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ryoo (说好话)
2022-04-04 02:05:47TVBS新闻网
上海防疫政策惹民怨 陆记者暗喻如计划经济:难应对疫情
责任编辑 赖慧津 报导
发布时间:2022/04/03 18:03
上海官方应对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引发民众不满,一名上海记者陈季冰在
网上撰文,以“计划经济”暗喻政府的防疫作为行不通。
上海原是中国抗疫模范生,但自3月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严格的防疫措施严重影响民
众日常生活,包含出现因防疫过度,导致民众就医遭延误而不幸死亡的事件。
陈季冰是上海记者、新闻评论家,曾任上海经济报(即后来的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上
海商报副总编。他在今天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鲸工作坊”撰文,直指上海的“全域静态管
理”是在“封城”下实施“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的状态,是防疫过程出现混乱的
症结点。
陈季冰表示,上海东方医院一名气喘病人因拿不出2次核酸检测报告,而被拒绝就医,事
实上是医院的保安“恪尽职守”,因为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计画执行者唯一正确的
处理方式就是实施上级下达的指令。
文中他又举了一例,指在上海当今的政策之下,一名年长的洗肾病患千辛万苦拿到2次核
酸检测报告,但他因年老体弱无法独立前往医院;他的子女若居住的社区处在“7+7”封
控状态下,陪同这名病患就医就需获得有关部门的“闭环转运单”和“闭环转运车”,报
送至区一级的疾控中心,过程繁琐复杂,医院、居委会、街道、区疾控中心还需要核实。
陈季冰指出,这就是“计画不如变化快”,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他表示,“越大的经济体,分工合作越复杂的社群,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就越不可行。这就
是为什么我之前一直坚信上海不可能‘封城’的重要理由之一,因为城市越大,计画就越
不可控,执行难度也越大”。
不过,陈季冰也称,他的文章要讨论的并非“封城”抗疫政策的优劣利弊,而是想要引起
读者感受与观察,“真实的计划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还说,这几天他感到一丝欣慰,甚至欣喜的是,素昧平生的上海市民为了解决生活中发
生的困难而展开的底层自救,例如抢菜、帮就医与做志工。
他最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对‘市场’失去希望和信心。当然,它能发育
成什么样,取决于‘计画’的力量失败到什么程度”。(中央社)
https://news.tvbs.com.tw/china/1757408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