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摆脱大斯拉夫民族梦、拥抱新乌克兰认同的

楼主: qxpbyd (qxpbyd)   2022-03-15 21:34:53
报导者
2022/3/15
文字/周思宇
责任编辑/张诗芸
摆脱大斯拉夫民族梦、拥抱新乌克兰认同的青年,怎么向世界投递故事?
https://is.gd/otO1zM.jpg
身在西班牙的乌克兰人聚集在马德里的太阳门广场高唱国歌,抗议俄国入侵他们的母国。
(摄影/Miguel Candela/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8年来,面对俄罗斯一系列经济、军事、资讯等混合战的侵扰,乌克兰人的“乌克兰意识
”却愈发稳固。在政治上,特别是青年族群,国家认同高涨,入欧议程已成世代共识;在
网络上,年轻的内容创作者选材也愈来愈“本土化”,无论是坚持使用母语,或以国际通
用的英文介绍母国,共同期望是自己的国家可以被看见、尊重、认同。
与上一辈不同,这些年轻人没有太多关于苏联的记忆,“天然独”认为乌克兰是主权独立
的国家。他们倾心西方的自由民主,闲暇之余会搭著廉价航空畅游欧洲,“乌克兰属于欧
洲”本是自然,而普丁“大斯拉夫”民族梦跟他们毫无关系。《报导者》越洋采访政治学
者及这群“新乌克兰人”,试图理解青年世代“乌克兰认同”的韧性,以及他们在战时的
角色。
---
“基本上,2014年(广场革命)后,乌克兰年轻人已经做出了历史选择,选择更加融入欧
盟、西方文明。对他们而言,欧盟代表更好的未来。”波兰克拉科夫教育大学政治学助理
教授马特乌兹・卡米翁卡(Mateusz Kamionka)如此说。尽管年轻人知道民主并不完美,
乌克兰民主体制仍有不少难题需克服,但乌克兰1991年独立后,已历经6场大选洗礼,反
观俄罗斯却由普丁(Vladimir Putin)掌权22年,“某种程度上,他们(青年世代)认为
,乌克兰仍优于俄罗斯。”
卡米翁卡专研中东欧学运、青年政治倾向,2020年曾发表一篇名为〈混合战时代下的青年
爱国主义〉(Patriotism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in the Era of Hybrid War)的文
章,探讨乌克兰年轻人对于“爱国”的认知,以及强韧的公民社会如何成为抵御混合战的
利器。
“新乌克兰人”的国族认同和语言变化
目前人在波兰的卡米翁卡因熟稔乌克兰文,正在两国边境协助难民安置事宜。他透过
email接受《报导者》的文字访问时,以“新乌克兰人(New Ukrainians)”称呼年轻世
代。
卡米翁卡描绘的“新乌克兰人”多数出生在乌克兰独立的1991年前后,年纪最长的不过30
岁,他们的成长经验里,“乌克兰是独立国家”是政治现实,国家也渐渐融入欧盟、与世
界接轨;虽然乌国夹在俄罗斯与欧盟两大强权间,国内政治也有长期亲欧、亲俄的路线之
争,但在2014年后,脱俄入欧的“新乌克兰人”认同已蔚为主流。
https://is.gd/YNGOzq.jpg
2013年底,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
罗斯的关系,引发大规模示威。图为12月22日,示威者参加在基辅独立广场的集会,当周
约有40,000人加入抗争;最后亚努科维奇在2014年2月下台,流亡俄国,乌克兰进入脱俄
入欧的新时代。(摄影/AFP/GENYA SAVILOV)
多数乌克兰人通晓乌克兰语及俄语(注),但即便两种语言系出同源,同属“斯拉夫语系
”,发音、语法、用词却不尽相同。在过去,母语与政治立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中西部
以乌克兰语为主要语言,东部地区则以俄语为主,部分学者常以“语言”分析其身分认同
政治(identity politics),得出“一个国家,两个乌克兰”的结论。但2014年后,“
讲俄语等于亲俄”不见得是正相关,不少俄语人口也自认是“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心生
不满。卡米翁卡举例,“好比东部俄语区现在也跟全国各地一样,奋勇抗敌。”
卡米翁卡也预测,语言之于政治未来将成“假议题”,面对新世代只讲乌克兰文,或乌俄
混杂(Surzhyk),加上欧美通用语言为英文,一或两个世代后,乌克兰可能会变成“乌
克兰为国语、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国家”,俄语只会基础对话,俄罗斯恐无法再把语言当
作政治工具。
除了以“世代”作为新旧之分的基本指标外,这些“新乌克兰人”也一起经历重大政治事
件(如橘色革命、广场革命),相信“融入欧盟等于更好的未来”也是多数人的共同理念

注:根据2017年民调,被问及“何种语言是你的母语?”有67.7%的受访民众
回答“乌克兰语”、13.8%的民众则称“俄语”,另有17.4%的民众回应“两者皆是”。
(参考资料连结:https://www.ukrainianlessons.com/language-situation/)
但根据受访者回应,学校授课语言依地区不同,如中西部以乌克兰语为主,东部以俄语为
主,但基本上多数年轻人通双语。
“我知道谁才是乌克兰的敌人”
“新乌克兰人”对于来自俄罗斯的政治宣传、历史叙事并不埋单,其强烈的国家认同、亲
欧盟的政治立场,也与习惯看俄国频道、听俄文广播的年长世代或俄语区,形成鲜明对比
。后者身分认同复杂,有顿巴斯地区(Donbas)人民自认“俄国人”、要求并入俄罗斯联
邦;亦有人曾认同苏联时代的荣光,自认“前苏联人”,或是文化上认为同属“斯拉夫”
而“亲俄”。
出生在苏联解体前一年(1990年)的YouTuber奥嘉・雷兹尼科娃(Olga Reznikova)接受
《报导者》越洋采访时表示,在他有记忆以来,乌克兰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俄罗斯
充其量就只是一个“邻国”。另一位年仅22岁的网络广播电台Urban Space Radio创办人
娜迪雅・浩尔奇克(Nadiia Hulchuk)也自认没有国家认同困扰,明辨是非黑白,“我知
道谁才是乌克兰的敌人。”
反观,另一名25岁的YouTuber塔雅(Taya)却有迥异的家庭经验。她的家族源自乌克兰东
部,父执辈世代生长在苏联时期,曾告诉她在当时生活、工作的故事,“对他们而言,真
正的模范城市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而不是(乌克兰首都)基辅。他们可能不认为自
己是百分之百的乌克兰人。”
免签政策加速乌克兰年轻人融入欧盟,亲近民主自由价值
8年前的广场革命,展现青年世代追求融入欧盟的渴望。时任“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
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挡下乌克兰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议,有意转而与俄罗斯缔
结关税同盟,引发长达3个月的民众抗争,军民冲突,死伤惨重,最后议会解除总统职务
,亚努科维奇仓惶出逃。
对于年轻世代而言,除了无苏联时代的生活经验、2014年广场革命确立“亲欧”的政治立
场。在空间上,欧盟向乌克兰“开放门户”,亦加速乌克兰融入西方社会的进程。
欧盟自2017年向乌克兰开放短期观光免签后,大批乌克兰年轻人可借由旅行、观光,浸淫
西方文化,深化“欧洲人”认同。在政策宣布当年,现任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前一任的总统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认为,此制度象征“乌克兰脱离
俄罗斯帝国”。波洛申科本人也是强烈的融欧派,他在此次战役中,也身揹AK-47突击步
枪,在基辅街头加入民众保卫家园的行列。
卡米翁卡解释,乌克兰年轻世代受益于免签及廉价航空,(在疫情前)可畅游欧洲,体验
当地文化、共享的自由民主价值,更加融入西方。在他们生活圈内,也有朋友去欧洲留学
、工作,“这是他们在俄罗斯的同辈难以体会的经验。”他们勤学英文也不光是因为学校
有课可以选修,而是他们需要学,毕竟在欧洲讲俄语不会通。
事实上,俄罗斯同样给予乌克兰国民免签待遇,以利探亲、观光。“俄罗斯的宣传常告诫
乌克兰年轻人不要去巴黎、不要去罗马,应该要看看俄国的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
);不要去法国阿尔卑斯山,去看看美丽的卡拉恰伊巴尔卡尔地区(Karachay-Balkar
region)(注)。你去问问看乌克兰年轻人,看他们想去哪旅游?”至于软实力部分,卡
米翁卡也说明,西方的影视串流平台(如Netflix)、音乐、流行文化、社群媒体,甚至
是电玩游戏,与俄罗斯的流行文化相比,更具吸引力(sexier)。
“我们必须不断去使用乌克兰文创作,不被动接受别人设定的内容”
青年世代心向欧盟,势为普丁所不容,而后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挑起乌东地区分离主义
及武装冲突、社群媒体上假讯息频传,并策反乌国军队等“混合战”攻势,正试图再度撕
裂这个国家。青年世代却展现十足的韧性,这些人多数拥有大学学历、生长在网络时代、
擅用Twitter、Instagram、TikTok沟通交流。为求国际化,也勤学英文,更以身为乌克兰
人为荣。
在政策方面,卡米翁卡也补充,政府除了强化“乌克兰入欧”政治议程,环保、观光、青
年交流政策都可形塑“爱国心”,例如提倡资源回收及禁用塑胶袋、发展地方观光,及推
动乌东乌西地区的青年交流。特别是后两者,借由观光、交流,“让青年们更加认识,我
们其实同属一个国家。”
一个国家,两种语言。长年以来,乌克兰文与俄文正相互争夺文化诠释权,特别在广场革
命后,以乌克兰语创作成为趋势。
https://youtu.be/pN0lA2aHAkc
YouTuber塔雅(Taya)到波兰后,3月7日发布影片报平安。
浩尔奇克认为,语言作为一个武器,且与国家认同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不断去使用它(
指乌克兰文)。”这也是为何她的电台节目坚持以乌克兰语播报,“如果市场上没有优质
的乌克兰语节目,人们就只能被动接受他人设定的内容,例如俄罗斯。”
事实上,战争爆发前,Urban Space Radio是一个坚持以“乌克兰语说乌克兰故事”的网
路广播电台,题材多元广泛,如都市生活、建筑、教育、文学、艺术文化,甚至是永续发
展,内容无所不包。
不只广播节目,YouTube影音平台上也愈来愈多以乌克兰为主题的内容创作者,他们以英
文说乌克兰的故事。25岁的塔雅跟31岁的雷兹尼科娃皆是其中代表,两人分别拥有近6万
及23万的订阅数(注)。她们向《报导者》表示,当年投入创作的原因都是:“上面几乎
没有关于乌克兰的内容。”
身为创作者,塔雅希望世界知道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国家认同。她想
借由分享乌克兰生活、文化、景点,破除网络上对乌克兰的误解及刻板印象,好比暴力、
危险等。“我期盼这次战争后,大家可以知道乌克兰的存在,有机会也可以来这里走走。

一场战争,两种叙事:“住在俄国的亲戚似乎不相信有战争”
面对假资讯侵扰,乌克兰过去几年透过公民社会、媒体识读教育、网络社群协力,培养民
众分辨真伪及查证的习惯。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世代或可“免疫”,但俄国官方叙事及
政治宣传,却意外撕裂那些横跨乌俄两国家庭的情感。
许多乌克兰人亲戚在俄罗斯有远亲,反之亦然。雷兹尼科娃感叹,“我住在俄罗斯的亲戚
就是政治宣传的受害者。”每当她试图向在俄罗斯亲友提到“乌克兰被俄罗斯威胁”,却
被反指是自己搞不清楚状况,而这种情况在2014年后愈形严重。
“我们毫无交集,索性就不谈政治了。”
如今,俄罗斯已全面封锁各大社群软件(如Facebook、Twitter),也以禁止散播“假讯
息”为由,禁播乌克兰战事新闻,俄罗斯再度罩下讯息铁幕。一场战争,在乌俄两国却有
截然不同的叙事。塔雅无力说道:
“我在俄罗斯的亲戚当然不想要有战争,但他们似乎仍相信官方内容,反指责是我们
的总统疯了。但对我而言,我的国家正在被侵略、我们的反抗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但
他们却深信,欧盟试图在乌克兰部署武器,准备与俄罗斯开战,普丁下令的军事行动只是
为了要自卫。”
在俄军进犯后的前一两天,乌克兰西部城市伊凡诺─法兰科夫(Ivano-Frankivsk) 仍可
听到砲击声。浩尔奇克听见空袭警报后,不敢相信恶梦成真:普丁真的出兵了。
在地下室防空洞录Podcast,把全国人民的故事传给世界
https://youtu.be/03TMdXqk6fE
Podcast英语节目“乌克兰:我们活下来的那一天(UA: The day that we survived)”3
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一集。
一确认战火暂且不会波及住所后,浩尔奇克旋即与同事商讨,作为一个传播媒体,Urban
Space Radio能替乌克兰做些什么?几番讨论后,他们决定善加利用既有的平台以及记者
人脉,“尽快把乌克兰的声音传出去。”一档名为“乌克兰:我们活下来的那一天(UA:
The day that we survived)”的Podcast英语节目因应而生。
浩尔奇克向《报导者》坦言,她对自己待在相对安全的城市、没有亲上前线,感到羞愧、
有罪恶感。但除了现实世界的战场外,他们还可以在资讯世界作战(fight in
information world)。因此,团队开始向第一线的记者、全乌克兰受到战火波及的居民
合作,请他们协助录音或传递文字讯息,再由团队编辑并翻译成英文,制作成15至30分钟
不等的节目。
目前Podcast的工作团队包含浩尔奇克仅有3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受访者、编辑、
翻译、录音、剪辑、上传,“我们必须把这些深具力量的故事,给全世界听见。”他们期
待,当国际社会听见后,势必帮助乌克兰,向俄罗斯施压,如此便能早日结束战争。
每天打开蒐集到的音档时,浩尔奇克可依稀分辨录音地点应该在地下室、防空洞,或偶有
车辆行经、人群呼喊,甚至是疑似爆炸的背景音。其中,有人声音平稳地诉说避难的日常
,也有人听起来紧张、害怕、无助,更有人咒骂普丁、俄罗斯军队,宣泄情绪。
父亲参加志愿军,女儿在资讯世界奋战
https://youtu.be/L6VGw7YiHdQ
YouTuber奥嘉・雷兹尼科娃(Olga Reznikova)3月2日发布影片,分享乌克兰现况、难民
如何逃离乌克兰、波兰如何安置难民等内容。
如今,乌克兰正遭受战火摧残,这些自带流量、拥有国外粉丝的内容创作者也发挥所长,
制作影片或运用社群媒体,向国际社会发声,更与来自俄罗斯的假讯息对抗。例如,雷兹
尼科娃从开战至今,已发布一系列影片,分享乌克兰现况、难民如何逃离乌克兰、俄罗斯
战俘的待遇,以及波兰如何安置难民等内容。
雷兹尼科娃接受《报导者》访谈时也担心,随着战争时间拉长,国际社会及新闻的关注度
恐怕会递减,人们可能会淡忘乌克兰正遭受攻击。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一来必须肩负起
“传递讯息”的责任,二来希望可以补足新闻上欠缺的细节。
自承“对政治感兴趣”的雷兹尼科娃,在她的频道上,除了一般日常的乌克兰生活、文化
、旅游等软性内容外,一度有过“记者梦”的她也曾下功夫制作政治题材的影片,包括乌
俄两国复杂的历史、领土纷争等,甚至在战前也曾至两国边境去做街头访问。
“政治之于乌克兰社会很重要,我不能不去谈论它,”雷兹尼科娃说,也许有些创作者称
自己不懂、不关心政治,或认为自2014年的乌东武装冲突(指顿巴斯战争)只在部分区域
,“但如今战争波及全乌克兰,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out of politics),国家正遭受
攻击、生命一个个死去,这场战争已经影响到每个人。”立场鲜明的她也直言,“我不认
为在战争过后,还会有人把俄罗斯当‘朋友’!”
另一名YouTuber塔雅在俄军进犯后,睡眼惺忪、戴着眼镜的她马上用了手机录了一段影片
,向粉丝告知战争开始了。但她之后却焦虑到无法入眠,思考如何离境。开战第三天,塔
雅的父亲开车一路往西到边境,塔雅带着爱犬与母亲顺利离开,暂时安顿在波兰,父亲则
折返回基辅参加志愿军。离开乌克兰后,塔雅重拾拍片本业,也透过社群媒体,替父亲所
在的志愿军募款。她表示,作为一个内容作者,主要任务是在资讯世界奋战,“我们的角
色的重要性是传递事实,”她数度强调,“我们只要和平,不要战争!”
俄国入侵乌克兰已成既定事实,战争如何落幕,将牵动欧洲安全体系重构,以及全球地缘
政治的格局。乌克兰仍在自由民主的道路上不屈不挠。卡米翁卡说:
“乌克兰所在地在历史上被称作‘哥萨克(Cossacks)’,一个源自古土耳其语或鞑靼语
单字,意思是‘自由人’。或许有时候,历史遗绪的影响比我们想像得更深刻。”
https://www.twreporter.org/a/russia-ukraine-war-2022-young-generation-identit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