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无法否认的是,凡是华人文化圈,其所使用的用语或多或少都可能起源自中国地区,
而这些用语因为各个地区社会、文化及环境的不同而出现歧异乃至于方言。而这些方言往往
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特定地区人民指称某项事物的主要称呼,甚或随着该地人民媒体影响力
的扩大,进而普及化。
原文中提及的“土豆”即为一适例,原本或许只是特定地区对马铃薯的称呼,但随着抖音等
媒体的发展而为人所知,当然媒体所及之处不仅中共地区,也包含台湾。
但我们同样无法否认,两岸交流与媒体散布尚未普及的以往,于台湾用土豆指称马铃薯这样
的用法,根本不会有人听得懂。对深受闽南文化的台湾人而言,客观上往往只会认为系在指
称闽南语的花生,这点可以说原文的假设没有错。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原文的假设是错的。随着全球化进程,不同语言的文化间都可能出现
同质化了,那相同语言间更可能有同质化的问题,而最明显的就是在用语跟词汇的使用上。
因而会使用此种用法的,也可能是“深受中国媒体影响而以中国媒体用语为主的人”。
用土豆指称马铃薯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更深一层的问题。这很明显代表,台湾
既有的媒体传播性或是文化已经逐渐丧失了其本位,而受到中国同化。例子不胜枚举,尤其
是盛行抖音、小红书及微博等的国高中小校园。固然文化自然会有交流,但我们必须认知以
及警戒的是,这样可能将使个体丧失对自我文化的认同,而转趋爱好媒体上所传达的特定价
值观。更甚者,我们无法否认是否中共官方会透过各种媒体,或多或少对惯用中国媒体的台
湾下一代进行精神上的文化统战。当年轻一代嘴上总是挂着我们听不惯的用语,从不在意台
湾的国际地位时,或许民主的台湾地区已经命悬一线了。
最后,我并不会认为“说中国用语”本身是件绝对的恶,但它确实是个生活中常见且值得我
们关注的事实。重点并不是用语的使用与否,而是使用用语的同时我们是否仍谨记自己所身
处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