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太鲁阁的眼泪:在停格的生命里,家属誓

楼主: mizuarashi (米兹阿拉西)   2022-03-29 09:23:05
1.媒体来源:
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 严文廷
摄影 陈晓威
核稿/杨惠君;责任编辑/张诗芸、汪彦成
3.完整新闻标题:
太鲁阁的眼泪:在停格的生命里,家属誓言监督改革“直到台铁变安全”
4.完整新闻内文:
49人死亡、213人受伤的太鲁阁号事故3个月后,11位在事故中痛失亲人的家属成立“太鲁
阁的眼泪”,每一滴泪水背后都是一个心碎的家庭,迄今泪未干,但他们勇敢撕开伤口,
从哀伤的支持团体走向积极倡议之路。在太鲁阁事故一周年的前夕,4位罹难者家属带着
已逝者的纪念物接受《报导者》专访,一张照片、一个布偶、一束花束,替代已故者填补
永远在家里缺席的空位。他们最渴望的是“台铁的安全改革有所突破”,不再让其他家庭
经历相同的心碎,也让他们不幸牺牲的家人真正“永生”。
一次致命的撞击,让49条生命戛然而止,40几个家庭就此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时间刻度
却不可能稍缓,中秋节、农历春节,月亮按时圆满、春暖总会迎来花开,人间欢庆团聚依
然,但对家属来说,“少了家人的年节,怎么算是团圆?”
失去挚爱的这一年,他们以为可以平静地说完故事,但眼泪不听使唤地落下,每一个人都
是哭著述说他们的故事和心绪。逝去的家人生命停止在花莲清水隧道前;活下来的家人默
默地忍受思念,再多的赔偿金也唤不回亲爱的家人。
“太鲁阁的眼泪”这团体名称描述着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一年过去,即使每个朋友都劝他
们别挑战台铁、这太困难也太难受,他们仍决定站出来,以家属身分长期监督台铁安全改
革:
“我们并没有要推翻这只大鲸鱼,只要能挪动它一点点就够了,以告慰逝去的挚爱。”
Ⅰ.停格的生命
与408号车票合影的笑脸
妍妍(事故时4岁)
“今年228连假,我们全家要回台东,但我们再也不敢搭火车,即使机票很贵也只能接受
。过去这一年来往返花莲开庭,也宁可选择开车,这场事故对老家在台东的我们产生剧变
。”
妍妍的父亲陈先生,是“太鲁阁的眼泪”的发起人。失去爱女是椎心刺痛,但也是因为爱
女,他能忍痛一次次述说他们家的阴影与悲恸。
“事故前,我好不容易抢到清明节返乡的实名制车票,立刻告诉妍妍与弟弟,妍妍满脸笑
容与车票拍照,期待着这次回台东的旅程。”
“出发当天,一进到车厢内,妍妍吵着要和姑姑坐在一起,我只好跟妹妹换位子,让妍妍
与姑姑坐在第六节车厢的第一排,由于是一大早的班次,一家人都睡得很香甜,突然感受
到列车发生剧烈撞击,车厢内的行李与乘客都天旋地转。”
“黑暗的车厢内弥漫着浓浓臭味,自己被座椅重压,奋力挣扎的要找寻家人,妹妹被弹到
位置后方只剩下微弱呼吸,幸好爸爸、妈妈和儿子都有回应,唯独就是不见妍妍身影,我
忍着被座椅撞击的疼痛爬出车厢外,才发现宝贝女儿已经没有完整身躯。”
这场事故,陈先生失去妹妹与女儿,自己的肩膀与脚也因为撞击而骨裂,招魂当天飘着细
雨,他坐着轮椅望着事故列车痛哭失声。
事故后,与台铁的每次接触都是一种刺痛,提出各种疑问总是没有正面答复,“问A答B、
问C答B,只有制式冷冰冰的官腔回应。”陈先生永远忘不了去年(2021)10月3日交通部
长王国材与台铁局长杜微到家中,亲耳听到部长对着父亲说:“现在的条件还不错,要不
要考虑一下和解?”陈先生至今仍难以理解:“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我最爱的家人,难道听
家属诉说我们想要什么有这么困难?和解有比承诺家属安全改革台铁还急?”
这一年来,想到失去生命的妹妹与女儿,陈先生无法停止自责,“如果我没有和妹妹交换
座位,至少可以保住妹妹的命,我也可以跟妍妍在天上相聚。”
正因为自己幸存著,陈先生对《报导者》说:“我发誓要帮妹妹和女儿做些什么事,没想
到陆续有10位家属有一样的想法,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也要监督台铁改革,告慰家人在天
之灵。”
与事故408号车次车票合影的照片,是妍妍留给家人最后的记忆,尽管无比心痛,但她永
恒的灿烂笑魇,支持着陈先生,在最难的路上继续前行。
毕业演奏会,哆啦A梦代她出席
Debby(事故时21岁)
秦小姐的女儿Debby就读辅仁大学音乐学系大四,趁著清明连假到花莲找男友玩,没想到
搭上死亡列车。
采访当天秦小姐带着穿着学士服的哆啦A梦布偶,“这是女儿同学们送给我的,因为女儿
答应同学要在毕业演奏会上担任招待。因为太鲁阁事故,她缺席了,同学们在招待桌上放
著布偶,代表女儿出席。”
“事故后,我的空虚感很重,每天醒来都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女儿从小就跟我相依为命,我这么爱她,如今这样走了,我签下和解书,钱收一收,
就这样吗?”
“我真的做不到,所以我答应和陈先生(妍妍的父亲)一起参与‘太鲁阁的眼泪’,因为
我想要做些事,可以帮助其他人,让女儿不是白白离开。”
要参与这个罹难者家属组织,秦小姐内心有过非常大的挣扎,“从殡仪馆到带女儿回台北
,我都想安安静静的陪她走完这段路,看着其他家属出头就好。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都
没有人出来,而我们对于和解书内容有意见、希望修改内容时,台铁人员直接说:‘不可
能,不然你们就去打民事诉讼,拿到的钱不可能比现在多。’我看到这些过程觉得很生气
,这件事得要有人来做,既然没人要做,那我就代表女儿站出来。相信女儿也会支持我。

回想起这段日子真的不好过,“尤其是农历过年,每天都很难熬,莫名地哭一整天,心情
低落到极点,不得不求助咨商师。”在家属团体里,伤心的人齐聚,彼此支持理解,对官
方的官腔也更感悲愤,“因为事故时我不在车上,每每听到陈先生在车厢内寻找女儿的经
历时,我想:‘如果是我一定会痛死。’连我都不敢跟他说感同身受,但每次听到官员轻
易说出‘感同身受’时,我真的觉得好廉价。”
如果她的女儿没有走,现在应该已顺利毕业了。“当时我们说好要一起开咖啡馆,在店里
面摆一台钢琴,由她负责演奏最拿手的曲子,如今这些梦想已经不可能实现。”
女儿不在,只剩这只哆啦A梦布偶,秦小姐就把哆啦A梦放在车上,走到哪里,就像女儿还
和她相伴。
抱着布偶,想像妹妹的体温
Dora(事故时31岁)
程家有三个姊弟,程小姐和妹妹Dora年龄相近,从小感情就最亲。虽然长大后,程小姐待
在台南、妹妹到台北工作,两姊妹仍时常相约到处旅游。事发前一个月,她们才一起到宜
兰玩,前一天程小姐先来台北住在Dora的家,Dora把自己的“布偶”借她抱着睡觉。如今
,抱着这个布偶,就让她感觉抱着妹妹一样。
事发当天,Dora搭太鲁阁号准备到台东与朋友们会合,趁著清明连假一起出游,却碰上严
重事故,妹妹与一名同行朋友罹难。
事故发生后,台铁官员拜访程家,经过一段讨论后,虽然父母决定签下和解书,但当时在
场的程小姐跟妈妈说“这样的作法我不能接受”,甚至与父母发生争执。
“最后我跟妈妈都哭了!我不会怪父母,每个人处理伤痛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就像是父母
来台北整理妹妹的遗物后,想立刻丢掉,但我不想这么快就忘记妹妹的一切。”
即使已经签和解,程小姐总觉得没能尽力为妹妹做些什么。妹妹刚走的半年,她常常在房
间内大哭,失去妹妹的痛苦,让她也寻求咨商师协助,但悲伤并不会因为咨商就停止。秦
小姐找她加入“太鲁阁的眼泪”时,她立刻答应,即使人在台南工作,“只要我可以请假
一定尽力参加,因为这是能为妹妹做的唯一一件事。”Dora(事故时31岁)
程家有三个姊弟,程小姐和妹妹Dora年龄相近,从小感情就最亲。虽然长大后,程小姐待
在台南、妹妹到台北工作,两姊妹仍时常相约到处旅游。事发前一个月,她们才一起到宜
兰玩,前一天程小姐先来台北住在Dora的家,Dora把自己的“布偶”借她抱着睡觉。如今
,抱着这个布偶,就让她感觉抱着妹妹一样。
事发当天,Dora搭太鲁阁号准备到台东与朋友们会合,趁著清明连假一起出游,却碰上严
重事故,妹妹与一名同行朋友罹难。
事故发生后,台铁官员拜访程家,经过一段讨论后,虽然父母决定签下和解书,但当时在
场的程小姐跟妈妈说“这样的作法我不能接受”,甚至与父母发生争执。
“最后我跟妈妈都哭了!我不会怪父母,每个人处理伤痛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就像是父母
来台北整理妹妹的遗物后,想立刻丢掉,但我不想这么快就忘记妹妹的一切。”
即使已经签和解,程小姐总觉得没能尽力为妹妹做些什么。妹妹刚走的半年,她常常在房
间内大哭,失去妹妹的痛苦,让她也寻求咨商师协助,但悲伤并不会因为咨商就停止。秦
小姐找她加入“太鲁阁的眼泪”时,她立刻答应,即使人在台南工作,“只要我可以请假
一定尽力参加,因为这是能为妹妹做的唯一一件事。”
Dora一直是凝聚全家的重心,即使远在台北工作,仍贴心地每隔一段时间找姊姊计画著全
家旅行,她知道父母感情没这么紧密,需要制造更多机会全家一起出去走走;念大学的弟
弟,比较不擅长做这些事,“妹妹离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再也没有人能和
我一起讨论。看着家人感情在妹妹离开后变得更生疏,我常常对自己说这件事慢慢来没有
关系;但一个人时又会担心,如果家人又发生跟妹妹一样的事故时,来不及拉近家人彼此
之间的感情,我一定会更加后悔,心里面好挣扎。”
以前程小姐上台北找妹妹时都是搭客运,但现在也不太敢搭,“因为到台北的第一站就是
Dora住的三重,有一次搭客运到台北参加会议,我完全不敢看窗外,默默地掉眼泪。但我
真的很爱妹妹,所以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参与‘太鲁阁的眼泪”虽然难过,但我完全不
后悔。”
一束小花,记得她最开朗的样子
蓁蓁(事故时6岁)
那天,陈小姐的两个女儿跟着爸爸要去花莲海洋公园玩,碰上太鲁阁事故,陈小姐的小女
儿蓁蓁罹难、大女儿重伤,先生也受伤。
一年过去,蓁蓁永远离开了家里和学校;大两岁的姊姊身上伤口仍在,得不断在家、学校
、医院往返复健,陈小姐也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大女儿,“我不记得事故至今,有哪一天自
己没有掉眼泪的。”蓁蓁个性比姊姊外向开朗,她每次走在路上都会采路边的小花闹著姊
姊。受访当天,陈小姐带来一束小花,“我希望记得蓁蓁最开朗的样子。”
事故当下,忙着往返殡仪馆、医院,根本没时间悲伤。蓁蓁海葬那一天,陈小姐才惊觉是
自己的生日,“不是我刻意选,当下根本没想到自己,当我发现时才惊觉与我生日同一天
。”
失去孩子会是一辈子的伤痛。当时因为大女儿还在加护病房,陈小姐只能就近住在花莲慈
济医院宿舍,一个人、空白的时间都在想小孩,“那一阵子满可怕的,甚至浮现想自杀的
念头,但我是基督徒,只能不断读经祷告,撑过那段日子。”
事故后碰到中秋节,看到别人家都团圆,陈小姐更触景伤情。
“我们家已永远少了一个人,怎么团圆?那天打击真的好大,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好可怕
,我本来是这么开朗的人,讲话直来直往又大声,但事发至今,我想不起来有哪一天我没
有哭?”
大女儿也因为受重伤,伤及脑部的语言区,必须长期复健治疗,“她本来就是比较安静的
小孩,现在因为受伤也比较难表达,但我一直很注意姊姊(大女儿)的状况,帮她安排做
一些艺术治疗,只希望创伤症候群没有出现。我自己从事故后到现在一直在做心理咨商,
我知道这对我来说很重要,伤心难过是一定会,但至少我可以对着咨商师说出来。”
陈小姐理所当然是未成年的大女儿代理人,加上丈夫也在事故中受伤,所有善后事宜都应
该联系她,但台铁关怀员却总是绕过陈小姐、直接找先生,甚至在她要求加入伤者群组时
,台铁居然回说:“不是伤者不能参加!”陈小姐当时听到整个火都上来了,“我受重伤
的大女儿才8岁,我是她妈妈,帮她处理事情难道不行吗?这就是我与台铁交手的亲身经
历。”
她参与“太鲁阁的眼泪”后,很多朋友劝她“这个太难,要改变台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她想到,如果自己不做,会有人出来做吗?“而且我们这几个人虽然平时不常见面
,但各自有心事或情绪低落时,总是会有人跳出来安慰彼此,这是共患难的感觉。”
虽然已经一年了,她至今每次搭台铁都要先交代好遗嘱才上车,甚至会先看一下位子是在
车头还是车尾,如果运气不佳搭到车头,整路上都会忐忑不安,“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事
故,但这件事已经在我心中留下烙印。”
Ⅱ.家属的倡议
4名受访的太鲁阁事故罹难者家属,不想让悲伤只能化做一滴滴眼泪,他们希望实际参与
台铁的改革。3年内发生2次重大事故的台铁,在去年5月的恳谈会中,对家属说明将会代
位求偿,家属认为,言下之意是“错误全出在包商”。“太鲁阁的眼泪”发起人陈先生说
:“我不理解,如果台铁自认没有疏失,为什么需要对家属道歉?为什么部长要请辞负责
?”
对家属而言,他们的家人搭上台铁列车才遇到伤亡事故是不争的事实,台铁与工地包商的
问题,台铁内部自己要解决,可是台铁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工地管理难道没有疏失?
普悠玛事故伤者家属受访时也提到,都已经拿到医院开出的重伤证明,台铁当时还坚持要
找第三方来认证,“虽然最后还是认定重伤,但那个过程是非常不舒服的。”而且尚未和
解以前,“台铁三天两头就来拜访问候,签完和解就不再联系。本来也想坚持提出诉讼,
但我们以花东居民占多数,每次从台东到宜兰开庭,还有工作要顾,真的无力长久坚持下
去。”
四大诉求,愿化悲伤为改革助力
从那次恳谈会开始,“太鲁阁的眼泪”聚集家属展开讨论。共同委任律师陈孟秀指出,“
我们没有要更多,但政府与台铁必须付出更多,我们要的是真相、制度性改革。”他们也
私下请益台湾大学轨道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赖勇成,希望能以家属身分提出具体而有实质内
容的诉求。
家属们经过几个月的频繁讨论凝聚共识,今年2月提出四大诉求:
保留太鲁阁事故车厢,陈列于事故发生原址或台铁员训中心,作为警示、台铁员工安全教
育。
政府应公开台铁组织改革的期程与规划。
成立官方的台铁组织改革之外部监督团体,纳入一定比例的家属参与。
台铁应与家属对等协商,共同拟定和解方案。
陈先生强调,改革不能只是喊口号,事故发生后,交通部长换人,新任部长王国材每次都
对外宣称严格落实铁路安全,但每次话说完就出事故──去年12月1日同样是太鲁阁列车
行经宜兰大里与新北福隆之间时,挡风玻璃遭到施工处的钢轨桩击中,所幸无人受伤;同
一天台东开往花莲的复兴号列车,在行进中发生第三节车厢与第四节车厢分离。
“我就想问,不是说要改革吗?工地怎么又有东西掉进轨道,还好只是钢轨桩,如果是像
我们一样的卡车,又是一场大灾难,而且连开到一半的车厢都会脱离,对外宣称台铁已经
拴紧螺丝会有人信吗?”陈先生每次看到这类新闻心都很痛,因为台铁根本没有真心想要
改革。
借镜日本福知山线,台铁能否建立“事故失败学”?
20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线发生严重的出轨事故,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伤。曾前往关西
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台大土木工程学系教授赖勇成依据日本事故调查结果指出,这起事故
是司机员为了赶回延迟的时间而超速,导致在弯道翻覆,司机员也在这起事故中罹难。但
检讨并不止于此,事故发生后JR西日本公司提出“安全性向上计画(2005)”、“安全基
本计画(2008-2012)”、“安全考动计画(2013-2017)”,目前已经进入“安全考动计
画(2018-2022)”,未来每5年还会持续做下去。
长年研究轨道安全的赖勇成指出,事故后JR西日本在安全上做了很大改变,订出公司的“
安全宪章”强调“确保安全”的最上位理念,上述的安全计画中更是强调如何落实安全。
举例来说,JR西日本设置“铁道安全考动馆”,所有员工每3年必须回到考动馆训练,从
事故本身、到行动省思,结束后还要写下省思报告。
根据JR西日本2005年的安全性向上计画,增加“事故萌芽报告”鼓励员工以匿名且不指名
报告对象的方式鼓励员工回报,从基层发现可能产生事故的问题,“安全基本计画(
2008-2012)”更进阶,以未来5年旅客零死亡、员工零职灾为目标,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回
到安全考动馆研习,以及轮流到事故现场站岗,确保安全宪章内容可以贯彻到每个员工身
上。
赖勇成指出,“安全考动计画(2018-2022)”更是逐步强化安全改善事项,例如月台跌
落轨道事故从前期的减少3成再加码减少1成,平交道障碍事故从减少4成再加码减少1成等
,显示安全是不断持续精进,没有真正的终点,“我们不见得全部要学习JR西日本的内容
,但至少可以借镜,”他强调。
旅日铁道作家陈威臣也认为,保留事故车厢是日本“事故失败学”。他接受《报导者》采
访时表示,除了JR西日本的考动馆之外,JR东日本也早就设置事故历史展示馆,其位于福
岛县白河市的东日本旅客铁道总合研究中心,属于不对外开放的员工训练场所,馆内陈列
日本国铁与JR几次的重大事故车厢,作为训练与警惕。
不过陈威臣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整个鐡道组织对错误坦然面对与道歉,真心诚意地想
要改变。而相较之下,台铁不管是将普悠玛事故推给司机员,还是太鲁阁事故归咎于包商
,这样的切割文化,很难真正地将安全做到位。
台湾铁路产业工会理事刘安庭认为,将太鲁阁事故列车编组移至员训中心,让所有员工可
以铭记在心,绝对有警惕的效果在,身为台铁员工支持罹难者家属的诉求,这绝对比贴标
语还实际有效。
“外行人”参与的意义:强力监督和修复信任
在家属的四大诉求中提到,政府应公开组织改革的规划与期程,以及成立官方的台铁组织
改革之外部监督团体,纳入一定比例的家属参与。JR西日本发生福知山线事故后,在家属
锲而不舍追求真相下,经历公司高层改组,将受害者家属纳入“福知山列车出轨事故的课
题检讨会”,逐一分批检视各项安全议题,让家属一起参与对于整个JR西日本事故后的安
全改革。
交通部前部长贺陈旦建议,虽然家属都不是铁道专家,但如果能在交通部或铁道局的安全
委员会内担任代表,甚至由家属指派信任的专家进入委员会,一起参与台铁安全改革进度
,这将会是台湾的第一次,对于台铁而言将是最强而有力的监督,成为台铁改革公司化后
改变内部文化的契机。
刘安庭表示,发生这么大的事故,台铁员工也很煎熬,确实需要有效的专业第三方监督,
而家属愿意站出来,这是一个机会,台湾铁路产业工会也愿意以基层角色参与,让台铁更
好。
陈先生直指,家属愿意参与,且有共同的目标,希望台铁能务实地面对问题并改革,不管
是公司化、民营化还是什么样的组织型态,有改变总比原地踏步来得好,最终希望轨道事
故别再发生,让其他乘客遭受跟他们一样的痛苦。
“既然台铁自己做不到,那就让罹难者家属加入监督的行列,”陈先生一字一句充满沉重
,“虽然我们是外行人,但专业人士就是要说明直到我们听懂为止,而我们也愿意一直参
与,直到台铁真的变安全为止。”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需放媒体原始连结,不可用转载媒体连结: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train-railway-safety-reform-408-taroko-acc
ident-victims-family
https://reurl.cc/k7zmMG
6.备注:
这篇报导虽然很长,但内容扎实,很值得一看。
在公司看哭得唏哩哗啦的,实在佩服罹难者家属。
记得之前也有外国籍罹难者家属在抱怨台铁,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有没有在抗争,希望他们
能成功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