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气候、禽流感、制度缺失──恶性循环下

楼主: ChiehGG (切你GG喔)   2022-02-14 23:48:23
3年前监委纠正农委会,3年后仍出现蛋荒
气候、禽流感、制度缺失──恶性循环下的缺蛋危机何时解?
2022/2/14
文字 林慧贞 陈宁 孔德廉
摄影 郑宇辰
设计 江世民
核稿/何柏均、何荣幸;责任编辑/张诗芸
今年春节最令人称羡的莫过于“鸡蛋大富翁”,终端消费者有钱也难买到蛋。目前每日缺
蛋高达200万颗,农委会分析是因日夜温差大、产蛋率下降,加上禽流感肆虐扑杀鸡只 ,
饲料价格更因COVID-19疫情涨幅超过3成,导致蛋农减养,多重原因酿成蛋荒。
然而2019年初台湾也曾面临同样场景,当时蛋价飙上20年新高,也引发监察院着手调查,
农委会当时被纠正反应太慢,因此后续提出计画生产、建立产销平台等措施;但这些改革
显然此次全部失灵,只能祭出补贴政策应急。为何蛋荒一再上演?3年前的教训为何仍无
法记取?农委会为何连全台鸡蛋数量都无法掌握?COVID-19和禽流感疫情如何改变蛋鸡产
业生态?《报导者》从鸡农、蛋商、从业人员角度,深度剖析第一线面对的困难和缺蛋关
键因素,并提出改善产销体系的建议。
彰化是台湾蛋鸡重镇,占了45%产量,但自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鸡农的日子就不好
过。在彰化县养鸡的阿明(化名)去年(2021)初预定了一批蛋鸡、年中交鸡投入生产,
却遇到全台最严重的COVID-19疫情,饲料价格大涨3成,而产地收购的蛋价直落,“食品
工厂从一天叫2、30箱甚至上百箱鸡蛋到完全没有,蛋商说不然你蛋给别人,我傻眼,鸡
都养了你叫我卖谁?”许多鸡农赚不到钱因而减养,加上禽流感来搅局,2022开年以来的
缺蛋荒,看在鸡农眼中并非偶然。
缺蛋原因1:去年饲料贵3成、蛋价却跌谷底,鸡农减养埋下蛋荒地雷
鸡蛋是台湾人重要的民生物资,2020年最新统计,鸡蛋产量飙上10年新高,年产量81.7亿
颗,每人一年平均消费347颗蛋。然而,2021年5月中旬台湾COVID-19疫情爆发,餐厅、夜
市、面包店一夕之间关门,需求降低,促使产地蛋价直跌,7、8月蛋价都在每台斤23~25
元左右徘徊,已经跌破农民成本,甚至出现“堵蛋”情况,也就是供给大于需求,蛋商不
收蛋。
2021年9月底,产地蛋价因COVID-19疫情跌到低点每台斤23.5元。经过短短4个月,2022年
1月蛋价已经来到34.5元,大涨3成,而农历年前因消费者需求增加,开始出现“蛋荒”,
不论是杂货店或大卖场蛋架总是空空如也。农委会统计,目前全台每日缺蛋高达200万颗
,预计要到4月清明节才会趋缓。
https://imgur.com/OzhuL9C
但2022开年以来的蛋荒却没有让鸡农赚大钱,因为过去半年他们早已被高涨的饲料价格重
击。一位来自彰化二林的鸡农阿荣(化名)对我们秀出自己记录的简易报表:“(2021年
)11月27日饲料涨0.3元、12月8日涨0.4、12月30再涨0.5”一路统计到今年,饲料已
涨了9次。
台湾的黄豆、玉米9成仰赖进口,蛋鸡饲料中使用玉米又占了7成,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
,全世界原物料和航运费用大涨,台湾优良蛋品发展协会理事长邱石崇和中华民国养鸡协
会都不约而同指出,近两年来,玉米从去年每公斤7元涨到现在15元,不断飙升的饲料成
本,连带让一台斤鸡蛋生产成本高达33元。更糟的是,产地蛋价又被农委会要求冻涨在
34.5元,产蛋效率较差的农民早就赔钱了。
“整整半年养鸡都没赚!”从事养鸡产业3、40年的屏东蛋商涂万财,自己也养了8、90万
只鸡,过去也曾经历过蛋价剩23元的惨况,但头一次被“内外夹击”──饲料大涨、蛋价
下跌,他说包括自己在内,许多农民面对看不见尽头的疫情,只能减养降低损失。
鸡农减养方式包括淘汰产蛋率不佳的老母鸡,以及强制换羽。从养鸡协会的数据来看,去
年台湾疫情爆发后,换羽数出现新高,因此埋下蛋荒的地雷。
缺蛋原因2:禽流感疫情严重,蛋农不愿通报以避全面扑杀
由于鸡农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减养,等到进入秋冬鸡蛋使用旺季,尤其春节前烘焙业需
求大增时,却又因禽流感疫情肆虐,鸡农更面临无鸡可养的窘境,让缺蛋情况雪上加霜。
农委会不断对外强调,禽流感并非这次缺蛋主因,但检视过往的禽流感监测资料,以及养
禽场扑杀纪录,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翻开农委会防检局的禽流感H5亚型病毒阳性率监测资
料,从2005年到2021年,蛋鸡场验出阳性率的比率高得惊人,2013年后甚至年年突破4成
,几乎每监测两只就有一只曾有过禽流感病史,是所有禽类当中比例最高。
尽管蛋鸡场的禽流感比例最高,但官方数字显示的蛋鸡扑杀数字却很低。2017年以来(注
),确诊高病原禽流感而遭到扑杀的蛋鸡场仅15笔纪录,其中5次更集中在2021年12月与
2022年1月间。
身在第一线的鸡农和从业人员,所目睹的实际状况,却和官方公布的数据大相径庭。
蛋鸡产业分工细腻,种鸡必须从国外进口,来台后由种鸡场孵育,再卖给中鸡场养到75天
大,最后蛋鸡场再买进中鸡继续养75天左右才开始生蛋。“禽流感让种鸡场、蛋中鸡都受
影响,新母鸡补充不及,”虎年春节的开工日刚过,我们拜访在彰化二林的鸡农阿伟(化
名)跟我们说出蛋鸡场的真实状况,最近他遇到从南部化制厂来收鸡只尸体的司机,随口
闲聊,对方说最近一辆车过来,根本装不了几个牧场的死鸡,车就满了。
另一位彰化蛋鸡从业人员小沈观察,2021年大约从6、7月就耳闻同业的蛋鸡场出现禽流感
疫情,8月又一波,11月底又再一波,并且持续到现在。
他解释,禽流感的病毒株种类非常多,每一型的症状、感染率、死亡率都不同,前几年遇
到的毒性没有这一波这么强,有些病毒的型态只是让鸡生长受到影响,鸡只复原之后就会
继续产蛋,染病的状况也集中在某一个年龄层的鸡;这次流行的病毒株特性是死亡率比较
高、感染速度也快,场内不分年龄的鸡,不管是还没开始生蛋的中鸡到老母鸡都受影响,
导致台湾的鸡蛋产能整个下降。
相较于现今人们对于COVID-19疫情,总会想办法追根究柢了解目前流行的是哪一种病毒株
,当传染病是发生在动物身上时,农民的心态则是截然不同。小沈直言,“知道病毒是哪
一株,没有太大的帮助,”当农民发现自己的鸡开始出现流感病征,第一要务就是先救鸡
,向兽医求助,找出可行的方式。
即使地方政府的动物防疫单位,会定期到牧场抽血采检,农民的心态总是十分抗拒,并且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常,乡镇公所前一晚会先打电话通知农民隔日要到牧场采样,
有些农民会趁机先准备健康的鸡供抽查用的样本,也有人约定好抽检的时间一到,干脆直
接消失,让兽医找不到人。
为什么农民不愿配合政策?小沈透露,一旦牧场检验出来是高病原禽流感,不只是自己的
牧场必须遭到扑杀,周围3公里的蛋鸡场也都需要抽检、监控(注),在蛋鸡饲养密集的
区域,一匡列可能就是一大串牧场,会为同业惹来不少麻烦。所以多年来,农民对待禽流
感疫情的态度就是默默处理──默默照顾著自家的鸡群,等待牠们撑过流感疫情,即使是
同业之间,也不太愿意让彼此知道自家牧场的状况。
其他鸡农、蛋商和相关从业人员也不约而同印证了这个说法:“蛋鸡如果有禽流感比较不
敢通报,怕会害死隔壁鸡场,而且确诊要全场扑杀,就没有蛋了,宁愿禽流感补助不领(
注);私下处理的话,如果是养1万只,少掉2千只,还有8千只可以生蛋。”这位鸡农表
示,一只蛋鸡可养2年,如果正值产蛋高峰,全面扑杀太可惜了,通常鸡农的“疗法”是
不给饲料,强迫鸡只换羽而停止生蛋,将体力用在对抗疾病,或吃相关药物来治疗,一个
月后生蛋没药物残留就可以恢复正常,“有时疫情只是一周而已,控制好就能过去。”
缺蛋原因3:产蛋效率低,气候波动就减产
鸡农的消极心态不仅反映在禽流感疫情,也让蛋鸡产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遇到气候和
环境变化没有抵抗力。“现在全台85%蛋鸡场都还是开放式的传统鸡舍,小规模一、两万
只占绝大部分,(传统鸡舍)遇到早晚温差大就容易受影响,”养鸡协会祕书长王建培解
释,根据协会统计,今年1月温差确实比前几年波动更剧烈,导致产蛋率下降,往年平均
产蛋率是7成2,但现在才6成多。
王建培无奈地说,虽然这几年政府和协会都不断推广水帘密闭式鸡舍,比较能调控温度,
降低气候波动影响,但农民接受度并不高,除了必须投入资金,鸡农也担心密闭式鸡舍一
旦有疫情反而更容易传播。“但他们没有思考到,传统开放式鸡舍随时受到大自然温度变
化,各种鸟类、苍蝇、啮齿类、猫、狗容易进到鸡舍,携带病原,水帘鸡舍可以给鸡比较
适合的环境,除了产蛋较稳定,也从头防堵疾病。”
即便以过往产蛋率7成2来算,在产业界都是不及格的数字。以台湾较大宗的蛋鸡品种义大
利“白色来亨鸡”、美国“海兰”为例,在原厂的饲养手册中,全盛时期产蛋率都可达9
成5,饲养到后期约一年半也有8成,长期研究蛋鸡产业的东海大学畜产与生物科技学系教
授陈盈豪直言,如果蛋鸡产蛋率只有60几趴,“怎么会赚钱?早该被淘汰!”
人类怀孕时会在不同时期补充不同营养素,蛋鸡也是同样道理,除了要住得好,温度、湿
度、光照等也都牵一发动全身,陈盈豪曾在研究中指出,蛋鸡是长光照的禽类,在接近性
成熟开始产蛋前,每周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在日落后或黎明前黑夜点灯延长鸡只每日光
照时间,以刺激卵巢发育排卵,提高产蛋率,开始产蛋后则要维持每日光照17小时。然而
现在台湾的蛋鸡场多是混龄饲养,老中青同堂,没办法维持每只鸡适当的光照时数,产蛋
率自然上不来。
混龄饲养的习惯对疾病也是一大风险,“一个病房住两个人,一人出院了,补另一人进来
,虽然病床有消毒,可是隔壁病人还在,这样消毒有意义吗?”陈盈豪无奈地说,现在的
蛋鸡场没有“统进统出”概念,也就是整批一起进来、一起淘汰,大多采混龄饲养,根本
难以整栋清空消毒,成为病毒的温床。
沉疴:3年前蛋荒即遭监察院纠正,农委会一直无法掌控数字
与其归咎众多原因造成今年蛋荒,不如说蛋荒只是过往沉疴下的结果。
这并非台湾第一次缺蛋,同样是一开年,2019年1月时全台鸡蛋便开始短缺,一路延烧到4
月才逐渐趋缓;当时1月和3月都曾出现产地价格每斤36.5元高价,是自1998年蛋价有纪录
以来最高。
当时农委会归咎于前一年(2018)8月间的中南部大水灾,折损蛋种鸡、中鸡,导致后续
鸡蛋供应短缺。然而监察院在2019年9月纠正农委会,直指蛋荒除了天候因素,农委会反
应慢半拍也是主因,相关短缺及涨价迹象在2018年下半年就逐渐显现,但农委会事前没有
掌握并积极调控, “放任鸡蛋短缺及价格持续攀升半年以上”。
农委会副主委黄金城和畜牧处当时回复监察院,第一次遇到这么严重的蛋荒,处理经验不
足,未来将辅导建立蛋鸡场计画生产制度,推动总量监控管理制度、订定蛋鸡计画生产模
组等等。
然而3年过去了,制度仍失灵。养鸡协会、受访鸡农都表示,相关产销制度照旧,而且农
委会甚至无法精准掌控台湾养鸡场的数字,遑论如何计画生产。
现行的养鸡资料是透过中央畜产会和养鸡协会统计,不过王建培透露,目前养鸡协会仅靠
3人就要负责统计全台1,800多家蛋鸡场,透过打电话询问业者每天产出的蛋量、母鸡量等
,只能用滚动式调查,也就是一个月打完1,800家电话,每家蛋鸡场平均一个月会被问到
一次。
至于这样的调查方式准不准,王建培坦言“有难度,要采信任做法”,不可能实际精算全
台产出多少鸡蛋,农民讲什么数字,协会只能照着登录,但的确有些农民没养成记录的习
惯,“自己养多少只都不确定”,可能一开始进了2万只鸡,2、3个月才计算一次中间死
了几只,回报时都只会说一开始进鸡的数量。
缺乏基础的数据,连带也影响产蛋率、成本计算,目前鸡农仅靠简易的成本算法,难以检
视饲养环境哪里出问题,农委会也无法掌握鸡蛋总体数量。农委会畜牧处副处长江文全坦
承“这部分有精进空间”,农委会寄望推动洗选蛋留下资料纪录,弥补过往传统调查方式
,目前洗选蛋比例超过5成。
关键:改善产销、重新检讨防疫制度,才能因应蛋价波动
这次蛋荒,政府仍旧端出补贴作为应对手段。行政院宣布到4月30日前,取消黄豆、小麦
、玉米的货物税5%,预计每公斤饲料可少0.6元。
鸡蛋产地价格从1月5日被农委会要求冻涨在每台斤34.5元后,直到缺蛋荒风暴愈演愈烈,
农委会才在2月7日提出“稳定鸡蛋生产推动奖励措施”,预计花费1亿元,对鸡农补助每
台斤鸡蛋3元,并补贴蛋中鸡每只生产成本25元,时间到2月底。2月11日又临时宣布调整
冻涨天花板,隔日鸡蛋盘价涨2元到36.5元。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表示,预计2月底开会讨论,是否让市场机制合理反映农民成本,期待2
月中下旬甚至3月天气变暖,鸡蛋供应回稳。
然而干预市场价格和补贴政策,终究只是远水救近火。蛋鸡投产时间长达1~2年,现下增
产过多,日后将面临产量过剩的风险。2019年便是因为冬天价格好,农民大量投入生产,
但价格却从最高每斤36.5元,崩跌到7月剩20.5元。
面对长期产销失衡,农委会应对产销失调往往只流于喊话,监察院的报告中便直接点名,
农委会应对气候造成的蛋鸡产业风险,相关研析和调适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但多年来,
农委会的处理模式却仍停留在过往经验。江文全表示,若之后产量太多,会优先淘汰产量
少的母鸡、做成液蛋、加工去化,任何农产品都有淡旺季之分,农民生产时也要配合需求

陈盈豪则认为,农委会此波补助只是解决燃眉之急,政府应有长远之计,不只是呼吁鸡农
自行调节生产,也应降低产销波动,例如国外加工业者常使用液态蛋、冷冻蛋,但台湾大
多数业者还是习惯带壳蛋,农政单位应该多多推广,提升保存技术和品质,毕竟鸡是活的
,可能今天生蛋,明天却不生了,或是禽流感一夕遭扑杀,延长保存是台湾必须走的路。
然而江文全指出,一般业者对液蛋接受度不高,尤其烘焙业者认为液蛋起泡性不够,习惯
用新鲜的壳蛋,尤其在蛋价相对平稳时,业者更不可能使用液蛋,这也造成冷藏蛋的推广
不易。
不过已有液蛋冷藏设备的屏东蛋商涂万财表示,品质好的冷藏设施可以储存液蛋4个月到
半年,发挥调整供需的功能,储藏品质够好,业者就能接受,与其让市场一再上演缺蛋、
价好、增产、崩盘的轮回,农委会应该正视鸡蛋冷藏技术,“就像台风带水来,没有存起
来也是白白流掉。”
缺蛋不会一夕之间就发生,而是早有减产迹象。对于农委会要鸡农自行调整产量,有十多
年养殖经验的彰化二林陈姓鸡农强调,产能调节本来就是养殖户会做的事情,但鸡蛋要送
到民众的桌上,每件事都环环相扣,从孵化、育成到开始产蛋、盘商收蛋等皆有各种角色
参与。
“现在官方冻涨产地蛋价,削弱了农民生产意愿,等于拿农民的饲养成本来补贴蛋价,只
是暂时缓解表面问题。而不愿解决气候、养殖环境与包销制度等根本问题,缺蛋事件只会
重复上演,”陈姓鸡农无奈地表示。
另一位彰化二林鸡农洪侨志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一般鸡农本就会视市场需求自行增、减
养,但后端的冷藏、保存设备要升级需要大笔资金,不是鸡农有办法负担的,政府应协助
建立相关设备。
人和鸡的疫情,照见台湾蛋鸡产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停滞。当禽流感、天气剧烈变化再度来
袭,如何改善脆弱的产销制度与僵化的补贴机制,让禽流感的疫情资讯更透明,检讨现行
的防疫政策,重建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并且广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生物医学、流
行病学,乃至社会科学等,共同投入禽流感防治与疫苗开发的研究,是未来急需努力的方
向。若政府未能从根本提升蛋鸡饲养效率和安全,蛋荒将会是轮回的恶梦。
报导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a/the-acute-shortage-of-egg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