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家的未来启示录∞ 超高龄社会启示录: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2-02-02 01:00:03
1.媒体来源:THE REPORTER 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张子午
摄影/余志伟
核稿/刘致昕;责任编辑/陈思桦、张诗芸
3.完整新闻标题:
∞家的未来启示录∞
超高龄社会启示录:在照护迷雾中,找到互相扶持的新家人[mm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Avn7O4f.jpg
身为全职照顾者的黄秋谨,把多年来的沉重经历转化为助人动力,至今仍时常到长照据点关
怀其他长辈。(摄影/余志伟)
根据内政部最新数据,台湾已连续第二年人口负成长,代表不可逆的劳动人口加速流失;加
上超高龄化时程较世界各国快速,国发会预估将于2025年步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老
人占总人口五分之一。高龄少子化已是现在进行式,长期照顾将成为愈来愈迫切的议题,以
往熟悉与想像的家的样貌,也势必从根本发生改变。
长期在社区以生动戏剧推广长照议题的海马回剧团团长黄秋谨,连续遭逢家人如骨牌接连倒
下,付出珍贵的青春岁月与精力后,与有着共同经验的一群家庭照顾者,建立支持网络,开
展出血缘之外,更深刻的“新家人”关系。
碰、碰、碰,一名年长妇女拍打着一台饮料贩卖机,在路边徘徊不去。身穿橘红条纹反光背
心,手拿萤光黄交通指挥棒的社区巡守队员,赶忙热心前往关心,“我想要喝内底的沙士啦
,这白色阮兜的柜仔按怎打不开啦!(注)”老妇执拗地说。
“哎呦,你毋通按呢啦,我共你讲,这你家的柜仔齁,无要紧,你小等,大姐我共你斗相共
,这个柜子坏去了,我叫人来帮你修理。我带你去巡守队办公室,那边有饮料、还有饼,先
给你喝,这恁兜的柜仔,我叫人来修理。(注)”巡守队员顺着老妇的话,好言相劝,仿佛
那台贩卖机就是她家的柜子。老妇听到这么说,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嘴里唸著“我喙焦”,
一面顺从地离开现场。
城市巷弄一隅的场景,并非真实发生的情境,而是海马回剧团表演的其中一幕。剧团之所以
“海马回”此一人类大脑颞叶内侧弯曲形状貌似海马、负责记忆和空间定位、犹如大脑GPS
的重要部位为名,是因为在所有失智症中,占比最高的阿兹海默症(超过60%),海马回是
首先受到损伤的区域,典型症状为记忆力衰退以及丧失方向感。
戏如人生:素人演出失智者日常、传递“怎么帮忙”资讯
约莫10年前在龙山老人服务中心成立的海马回剧团,致力于走入社区,以生动的戏剧形式,
传达关于老人照护与失智症的讯息,持续至今。过完这个农历年后,3月开始即将开始新的
一期课程,聘请专业戏剧老师,指导由长辈、照顾家属、社区大学学员、志工、社工等纯粹
由业余素人组成的剧团成员,从各自的经验集体研发剧本,并自由选择各自的肢体表演模式
,训练课程结束,就是走入社区,与民众面对面的时刻。
没有复杂的隐喻、象征或曲折剧情,海马回剧团几乎每一出戏,都紧密贴合著现实,直白地
将现实凝缩成片段,为的是将实际可能发生的状况,让各行各业的民众感同身受。为求精准
、明确的将舞台上的故事转化为实用的资讯,每出戏时间都要控制在15分钟,让民众能迅速
明了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这出戏我们希望演给社区巡守队员看,让他们知道,如果在路上看到有长者行动违反常理
,像这一出戏里的老人以为贩卖机是他家的冰箱,或者以为自己是18岁站在路边等朋友、明
明是夏天却穿着冬天厚衣服、打赤脚说著很奇怪的话等等,就不要想着反驳、向他解释什么
才是对的;而是顺着他的意思说,坏掉了没关系,想办法把他带离开那个地方,到巡守队去
。各行各业都需要认识,我们也曾经到电信局或保全公司去演出,对这些状况比较了解之后
,在路上看到这个长者有些问题,多问一句,可能就解救一个家庭,”扮演巡守队员的团长
黄秋谨表示。
https://i.imgur.com/x8DSrGM.jpg
海马回剧团致力以直白易懂的方式,让民众更认识失智症。黄秋谨(右)扮演的社区巡守队
员,演出如何引导坚持认为贩卖机是自家冰箱的失智长辈。(摄影/余志伟)
尽管近年来从医疗专业到民间单位,推广失智症不遗余力,但近3年来,每年仍有约1,300~
1,500名老人因失智症走失,成为65岁以上老人走失中比率最高的原因别;在失智症者与社
会大众接触时,也偶发因不了解彼此而产生的冲突事件。黄秋谨鲜明地记得,之前与她一起
演戏、开心互动的一位失智症长者,却在有一天与外佣去便利超商时,因与店员沟通不良,
从言语的争执发展为暴力冲突,长者动手打人,致使店家报警,担任律师的儿子与媳妇也焦
急赶到 。
年近70岁的黄秋谨,不仅是海马回剧团成立初期第一位加入的成员,也是拥有丰富照顾生病
家人经历的全职照顾者。她过去近20年的人生,全部投注在照顾因中风、罹癌、失智而倒下
或失能的丈夫、母亲、父亲。
人生如戏:台上台下,照顾者照见彼此生命
在提升社区民众对于失智症长辈的意识之外,有的剧本仿佛是在演自己,以及底下看戏的观
众。
爸:小芬!什么时候吃早餐!
妈:小芬!我要喝水!
爸:小芬!她是谁啊?
妈:小芬!帮我拿一下水果!
(两人重复上面对话,同时讲,小芬在中间频临崩溃,坐下)
爸:小芬!妳不能离开!妳要一直照顾我们!
妈:小芬!妳的生活就是我们!
爸妈:小芬!小芬!小芬!小芬!
(小芬大叫,爸妈停止定格)
芬:啊~~~我真的好累喔!
──龙山海马回剧团2020年剧本《家庭照顾者篇1─全职照顾者》
“在这出戏里面,小芬要照顾失智爸爸,又要照顾失能妈妈,蜡烛两头烧之下,到了她整个
崩溃的时候,表演者有时候情绪一来,能量好大,也几乎快要失控,哇~碰一声,把桌上的
东西全部扫到地上去,底下观众突然都被吓到,那一幕很震撼,有些观众会跟着掉泪,心有
戚戚焉的感觉,仿佛看到我好像也是这样子,”黄秋谨说。
眼看着照顾者的生命陡然陷落,突然间,黄秋谨扮演的“家照天使”现身,安慰及鼓励身心
已被消耗殆尽的小芬,带着照顾者资源跟管道到她的面前,提醒她“有权保有属于自己生活
”,从居家服务、送餐服务到申请替代的照顾人力,还有家属团体课程等,一组简单的号码
:1966,就能直接求协助。
想当初,黄秋谨一家某年过年家族旅行途中,先生初二突然在外地倒下,家人用尽一切办法
送医、转诊,将已经昏迷的先生从鬼门关前救回来时,她并不知道后面十几年,会要面对怎
么样的生活。
家照天使并未降临。
黄秋谨回想当时的感觉,“等于突然间一头栽进雾里,跟我们原来对生活的想像完全不一样
。原来我跟我先生喜欢带孩子游山玩水,所有能够带孩子做的都会做,可是他一倒下来,我
的孩子什么都没有了,父母几乎从他们成长的过程缺席,大部分时间要靠老师、同学爸妈、
邻居、教会,一个人生病,对一个家庭是非常大的变化,全家任何一人都逃脱不了。”
https://i.imgur.com/JzFMWXL.jpg
因为感念照顾过程受到许多外在资源协助,黄秋谨用各种形式帮助其他照顾者,包括担任海
马回剧团的团长。(摄影/余志伟)
丈夫陡然倒下后:她从独自一人硬撑,到遇见“新家人”扶持
“那时每天坐公共汽车来回医院,都‘恬恬’想着接下来要做什么,老的这么老、小的这么小,
我是独生女,逃避的话,他们就只能往河里跳,只能自己撑下去,有段时间撑到我自己在想
,啊!人活着是要干什么?我觉得活得好辛苦,而且真的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搬回娘家的黄秋谨,一面埋头工作,一面照顾因突然中风而重度身障的先生,在长照概念尚
未普及的年代,没有专业能力的她,体力负荷到极点──尤其是随着年长的母亲及父亲相继
倒下,家里简直陷入一种“恐怖平衡”,只要有一人生病需要医院,照顾者就差不多要倾倒
。好在住家位于万华老社区,周遭都是长年熟悉的邻居,当黄秋谨为经济压力与照顾职责焦
头烂额时,幸好有邻居适时送上便当、在客厅与老人家泡茶聊天,用老社区的人情温度,看
顾著这个走在钢索上的家庭不致坠落。
直到独自照顾到第八年,先生在溼滑的地板跌倒,黄秋谨撑不起高大魁梧的他;加上母亲也
接连跌倒,她意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撑不下去。因为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缘故,她从接
触的大量资讯中,看到台北市刚开始试办的照顾服务员,在试着申请的过程中,像是有一丝
光亮照进。由于初期申请服务的民众不多,很快就有人前来评估状况及需求,并由一位男性
照服员进到家里协助分担照顾的重担;直到两年前先生过世前,照服员与先生都其保持如兄
弟与朋友般的信赖关系。
当有外在的资源进来,照顾者才有暂时喘息的机会。在社工频繁的电话联系与说服之下,尽
管内心想着,“照顾家里已经这么辛苦了,还叫我参加什么活动,哪有可能!”黄秋谨还是
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勉为其难参加一次照顾者的支持团体,没想到却成为她得以暂时卸下
命运枷锁的契机。
“踏出去一步,就慢慢开始接触更多不同的资源,去的地方都有家庭照顾者。你想想看,只
有同样的家庭照顾者,才会有同理心,如果没有这种境遇,我跟你讲一次可以听,两次你可
能就会开始感到不耐烦,更别说听到第三次;同为照顾者,我们会不断讨论许多细节,比如
我先生这次屁股红了,该怎么处理 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不是专业医疗随时能够帮你
解决的,但照顾者之间能够提供经验互相讨论,提供实际的建议,并成为彼此情绪的支持,
”黄秋谨表示。
https://i.imgur.com/zztbZEV.jpg
每位来到长照据点的长者,黄秋谨都热情地与之互动与问候。(摄影/余志伟)
“这个团体救了我”:也许,大家以后一起养老
如今随着通讯软件的发达,以及在疫情时代远端通讯成为一种“新常态”,照顾者同侪间的
交流,更不用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借由LINE群组的视讯聊天功能,每周两次在线上“相
濡以沫”。
“我妈妈虽然是轻度失智,可是在照顾过程中,这一群‘新家人’甚至比自己的亲人还要挺
我,最近碰到楼上漏水,和邻居之间产生纠纷,又有长辈要照顾,家里一团混乱,这里可以
让我有一个倾诉的地方 ”
采访时,我们刚好碰上照顾者群组上线的时间,从黄秋谨的电脑萤幕中,另外一端的思颖说
著,未婚的她,放下过往稳定的会计工作,承担照顾老母亲的职责,离开职场十多年,看着
过往积蓄一点一点减少而心慌,奋力在外头发展绘画教学的工作,由于不信任外来的照服员
,当需要出门工作时,这群“姊妹”甚至会一起去她家,帮忙看顾母亲。
照顾者的心声此起彼落,即便彼此已经听过无数次,那种备受压抑、未被充分了解、亟欲找
到出口的情绪仍汩汩流淌。
“要不是大家的支持,我现在可能已经不在这里了,真的,我就在天上了。我跟你讲,照顾
这一条路,从来没有想到,被照顾者卧床那一霎那,整个都变得天翻地覆,所有家人的指责
像海浪一直冲过来,好像我变成凶手,我真的不懂,为什么最后会遭受这样的 家人倒下
去,大家应该是同心协力,而不是这样子一直攻击过来,我都快撑不下去。我也有做不好,
可是我尽力了,那时候有想过,早一步到天上等我爸爸。照顾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后面要学
的很多,从我爸爸一开始失智,资讯不多,这个团体救了我 ”于伦说到后来,声音转为
啜泣。
“这就是所谓‘天边孝子’”,已经从照顾先生18年过程“毕业”的昆华姊解释,照顾者背
负沉重的压力,来自不在身边的亲人无止尽的主观想法、评价,以及责难。
开着镜头的大林说著:“一般人听到照顾,会觉得不是很简单吗,有什么困难?可是没有照
顾经验的人,不知道那种琐碎,光是我要带妈妈上厕所,就要很麻烦的完整程序,(妈妈)
才有办法坐到马桶上,没有照顾的人会觉得不就这样吗?不是已经吃药了吗,感冒怎么还没
好?不是带去看病,怎么晚上还在咳不能睡?产生很多问号。大家有照顾过之后就会有同理
心,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很郑重、很在乎地讨论,提出实际帮助。有些朋友照顾得非常累,需
要协助的时候,我们会去他家看他,了解状况,个别关怀。”当镜头带到90多岁的母亲时,
众人纷纷向阿姨问好,称赞她在大林细心照顾之下多么美丽。
“我们很多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孩子可能都已经长大离开家,只剩下这些老朋友,想以后可
以住在一块,而且我们这些人过有个共同的生命经验,大家都照顾过这些病人,最知道其中
的心酸、中间的细心、要抱着什么心态等各方面问题,只要有一个人讲什么问题,我们就会
想尽办法帮忙,”另一位照顾者说道,大家随即热烈讨论著,以后相约,找个地方一起养老

“身为照顾者,对以后会有很多思考,我们都不希望未来我们孩子也受这种苦,希望自己能
安排好未来生活。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养我们,是大环境不允许多余的时间与经济能力,照顾
者同侪的互相扶助才是最重要的,”黄秋谨说,
随着先生与母亲在近几年接连过世,黄秋谨自己的青春岁月也随之流逝,然而最辛苦的日子
已经度过。在这个步入晚年的时刻,黄秋谨用戏剧的形式带给社群民众启发,以手足般的热
诚扶持其他照顾者,重新定义家的形貌,已然把照顾视作人生的荣耀,并提前为我们预示著
,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照顾者的未来,及可能的出口。
https://i.imgur.com/DPRjI5Z.jpg
黄秋谨透过照顾者的实践经验,在即将来到的超高龄社会为我们预示著可能的出口。(摄影
/余志伟)
【家的改变】超高龄社会3年后降临,照顾资源网络仍待普及
内政部甫于1月10日公布最新户口统计资料,人口数为23,375,314人,较2020年减少185,922
人,这也是继2020年人口首度负成长后,连续第二年负成长,代表不可逆的劳动人口加速流
失;加上台湾超高龄化时程较世界各国快速,国发会预估将于2025年步入“超高龄社会”,
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五分之一。高龄少子化已是现在进行式,长期照顾将成为愈来愈迫切
的议题,以往熟悉与想像的家的样貌,也势必从根本发生改变。
而在国卫院委托全台9家医院针对失智症确诊者照护资源的最新研究显示,超过7成的失智症
患者与家人同住,约有75%是由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担任主要照顾者的角色,但是其中高达81.
4%没有使用任何长照资源。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what-is-the-meaning-of-home-for-caregivers
6.备注:
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
卫生福利部委托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辅导各县市政府设置“家庭照顾者支持服务据
点”,提供1.个案管理服务2.照顾技巧指导3.情绪支持4.喘息服务5.临时性替代照顾
长照政策专区:https://1966.gov.tw/LTC/mp-201.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