人来不及康复变成群体免疫的保护者
导致一瞬间飙到80%确诊
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还是有人刚跟上车才刚打完疫苗
多争取两周可能防护力会完全不同
这些都要谨慎考虑
※ 引述《WuSam (藤原豆海)》之铭言:
: 柯文哲再预言:全台将进入“黑暗时期” 再过3天“确诊数字不准了”
: ETtoday新闻云 记者袁茵/台北报导
: 最后,陈重文呼吁柯文哲,在疫情关键时刻使用“有求必应”心态,关怀不知所措民众。
: 只见柯文哲允诺后,陈重文也送上“铁口直断”、“有求必应”2面旗帜。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505/2244400.htm#ixzz7SNWLAVx6
: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