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太磨人!世卫公布定义 打疫苗可望降低风险
https://bit.ly/32Bjl55
苹果日报
卢宥竹/综合外电报导
世界卫生组织(WHO)本周公布COVID-19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俗称“长新冠”)
定义,该词语定义COVID-19康复者的持续性健康问题,
科学家们仍在努力了解这种后遗症。
好消息是,英国政府一项研究发现,接种两剂疫苗可降低发生长新冠的风险。
WHO将COVID-19长期后遗症定义为,具有至少一种症状,
通常在确诊或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3个内开始出现,并持续至少2个月,
且不能用另一种诊断予以解释。
症状可能在染疫期间或在患者从急性疾病康复后首次出现。
最常见的持续症状为疲劳、呼吸急促和认知问题。
其他症状包括胸痛、嗅觉或味觉问题、肌肉无力和心悸。
COVID-19长期后遗症通常会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则发现,
接种2剂COVID-19疫苗可将至少在3个月后发生长期COVID-19后遗症的机率降低41%。
未接种疫苗者,近15%通报有长期COVID-19后遗症,症状包括疲劳或呼吸急促等;
相较之下,已接种2剂者通报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比例不到10%。
与接种2剂者相比,未接种疫苗者中有更高比例的人描述他们的长期后遗症症状
严重到影响其日常生活。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接种mRNA疫苗与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机率有差异。
随着新证据以及对COVID-19后续影响的理解不断发展,
WHO对COVID-19长期后遗症的定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WHO表示,可能会有一个适用于儿童的单独定义。
路透报导,目前尚不清楚受COVID-19长期后遗症影响的确切人数。
牛津大学一项针对超过27万名COVID-19康复者的研究发现,
37%的人至少出现一种长期症状,染疫时须住院治疗的人的症状更为常见。
哈佛大学的另一项涉及超过5.2万名轻症或无症状康复者的研究表明,
COVID-19长期后遗症可能在65岁以下患者中更常见。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与未曾染疫的人相比,
有COVID-19病史的人更常诊断出罹患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一项发表于医学期刊《刺胳针》的研究中,中国研究人员通报,
在出院的12个月后,20%至30%的中度患者和54%的重症患者仍有肺部问题。
研究也发现,无论最初感染COVID-19时的严重程度为何,
COVID-19长期后遗症的许多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根据发布于《刺胳针》的研究,仍然出现至少一种症状的患者比例,
从康复后6个月的68%下降至12个月后的49%。
然而WHO也指出,COVID-19长期后遗症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并在初步改善后再度出现。
小型研究显示,部份COVID-19长期后遗症在接种COVID-19疫苗后,症状有所改善。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
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确定接种疫苗对COVID-19长期后遗症的影响。
6.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以天为单位),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