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巴哈最顶的是哪首

楼主: dfosm (dfosm)   2022-01-07 20:34:53
※ 引述 《med5566 (美德5566)》 之铭言:
:  
: 各位八卦乡民晚安
:  
: 巴哈是古典音乐一代宗师
:  
: 与神童莫札特,跟神人贝多芬都是德奥派的精神信仰
:  
: 但巴哈一辈子在世的时候都是个穷酸音乐家也没什么名气
:  
: 巴哈最顶的是哪首?
:  
: 马太受难曲、布兰登堡协奏曲还是b小调弥撒?
:  
大家好,
我是陈老师古典吉他的陈老师。
最近录了巴哈的BWV 645,
就来回一下这篇文。
首先先来张自己整理的巴哈作品编号列表,方便之后行文对照:
(图片来源为我自己的频道影片,
后文图片来源相同不赘述)
https://i.imgur.com/xXEFfA1.jpg
其实原文跟留言都已经把几首公认巴哈最顶的作品说得差不多了:
1. BWV244 - 马太受难曲
https://youtu.be/ZwVW1ttVhuQ
这首是巴哈在莱比锡担任教堂乐长时,
创作给教堂使用的宗教仪式音乐。
这首曲子的编制很特别,用了两组合唱乐团,在了解为什么要用这个编制前,要先看一下莱
比锡圣多马教堂(Thomaskirche,附带一提此处也是巴哈遗体安葬处)的内部照片:
https://i.imgur.com/d6dcI8O.jpg
图片中可以看到该教堂内部为长方形结构,图片左右两侧为座椅,中间被一条狭长走道分隔
开来。走道的起点与尽头各有一台管风琴(拍照视角关系只能拍到正前方一台),巴哈将两组
合唱乐团分别安排在两台管风琴处,并让两边的乐队彼此隔空对话、交互演唱,坐在座椅上
的观众就可以获得左右双声道的立体声效果。
这首曲子长达3小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同时也有强烈的戏剧性;可惜当年莱比锡人也
许比较习惯聆听没有强烈起伏的仪式音乐,加上莱比锡当局一向不太喜欢巴哈,所以马太受
难曲在1727年首演后(另一说为1729)一直没有获得回响。如果不是孟德尔颂在1829年的3月2
1日(巴哈生日)把这首曲子重新介绍给世人,这首曲子很可能消失在时间洪流中。
关于孟德尔颂获得马太受难曲的乐谱过程,有许多传奇故事,例如有人说是孟德尔颂在帮妻
子买牛小排时,发现肉贩老板用来包肉的纸竟然就是马太受难曲的乐谱,于是就很高兴的把
肉全部买回家。当然这个故事虚构的可能性极大,目前比较具公信力的说法是:乐谱是由孟
德尔颂的外婆在其14岁时的圣诞节送给他的。
https://i.imgur.com/Z72QL69.jpg
巴哈是虔诚教徒,也很爱读圣经,他常在音乐里藏了一些很细微的巧思。听过马太受难曲的
人,可能知道这首作品是根据《马太福音书》26、27章写的,里面有一幕是最后的晚餐,耶
稣跟12位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出卖我。”
https://i.imgur.com/k8jMEqm.jpg
门徒听闻此言,纷纷问道:Herr, bin ich's?(先生,是我吗?)
在影片24:50处
https://i.imgur.com/0DsPgRM.jpg
可以听到5个小节的混声合唱中,出现了11次的"Herr, bin ich's?"(2+3+1+3+2次),这说明
了12个门徒当中,有一个人不敢问这句话,所以“11”这个数字是巴哈在写作上一个很巧妙
的刻意安排。
不过跟巴哈其他鬼神般的惊人作曲手法相比,这只能算小试牛刀就是了。
2. BWV1046-1051 - 布兰登堡协奏曲
https://youtu.be/hbQORqkStpk
在巴哈传世的一千多首作品中,协奏曲只有21首,但这首不仅是他的协奏曲作品中一致被认
为最具代表性的,即使放眼古典音乐界也是讨论度相当高的作品。
虽然这首曲子的长度也长达一个多小时,但因为旋律鲜明、活泼轻快,写作手法及乐器种类
都相当丰富,乐章间通常也有较明显的区别,较容易为古典音乐入门者接受。
这首曲子创作于1721年,是巴哈于柯腾工作时期所写。柯腾王子不仅极富音乐涵养、会多种
乐器,也相当赏识巴哈。据说巴哈在这里的薪水不低,几乎相当于朝廷的高官;所以写作布
兰登堡协奏曲时,算是他心情相当不错的时候,也是巴哈作曲技巧相当成熟的青壮年时期,
知名度与这些作品有得拼的《平均律键盘曲集》也是在这时候写的。
3. BWV 232 - B小调弥撒曲
https://youtu.be/3FLbiDrn8IE
巴哈在1724年开始写作B小调弥撒,但整个创作时程却历经25年,一直到1749年(也就是巴哈
过世前一年)才完成这部作品,被视为是巴哈的集大成之作。据考证这很可能是巴哈生前的
最后一首创作。
巴哈没有为这部作品命名,甚至也没有在任何场合公开演出过(此曲第一次演出纪录约在18X
X年,已是巴哈离世约百年后)。因第一部份“垂怜经”为B小调,故被后世出版者命名为B小
调弥撒。
这部作品受到后世许多音乐家及指挥家看重,海顿珍藏了这部作品的乐谱手抄本,一向很推
崇巴哈的贝多芬则没这么幸运,他多次想方设法,但一直没有得到乐谱。
https://i.imgur.com/Kyd2HhZ.jpg
美国名指挥家Stokowski将此曲誉为“音乐领域中最崇高的作品”,还说这部作品“包含了
全宇宙的情感意志”。
此曲分四部分,第一部份为包含垂怜经及荣耀颂的弥撒(影片开头~54:14),可以听到祈祷
般的纯粹而深沉的乐曲意境。
第二部分是信经(54:14~1:24:30),在温暖和煦如日光般的歌声中,伴随着对上帝的庄严赞
颂。
第三部分是圣哉经(1:24:30~1:29:19),是巴哈在创作此曲初期的1724年圣诞节所写,晚年
才把这首曲子重新编写后收入B小调弥撒。
第四部分包含了Osanna(拯救之意)、羔羊经等(1:29:19~结束),Osanna是明亮壮阔的大合
唱,仔细聆听的话会觉得音乐中好像充满了无穷的希望;但随后出现的祝祷(1:31:59)却呈
现出了与前后乐段相当美丽的对比,好像在一片宁静中独自沉思,或是与自己对话。
巴哈一生共写过5首弥撒曲,但其他4首弥撒并没有这么多分段,也没有像B小调弥撒一样有
这么宏伟壮阔的规模。如同其他重要作品,这首的乐谱手稿结尾有巴哈亲自写下的S.D.G.字
母,是Soli Deo Gloria的缩写。
https://i.imgur.com/kcbb1Fs.jpg
4. BWV1080 - 赋格的艺术
https://youtu.be/Lrb0dHKJBR4
如果对照文章开头的作品编号列表的话,看到1080这个编号大概就知道是巴哈晚年的复调作
品,但很可惜的是这首作品没有完成(有一说认为此曲已完成,但手稿失传);但即便如此,
这部作品还是常与B小调弥撒并列为巴哈晚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被视为是对位法器乐
作品的极致巅峰。
“赋格”在巴洛克早期是一种运用对位法的写作手法,但后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架构。在赋
格里可以听到多个声部之间模仿、变化、交织、冲突等各种充满张力的互动,有极高的写作
难度,甚至被视为是最崇高的音乐创作方式。
光用文字还是很难理解赋格在做什么,我们直接用BWV1080的乐谱简单说明一下(不会提到任
何乐理,不知道Do Re Mi是什么也没关系):
https://i.imgur.com/ymCFVKG.jpg
上图是开头的四个小节主题发展,图片中这些音会在第五小节后以模仿的方式出现,成为答
句:
https://i.imgur.com/URUNSyw.jpg
上图中红笔标出来的音,无论是节奏还是音程走向都与上一张图的主题一样,是很典型的模
仿手法。很神奇的是,在答句出现的同时,主题仍然也以自己的型态持续发展,这两者却能
够非常和谐的搭配在一起,听起来毫不突兀,而且这样的过程会重复好几遍(主题+答句1+答
句2……同时出现),赋格很有趣的地方也在这里,永远会让人很期待主题的发展与答句出现
时,会用什么方式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互动。
但作曲上的难点也难在这里,不仅要有能写出优美动机主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理组缜密严
谨的逻辑组织思考能力,妥善的同时安排多个旋律线的发展,才能写出对位工整、精美动听
的赋格。
巴哈是赋格的集大成者,他在赋格写作上的成就不但前无古人,也差不多是后无来者了,而
这首赋格的艺术犹为其一生作曲手法的大杂烩,几乎所有的对位手法都融合在其中了。甚至
在创作难度极高的赋格之余,巴哈还能够游刃有余的玩一些其他的把戏,例如把自己的名字
Bach四个字母变成动机藏进音乐中。
有学过音乐的话应该知道音阶的排列是CDEFGAB,但在德文中惯常以H代表Si,B则代表降Si
,所以“BACH”是“降Si、La、Do、Si”这四个音,这就是有名的“巴哈动机”。巴哈不仅
将这四个音藏在音乐中,还将其作为赋格的主题,并在不同声部中开展、模仿、重叠、演化
成精彩绝伦的声响效果:
https://youtu.be/Y9OUfBDIGhw
在影片1:15:55处,乐谱上也特地标出了BACH四个字母。
https://i.imgur.com/frQRXUm.jpg
赋格本身的多样性再加上巴哈高超的创作技法让这首曲子很适合一听再听,不管是管风琴、
大键琴、或是钢琴版本都有各自深邃的意趣。
赋格的部分最后补充一下BWV565。
赋格的艺术对大家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是这首BWV565,我想应该九成以上的人都听过
,因为它的开头已经在各个配乐场合里被用到泛滥的程度:
https://youtu.be/Nnuq9PXbywA
从影片的2:30秒开始就是赋格。突然提到这首有几个用意,第一个是如果提到巴哈最具代表
性的音乐,这首也常在榜上;二是这首的赋格写得相当美、也非常动听,如果一直只听过这
首的开头就可惜了;三是这首也能用古典吉他从头到尾弹出,能帮助大家了解古典吉他的表
现可能:
https://youtu.be/ojBYW3ycVTE
除了上述这几首之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也是相当精彩的作品:
https://youtu.be/qtyTaE7LvVs
尤其是最后的Chaconne,虽然篇幅没有像前面几首那么长,但依然是丰富宏伟的诚意之作,
也够格列入最顶作品讨论之列。在台湾吉他学会的检定当中,这首是最顶级数(也就是最高
演奏级)中的检定曲目。
https://i.imgur.com/GSfbzpt.jpg
https://youtu.be/3W-SdpmUb5g
我学习古典吉他之后,曾在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里弹奏这首作品并沉迷其中,以现在的角度
来看,自己过去的这两个阶段无论是技巧、音乐处理、或音乐性都是不成熟的,但很神奇的
是每次弹都会有完全不同的体悟跟感动在其中。如今我已有相当多年没有碰这首作品,原因
是我一直找不到足够长的一段纯粹而空闲的时间,来处理并面对现在的自己会在Chaconne中
发现的新感动,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多少会干扰或中断对一首伟大艺术作品的长时间
投入。
最后,如果觉得上述动辄一、两个小时的作品太沉重难以接受,不如就听听看我的频道最近
录的BWV645吧,短短数分钟的乐曲听起来毫无压力,如果听完后不太知道音乐在做什么,也
可以看看赏析的部分;但在贴上连结前请容许我说明一下:
1. 频道未开启营利。
2. 频道影片中的广告是Youtube自行投放,我无法关闭。很好笑的是连我看自己频道的影片
,也会出现广告,我必须看完广告后才能看自己的影片……
3. 我无法从频道中获得任何广告收益。
创频道的初衷只是为了分享音乐与吉他的美好,并让没学过音乐的人也能理解音乐的叙事语
言,如有任何疑虑的话也请不要点击影片。附上连结:
BWV645 - 醒来吧,有声音在呼唤着我们
https://youtu.be/MOFSV7Jftkc
谢谢看完这篇长文的朋友,祝大家赏乐愉快。
───────────
FB.Youtube:陈老师古典吉他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sip7w9dkh_n5IglaSeq4v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