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dy199113 (诶嘿嘿嘿)》之铭言:
: 硅土(硅=硅)
: 应该从英文silicon而来,但为啥中共念做龟?
: 迫击砲
: 迫近的迫唸破ㄆㄛˋ,为啥中共迫击砲却念成排pai?
: 有没有这两个词到底两岸哪边才是对的?
: 是中华民国故意? 还是中共文盲唸错?
大陆会念硅,台湾会唸硅是有历史典故的
我截一小部份出来
原文在这边
http://www.ywpw.com/forums/history/p0/html/944.html
当年所谓元素和许多元素名称中国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当时译名十分混乱
,有些是借用日本人翻译的名称。因为日本向西方学习起步比中国早,
而早年清廷向日本派去过几批东洋留学生,是他们从日本学回来的。
譬如,氧先是被日本人译作酸素,那是德国人命的名,因为绝大多数
酸含有氧,今天德国人仍那样称呼。后来又用“养气”来称呼氧,
寓意是养活生命所需的气;氢被日本人译作水素,那也是德国人命的名
,后来又称做轻气,因为它比空气轻;氮先前被日本人译作窒素,因为
它会引起窒息,后又称淡气——冲淡空气中的氧气;氯早先译作绿气,
因为它是黄绿色的,等等。很不规范。并且与汉字的特征不符。
一九三二年在南京刚成立的中国化学会面临一项重大任务是把那些
元素的名词按汉字的规译成中文,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化学词库。前辈
们对这项任务十分认真,又因为他们那代人的文学根底比现代人厚实得多
,认识的字也多。当年许多科学家能写诗填词和用文言文写很好的文章。
把元素名从拉丁文译成中文,他们考虑到只能用造新字的办法来解决。他们
考虑的原则很完善。当时要求创建的元素中文名,除了已为人们熟悉的如养气
、轻气、淡气、绿气等少数元素按当时读法改为氧、氢、氮、氯一个字之外,
其余都用一个新造的字来代表,但要求新字的构造,气体元素用气字头;
在室温条件下是液态的元素含水字(如溴、汞);固态非金属元素含石字旁
(如碳、磷、硒、碘等);固态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如钠、铝、锌、钡等)。
并且要求新创的元素名与拉丁名谐音,如有可能同时要求考虑会意。应该说,
中国的元素名是世界上最规范和完善的,见字就能知道它属哪一类,硅这种
元素的拉丁名是Silicium,元素符号是Si,当时把它设计为硅字,要求的读音是xi
,为的是与Si的音尽量接近。请注意:最初硅字并不念作gui而要求念作xi。
当年的学者考虑到硅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土壤基本上就是混杂的硅酸盐。
他们想到的是菜畦(xi)的畦字。畦是土壤,正好是硅酸盐类组成的。因此
让硅读畦的音可以联想到土壤,兼有谐音和会意的意思。不过今天畦字的字典注音
改读qi了,那是后来发生了音变的缘故。
硅(xi)字最初出现时发生的事是因为宣传不够,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念。
当时没有今天的拉丁拼音来注释汉字的读音,所用的汉字注音符号(一九一三年颁布)
没有认真推行,大多数知识份子都不熟悉。又因为读作xi的硅字当时实际
上只存在了两三年,也许还没有哪一本新编的字典来得及把它收进去。因
此对硅这个新字该怎么念许多人找不到根据。何况畦字可能原来就不是多
数人所熟悉的,把硅字要求按畦(xi)字念的用意更不是社会上多数人所
理解的。学者们搞得太文雅了,人们不领会他们造字的用意,没有按他们
的原意念作xi,而想当然地按圭、桂、闺等字的读音念成了gui。当年把硅
念作gui其实是念了别字。当年社会上多数人看见了也许就想当然地念成了gui。
主要是中学教师,尤其是教化学的教师当时自己没有弄清读法就教学生念
了别字,读成了gui,造成谬种流传。这使得那些当年造硅(xi)字的学者
们感到很遗憾了。
于是一九五O年初在北京召开各专业的专家会议,对以前国民党统制时期所
制订的专业名词重审。在那次会上,这个意见经过一番议论,没有人表示反对。
那也许意味着中国早年第二代化学家和化学教师中曾经把硅(xi)字念了别字
的倒是多数?抑或有保留意见的人没有发言?也可能那次会议上的学者们都有
想要显得是拥护改革,有否定旧事物的精神的?于是OK!竟然通过了。因此,
硅字又被取消改回作硅,但规定按当年的别字念法把硅念成了gui。后来中国
科学院于一九五三年又对此项改动予以正式肯定。我猜想郑兰华先生可能对硅
字早先该怎么念也许并不清楚,他没有提起硅字早先是怎么念的问题。他是
美国留学回来的,平时上课所讲的化学术语基本上都用英文,他只讲silicon
和silicates之类。学者们一时的即兴忘了这就破坏了前人制定的中文元素名
与拉丁名谐音的原则。今天我们才有可控硅、单晶硅、硅橡胶、硅酸盐、硅化木
等名词。硅字成了所有元素名称中唯一既非中国文字中原先就有的,或西学东渐
后人们最初熟悉的,而又不与拉丁名谐音的例外。而是按早年念成别字的“诨名
”当作正式名在使用的。成了中国化学史上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