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觉得中医好棒棒的 回答三个问题就好

楼主: lepputte (华英成秀)   2022-01-26 01:44:59
※ 引述《DaiRiT (QSOFA)》之铭言:
※ 引述《cleanID (干净ID)》之铭言:
: 1. 湿气重 什么意思?
: 现在是叫你用“中医的角度”,在“中医的系统”里,
: 我告诉你,光第一点湿气中医理论就鬼打墙了
: 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的
: 利湿可以利尿,因为那个湿是水,但把脉的湿气又跟水不一样了,神吧
: 津、液、阴、血、湿、水、痰 饮分别为何,哪个是水 哪个不是水,根本没有人答得出来
嗯,如果想听中医的理解,自己看中医理论又看不懂,想学的话可以教。
只是过去回应的经验,
实在让我觉得,真的有办法讨论吗?
有时候只能自我解嘲说是在整理资料给自己看。
没有交集有时还是只能各过各的生活
狭义的阴是中医另外一类的物质,它是一种能够抗热的物质(或功能??),
与水液、血液不同。
血就是红红的那个,跟西医一样,中医认为津液也会渗注补充到血液中,
所以有汗血同源的说法,阴血这两个就不在这里讨论。
在这里主要谈一下 液-津-水-湿-饮-痰 这六个,
左半津液是生理的水液,右半湿饮痰是病理的水液。
这些名词有时候中医师自己也没有用的很好,
理想上应该是要精确对应,这样逻辑会比较清楚。
我想我也只是理个逻辑,澄清一下。
“水”是广义用法,泛指水液或水液类疾病,
所以可以像"如人饮水”、“水液”
如果指生理能用的水液,水-水精(水中的营养精微)-指津液,
又可分成清稀流动性大的“津”与较稠黏流动性小的“液”*[m,
两者的分布部位也不太一样,津主要在外部的皮肤孔窍,液比较分布在关节腔、
体内,像脑脊液、肠液虽然都透明,但都黏黏流动性小,所以是归在“液”。
汗水相对起来就比较流动性高一点,算”津”。
这个查书都有。
但有时候"水"指病理的水液,如腹水、胸水…。
所以这个字得看它的前后文才知道它指什么
湿-湿气-空气中弥漫四散的水蒸气,
古代认为这种病理的“水气”,是无形且弥漫性,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看不到具体有形的“象”,
大自然的湿气重时会影响人体,使人体不适,但因为它是无形弥漫,
所以单纯的湿在人体的表现其实没有具体的水液可见,
往往身体觉得沉重肿胀、头昏头重,但却又没有明显可见的水肿或水液。
而在脉象上,如果身体湿气很重容易出现像濡脉这类的脉,
所以有人会说把脉把到湿气,但不一定会看到水。
不过当湿气非常严重时就开始聚而成水饮,
就像“础润而雨”,湿气重了容易在身体下部、比较凉冷的四肢末端
产生具体有形可见的水液,例如是下肢水肿、腹水这类的。
身体湿气重也很容易腹泻,所以才有“湿胜则濡泄”的说法,
濡是濡脉,泄就是拉肚子,
如果要把腹泻再细分的话,水湿
比较偏具体有形水的拉肚子通常是清晰如水,
比较偏湿的腹泻通常是黏黏稠稠会牵丝的,拉后还想拉,里急后重感的。
如上所说,因为水跟湿这两个常常互相影响,
容易同时出现,所以有时候就通称叫水湿,
但并没有说水就是湿。
就像狼狈常聚而为奸,但并不是说狼就是狈。
有形的病理产物,如果流动性大,有时候跟水,合称水饮。
饮可能指饮入的水液,比如“饮料”、“饮入于胃”的饮,其实就是水。
有时候指病理的水液,比如“水饮”、“痰饮”的饮,
是具体有形,肉眼可见的,流动性比较大的病理水液,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痰就很少会指生理的水液,几乎都指病理的水液,也是具体有形可见,
除了像咳嗽吐出的“痰”外,也可能是留在身体内比较黏稠白黄的病理产物,
包括像脂肪瘤、乳房纤维囊肿、肥胖(脂肪囤积)、血管内的动脉粥状硬化,
都可能被当痰,甚至一些腺体的肿大也可能被当痰核瘰疬,如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
因为痰饮之间可互相转变,所以通常“痰饮”并称,只是如果仔细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
又因为痰湿可以说是病理产物的两端,一个无形弥漫、一个有形黏稠,所以两者往往也可
以合称。
痰是黏稠难流动水液病理产物,跟一样黏稠难流动的血液病理产物(瘀),有时候很像两者
会并称为“痰瘀”,但其实很容易区分,因为瘀是血液产生的病理产物,颜色偏暗红的,
痰是偏白黄。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所以治湿可以透过利尿的方式“间接”治疗身体的湿,
而你说湿就是水,ㄟ其实不是,
前面讲的如果你懂,当湿气重时就开始聚而成水饮,
在身体下部、比较凉冷的四肢末端就容易产生具体有形可见的水液
,所以利小便让水从躯干的下部走,可以治疗身体的湿,
但这并没有跟你说湿=水
比如房间很湿,还有一滩水,把水吸干,加上一些其它处理有机会会降低房间的湿度,
但是并不代表水就是湿。
利水几乎都是指利尿,利下部的水,除了极少的状况,
例如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五苓散证
,五苓散虽然功效写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但实际上并不是利尿。本方的治疗作用,就在于化膀胱之气以利水,
运脾阳之机以制水,输津于皮毛以发汗,蒸液于口舌以止渴。
所以服用五苓散不见得会利尿,而是汗出,
如方后注所言:“多饮暖水汗出愈。”
所以为什么我说利水“几乎”都指利尿,并没有说利水“必”是利尿。
利水的这种方法如果配合渗湿药,
可以治疗身体中下部位水湿停聚且小便尿不太出来的疾病。
用刚刚房间很湿有水的比喻就是利水让那一滩水(变成尿)排掉,
然后再用渗湿药(除湿剂)除掉房间中的湿气,这样房间就会变得干爽。
希望这样有懂一点中医在说什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