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儿童COVID-19疫苗与就医一次看:疫苗副作

楼主: qxpbyd (qxpbyd)   2022-04-22 20:00:37
报导者
2022/4/22
文字/陈德伦
摄影/林彦廷 余志伟
共同采访/林慧贞;核稿/方德琳;责任编辑/张诗芸
Omicron疫情引起家长担忧
儿童COVID-19疫苗与就医一次看:疫苗副作用和确诊风险如何衡量?
https://is.gd/YkLHzy.jpg
随着Omicron疫情扩散,是否要让儿童施打疫苗也成为各国防疫政策的讨论焦点。图为一
名哥伦比亚儿童接受COVID-19疫苗注射。(摄影/Jorge Mantilla/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4月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儿童疫苗最快在5月初开打,此波针对6~11岁,
以接种莫德纳疫苗为主。另一款辉瑞BNT儿童疫苗采购进度则是合约洽谈中。
检视今年(2022)COVID-19确诊病例发现,0~9岁儿童确诊数已占总确诊人数10%,明显
高于他们占台湾总人口比例8.3%,成为此波疫情主要受灾对象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疫情
高峰,一边是确诊的重症风险、另一边是疫苗的副作用,该不该让小孩打疫苗,成为许多
家长难以决定的问题。
欧美、日本、香港比台湾更早爆发Omicron疫情,儿科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儿
童打疫苗该如何评估利弊得失。此外,为了保护儿童,我们还需要建立哪些防护网?
~~~
本土确诊数在4月15日单日破千后,截至今日(22日)单日确诊数一天比一天高,指挥中
心更预估4月底单日确诊病例就会破万。相较于去年(2021)5月爆发的Alpha和Delta变种
病毒株疫情,0~9岁人口只占总体确诊者不到5%,今年Omicron疫情则达到10%,儿童确诊
更为普遍。如何保护儿童的健康,将是防疫政策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https://i.imgur.com/RhjiZHf.png
Omicron病毒表现集中在上呼吸道,如头痛、发烧、流鼻水、咳嗽、喉咙痒痛等,相较于
成人,儿童更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甚至是哮吼、热痉挛和抽搐。已有多国研
究指出,儿童确诊COVID-19有机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或儿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
MIS-C),尽管99%以上都是无症状或轻症,少数儿童还是有重症和死亡风险。
对此,不少国家已展开儿童族群的疫苗施打。
3月24日,卫生福利部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简称ACIP)决议,暂不建议儿童接
种疫苗,理由是台湾尚未通过任何儿童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EUA),应等待更多数据证
实安全性和保护效益后,再行讨论。
随着国内疫情升温,4月18日,食药署通过莫德纳疫苗6~11岁施打的EUA,接种剂量为成
人的一半,每剂0.25毫升(内含50微克的mRNA)。2天后,ACIP再度召开专家会议,通过6
~11岁儿童接种莫德纳疫苗,但将食药署建议两剂间隔的28天拉长至3个月,最快将在5月
上路施打。针对这样的决策转变,卫生福利部部长、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
回应,“现在随着疫情发展,国际资料更多,大家觉得是现在是利大于弊。”
目前数据:儿童疫苗有效降低二分之一住院率,副作用未高于其他年龄层
https://is.gd/rabIq5.jpg
在泰国曼谷开打的辉瑞儿童疫苗。(摄影/Matt Hunt/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评估儿童接种疫苗的利弊之前,得先检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副作用较少的次单位蛋白疫苗(例如:美国Novavax、台湾高端)尚未走到儿童对象
的研发阶段,目前仅有辉瑞BNT儿童疫苗(后称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可供选择,辉瑞适用
对象为5~11岁儿童,莫德纳则是6~11岁,两者皆属于mRNA疫苗。
在疫苗安全性上,mRNA疫苗常见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肿痛、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
恶心和倦怠等,除了这些轻微、暂时性的不良反应,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等并发症。
目前,美国仅通过辉瑞儿童疫苗EUA并开放施打。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公
布的数据显示,5~11岁儿童人口目前共接种867万剂,有4,249件不良反应事件通报,其
中100件属于严重不良反应,12例是心肌炎,严重不良发生率略高于十万分之一。台大儿
童医院院长黄立民解释,根据辉瑞提供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资料,大家
特别在意的严重过敏反应或心肌炎等副作用,在儿童身上并没有比青少年严重。
至于莫德纳,虽已取得欧盟等国的EUA,但还缺乏大规模接种数据,目前仅能从第二、三
期临床实验数据判断。林口长庚医院儿科急诊主治医师吴昌腾表示,心肌炎在儿童临床实
验阶段还没有案例被提出;若从12~30岁年轻男性族群来看,发生的比例比辉瑞高,但台
湾现有12~18岁的个案,都没有严重到无法恢复。
相较于风险,两种疫苗的保护力又是如何?
根据目前的研究,儿童疫苗对防止Omicron感染的保护力并不出色。中研院生医研究所研
究员何美乡日前引用美国纽约州的数据,指出辉瑞应用在5~11岁的儿童身上,效益远不
如用在12~17岁的青少年,原因可能是剂量缩减为三分之一,导致疫苗效益不到5成,在
接种3周后更迅速下降到12%。吴昌腾解释,莫德纳在儿童群体的有效性比12~18岁低一些
,但比较18~25岁几乎是相同的,整体来看,保护力有机会比辉瑞好,但还是要大规模接
种才能确定。
虽不能完全杜绝感染,疫苗还是能有效降低住院率和重症率,这可能正是儿童所需要的。
林口长庚医院副院长邱政洵、儿童感染科主任谢育嘉近日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儿童应尽快
接种疫苗,并援引美国CDC的数据:施打疫苗在Omicron盛行期间能降低儿童住院率达50%
。而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3月底公开的研究,5~11岁儿童接种辉瑞疫苗,
感染Omicron的住院风险甚至可降低约三分之二。
综观各国儿童疫苗开放政策,美国、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皆只开放辉瑞给儿童接种,而有
开放莫德纳的国家,通常更早就已开放辉瑞的使用。对此现象,黄立民解释,由于辉瑞更
快完成儿童临床实验数据,送交美国FDA审查,因此比莫德纳先取得授权(注),适用的
地区和范围也更广,但两者在保护力和安全性上应相去不远。
https://i.imgur.com/Iwt0zYm.png
注:莫德纳在今年3月24日才开始对美国FDA提出6~11岁儿童的EUA申请程序,也跟FDA更新青
少年的数据资料。
自我防护、减缓家户感染:儿童疫苗与群体防疫的连动关系
美国儿科学会研究指出,儿童感染Omicron的致死率约为万分之一,对照台湾未接种疫苗
成人致死率2.3%,算是相当低。不过儿童感染Omicron的症状仍比一般流感严重,甚至在
住院率上比Delta病毒株高,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ACIP召集人、台大儿童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李秉颖进一步解释,虽然致死率看似不高,但
若台湾染疫规模扩大,也可能造成几十位儿童死亡,“对我们而言仍是相当大的冲击,付
出更大社会成本,包括家长须照顾染疫孩童、学生染疫须停课等,这些都是考量儿童防疫
政策时,必须列入考虑的因素。”他也曾表示,以成人接种疫苗发生过敏性休克,和5~
11岁儿童接种疫苗出现心肌炎的比例来推算,估计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百万分之十,
相较于儿童万分之一的确诊致死率,显然打疫苗是“利大于弊”。
https://is.gd/HZLxXQ.jpg
台湾在Omicron疫情爆发后,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担心停班停课影响日常生活。图为新北市
一所小学的放学时间。(摄影/余志伟)
在儿科急诊前线的吴昌腾观察,近期确诊个案以家户感染居多,Omicron传染力太强,全
家中标是常态,值得关注的是,成年人症状反而常比儿童轻微。“我那天看一个家户感染
,阿嬷跟妈妈都确诊,小孩一个是1岁1个月、一个是2个月,两个都发烧、呕吐、拉肚子
、明显脱水,大人没症状,等于打三剂疫苗对染疫后的症状表现是有帮助的。”
吴昌腾进一步发现,小朋友PCR采检出来的Ct值偏低,“我看到现在,小孩子Ct值都1字头
,很少看到是2字头、3字头。还有Ct值12的,真的很低,所以不要太轻忽,它虽然是轻症
没有错,但可以很快传播出去。”他说明,疫苗施打会加快病毒清除的速度,相对可以减
缓不适症状。
从公卫政策来看,儿童打疫苗在群体层次上有更积极的意义。吴昌腾解释,“接种疫苗之
后,可以正常生活、正常上课,就算它再怎么没效,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就好像我们打流
感疫苗猜错一样,某种程度还是能预防感染。第二个是,可以预防COVID-19传播给家里的
年长者,虽然一样会有突破性感染,但家户感染至少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注)。”让儿
童接种疫苗,等于是间接保护周边接触的高风险族群。
专家指出,早产、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及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癫痫症的儿童,
染疫后转为重症的风险较高,更应该尽速接种疫苗。至于,什么情况的孩子不适合打疫苗
,黄立民表示,除非孩子本身有多重慢性病,或身体正经历急性症状、非常虚弱,“或者
他对疫苗成分过敏,不过如果从来没打过,你也不知道,所以这个情况刚开始是不存在的
。这个疫苗算是一个死疫苗,不是活疫苗,没有含整只病毒,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小朋友都
是可以打的,不容易找到有不能打的情况。”
吴昌腾认为,COVID-19的病毒不断在突变,举例来说,儿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MIS-C)
在Delta流行时较常出现,转为Omicron时案例有减少,但没有人知道后续是否会再出现新
的突变株,“像现在看到的BA.2,它会不会跟Delta再有一些结合变种,可能都还会有变
化。所以疫苗如果没有很大的副作用,还是可以考虑施打。”
但他也强调,未来疫苗施打需要签署同意书,最终还是由家长综合考量判断,“说实话,
小朋友的风险是家长在承担,根据国内疫情的状况还有周遭环境,依你可以承担的风险的
考量去做决定,但如果以公卫学、或降低重症和住院来看,我个人觉得可以列入利的部分
。”
接种疫苗前后,我们可以做什么来缓解焦虑、预备防护?
https://is.gd/fnEoVW.jpg
儿童感染Omicron人数不断增加,家长们也担心如何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开病毒
侵扰。(摄影/林彦廷)
面对下个月即将到来的儿童疫苗开打,吴昌腾认为还是有些工作可以预先准备。他观察到
,青少年在接种疫苗时最常见的状况是晕针,“要打针就呼吸很快,或是换气过度症候群
;有些小孩子好像看到血一样,看到针就开始焦虑、歇斯底里。所以打针前要睡饱、吃饱
,心情要放轻松,深呼吸去打。”
做好事前的心理建设,再来就是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台湾首先开放的莫德纳临床数
据来看,除了常见的注射部位疼痛、倦怠、食欲降低,有半数会头痛,四分之一会发烧或
恶心呕吐,“头痛、发烧还有肠胃道症状,比辉瑞高一些。所以这是真的需要提醒,不然
都没讲,结果头痛很久,事后家长也会紧张。”
因此,吴昌腾也建议指挥中心,应提供儿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求助窗口,“就跟现在
居家照护一样,可以打电话咨询,”官方依地域统筹,纳入有意愿支援的医院和诊所,“
用责任区去划分的话,家长知道可以找谁,比较能够缓解焦虑。”
当疫苗接种对象扩大至6~11岁儿童,5岁以下的小小孩并不在保护伞里。黄立民表示,其
实5岁以下的幼童感染Omicron后的重症率,相较于年长一点的儿童反而高一些,“比如说
哮吼或是咽喉气管炎,它是比较严重一点的状况,香港也看到有些小孩子会并发脑炎。”
但全球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成功研发出适用此年龄段的疫苗,进度仍在追赶中。
在这种情况下,吴昌腾给家长的建议是建立孩童周边的防护网,凡是照顾者,无论祖父母
、爸妈或是保母都要打完三剂疫苗,才能保护5岁以下无法打疫苗的小孩。另外,美国CDC
针对2岁以上的儿童,建议还是配戴口罩,阻挡飞沫和空气中的病毒传播,“但就是怕小
小孩口罩戴不住,很多小小孩根本还没办法(沟通),他会扯掉,所以还是照顾的人打满
疫苗最重要。其他就是尽可能做好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教导小孩子手不要去揉眼睛、鼻
子、放嘴巴,这是病毒进入身体的路径,大概只能这样去做说明。”不过吴昌腾坦言,
Omicron传播力很强,实际上是防不胜防。
儿童确诊居家照护期间,家长可以注意的事
由于本土确诊数众多,为维护医疗量能,指挥中心日前已宣布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采居家
照护;儿童方面,除非年龄小于3个月且发烧,或介于3~12个月大且高烧超过39度,其余
皆以居家照护为原则。
https://is.gd/lf3w4Y.jpg
(图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
台湾气喘卫教学会监事、在新北市开业的儿科医师黄立心也认同居家照护的方向,她表示
,儿童确诊9成以上都是轻症,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会比较舒服,送到医院反而容易怕生
,家长生活也因此中断。针对居家照护的药物准备,她建议家长可先检视家中的常备药,
例如退烧药、感冒症状缓解药,出现相关症状时,请较熟识、有为小朋友看过诊的医师指
导给药;如果照顾者也确诊或被隔离无法外出,可联络亲友、或地方防疫机关如药师协助
送药。
4月中旬,台湾出现第一起儿童重症案例。新北市中和区2岁男童在做完PCR返家等待结果
时,病况迅速恶化,家长联络1922防疫专线和地方卫生机关,在沟通后历经2个小时才成
功送医,男童确诊并发脑炎和多重器官异常,几日抢救后仍不幸身亡。儿童居家观察时如
何判断症状,医疗后送如何串接,成为许多父母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指挥中心召集台湾儿科医学会、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的专业医师,订出儿童居家
照护的警示表征与送医指引。
###
在家照顾确诊儿童时须注意什么征兆?
1. 出现以下症状,建议转介视讯诊疗,或安排外出就医:
持续发烧超过48小时,或高烧>39度,合并发冷/冒冷汗
虽然退烧,但活动力持续不佳
退烧后仍持续呼吸急促、喘或胸闷胸痛
持续呕吐、头痛或腹痛
超过12小时未进食或解尿、哭泣时眼泪很少
2. 出现以下紧急情况,联系119或自行送医:
抽筋、抽搐
意识改变或意识不佳、叫不醒
呼吸困难或有胸凹现象
唇色发白或发紫
量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4%
肢体冰冷合并皮肤斑驳、冒冷汗
###
台湾儿科医学会祕书长、马偕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彭纯芝表示,这份指引是针对
已经确诊、在家照护的儿童,发烧是孩童感染COVID-19后常见的症状,但如果高烧不退、
退烧后活动力不佳,或持续有无法缓解的头痛、腹痛、呕吐,家长还是要特别注意,“这
些症状出现,有时候会导致小朋友比较不肯吃,但不管哪一种症状,确诊之后的生病期间
,只要超过12小时没吃东西或没有解尿,我们就会担心他有脱水的可能性,这也要小心、
要就医评估。”若出现急性症状,如四肢冰冷、冒冷汗就是循环不足的表现,彭纯芝也建
议应该赶快打119送医。
落实轻重症分流:畅通降转机制,维持医疗量能
https://is.gd/YNZomG.jpg
Omicron在上海大流行,官方强硬封城要求清零,检测阳性者一律送至隔离检疫场所。图
为一间方舱医院里,一位母亲正在替小孩戴口罩。(摄影/RAY YOUNG/Feature China/
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在这一波Omicron疫情里,医学中心也感受到儿科急诊的业务量显著增加。彭纯芝说,虽
然没有详细确认业务量统计,但大台北地区医院的急诊都非常忙碌,一是来院采检的人数
变多,二是任何风吹草动的症状,几乎都得先筛检,因为民众的接触史也愈来愈难避免,
“在急诊要帮一个小朋友筛检,着装和采检,整个流程就会变长,医师要耗的时间变多。
急诊医师现在都变得很忙,小朋友来得多,整个就医的量,还有看单一病人所需的时间都
拉长。”
台湾儿童急诊医学会日前发布一份共识声明,提到过去一年来,因儿童急诊就诊人数大幅
下降,许多医院无法负担亏损,缩减儿童急诊医师人力;他们担忧,当疫情升温,儿童急
诊医师人数将无法有效应付,建议政府提早准备因应措施与补助方案。黄立民表示,目前
并未看到任何医院关闭儿童急诊,“只是现在怕如果一堆人要跑急诊的话,会负担不过来
,那就要加人。”
在儿童急诊服务超过20年的吴昌腾说,人力一直都是缺的,疫情加重的工作量又可能加速
人员流失。他所在的林口长庚属于医学中心,有14位儿科急诊主治医师,资源相对充足,
“目前是OK,我们比较担心的是,万一(医师)确诊就麻烦了,”如果是确诊者的密切接
触者,快筛完阴性还可以上工,“但如果染疫需要去隔离,工作loading丢出来,儿科急
诊病人变成要由其他科医师来看,其他人没办法承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除了急诊人力可能吃紧,医师们也不约而同提到保留病房量能的重要性。
彭纯芝强调,建立合理有效的下转机制是关键,只要患者的紧急状况缓解,就可以转回居
家照护,减轻壅塞在医院的情境,“当需要住院观察的条件消失的时候,请民众们也要配
合医院的指示,”她表示,如果离院的通道顺畅,被观察照顾的病童就能多一点,“虽然
新冠确诊个案,儿童大部分以轻症为多,但我们以保护儿童的立场,加上年龄小不容易观
察,某种程度的医疗介入还是有必要性,所以保持我们的医疗量能很重要。”
指挥中心也公布新的分流收治原则,在医院、加强版集中检疫所/防疫旅馆的患者,只要
居住达3~5天,经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后没有继续照护的需求,即可通知卫生局纳入居家照
护管理,返家休养。陈时中在记者会上也表示,这是让医疗院所回归到治疗的功能,而不
是以隔离为主。
吴昌腾表示,目前儿童确诊病患都会收治到专责病床,以林口长庚医院来看,大约有120
几间的负压隔离病房,以现在两人一室为原则,还是有一定量能;但如果未来本土病例持
续增加,成人和儿童都需要使用,总有满床的一天,“所以一定要尽早启动降转。我们儿
科运作得不错,昨天就有降转一批病人到卫生局安排的加强型检疫所,里面还有医疗人员
进驻在发药或问诊。我们这阵子收了16个儿科病人,昨天有清了一些,陆续再接都OK。”
基层院所若加入第一线咨询,有助建立社区防疫照护网
在轻重症分流的大方向下,除了居家照护和大型医院,遍布在台湾社区里的儿科诊所有没有可能扮演协力的角色,或许是防疫网络能否更加坚韧的切入点。当确
诊人数暴增,孩童确诊后的居家照护,只靠各地的卫生局和关怀服务中心恐不足以应付,
黄立心认为,许多家长在住家附近都有熟识的小儿科诊所,平常不会直接把孩子送到大医
院,卫福部也持续在做“家庭医师照护网”,提供社区医疗服务。她表示,若现有防疫体
系人力不足,需要基层诊所,“我们一定会加入。”
国卫院有“幼儿专责医师”制度,类似儿童的家庭医师,吴昌腾提到可延伸此概念,未来
疫苗开打不会只在大型接种站(如学校),“指挥中心或卫生局在发疫苗的时候,或许也
可以做一个提醒,接种疫苗的地方在哪里,它就要提供后续不良反应的咨询跟解说。基层
诊所也可以扮演这角色,我相信一开打的话,基层诊所打的机率也满多的,让他们也可以
分担这样的工作。”
彭纯芝也同意,基层诊所可以在第一线咨询上有更多着力,但如果确诊者出现警讯征兆,
需要进一步处置,还是必须送医住院,“儿科跟成人不一样,成人有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
,儿童没有,大部分是要协助观察他的病情变化,但因为他是确诊者,如果医师没有全副
武装,也不能看这样的病人,”她表示,透过视讯诊疗、避免直接接触,基层院所还是可
以协助向家长解释病情或卫教宣导。
吴昌腾表示,视讯诊疗儿科病人还是要由儿科医师来看才有帮助,若要推动,医师公会组
织和地方卫生局需要区域性规划,连结服务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但实际会遇到的问题,是
基层医师是否有意愿。吴昌腾建议,也许可以考虑搭配健保使用,加强诊所参与的诱因。
“这其实可以缓解医疗量能,不然最近病人变多,担心地区或区域医院,或是不像我们这
么大的医学中心,他们的负荷会比较大。”
面对Omicron,民众和专业医疗人员需要携手合作,儿科医师们提供家长一些实用的建议

疫苗:为降低感染风险,孩子若非急性症状或身体虚弱,建议可以综合评估后前往接
种疫苗;照顾孩子的大人们,最好完整接种三剂疫苗。
快筛:当前除COVID-19外,还有腺病毒、诺罗病毒等在流行,不适症状也可能是其他
传染病造成。因此怀疑感染时,不需每次都进行快筛,有相关接触史再筛检即可,也可咨
询基层诊所。
就医:依据分流原则就医,没有接触史,可以就近到基层诊所看诊,贸然前往大医院
,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若有接触史,建议先快筛再就医,保护自己也保护其他就医民众。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omicron-children-vaccinati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