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见证伤痕与守护山林:第一线与山老鼠斗

楼主: purue (purue)   2021-12-11 12:58:12
见证伤痕与守护山林:第一线与山老鼠斗智的巡山护管员
报导者
2021/12/8
文字
林慧贞
张子午
摄影
余志伟
设计
江世民
实际在第一线注意山林动静、监控是否遭到盗伐迹象的重任,落在全台仅千余人、俗称巡山
员的森林护管员肩上,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每人要管理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超过
50座大安森林公园。辖区大、危险性高,起薪却仅3万元出头,还得时时面对装备损坏的风
险,连农委会主委陈吉仲都曾公开表示:“是国家对不起你们。”
虽然农委会在去年(2020)为护管员争取到加薪,但与其工作危险度仍不成正比,而日益加
重的工作量也让护管员有苦说不出。手无寸铁、也无公权力的他们,要如何与山老鼠斗智?
《报导者》跟随执行任务的森林护管员进入全台山老鼠最猖獗北横山区,实际看见桧木森林
遭到破坏的惨况以及巡山工作的挑战。
北横公路随着三光溪蜿蜒而上,这条流经明池、巴棱、四棱的大汉溪源头溪水,两侧蕴含丰
富的台湾原生珍贵树种肖楠,再往上1,000公尺则藏着上千年的参天扁柏,引来许多山老鼠
觊觎,是全台湾盗伐案件数一数二的热区。
第一道东北季风刚来临,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负责保林业务的技士与3名森林护管员背上
大背包,朝着桃园市复兴区“低陆山”前进。野狼125在蜿蜒的北横公路上发出低吼,偶尔
不敌陡升的发夹弯,熄火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启动。
我们跟着护管员们,穿越一处高丽菜田,抵达登山口,踩着前几日被大雨打下的壳斗科果实
和原生的台湾苹果一路陡上,不到两小时,地上便陆续出现针状的落叶,午后迷雾也准时袭
来,宣告我们进入了台湾精华的雾林带。
眼前超过3人才能环抱的扁柏巨木,取代了低矮的阔叶树;穿越层层薄雾向巨木靠近时,浓
厚的香气首先扑鼻而来,但仔细看才发现,这些树都没了身躯,甚至连仅存的树头都被切割
成一块块方型,上头一块黑一块红──黑色是链锯切割时因热能留下的焦黑,红色则是林务
局查缉后喷漆上去的编号──像是巨木们留下的鲜血,仿佛战争留下的烟硝。
走入现场,目睹云雾森林里交织的伤痕
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技士黄文韡,巡查反复被切割的扁柏树头残材。(摄影/余志伟)
这里是新竹林管处大溪事业区第66林班地,属于大溪工作站四棱分站辖区,大溪工作站技士
黄文韡指著其中一棵树头上黄色的钢板,表示是去年4月巡视时钉的,今年6月巡视时再次签
字,用意除了留存工作纪录,更重要的是吓阻,跟木头喷上红漆的作用一样,警告山老鼠已
经被林务局盯上。
大溪工作站的辖区近年成为全台最频繁被盗伐的热区之一,包括北横公路沿线的低陆山、拉
拉山、塔曼山、塔曼溪、四棱温泉,从800公尺的溪谷到2,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区,都交织
著珍贵林木被重复盗伐的伤痕。
我们随护管员走进“嘎拉贺神木A区”通往“把家湾”的原始路径,云雾环绕中,山老鼠来
不及背走或品质不佳的木材散落一地。“这棵树重复被好几批山老鼠切割过,”辖区护管员
许志杰站在与自己齐高的扁柏树头旁无奈地说,这棵树在好几年前就发现被盗伐,去年又有
新切痕,最近一次则是今年4月巡视时发现。
这棵“重复被切割”的树头,是持续30年来此地被不断盗伐下,残存的见证。1991年8月的
《大地地理杂志》,曾专文介绍刚被外界发现百来棵千年桧木的嘎拉贺山区,撰文与摄影者
吴智庆描述当时的现场状况:“一棵至少7、8人合抱,12层楼高、约1,500年树龄的桧木,
硬是被山老鼠以电锯,锯得惨不忍睹。现场犹如一座小型锯木厂,只要15分钟,千年巨木就
化成一堆碎木 村民会同李荣鉴警员骑机车到半山腰,再沿木材拖下来的痕迹,步行2小
时后抵达现场,赫然发现有十多棵巨木遭砍伐。”
根据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2020年统计,近年台湾盗伐样态以窃取早期(日治时期到1980年代
)伐木树头残材占比最高,达61%。这些树头因为取得方便,加上伐木时期已经铺设好林道
和相关交通设施,运送方便,成为山老鼠眼中的大金库,从林务局公布的盗伐热点也可见一
斑:南部集中在嘉义丰山和阿里山一带,中部则是台中大雪山林道、台8线德基梨山、南投
杉林溪等,北部多在台7线(北横)一带,包括沿线的宜兰明池,以及桃园四棱、上巴陵等
地,都是林道和公路便利之处。
“像这一块切成这样,大概40×40×20(公分),算10才,拿去修一修,车成‘金砖’、‘
聚宝盆’,上个钢琴烤漆,假设纹路很漂亮,有闪花,买家喜欢,可能卖到10万到15万,”
黄文韡指著树头旁被切锯下的一块扁柏,凭经验推估目前在地下市场的价值。
扁柏由于生长缓慢,质地坚硬,香气浓郁,是目前除了树瘤以外“单价”最高的木材。在低
陆山附近的盗伐热区,扁柏几乎无一幸免,差别只在伤口大或小,“这还算是有一点良心的
,”许志杰去年8月才调到此辖区,就见证了好几次山老鼠猖獗的行径,他指著一棵被切割
了好几次的树头说,山老鼠一开始会窃取最方便的地方,但是当资源减少后,连还没长大的
树也会遭殃。
一棵约2人环抱的扁柏腰际被硬生生开肠剖肚,缺了一块长方形,仅剩半边树干支撑全身,
“这棵看起来好像不大,但至少也长了百年,”许志杰忍不住叹气,这棵树虽然还活着,但
伤口太大,一旦有病菌入侵,或面临台风大雨,迟早会倒下。除了砍伐年轻生立木,许志杰
口中没有良心的山老鼠,甚至只为窃取一小颗树瘤,而将整棵扁柏伐倒,或是伐倒一阵子再
来锯,“他们(收藏者)觉得让树经过天然风化或地心引力,可以让材质更稳定、香气更浓
郁,台语叫‘倒阁仔’,”他仰望着残缺的扁柏巨木,忍不住感叹:
“看了真的会心痛,几百几千年的大树,就这样砍倒了 。树这么美在这里为什么要砍?

护管员人力不足,案件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依林务局统计,2010~2019年间窃取森林主副产物案件共计2,581件,窃取面积约9公顷,被
害价值约10亿5,011万元,损失价值约3亿4,163万元;2020年全台因为盗伐损失了265.19立
方公尺木材(约为18台砂石车),合计价值约5,000万元,守护的力量远远不及珍贵树木流
失的速度。而林务局管理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统计至2021年9月30日止,全台护管员含技
术士仅1,045人,每人要管理的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换算约50座大安森林公园。
即使无公权力也没有配备武器,护管员却是查缉盗伐案最前线的关键,许多被盗伐的迹象或
山老鼠的出没动静,都要靠他们定期上山巡视才能发现,并通报负责山林与环境保育的保七
总队各地分队员警,进一步合作查缉。
但护管员的任务远不止于此,森林大火时他们是第一线救火队;调查全台树木生态、数量也
是由他们执行;林务局放租的土地,护管员必须清查边界,取缔违法占用;登山客迷途、受
伤、被蜂螫蛇咬等,护管员往往也是第一个上山。一位不具名的护管员便说,大多数时间都
在处理违法占用国有地,应付民代施压,比抓山老鼠还要讨厌。
由于人力不足,护管员无法面面俱到。曾任四棱分站护管员、现调到东眼山的何启文便指出
,先前山老鼠较常出没在拉拉山、塔曼溪一带,后来则往南转到低陆山附近,近期低陆山加
严查缉后比较平静,“但很不寻常,可能趁我们不注意就又开始。”他解释,山老鼠很聪明
,会在路径上摆线人观察,而四棱分站加主管也才8人,人力吃紧,“当我们把重点放在别
的区域,顾了这个就顾不到那个,两边顾又顾不到第三个。”
其他林管处也不乏山老鼠跨区犯案,例如嘉义林管处若查得紧,山老鼠就往北到台中大雪山
、北横一带,大溪工作站近年也曾查获来自花莲、高雄的车手。甚至有山老鼠在狱中服刑时
,跟同行交换资讯,评论哪边的树品质好、比较好砍,一位护管员无奈地说,监狱简直成为
山老鼠的情报站,“甚至有外地来的山老鼠被抓后,反过来跟我抱怨这边的木材品质不好,
”让他当场哭笑不得。
越南移工迅速崛起,成为盗伐台湾山林要角
“我们辖下的林班地在2018到2019年盗伐案频繁,每年约有70件左右,同时有好几批人在砍
,包括由逃逸越南移工组成的盗伐集团,”黄文韡表示,察觉到事态严重性,报请地检署指
挥侦办。
“越南移工在拉拉山一带专砍扁柏,进到山里一待都一周起跳,自行用竹子搭成架高地板的
工寮,还会接水管、有人帮忙补给物资,晚上连在对面的拉拉山管理站都能听见链锯声,在
原保地发现好几次他们砍出来的角材,”黄文韡说,护管员与保七协同破坏其据点,没多久
又转移阵地,“面对面遭遇过好几次,只有2到3公尺的距离,他们马上跳下山坡,不要命地
跑,我们追不上他们的速度。”
上巴陵卡拉部落附近,最高峰有2、3组越南移工盗伐案,专案小组布线与跟监超过半年时间
,黄文韡曾连续一周每天都盯着监视萤幕,监控上下山的车辆踪迹,没办法睡觉。2020年中
收网,到今年(2021)北横山上彻夜回响的链锯声才安静下来,9月底前不到20件。
根据法务部统计,外籍移工因盗伐违反《森林法》被判刑的比例从2013年以后明显成长,近
年约占整体案件的5%到8%,他们对台湾深山环境的适应力与负重能耐,以及遭逢警方时以跳
崖或冲撞等不要命方式逃逸,都让查缉时面对更大挑战。
“有一次我们跟保七小队长一起到卡拉部落的茶园巡视,跟3个可疑外劳错身而过,准备询
问他们在此做什么,其中一个突然拿起一把猎枪,作势指向我们,我马上把他抱住,另外一
个往下跳、一个往外跑,小队长在旁持枪警戒,他的手不断用力扭,连另一个护管员同事也
来帮忙,我们两个几乎抓不住一个外劳!把他押解下山时,这一带很常指挥山老鼠的收赃者
,刚好开车上来,和我们擦身而过。”四棱工作站护管员程宗德虽然在这一带山区查缉山老
鼠身经百战,回忆起与逃逸移工的近身肉搏,还是余悸犹存。
即便透过长期经验与观察,得知山区茶园有许多逃逸越南移工在里头工作,可能隐藏山老鼠
的人际网络,但其分散的活动区域及封闭的社群结构,使得要追溯他们的踪迹特别困难。
“他们(越南移工)一开始被台湾人带去帮忙,后来发现很好赚,就自立门户找同乡,分工
很细,背木头的、中间的仲介、后端还有两三个收赃的,在每个阶段都制造‘断点’,运送
时人与木材分开,被拦到时,只有开车的人有事,其他死不承认。后来在周边装了很多科技
仪器,拍到影像才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新竹林管处林政课课长罗玉财回忆道。他和黄文韡
都全程参与越南移工盗伐案,协助警方监控。
为遏止外籍山老鼠的肆虐,各地检警、林务局与移民署近年成立“检警林移联系平台”,定
期交换情资、横向联系,以面对全新的挑战。只是,即使“人赃俱获”,但案件上了法院,
最后的判决也很难反映盗伐行为对山林的破坏程度。
例如,一件案子今年6月二审定谳,检方原先以《组织犯罪条例》起诉4名参与盗伐的越南移
工,但因为是在运送过程查获,部分成员声称彼此不认识,最后证据难以认定有组织犯罪意
图,仅能以窃取贵重木的《森林法》,轻判一年半到两年半不等,与《组织犯罪条例》的刑
度有差距。
黄文韡表示,几乎所有桃园市复兴区北横一带盗伐案,他都要代表林务局到地检署或法院担
任告诉代理人:
“在法庭上他们(越南移工)大部分都说彼此不认识,只认识一个人(单线),被找来打工
、第一次做,没有组织犯罪意图,希望赚多一点钱寄回家,博取同情,希望判轻,给改过自
新机会。”
调薪却无法增人力,护管员“武力”只有辣椒水
全台8个林管处都面临护管员人力不足问题,原因之一,在于护管员的薪资和工作危险度、
工作量不成正比。
护管员在2015年前的编制是公务员(又称技术士),薪水参照工友,起薪仅29,000元左右,
到顶也才35,000元,因为长期待遇偏低,经常补不到人,出现空缺,因此2015年后转为约雇
。然而改为约雇后,护管员待遇并没有提升,起薪仍不到30,000元,人员流动频繁;直到这
几年才增加起薪、山地巡护作业费,薪资最高可到47,695元,报考人数才有所提升。
人员有限,但护管员这几年的工作不减反增,虽然表面上加薪了,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工
作站分配给护管员聘请协作的预算却下降,一般登山客聘请协作,一日工资约4,000元,但
林管处的预算却不到3,000元,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
,只好自己来,一趟6、7天的行程背3、40公斤是家常便饭。
因预算变化不大,为了调整护管员薪资,只好缩减相关费用,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
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一趟6、7天的行程得背3、40公斤,只好自己来。(摄影/
余志伟)
林务局曾在今年3月11日的立订阅
围绕千年神木的罪行与交易
跟着森林守卫者重返现场
见证伤痕与守护山林:第一线与山老鼠斗智的巡山护管员
俗称巡山员的森林护管员,带着《报导者》团队在“嘎拉贺神木”登山路线巡查。(摄影/
余志伟)
环境.教育
2021/12/8
文字
林慧贞张子午
摄影
余志伟
设计
江世民
移工
公务员
警政
森林
盗伐
实际在第一线注意山林动静、监控是否遭到盗伐迹象的重任,落在全台仅千余人、俗称巡山
员的森林护管员肩上,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每人要管理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超过
50座大安森林公园。辖区大、危险性高,起薪却仅3万元出头,还得时时面对装备损坏的风
险,连农委会主委陈吉仲都曾公开表示:“是国家对不起你们。”
虽然农委会在去年(2020)为护管员争取到加薪,但与其工作危险度仍不成正比,而日益加
重的工作量也让护管员有苦说不出。手无寸铁、也无公权力的他们,要如何与山老鼠斗智?
《报导者》跟随执行任务的森林护管员进入全台山老鼠最猖獗北横山区,实际看见桧木森林
遭到破坏的惨况以及巡山工作的挑战。
北横公路随着三光溪蜿蜒而上,这条流经明池、巴棱、四棱的大汉溪源头溪水,两侧蕴含丰
富的台湾原生珍贵树种肖楠,再往上1,000公尺则藏着上千年的参天扁柏,引来许多山老鼠
觊觎,是全台湾盗伐案件数一数二的热区。
第一道东北季风刚来临,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负责保林业务的技士与3名森林护管员背上
大背包,朝着桃园市复兴区“低陆山”前进。野狼125在蜿蜒的北横公路上发出低吼,偶尔
不敌陡升的发夹弯,熄火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启动。
我们跟着护管员们,穿越一处高丽菜田,抵达登山口,踩着前几日被大雨打下的壳斗科果实
和原生的台湾苹果一路陡上,不到两小时,地上便陆续出现针状的落叶,午后迷雾也准时袭
来,宣告我们进入了台湾精华的雾林带。
眼前超过3人才能环抱的扁柏巨木,取代了低矮的阔叶树;穿越层层薄雾向巨木靠近时,浓
厚的香气首先扑鼻而来,但仔细看才发现,这些树都没了身躯,甚至连仅存的树头都被切割
成一块块方型,上头一块黑一块红──黑色是链锯切割时因热能留下的焦黑,红色则是林务
局查缉后喷漆上去的编号──像是巨木们留下的鲜血,仿佛战争留下的烟硝。
走入现场,目睹云雾森林里交织的伤痕
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技士黄文韡,巡查反复被切割的扁柏树头残材。(摄影/余志伟)
这里是新竹林管处大溪事业区第66林班地,属于大溪工作站四棱分站辖区,大溪工作站技士
黄文韡指著其中一棵树头上黄色的钢板,表示是去年4月巡视时钉的,今年6月巡视时再次签
字,用意除了留存工作纪录,更重要的是吓阻,跟木头喷上红漆的作用一样,警告山老鼠已
经被林务局盯上。
大溪工作站的辖区近年成为全台最频繁被盗伐的热区之一,包括北横公路沿线的低陆山、拉
拉山、塔曼山、塔曼溪、四棱温泉,从800公尺的溪谷到2,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区,都交织
著珍贵林木被重复盗伐的伤痕。
我们随护管员走进“嘎拉贺神木A区”通往“把家湾”的原始路径,云雾环绕中,山老鼠来
不及背走或品质不佳的木材散落一地。“这棵树重复被好几批山老鼠切割过,”辖区护管员
许志杰站在与自己齐高的扁柏树头旁无奈地说,这棵树在好几年前就发现被盗伐,去年又有
新切痕,最近一次则是今年4月巡视时发现。
这棵“重复被切割”的树头,是持续30年来此地被不断盗伐下,残存的见证。1991年8月的
《大地地理杂志》,曾专文介绍刚被外界发现百来棵千年桧木的嘎拉贺山区,撰文与摄影者
吴智庆描述当时的现场状况:“一棵至少7、8人合抱,12层楼高、约1,500年树龄的桧木,
硬是被山老鼠以电锯,锯得惨不忍睹。现场犹如一座小型锯木厂,只要15分钟,千年巨木就
化成一堆碎木 村民会同李荣鉴警员骑机车到半山腰,再沿木材拖下来的痕迹,步行2小
时后抵达现场,赫然发现有十多棵巨木遭砍伐。”
根据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2020年统计,近年台湾盗伐样态以窃取早期(日治时期到1980年代
)伐木树头残材占比最高,达61%。这些树头因为取得方便,加上伐木时期已经铺设好林道
和相关交通设施,运送方便,成为山老鼠眼中的大金库,从林务局公布的盗伐热点也可见一
斑:南部集中在嘉义丰山和阿里山一带,中部则是台中大雪山林道、台8线德基梨山、南投
杉林溪等,北部多在台7线(北横)一带,包括沿线的宜兰明池,以及桃园四棱、上巴陵等
地,都是林道和公路便利之处。
“像这一块切成这样,大概40×40×20(公分),算10才,拿去修一修,车成‘金砖’、‘
聚宝盆’,上个钢琴烤漆,假设纹路很漂亮,有闪花,买家喜欢,可能卖到10万到15万,”
黄文韡指著树头旁被切锯下的一块扁柏,凭经验推估目前在地下市场的价值。
16
低陆山“嘎拉贺神木”区被盗的扁柏,重复被好几批山老鼠切割过。(摄影/余志伟)
扁柏由于生长缓慢,质地坚硬,香气浓郁,是目前除了树瘤以外“单价”最高的木材。在低
陆山附近的盗伐热区,扁柏几乎无一幸免,差别只在伤口大或小,“这还算是有一点良心的
,”许志杰去年8月才调到此辖区,就见证了好几次山老鼠猖獗的行径,他指著一棵被切割
了好几次的树头说,山老鼠一开始会窃取最方便的地方,但是当资源减少后,连还没长大的
树也会遭殃。
一棵约2人环抱的扁柏腰际被硬生生开肠剖肚,缺了一块长方形,仅剩半边树干支撑全身,
“这棵看起来好像不大,但至少也长了百年,”许志杰忍不住叹气,这棵树虽然还活着,但
伤口太大,一旦有病菌入侵,或面临台风大雨,迟早会倒下。除了砍伐年轻生立木,许志杰
口中没有良心的山老鼠,甚至只为窃取一小颗树瘤,而将整棵扁柏伐倒,或是伐倒一阵子再
来锯,“他们(收藏者)觉得让树经过天然风化或地心引力,可以让材质更稳定、香气更浓
郁,台语叫‘倒阁仔’,”他仰望着残缺的扁柏巨木,忍不住感叹:
“看了真的会心痛,几百几千年的大树,就这样砍倒了 。树这么美在这里为什么要砍?

护管员人力不足,案件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依林务局统计,2010~2019年间窃取森林主副产物案件共计2,581件,窃取面积约9公顷,被
害价值约10亿5,011万元,损失价值约3亿4,163万元;2020年全台因为盗伐损失了265.19立
方公尺木材(约为18台砂石车),合计价值约5,000万元,守护的力量远远不及珍贵树木流
失的速度。而林务局管理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统计至2021年9月30日止,全台护管员含技
术士仅1,045人,每人要管理的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换算约50座大安森林公园。
即使无公权力也没有配备武器,护管员却是查缉盗伐案最前线的关键,许多被盗伐的迹象或
山老鼠的出没动静,都要靠他们定期上山巡视才能发现,并通报负责山林与环境保育的保七
总队各地分队员警,进一步合作查缉。
但护管员的任务远不止于此,森林大火时他们是第一线救火队;调查全台树木生态、数量也
是由他们执行;林务局放租的土地,护管员必须清查边界,取缔违法占用;登山客迷途、受
伤、被蜂螫蛇咬等,护管员往往也是第一个上山。一位不具名的护管员便说,大多数时间都
在处理违法占用国有地,应付民代施压,比抓山老鼠还要讨厌。
森林护管员许志杰、简俊宇、技士黄文韡(由左至右)收拾夜宿天幕,结束这趟巡山任务。
(摄影/余志伟)
由于人力不足,护管员无法面面俱到。曾任四棱分站护管员、现调到东眼山的何启文便指出
,先前山老鼠较常出没在拉拉山、塔曼溪一带,后来则往南转到低陆山附近,近期低陆山加
严查缉后比较平静,“但很不寻常,可能趁我们不注意就又开始。”他解释,山老鼠很聪明
,会在路径上摆线人观察,而四棱分站加主管也才8人,人力吃紧,“当我们把重点放在别
的区域,顾了这个就顾不到那个,两边顾又顾不到第三个。”
其他林管处也不乏山老鼠跨区犯案,例如嘉义林管处若查得紧,山老鼠就往北到台中大雪山
、北横一带,大溪工作站近年也曾查获来自花莲、高雄的车手。甚至有山老鼠在狱中服刑时
,跟同行交换资讯,评论哪边的树品质好、比较好砍,一位护管员无奈地说,监狱简直成为
山老鼠的情报站,“甚至有外地来的山老鼠被抓后,反过来跟我抱怨这边的木材品质不好,
”让他当场哭笑不得。
越南移工迅速崛起,成为盗伐台湾山林要角
“我们辖下的林班地在2018到2019年盗伐案频繁,每年约有70件左右,同时有好几批人在砍
,包括由逃逸越南移工组成的盗伐集团,”黄文韡表示,察觉到事态严重性,报请地检署指
挥侦办。
“越南移工在拉拉山一带专砍扁柏,进到山里一待都一周起跳,自行用竹子搭成架高地板的
工寮,还会接水管、有人帮忙补给物资,晚上连在对面的拉拉山管理站都能听见链锯声,在
原保地发现好几次他们砍出来的角材,”黄文韡说,护管员与保七协同破坏其据点,没多久
又转移阵地,“面对面遭遇过好几次,只有2到3公尺的距离,他们马上跳下山坡,不要命地
跑,我们追不上他们的速度。”
上巴陵卡拉部落附近,最高峰有2、3组越南移工盗伐案,专案小组布线与跟监超过半年时间
,黄文韡曾连续一周每天都盯着监视萤幕,监控上下山的车辆踪迹,没办法睡觉。2020年中
收网,到今年(2021)北横山上彻夜回响的链锯声才安静下来,9月底前不到20件。
根据法务部统计,外籍移工因盗伐违反《森林法》被判刑的比例从2013年以后明显成长,近
年约占整体案件的5%到8%,他们对台湾深山环境的适应力与负重能耐,以及遭逢警方时以跳
崖或冲撞等不要命方式逃逸,都让查缉时面对更大挑战。
“有一次我们跟保七小队长一起到卡拉部落的茶园巡视,跟3个可疑外劳错身而过,准备询
问他们在此做什么,其中一个突然拿起一把猎枪,作势指向我们,我马上把他抱住,另外一
个往下跳、一个往外跑,小队长在旁持枪警戒,他的手不断用力扭,连另一个护管员同事也
来帮忙,我们两个几乎抓不住一个外劳!把他押解下山时,这一带很常指挥山老鼠的收赃者
,刚好开车上来,和我们擦身而过。”四棱工作站护管员程宗德虽然在这一带山区查缉山老
鼠身经百战,回忆起与逃逸移工的近身肉搏,还是余悸犹存。
森林护管员程宗德曾有惊险的追捕越南盗伐者经验。(摄影/余志伟)
即便透过长期经验与观察,得知山区茶园有许多逃逸越南移工在里头工作,可能隐藏山老鼠
的人际网络,但其分散的活动区域及封闭的社群结构,使得要追溯他们的踪迹特别困难。
“他们(越南移工)一开始被台湾人带去帮忙,后来发现很好赚,就自立门户找同乡,分工
很细,背木头的、中间的仲介、后端还有两三个收赃的,在每个阶段都制造‘断点’,运送
时人与木材分开,被拦到时,只有开车的人有事,其他死不承认。后来在周边装了很多科技
仪器,拍到影像才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新竹林管处林政课课长罗玉财回忆道。他和黄文韡
都全程参与越南移工盗伐案,协助警方监控。
为遏止外籍山老鼠的肆虐,各地检警、林务局与移民署近年成立“检警林移联系平台”,定
期交换情资、横向联系,以面对全新的挑战。只是,即使“人赃俱获”,但案件上了法院,
最后的判决也很难反映盗伐行为对山林的破坏程度。
例如,一件案子今年6月二审定谳,检方原先以《组织犯罪条例》起诉4名参与盗伐的越南移
工,但因为是在运送过程查获,部分成员声称彼此不认识,最后证据难以认定有组织犯罪意
图,仅能以窃取贵重木的《森林法》,轻判一年半到两年半不等,与《组织犯罪条例》的刑
度有差距。
黄文韡表示,几乎所有桃园市复兴区北横一带盗伐案,他都要代表林务局到地检署或法院担
任告诉代理人:
“在法庭上他们(越南移工)大部分都说彼此不认识,只认识一个人(单线),被找来打工
、第一次做,没有组织犯罪意图,希望赚多一点钱寄回家,博取同情,希望判轻,给改过自
新机会。”
调薪却无法增人力,护管员“武力”只有辣椒水
全台8个林管处都面临护管员人力不足问题,原因之一,在于护管员的薪资和工作危险度、
工作量不成正比。
护管员在2015年前的编制是公务员(又称技术士),薪水参照工友,起薪仅29,000元左右,
到顶也才35,000元,因为长期待遇偏低,经常补不到人,出现空缺,因此2015年后转为约雇
。然而改为约雇后,护管员待遇并没有提升,起薪仍不到30,000元,人员流动频繁;直到这
几年才增加起薪、山地巡护作业费,薪资最高可到47,695元,报考人数才有所提升。
人员有限,但护管员这几年的工作不减反增,虽然表面上加薪了,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工
作站分配给护管员聘请协作的预算却下降,一般登山客聘请协作,一日工资约4,000元,但
林管处的预算却不到3,000元,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
,只好自己来,一趟6、7天的行程背3、40公斤是家常便饭。
因预算变化不大,为了调整护管员薪资,只好缩减相关费用,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
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一趟6、7天的行程得背3、40公斤,只好自己来。(摄影/
余志伟)
林务局曾在今年3月11日的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中坦言,护管员人力严重不足、业务繁重且危
险度高,山区道路易有碎石,导致公务机车耗损严重,考量各林管处案件增加量,的确有需
要增加人力。
在人力不足,也无法像警察一样配备武器的情况下,护管员遇到山老鼠只能斗智不能斗力。
许志杰曾在山上撞见山老鼠,当时浓雾深锁,面对面时剩不到2公尺距离,吓得他赶紧向后
退开:
“我们最多只有辣椒水,最怕遇到吸食毒品或者有猎枪的山老鼠。”
不像电影情节般刺激的交锋对决,许志杰说,护管员会避免正面冲突,山老鼠也不想节外生
枝,遇到人通常会躲开,但如果山老鼠吸食毒品就可能失控。
科技执法是解方吗?
近年盗伐热点大溪工作站四棱分站附近,就有好几架监视器正对着山老鼠必经的公路。(摄
影/余志伟)
近两年检警侦查盗伐的对象,从早期第一线车手、搬运工,转向到背后的艺品店、组织犯罪
者等“大老鼠”,传统的通讯监听和监视器仍是主要的侦办手段,四棱分站附近就有好几架
监视器正对着山老鼠必经的公路。然而即便认出山老鼠的面孔,还必须“人赃俱获”才能定
罪,第一线的巡山员经常得守株待兔,在登山出入口待命,死盯着监视器。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山老鼠除了反过头来埋哨,监视检警和护管员,一旦发现遭盯上,
就会立即改变下山路线,让埋伏的员警功亏一篑。这两年各林管处尝试运用物联网全时监测
系统加强效率,如果山老鼠通过监测点,系统就会即时传送影像和资讯到工作站,让检警和
护管员埋伏更精准。
林务局局长林华庆举例,2019年林务局和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签订“远端即时监控系统暨科
技器材整合试办计画”,在嘉义林管处阿里山丰山地区建立远端即时监控系统,特色是长距
离、低功率,可应用在山区无电信的网络环境,一旦可疑人车通过传感监控范围,传感模组
便会唤醒路径上架设的隐藏式摄影机拍摄,并将即时监测拍摄的影像从山区内部传到有电信
网络的区域,以此通报查缉。
虽然新科技省下了人力时间,不过台湾山区险峻陡峭,通讯传输和电力系统维护是一大问题
。保七总队第五大队小队长黄恩赐历年来成功查缉多件包括北横外籍移工盗伐案,他提到实
务上的限制:
“有时碍于讯号不稳、电池电力等部分需克服,相关单位还在积极改良;我们使用的监测器
材晚上会反光,也很容易被山老鼠发现,前阵子山上摆好几台,被他们发现后都被丢掉。”
一名不愿具名的护管员也表示,许多偏远地方都需要安装电池或太阳能发电,系统才能运作
,但却没有稳定的经费用于维护电力以及器材。
有鉴于台湾山林广大,国家的触角难以完全掌握,林务局近年积极与部落与社区合作,期望
透过在地的力量巡守家园,并提供高额检举奖金,然而实际成效有限,“这里比较少通报,
就算知道自己部落的人,有在用这些东西(盗伐)也不会讲,因为部落人际关系紧密,可能
今天你报我,下次我也要害你,普遍有自保心态,就让他们(山老鼠)自己被警察抓到,”
许志杰坦言,出身五峰乡泰雅族部落的他,因为有邻居嫁来此地,靠着一定程度的信赖关系
,才能偶尔收到盗伐案件的线报。
赞助
订阅
围绕千年神木的罪行与交易
跟着森林守卫者重返现场
见证伤痕与守护山林:第一线与山老鼠斗智的巡山护管员
俗称巡山员的森林护管员,带着《报导者》团队在“嘎拉贺神木”登山路线巡查。(摄影/
余志伟)
环境.教育
2021/12/8
文字
林慧贞张子午
摄影
余志伟
设计
江世民
移工
公务员
警政
森林
盗伐
实际在第一线注意山林动静、监控是否遭到盗伐迹象的重任,落在全台仅千余人、俗称巡山
员的森林护管员肩上,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每人要管理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超过
50座大安森林公园。辖区大、危险性高,起薪却仅3万元出头,还得时时面对装备损坏的风
险,连农委会主委陈吉仲都曾公开表示:“是国家对不起你们。”
虽然农委会在去年(2020)为护管员争取到加薪,但与其工作危险度仍不成正比,而日益加
重的工作量也让护管员有苦说不出。手无寸铁、也无公权力的他们,要如何与山老鼠斗智?
《报导者》跟随执行任务的森林护管员进入全台山老鼠最猖獗北横山区,实际看见桧木森林
遭到破坏的惨况以及巡山工作的挑战。
北横公路随着三光溪蜿蜒而上,这条流经明池、巴棱、四棱的大汉溪源头溪水,两侧蕴含丰
富的台湾原生珍贵树种肖楠,再往上1,000公尺则藏着上千年的参天扁柏,引来许多山老鼠
觊觎,是全台湾盗伐案件数一数二的热区。
第一道东北季风刚来临,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负责保林业务的技士与3名森林护管员背上
大背包,朝着桃园市复兴区“低陆山”前进。野狼125在蜿蜒的北横公路上发出低吼,偶尔
不敌陡升的发夹弯,熄火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启动。
我们跟着护管员们,穿越一处高丽菜田,抵达登山口,踩着前几日被大雨打下的壳斗科果实
和原生的台湾苹果一路陡上,不到两小时,地上便陆续出现针状的落叶,午后迷雾也准时袭
来,宣告我们进入了台湾精华的雾林带。
眼前超过3人才能环抱的扁柏巨木,取代了低矮的阔叶树;穿越层层薄雾向巨木靠近时,浓
厚的香气首先扑鼻而来,但仔细看才发现,这些树都没了身躯,甚至连仅存的树头都被切割
成一块块方型,上头一块黑一块红──黑色是链锯切割时因热能留下的焦黑,红色则是林务
局查缉后喷漆上去的编号──像是巨木们留下的鲜血,仿佛战争留下的烟硝。
走入现场,目睹云雾森林里交织的伤痕
新竹林管处大溪工作站技士黄文韡,巡查反复被切割的扁柏树头残材。(摄影/余志伟)
这里是新竹林管处大溪事业区第66林班地,属于大溪工作站四棱分站辖区,大溪工作站技士
黄文韡指著其中一棵树头上黄色的钢板,表示是去年4月巡视时钉的,今年6月巡视时再次签
字,用意除了留存工作纪录,更重要的是吓阻,跟木头喷上红漆的作用一样,警告山老鼠已
经被林务局盯上。
大溪工作站的辖区近年成为全台最频繁被盗伐的热区之一,包括北横公路沿线的低陆山、拉
拉山、塔曼山、塔曼溪、四棱温泉,从800公尺的溪谷到2,000公尺的中高海拔山区,都交织
著珍贵林木被重复盗伐的伤痕。
我们随护管员走进“嘎拉贺神木A区”通往“把家湾”的原始路径,云雾环绕中,山老鼠来
不及背走或品质不佳的木材散落一地。“这棵树重复被好几批山老鼠切割过,”辖区护管员
许志杰站在与自己齐高的扁柏树头旁无奈地说,这棵树在好几年前就发现被盗伐,去年又有
新切痕,最近一次则是今年4月巡视时发现。
这棵“重复被切割”的树头,是持续30年来此地被不断盗伐下,残存的见证。1991年8月的
《大地地理杂志》,曾专文介绍刚被外界发现百来棵千年桧木的嘎拉贺山区,撰文与摄影者
吴智庆描述当时的现场状况:“一棵至少7、8人合抱,12层楼高、约1,500年树龄的桧木,
硬是被山老鼠以电锯,锯得惨不忍睹。现场犹如一座小型锯木厂,只要15分钟,千年巨木就
化成一堆碎木 村民会同李荣鉴警员骑机车到半山腰,再沿木材拖下来的痕迹,步行2小
时后抵达现场,赫然发现有十多棵巨木遭砍伐。”
根据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2020年统计,近年台湾盗伐样态以窃取早期(日治时期到1980年代
)伐木树头残材占比最高,达61%。这些树头因为取得方便,加上伐木时期已经铺设好林道
和相关交通设施,运送方便,成为山老鼠眼中的大金库,从林务局公布的盗伐热点也可见一
斑:南部集中在嘉义丰山和阿里山一带,中部则是台中大雪山林道、台8线德基梨山、南投
杉林溪等,北部多在台7线(北横)一带,包括沿线的宜兰明池,以及桃园四棱、上巴陵等
地,都是林道和公路便利之处。
“像这一块切成这样,大概40×40×20(公分),算10才,拿去修一修,车成‘金砖’、‘
聚宝盆’,上个钢琴烤漆,假设纹路很漂亮,有闪花,买家喜欢,可能卖到10万到15万,”
黄文韡指著树头旁被切锯下的一块扁柏,凭经验推估目前在地下市场的价值。
16
低陆山“嘎拉贺神木”区被盗的扁柏,重复被好几批山老鼠切割过。(摄影/余志伟)
扁柏由于生长缓慢,质地坚硬,香气浓郁,是目前除了树瘤以外“单价”最高的木材。在低
陆山附近的盗伐热区,扁柏几乎无一幸免,差别只在伤口大或小,“这还算是有一点良心的
,”许志杰去年8月才调到此辖区,就见证了好几次山老鼠猖獗的行径,他指著一棵被切割
了好几次的树头说,山老鼠一开始会窃取最方便的地方,但是当资源减少后,连还没长大的
树也会遭殃。
一棵约2人环抱的扁柏腰际被硬生生开肠剖肚,缺了一块长方形,仅剩半边树干支撑全身,
“这棵看起来好像不大,但至少也长了百年,”许志杰忍不住叹气,这棵树虽然还活着,但
伤口太大,一旦有病菌入侵,或面临台风大雨,迟早会倒下。除了砍伐年轻生立木,许志杰
口中没有良心的山老鼠,甚至只为窃取一小颗树瘤,而将整棵扁柏伐倒,或是伐倒一阵子再
来锯,“他们(收藏者)觉得让树经过天然风化或地心引力,可以让材质更稳定、香气更浓
郁,台语叫‘倒阁仔’,”他仰望着残缺的扁柏巨木,忍不住感叹:
“看了真的会心痛,几百几千年的大树,就这样砍倒了 。树这么美在这里为什么要砍?

护管员人力不足,案件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依林务局统计,2010~2019年间窃取森林主副产物案件共计2,581件,窃取面积约9公顷,被
害价值约10亿5,011万元,损失价值约3亿4,163万元;2020年全台因为盗伐损失了265.19立
方公尺木材(约为18台砂石车),合计价值约5,000万元,守护的力量远远不及珍贵树木流
失的速度。而林务局管理全台林地约162万公顷,统计至2021年9月30日止,全台护管员含技
术士仅1,045人,每人要管理的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换算约50座大安森林公园。
即使无公权力也没有配备武器,护管员却是查缉盗伐案最前线的关键,许多被盗伐的迹象或
山老鼠的出没动静,都要靠他们定期上山巡视才能发现,并通报负责山林与环境保育的保七
总队各地分队员警,进一步合作查缉。
但护管员的任务远不止于此,森林大火时他们是第一线救火队;调查全台树木生态、数量也
是由他们执行;林务局放租的土地,护管员必须清查边界,取缔违法占用;登山客迷途、受
伤、被蜂螫蛇咬等,护管员往往也是第一个上山。一位不具名的护管员便说,大多数时间都
在处理违法占用国有地,应付民代施压,比抓山老鼠还要讨厌。
森林护管员许志杰、简俊宇、技士黄文韡(由左至右)收拾夜宿天幕,结束这趟巡山任务。
(摄影/余志伟)
由于人力不足,护管员无法面面俱到。曾任四棱分站护管员、现调到东眼山的何启文便指出
,先前山老鼠较常出没在拉拉山、塔曼溪一带,后来则往南转到低陆山附近,近期低陆山加
严查缉后比较平静,“但很不寻常,可能趁我们不注意就又开始。”他解释,山老鼠很聪明
,会在路径上摆线人观察,而四棱分站加主管也才8人,人力吃紧,“当我们把重点放在别
的区域,顾了这个就顾不到那个,两边顾又顾不到第三个。”
其他林管处也不乏山老鼠跨区犯案,例如嘉义林管处若查得紧,山老鼠就往北到台中大雪山
、北横一带,大溪工作站近年也曾查获来自花莲、高雄的车手。甚至有山老鼠在狱中服刑时
,跟同行交换资讯,评论哪边的树品质好、比较好砍,一位护管员无奈地说,监狱简直成为
山老鼠的情报站,“甚至有外地来的山老鼠被抓后,反过来跟我抱怨这边的木材品质不好,
”让他当场哭笑不得。
越南移工迅速崛起,成为盗伐台湾山林要角
“我们辖下的林班地在2018到2019年盗伐案频繁,每年约有70件左右,同时有好几批人在砍
,包括由逃逸越南移工组成的盗伐集团,”黄文韡表示,察觉到事态严重性,报请地检署指
挥侦办。
“越南移工在拉拉山一带专砍扁柏,进到山里一待都一周起跳,自行用竹子搭成架高地板的
工寮,还会接水管、有人帮忙补给物资,晚上连在对面的拉拉山管理站都能听见链锯声,在
原保地发现好几次他们砍出来的角材,”黄文韡说,护管员与保七协同破坏其据点,没多久
又转移阵地,“面对面遭遇过好几次,只有2到3公尺的距离,他们马上跳下山坡,不要命地
跑,我们追不上他们的速度。”
上巴陵卡拉部落附近,最高峰有2、3组越南移工盗伐案,专案小组布线与跟监超过半年时间
,黄文韡曾连续一周每天都盯着监视萤幕,监控上下山的车辆踪迹,没办法睡觉。2020年中
收网,到今年(2021)北横山上彻夜回响的链锯声才安静下来,9月底前不到20件。
根据法务部统计,外籍移工因盗伐违反《森林法》被判刑的比例从2013年以后明显成长,近
年约占整体案件的5%到8%,他们对台湾深山环境的适应力与负重能耐,以及遭逢警方时以跳
崖或冲撞等不要命方式逃逸,都让查缉时面对更大挑战。
“有一次我们跟保七小队长一起到卡拉部落的茶园巡视,跟3个可疑外劳错身而过,准备询
问他们在此做什么,其中一个突然拿起一把猎枪,作势指向我们,我马上把他抱住,另外一
个往下跳、一个往外跑,小队长在旁持枪警戒,他的手不断用力扭,连另一个护管员同事也
来帮忙,我们两个几乎抓不住一个外劳!把他押解下山时,这一带很常指挥山老鼠的收赃者
,刚好开车上来,和我们擦身而过。”四棱工作站护管员程宗德虽然在这一带山区查缉山老
鼠身经百战,回忆起与逃逸移工的近身肉搏,还是余悸犹存。
森林护管员程宗德曾有惊险的追捕越南盗伐者经验。(摄影/余志伟)
即便透过长期经验与观察,得知山区茶园有许多逃逸越南移工在里头工作,可能隐藏山老鼠
的人际网络,但其分散的活动区域及封闭的社群结构,使得要追溯他们的踪迹特别困难。
“他们(越南移工)一开始被台湾人带去帮忙,后来发现很好赚,就自立门户找同乡,分工
很细,背木头的、中间的仲介、后端还有两三个收赃的,在每个阶段都制造‘断点’,运送
时人与木材分开,被拦到时,只有开车的人有事,其他死不承认。后来在周边装了很多科技
仪器,拍到影像才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新竹林管处林政课课长罗玉财回忆道。他和黄文韡
都全程参与越南移工盗伐案,协助警方监控。
为遏止外籍山老鼠的肆虐,各地检警、林务局与移民署近年成立“检警林移联系平台”,定
期交换情资、横向联系,以面对全新的挑战。只是,即使“人赃俱获”,但案件上了法院,
最后的判决也很难反映盗伐行为对山林的破坏程度。
例如,一件案子今年6月二审定谳,检方原先以《组织犯罪条例》起诉4名参与盗伐的越南移
工,但因为是在运送过程查获,部分成员声称彼此不认识,最后证据难以认定有组织犯罪意
图,仅能以窃取贵重木的《森林法》,轻判一年半到两年半不等,与《组织犯罪条例》的刑
度有差距。
黄文韡表示,几乎所有桃园市复兴区北横一带盗伐案,他都要代表林务局到地检署或法院担
任告诉代理人:
“在法庭上他们(越南移工)大部分都说彼此不认识,只认识一个人(单线),被找来打工
、第一次做,没有组织犯罪意图,希望赚多一点钱寄回家,博取同情,希望判轻,给改过自
新机会。”
调薪却无法增人力,护管员“武力”只有辣椒水
全台8个林管处都面临护管员人力不足问题,原因之一,在于护管员的薪资和工作危险度、
工作量不成正比。
护管员在2015年前的编制是公务员(又称技术士),薪水参照工友,起薪仅29,000元左右,
到顶也才35,000元,因为长期待遇偏低,经常补不到人,出现空缺,因此2015年后转为约雇
。然而改为约雇后,护管员待遇并没有提升,起薪仍不到30,000元,人员流动频繁;直到这
几年才增加起薪、山地巡护作业费,薪资最高可到47,695元,报考人数才有所提升。
人员有限,但护管员这几年的工作不减反增,虽然表面上加薪了,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各工
作站分配给护管员聘请协作的预算却下降,一般登山客聘请协作,一日工资约4,000元,但
林管处的预算却不到3,000元,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
,只好自己来,一趟6、7天的行程背3、40公斤是家常便饭。
因预算变化不大,为了调整护管员薪资,只好缩减相关费用,导致护管员执行长天数的深山
特遣时,找不到协作愿意帮忙。一趟6、7天的行程得背3、40公斤,只好自己来。(摄影/
余志伟)
林务局曾在今年3月11日的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中坦言,护管员人力严重不足、业务繁重且危
险度高,山区道路易有碎石,导致公务机车耗损严重,考量各林管处案件增加量,的确有需
要增加人力。
在人力不足,也无法像警察一样配备武器的情况下,护管员遇到山老鼠只能斗智不能斗力。
许志杰曾在山上撞见山老鼠,当时浓雾深锁,面对面时剩不到2公尺距离,吓得他赶紧向后
退开:
“我们最多只有辣椒水,最怕遇到吸食毒品或者有猎枪的山老鼠。”
不像电影情节般刺激的交锋对决,许志杰说,护管员会避免正面冲突,山老鼠也不想节外生
枝,遇到人通常会躲开,但如果山老鼠吸食毒品就可能失控。
科技执法是解方吗?
近年盗伐热点大溪工作站四棱分站附近,就有好几架监视器正对着山老鼠必经的公路。(摄
影/余志伟)
近两年检警侦查盗伐的对象,从早期第一线车手、搬运工,转向到背后的艺品店、组织犯罪
者等“大老鼠”,传统的通讯监听和监视器仍是主要的侦办手段,四棱分站附近就有好几架
监视器正对着山老鼠必经的公路。然而即便认出山老鼠的面孔,还必须“人赃俱获”才能定
罪,第一线的巡山员经常得守株待兔,在登山出入口待命,死盯着监视器。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山老鼠除了反过头来埋哨,监视检警和护管员,一旦发现遭盯上,
就会立即改变下山路线,让埋伏的员警功亏一篑。这两年各林管处尝试运用物联网全时监测
系统加强效率,如果山老鼠通过监测点,系统就会即时传送影像和资讯到工作站,让检警和
护管员埋伏更精准。
林务局局长林华庆举例,2019年林务局和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签订“远端即时监控系统暨科
技器材整合试办计画”,在嘉义林管处阿里山丰山地区建立远端即时监控系统,特色是长距
离、低功率,可应用在山区无电信的网络环境,一旦可疑人车通过传感监控范围,传感模组
便会唤醒路径上架设的隐藏式摄影机拍摄,并将即时监测拍摄的影像从山区内部传到有电信
网络的区域,以此通报查缉。
虽然新科技省下了人力时间,不过台湾山区险峻陡峭,通讯传输和电力系统维护是一大问题
。保七总队第五大队小队长黄恩赐历年来成功查缉多件包括北横外籍移工盗伐案,他提到实
务上的限制:
“有时碍于讯号不稳、电池电力等部分需克服,相关单位还在积极改良;我们使用的监测器
材晚上会反光,也很容易被山老鼠发现,前阵子山上摆好几台,被他们发现后都被丢掉。”
一名不愿具名的护管员也表示,许多偏远地方都需要安装电池或太阳能发电,系统才能运作
,但却没有稳定的经费用于维护电力以及器材。
有鉴于台湾山林广大,国家的触角难以完全掌握,林务局近年积极与部落与社区合作,期望
透过在地的力量巡守家园,并提供高额检举奖金,然而实际成效有限,“这里比较少通报,
就算知道自己部落的人,有在用这些东西(盗伐)也不会讲,因为部落人际关系紧密,可能
今天你报我,下次我也要害你,普遍有自保心态,就让他们(山老鼠)自己被警察抓到,”
许志杰坦言,出身五峰乡泰雅族部落的他,因为有邻居嫁来此地,靠着一定程度的信赖关系
,才能偶尔收到盗伐案件的线报。
揪出盗伐犯罪关键,目前仍赖第一线经验练出的“森林侦探”
第一线护管员必须特别留意山中遗弃的链锯、酒瓶、机油空罐、帆布天幕等,观察周遭是否
有山老鼠的窝。(摄影/余志伟)
对于第一线的工作者,到头来还是要运用长期的经验与智慧“土法炼钢”。许多护管员都练
就柯南般的侦探能力,发现山中有链锯、酒瓶、机油空罐、帆布天幕、食品罐头等就得提高
警觉,观察周遭是否有山老鼠的窝;巡视道路时扫描路旁是否有废弃的垃圾袋、旧衣服,因
为山老鼠搬运木头时身上会沾染到浓厚的木头香气,习惯先换掉衣服,避免被林务局和警方
盯上。
“法律讲求无罪推定,当警方在外面抓到山老鼠,要怎么连结到这边的盗伐现场?是一个问
题。如没有证据,两者很难勾稽在一起,车上的赃木就只是窃取贵重木,用《森林法》52条
判,即使加重二分之一,现在顶多判一年多。”
黄文韡举例说明,今年5、6月,他与护管员同仁经过仔细观察与推敲,从山下被查获的木块
上,找到一处可明显辨识的特征,与低陆山区被盗伐扁柏树头周边的迹象明显吻合,才能明
确连结山上盗伐点与山下车手的关联,使检方有明确证据揪出完整的犯罪网络,并加以起诉

当山老鼠因庞大的地下市场而不断进化、从各个角落进入广大的森林神出鬼没,这一群为数
不多的森林巡护员与各地工作站人员,默默守护岛屿上最古老、珍贵的巨木,并持续见证著
它们被啃噬与新生的生命。
“不要讲那些伤心的,像这些就是它们的小幼苗,已经长了两、三年,”黄文韡指着地上一
株倒下的扁柏,看似已死的树身上,纤细的“二代木”如一片绿色织毯,在阳光下正缓缓茁
壮。
https://reurl.cc/kL6Da9
原来护管员最近薪资增加 是建立在缩减高山协作的费用啊 然后只有辣椒水 人不够 却要对
付有猎枪的越南山老鼠
一位不具名的护管员便说,大多数时间都在处理违法占用国有地,应付民代施压,比抓山老
鼠还要讨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