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乌克兰战争:定居英国香港人参加国际志

楼主: TBOC (花严)   2022-03-22 18:49:10
乌克兰战争:定居英国香港人参加国际志愿军团的故事
林子晴
BBC News 中文特约记者
2022年3月21日
在俄罗斯大举入侵乌克兰的战火狼烟之中,人们在电视机前看到的多是以老人、妇女和儿童
为主的乌克兰难民大潮源源不断涌向周边国家。然而, 就在难民大潮外流同时,也有一股
不太被人注意的国际志愿者小潮流逆向进入乌克兰。
近日,BBC中文追踪访问到了三名不久前才移民英国的香港人,记录他们前往乌克兰的旅程
和心理历程。
在接受访问的香港人中,有的决计加入乌克兰领土防卫外籍志愿兵团,希望担起后勤和医护
岗位;有的则希望参与人道支援工作,接送难民和派发物资。
Spencer与Alice属于前者。
“如同当年香港那样”
已经在英格兰某地定居的25岁香港小伙Spencer,看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状况一下子坐不
住了。经历过香港反送中、反修例抗议风潮的他毅然凖备前往乌克兰参加志愿军团,并表示
“自由不是免费的,很多人要用尸体,要用血去换取这一代的自由”。
在被问到决定前往原因时,他愤愤地说:“总不可能要乌克兰人一个民族去承受被俄罗斯侵
略吧?”
2月28日,也就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第五天,仅在台湾接受过业余枪击训练的Spencer,与
仅具担当香港注册护士经验的Alice,在听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号召人们参加国际志愿兵
团后,便联络了乌克兰驻英大使馆。 在收到对方回复之前,他们就急不及待订购了机票,
打点行装,翌日前往波兰。
“你说我怕不怕? 怎样会不怕呢? 面对的是坦克车,是炮弹,”Alice很坦率地回答。
据说,他们起行当天,或许是过度紧张,等候出租车时,Spencer甚至禁不住作呕起来。 一
些散居英格兰各地的香港人朋友,最初听到他们的决定也都是忧心如焚,不停来电与发短信
劝阻说,“什么? 你想清楚了没有?”
面对这样的劝止,Alice感觉是何其熟悉。 还记得两年多前,香港反修例运动爆发,她连番
走上示威冲突的前线候命,于催泪烟与橡胶子弹横飞之间,为示威者疗伤,据称当时很多友
人也这样劝阻过她。
对她来说,如今香港的示威抗议已成为过往云烟,留下的只是记忆与痛楚。
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Spencer和Alice双双抉意移民英国。而对他们来说,当年希望保卫香
港人自由权利的未竟之志,成了他们决定奔赴乌克兰的原动力。
每每谈起乌克兰局势,他们总是不由己地说:“就如香港当年那样”,仿佛也能感受到切肤
之痛。
生与死的思想斗争
3月1日,俄乌战争的第六天,Spencer和Alice这两位从未真正见过战场的香港人在既踌躇与
忐忑的交杂心情中,飞抵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ów)。从那里,距离最近的波乌边
境口岸只有约三小时车程。
透过电邮与乌克兰志愿兵团联络人的一番交涉之后,Alice获分配到军团的军医队伍,Spenc
er尽管没有医护背景,亦被获准随行。 他们获悉乌方会安排车辆从旅舍接他们二人,并经
过波兰东南部城市热舒夫(Rzeszow),送入乌国境内邻近边界的某军事基地待命。
对二人来说,几天前还只是的一份冲动,如今即将成为现实。那一刻,千丝万绪在他们脑海
闪过,无言无语中心涛澎湃,不由自己。
虽然前往参加志愿军团的人都说不怕死,但生与死仍然是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无法回避的严
肃话题。于是,在起行前数小时,二人赶忙草拟好遗嘱,开始作最坏打算。
Spencer说:“我们决定起行,便有这样的心理凖备,差别是要如何死去而已”。
整理好行装,从旅舍退房,二人在路边几经等待后,终于会合了司机和另一名外籍现役军人
。一行人上了车,便向波乌边界的某集合点进发。
乌方派来的车子据说很狭小,司机行车又快又飘,两人紧夹在多件行李中颠簸摇晃, 偶尔
遥望到窗外景色——和平世界的“最后风景”,脑袋里只剩下一片空白。
“我没想到会归家无期”
汽车到达边界后,Spencer回忆说,“觉得已经距离战争不是很远”。
集合地点是一家昏暗的旧旅店。下车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多名身穿军服的参军者与来自挪威的
战地记者在那里进进出出。
谁知,就在这距离实现他们援助乌克兰志愿咫尺之遥的地方,二人原本的激情与亢奋竟在一
份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合约面前迅速冷却了下来。
原来,所有乌克兰领土防卫外籍志愿兵团的参与者,包括担任军医行列者进入乌克兰之前必
须签订一份合约。参军合约的有效期,订于乌克兰戒严令结束之时——也就是说参军者的服
务限期是直到战争结束,没有确定的终结点。 换言之,一旦入境,只要战争没有结束,两
人就没有权利离开乌克兰。
这一条款使他们大感诧异,顿时有点唔知所措。Spencer说:“我没想过会归家无期,他们
还会收起我们的护照”。
对于乌方给与的合约,Alice的第一反应则是更加强烈的抗拒。她说:“我去从事义务工作
,不是要酬劳高和福利好, 但最少要有权能够随时退出”。
根据BBC记者查证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的相关报导,乌克兰第一副部长叶宁(Yevhen Yenin)
曾表示,外籍志愿兵团参与者“会签署一份合约 ,获得军事护照,然后取代他们的居留许
可。 如果将来这些外国人想成为乌克兰公民,我们会立法提供途径”。
据乌克兰政府方面的讯息称,自国际志愿军团成立以来,现有逾两万名来自52个国家的人士
报名加入。这一数字目前BBC未能独立核实。
英国首相约翰逊已经警告公民称,尤其是现役军人,不要前往乌克兰,否则有关做法可能会
涉嫌违反恐法。
“心里的落差是太大”
就在两人为合约的条款焦虑不安时,几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军人主动上来搭讪。周边人的
兴奋与跃跃欲试,反而更让两位香港人犹豫不定了。
Spencer描述说:“他们可能是一群枪械发烧友... ... 好像着迷一般”。 周边人面对战争
迫不及待的态度反而让原本一片热情的他们三思。
经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两人决定最后一刻“临崖勒马”,自行折返波兰。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从一开始满腔热忱,最后却似是临阵变卦,Alice坦言,“心里的落差
是太大”。
不过,两人也觉得,实在没有想到要做出无限期义工的承诺,因为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也
不知道“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否能支撑那么久”。
“我们至少不能显得抖震”
然而,并非所有前往乌克兰的香港人都因为合约而止步,有人则从别的渠道前往协助。
就在Spencer和Alice从乌克兰折返的翌日,来自一家在英港人基督教教会的一些成员,成功
进入了乌克兰西部城市卢茨克(Lutsk)。
英伦好邻舍教会传道人陈凯兴与队员,入境乌克兰之后一路往东南,去往敖德萨(Odessa)
,为当地未有撤离的独居长者运送药物等重要物资。 他们另有四名成员,留在波兰边境城
镇海乌姆 ,在难民中心分发食物和接送难民。
在问到为什么一定要前往烽火狼烟处的原因时,陈凯兴也表示是出于不忍看到乌克兰孤军作
战。 他说,在香港反修例运动时,他也曾感受过这份“我在承受灾难, 为何这个世界静默
的困苦”,因此决定要身体力行与乌克兰人站在一起。
接受BBC访问时,陈恰好正从敖德萨前往利沃夫(Lviv),当晚在两地之间的城镇留宿时,
空袭警报四响,民众按呼吁全市关电,四周漆黑一片。
被问是否为自己生命担忧时,他直言“会害怕的”,但是,“空袭警报下,乌克兰妇女仍在
街头喝咖啡,我们至少不能显得抖震”。
“略尽绵薄之力”
对比起一路东行时的的忐忑不安,返程波兰的路上,Spencer和Alice的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

纵然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亲身上阵援助乌克兰,回到克拉科夫火车总站的Spencer 和 Alice,
仍希望能找到为乌克兰难民略尽绵力的办法。
Alice说,亲眼目睹成千上万的难民乘坐一班班火车陆续抵达,两人满是心酸,尤是敬佩。
“虽然他们去国离乡,多人聚集,但没有混乱的情况 。他们民族性真的强,很坚毅,”她
说。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Alice为化名。)
https://bbc.in/3Jwj4k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