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病原体灭活
a. 研发疫苗时要很厉害的实验室否则病原体会泄漏
b. 上个世纪曾发生减活不够的状态导致被注射后真的得病(此例子是小儿麻痺)
c. 不确定身体会辨识病毒的哪一部分产生抗体
假如教授丢一整本原文书给你说下次考
结果你就只认得封面上的“第二版”三个字,或者只念了“索引”
下次第三版出来你就爆炸了,以为是全新的书
因为考试的核心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
: 2. 腺病毒载体 (将能产生目标抗原的DNA放在腺病毒中)
a. 每个人出生到现在不知道感染几遍多少种腺病毒了
腺病毒不选好,还没让人类产生抗体就会被免疫系统歼灭
所以本次AZ用的是感染黑猩猩的腺病毒,常人应该都没碰过
但也因此免疫系统除了会产生针对载体内抗原的抗体外
还会产生针对腺病毒的抗体
那你打第二次第三次时,这个针对腺病毒的抗体就会让疫苗效果打折扣
因为新一剂的腺病毒载体进来还没把载体内的抗原DNA放进你的细胞中
就被免疫系统歼灭了
: 3. 人工合成抗原蛋白
a. 这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够强
以新冠肺炎为例,只会做棘蛋白上最会与人体细胞互动的区域
但分子比较小的抗原,引发的免疫反应较弱
由于抗原的总量就靠一针,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不够的
b. 所以要加佐剂帮助,让身体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
(这里的增强指的是 让白血球赶快靠过来 让他们看到这些小小抗原)
但佐剂本身可能有原料取得的问题
因为目前能安全可控的增强人类免疫反应的物质并不多
c. 与腺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相比,身体内的抗原量只会越来越少
我们希望疫苗提供的抗原浓度可在身体内维持一阵子
确保免疫系统有充分时间认识这个抗原
: 4. 用mRNA叫自己细胞生产目标蛋白
其实这是腺病毒载体的更新版本
因为克服了mRNA的包装问题,改用人工的细胞膜小泡泡包装
所以再也不会有腺病毒自己衍生出来的问题
不过这个人工细胞膜也是首次使用 在运输保存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 引述《wahaha99 (此方不可长)》之铭言:
: 我们都知道
: 疫苗的原理就是
: 把抗原放进身体里
: 让身体辨识 制造出抗体
: 那么抗原有很多种
: 1. 病原体灭活
: 2. 腺病毒载体
: 3. 人工合成抗原蛋白
: 4. 用mRNA叫自己细胞生产目标蛋白
: 问题就出在 4
: 明明有 1 2 3 这三种直观的方法
: 为什么要绕远路、要叫自己的细胞生产抗原
: 这样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 有没有8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