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净山清到文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楼主: doane999 (日立昱)   2022-02-14 16:10:16
※ 引述《Giddcns (狠、插、劲!!!)》之铭言:
: 4 John der
: 有人号召净山
: 结果把文物也清掉
: 然后就引发热烈讨论
: 还十分两极
: 一派认为垃圾就是垃圾
: 一派认为没文化真可怕
: 因为内容元素多元
: 也开始有不同的见解出现
: 比如有可能是公关网军介入操作
: 还有网络猪哥文化的再兴起
: 另外还有文物定义及管理方式
: 以及台湾历史见证定位等等
: 那么问题来了
: 净山清到文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 有没有八卦?
:
各位乡民安安,今天我要来借题发挥,谈谈“垃圾和屎尿作为文物”的八卦。
这个八卦有点大,所以为了方便我决定拆成三个部分分开讲,分别是:
1. 为什么垃圾可以是文物?
2. 今日垃圾、明日文物?
3. 所以可以怎么办(英国经验分享)?
警语:如果您正好在吃饭,以下可能有一些不适合搭配餐饮的照片,请斟酌服用。
一、垃圾可以是文物?
许多人看到新闻的第一个反应,
就是为什么前人的垃圾可以是文物,这些东西对于今天来说,有什么用?
事实上,过去的人留下来的东西、或是考古学家的发现(finds),不一定就是“文物”。
世界各国对于什么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都有清楚的规范,
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价值”(value/significance)。
这里的价值指的不只是金钱上的价值,而是包括广义的意义;
比如:增进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很少见、很特别。
而价值认定的过程不仅需要专业的学术研究,
有时也需要公民的参与和讨论(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发现)。
总而言之,从“发现”变成“文物”需要一个严谨的过程。
霞喀罗古道上的酒瓶是否有经过这个过程,
我目前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虽然这不代表这些东西不具有价值。
我最后会谈对于这样的东西可以怎么做,
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必须先做这个澄清。
那么,古代人的垃圾可以是文物吗?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不只是垃圾,屎尿也可以,黄金变黄金并不是神话。
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英国约克(City of York)的维京大便。
https://imgur.com/hbHSkGy.jpg
2000年,约克市迎来了一个近五十年来最重大的开发案,
预计将市中心东北侧的一大片土地开发为现代住宅。
这个区域过去是维京人活动的范围,因此开发前必须交由专业的考古团队进行挖掘。
而挖掘的成果最后就进入了当地的“维京中心”(Jorvik Centre)。
这个维京中心根本是一个小的环球影城,
里头类似云霄飞车的轨道载着游客体验维京人的历史与故事。
而该中心最受到欢迎的收藏,就是一坨保存完整的维京大便。
透过仪器检测这坨屎的成分,我们得以了解维京人的饮食习惯,
是研究维京社会文化很重要的证据。
更厉害的是,他为约克带来了大量的观光人潮,
也从此彻底翻转了这座城市本来的风貌。
万人空巷,全是为了一坨屎。
或许是食髓知味,约克的博物馆开始默默地走上一条屎尿路线。
约克郡博物馆(Yorkshire Museum)也对外展出了罗马人过去在约克盖的粪池——
里面的排泄物、还有厨房的厨余。
这些屎尿和垃圾让今天的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罗马士兵的饮食习惯。
https://imgur.com/ik3GQZY.jpg
关于罗马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就是社会上层的罗马人家里会有好几个饭厅;
他们开趴的时候,会在一个饭厅吃饱之后集体催吐。
所有人把东西都吐完之后再去下一个饭厅吃第二餐。
因为他们认为食物最美味的时刻,就是入口的瞬间,吃下去之后就没有用了。
如此有趣又荒谬的行径,全部都是从房子排水孔中发现的呕吐物化石推论出来的。
这坨呕吐物化石目前在意大利,可惜目前还没有机会一睹芳泽,QQ。
回过头来说垃圾。如果屎尿都能成为具有价值的文物,垃圾其实也有相同的潜力。
垃圾反映了社会的物质文化、有些时候甚至可以看到工艺的实力、甚至社会状态。
垃圾如果出现在不该有垃圾的地方,也有机会成为有趣的争论。
最后,我们其实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于过去的人来说是不是真的是垃圾,
所以诠释的时候一定需要搭配其他的史料和证据。
举例来说,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中世纪的男子宿舍遗址上,
曾经发现使用过的裁缝工具。
有人认为,这些被抛弃的工具反映了当时男性修士必须自己修补衣服;
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有人偷带女生回宿舍时留下来的遗物。
不论答案为何,垃圾和屎尿都必须经过研究和小心的比对,
才有可能成为具有价值的“文物”。
看到这里,或许各位心中会有个疑惑:
我们今天的垃圾,对于未来的人来说,难道也有可能成为文物吗?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要保存的话,具体来说可以怎么做呢?
二、今日垃圾、明日文物?
“当代采集”(contemporary collecting)
是一个1980年左右在博物馆圈开始兴起的领域。
当时的博物馆为了想要吸引更多人来参观,
开始收藏一些“可能对未来有价值”的物品。
像是世界杯足球赛的奖杯、流行音乐唱片、
甚至迷因、电玩游戏、智慧型手机......等。
在Covid-19疫情期间,
更是有许多博物馆以许多有创意的方法试图保存疫情期间的社会状态。
像是英国的Science Museum就收藏了英国第一剂瓶装的AZ疫苗;
伦敦运输博物馆(London Transport Museum)则是收藏了
地铁和公共汽车司机的日记还有口述历史;
V&A博物馆也收藏了小朋友的手绘彩虹。
透过当代采集,博物馆和考古学家希望让观众可以
用不同的视角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处境。
“垃圾”也是当代采集的主题之一。
尤其在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时代中,当代人生产的垃圾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最著名的收藏大概就是Museum of London曾经收藏和展示的“Fatberg(抱歉不确定中文是什么)”
具体来说,Fatberg是下水道的淤积物,主要成分就是家庭废水、油脂、毛发、与垃圾。
https://imgur.com/2zvU02x.jpg
虽然很恶心,但这其实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说是宝物。
首先,它的存在说明了下水道系统的兴建;
其次,Fatberg的成分可以让我们推断现代城市中的家庭生活习惯;
最后,它可以鼓励观众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另外一个与“垃圾—文物”这个主题有点关系的,
是由一群考古学家发起的研究计画“未来遗产(Heritage Futures)”。
这个计画去探访了博物馆和一般家户的储藏室,去分析里头到底有哪些东西。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下载免费的电子书,参考profusion这个章节中的内容;
里头就有很多关于“垃圾的价值”的讨论。
(下载连结:https://www.uclpress.co.uk/products/125036 )
除了博物馆和研究计画之外,网络上也有人专门在搜集Covid waste的照片。
在Twitter上面搜寻Covid_waste的话,看以看到考古学家成立的标签、以及许多照片。
这些照片都是新冠肺炎期间产生的垃圾,像是口罩、彩虹标志、快筛工具......等。
这些内容也让考古学家意识到,社群网站的内容或许也有机会在未来成为“文物”。
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把垃圾当成宝贝,更不是要大家把垃圾捐给博物馆。
垃圾之所以能够成为有价值的文物,是因为它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某些面向;
也因此,它必须具有代表性、需要有脉络、有研究价值、有意义。
比起关心垃圾是不是文物,更有意义的发问是,垃圾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社会。
三、所以可以怎么办?
让我们回到净山事件的情境,
我们以后遇到野生的垃圾却疑似是文物时,究竟可以怎么办?
先说结论,最好的方法就是拍照存证, 然后上网分享你看到的东西,
透过舆论的力量逼迫政府赶快把基础的文化调查研究完成。
“长得像垃圾的文物”并不是一个很稀有的情况,但也不是一个常态。
我之前实习的机构English Heritage
(英国最大的文化资产管理组织,英国的巨石阵还有很多城堡都是它管的)
也曾经在历史上遇过这样的难题。
像是一些中世纪的修道院,都曾在17-19世纪作为私人住宅使用。
这些家庭遗留下的垃圾有时就会在场址出现。
对于今天来说,这些垃圾是有意义的,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当时住户的社经背景和生活样态,是相当稀有的资料。
虽然不见得有价值,但是最基本的纪录是一定会有的。
如果是有sense的人,可能就会拍照然后找专业处理;
如果是没有想太多的人,可能就会顺手丢弃,或是甚至被路过的绵羊直接吃掉。
也因此,English Heritage的做法,
就是抢在破坏发生之前,尽可能的开挖和调查。
就算还没有预算进行研究,也可以先把东西集中起来,
在场址附近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埋起来。
我之前实习的工作内容之一,
就是替一个名为Egglestone Abbey的修道院,推测当初埋文物的地方。
因为当初埋的地方太不起眼了,
后人如我必须透过留下来的文献和档案推测埋藏文物的位置。
https://imgur.com/95Pa9z8.jpg
https://imgur.com/CZNeK9d.jpg
https://imgur.com/8R9mpVY.jpg
这些照片是修道院一部分的样貌,有兴趣的人可以猜猜文物到底埋在哪里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英国虽然没有完全整理这些考古场址;
但是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重要发现,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纪录。
这些区域通常被称为考古优先区(Archaeology Priority Areas,APA)
想要在APA动工的话,建商都是需要先进行考古研究的,
也因为这样像我这样的人才有饭吃。
判断APA其实不是一件困难又昂贵的工作。
台湾已经陆续有许多考古遗址出土,考古学家其实可以根据古地形去推测可能的位置。
日本时代的东西,更是可以透过文献和文化资产的场址来规划APA。
而不是像现在施工挖到陶片、或是网红去净山引发争议时,
才回头检视为什么不知道那里有重要的东西。
我其实很惊讶霞喀罗如此热门的古道到今天还有这样的问题。
虽然山上的情况比较多变,
但这完全凸显了台湾文化产业基础建设工作的极度缺乏;
虽然没有选票也没有人在意,
但如果没有做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西慢慢消逝,从建筑到考古遗址都是一样。
也因此,在政府狠下心来做APA鉴定之前,
身为凡人的我们,除非超级明显的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拍照、上传、按赞留言分享。
如果是珍贵的东西,既使被破坏了,未来的研究者至少还有照片可以留念。
如果不是珍贵的东西,再请其他人处理也不迟;
运气好可能会引发一些舆论和讨论,说不定这样我又能借此来借题发挥一下。
今天的八卦大概4这样,祝大家新年快乐,垃圾变黄金,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