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欧洲反上帝三杰484尼采沙特卡妙?

楼主: cattgirl (小喵超爱合购)   2021-12-10 06:42:55
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n Russell, 1872-1970)是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者及社会评论者,被视为分析哲学的创立者之一。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表扬他的各种重要写作对人道主义理想及思想自由的贡献。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书被纽约公共图书馆列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英国《独立报》把此书评为“极具破坏性地运用冷静逻辑”、《旁观者》报评为“自伏尔泰以来最坚实和最风趣的不信者,他定能使人思维清晰,这对于信仰者和不信者都是必要的”、《伦敦时报文学增刊》评为“这本书的珍贵在于长期执著的学术诚实”。
英文版来自Bertrand Russell Society:http://users.drew.edu/~jlenz/whynot.html
这是罗素于1927年3月6日在英国贝特西市大会堂为英国世俗协会南伦敦分会发表的演讲辞 Why I Am Not A Christian,同年以小册子形式出版,随后于1957年与其他论文一起出版《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书,大获好评。
就如主席对大家说的,今晚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也许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基督徒”一词是什么意思。现时许多人都把这个名词用在非常宽松的意义上,有人认为那只是指一个想过道德生活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在所有宗教和教派之中都有基督徒了,但我并不认为这是这个名词的本义,只因为这暗示所有不是基督徒的人,包括所有佛教徒、孔教徒、伊斯兰教徒等,都不想过道德生活。我并非指基督徒是任何一个按自己信念得体地生活的人。在你有自称为基督徒的权利之前,我想你一定拥有若干程度坚定信仰。时至今日,这个名词已不如圣奥古斯丁
和圣托马斯‧阿奎那时代般拥有纯正含义,当时假如有人自称基督徒,谁都知道他的意思,你接受了一整套严谨制定的信条,以全心全意的信念相信这些信条的一字一句。
什么是基督徒?
现在已不是如此,我们必须较模糊地理解现今基督教一词的含义,然而我认为任何自称基督徒的人都不会缺少以下两个不同项目,首先是基本教义之一,即你必须相信上帝和永生,假如你不相信这两样东西,我不认为你可真正地自称为基督徒。另外,更进一步的是,顾名思义,你必须对基督有若干信仰,例如伊斯兰教徒亦相信上帝和永生,但他们却不会自称为基督徒。我想即使你不相信基督是神圣,至少也相信他是最有道德和最有智慧的人。如果你并不相信这两点,我不认为你有任何自称为基督徒的权利。当然,在英国年鉴和地理书中可以找到另一种含义,当中世界人口被
划分为基督徒、伊斯兰教徒、佛教徒、迷信崇拜者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基督徒,地理书把我们所有人都包括在内,但这是一个纯粹地理学的角度,我想我们可以忽略它。因此,假如当我告诉你我不是一个基督徒时,我必须告诉你两件不同事情:第一,我不相信上帝和永生,以及;第二,为何我不认为基督是最有道德和最有智慧的人,即使我勉强同意他拥有相当程度的道德情操。
但若非过去不信者努力的成果,如今我就不能对基督教采用如此灵活的定义。正如我之前所说,它在古时的含义更为纯正,例如它包含相信有地狱。直到不久之前,相信地狱永火仍是基督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在英国,大家都知道,由于一个枢密院的决定,地狱不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其中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并不同意这个决定,然而英国的宗教是由国会法案终定,因此枢密院才能凌驾于两位主教的意见之上,令基督徒不必相信地狱,因此我将不再坚持基督徒必须相信地狱。
上帝的存在
谈到上帝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广泛和严肃的问题,假若我尝试以全面充分的方式来应对,恐怕我要将你们留下直到天国来临,因此抱歉我要以稍为概括的方式应对此问题。大家当然都知道天主教会规定一项教义,就是上帝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这是一项颇奇怪的教义,但它确是天主教会的教义之一。他们必须引进这项教义,因为自由思想家曾一度惯于说有如此这般的理据,就能成为极力反对上帝存在的足够理由,但在信仰上教会当然知道上帝确实存在。那些理论和理由长篇大论,教会感到必须制止它,因此规定上帝的存在是不证自明,并提出他们认为的理据去证明。当然
那些理据也不少,但我只会选其中一些谈谈。
第一因论证
也许最简单易明的就是第一因论证。(它坚持我们看见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有一个因,当你一步步追溯连串的“因”,你定会到达第一因,而这个第一因就被称为上帝)我认为这论证到现在已不再有什么分量了,因为说到底“因”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哲学家和科学界已研究过“因”,它的活力今非昔比,但除此之外,这个一定有第一因的论证,都没有任何有效性。我可以说,这些问题在我年轻时曾认真思索过,亦曾长期认同第一因论证,直到我18岁的某天,我在读密尔(John Stuart
Mill,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自传时,发现其中这句:“我父亲教我‘谁创造我?’这条问题无法回答,因它立即会想到一条更进一步的问题:‘谁创造上帝?’”这句十分简单的句子向我展示了第一因论证的谬误,直到今天我还认为如此。假如所有事物都必定有“因”,那么上帝必定也有“因”;假如有些事物可以没有“因”,它们同样可以像上帝般没有,因此这个论证毫无有效性。这跟印度教的观点本质上完全一致,他们认为世界是置身于一只象背上,而象就置于一只龟背上,而当有人问:“那么龟呢?”印度人便说:“不如我们谈别的吧。”这个论证其实也差不多。
我们没有理由解释为何世界不能没有“因”而存在,另一方面,也没有理由解释为何世界不能一直存在,亦根本没有理由认为世界有一个开端。这个事物必定有一个开端的概念,定是由于我们想像力贫乏所致,因此我大概无须再为第一因论证浪费时间了。
自然律论证
然后我们谈谈一个根据自然律而来的常见论证,这是一个在整个18世纪都很受欢迎的论证,尤其是受到牛顿及其天体演化论影响。人们观察到星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围绕太阳运转,便认为那是上帝的命令使这些星体以这独特方式运行。这当然是个方便简单的解释,使他们免却任何探索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解释的麻烦。时至今日,爱因斯坦采取一个比较复杂的方式解释万有引力定律,我并不打算向你们详述爱因斯坦演绎的万有引力定律,因为这更花时间。无论如何,你们已不再丝毫相信由牛顿系统而来的自然律,当中自然以无人能明白的原因规律地运行着。我们现在才知道,
许多过往以为是自然律的东西,实际是人类的发明。大家都知道,即使在最遥远的星空,三呎还是等于一码,这无疑是个非凡的事实,但却难以把它称为一个自然定律吧,而许多被认为是自然定律的事物都是类似这种。另一方面,当你认真了解关于原子的任何学说后,你将发现它们远比想像中更少依从定律,而得出来的定律只是某种偶然出现的统计平均值。大约掷36次骰子就会得到1次双六,这个定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我们不会视之为受设计规管的证据;相反,假如双六每次都出现,我们便应认为有设计的存在。许多自然定律都与这类事情有关,它们是根据机会定律而出눊{的类似统计平均值,而这就使整个自然律比起以前失色得多了。这除了只能代表未来可能改变的科学临时状态之外,整个自然律构想意味着有一位定律制订者混淆了自然定律和人为定律。人为定律是命令你要做某种行为,当中你可选择做或不做,但自然定律是对事物实际怎样表现的一项描述,也仅只是一项描述,你不能争辩一定有某人指使它们这样表现,因为即使假设它们有受某人指使,你将面临下一问题:“为何上帝只规定这些自然律而没有其他?”如果你回答祂这样做只为了自己高兴,并没有什么理由,你就会发现这就不符合定律,然后你的自然律思路就会被打断了ꄊC如果你按正统神学家的说法,认为上帝规定所有这些定律而非其他,理由当然是要创造最好的宇宙,尽管你从没认为要细想,假如上帝给予的定律真的有一个理由,那么上帝本身都要符合定律,因此你引进上帝作为中间人并无任何好处。你真的有一个定律,独立于及优先于那些神圣法令之前,那就是上帝对你并无作用,因为他并非终极的定律制订者。简单来说,整个关于自然律的论证已不再如过往般有力了。我对于这些论证的检讨正及时踏上旅程,这些用以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随着时间改变了特性,它们最初是确切理智的论证,这些论证包含若干颇为明显的谬误,到了现ꔊN,它们在理智上就变得受到较少尊重,而越来越受一种说教的含糊所影响。
设计论证
接下来就是设计论证。你们都知道那是指世上万物都是恰好被造到能使我们生存于世,稍有改变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这就是设计论证。有时它会采取一个颇为奇怪的形式,例如说兔子的白尾巴是要使人容易射杀,我不清楚兔子将如何看待这个设计论证的应用,这是对此论证的一个简单讽刺。相信大家都知道伏尔泰的评论,说鼻子明显是为了安放眼镜而设计出来,这类讽刺已不像十八世纪时期般离谱,因为自从达尔文时代起,对于为何生物能适应环境,我们明白得多了,环境并非被造成去适合牠们,而是牠们生长去适合环境,这就是适应的基础,当中并无设计的根据。
当你们深入研究设计论证时,对于人们可以相信这个世界和当中万物以及它的所有缺陷,都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在数百万年前最好的创造,那是最令人惊讶的事情,对此我实在无法相信。试想想,假如你们是全能全知,可在数百万年间令这世界完美,难道你们创造不出比三K党或法西斯更好的东西?再者,假如你们接纳一般科学定律,你们必会假设人类及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在某个时候灭绝,这是太阳系衰亡的其中一个阶段。在某个衰亡阶段,在某种如温度等的情况下适合原生质,在整个太阳系寿命中的一段短时期就会出现生命,你们看地球正趋向类似月球般,大概都갊O死寂、冰冷和毫无生气。
有人告诉我,这类观点令人沮丧。有时有人会告诉你们,若果相信这些观点,他们就会无法继续活着。这全都是无稽之谈,不要相信。无人真的会很担心数百万年后将会发生什么,即使他们认为自己会很担心,其实都是在欺骗自己。他们担心的是更平凡的事情,或者只不过是消化不良,但对于想着一些将在亿万年后在这世界出现的事情,无人真的会表现很不开心。因此即使预计生命灭绝被认为是个阴沉的观点--至少我认为我们或可这么说,即使有时当我沉思人们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我认为那差不多是一种慰藉,并不致于使生命悲惨,它纯粹使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道德论证
现在我们进入更深入的阶段,我将称之为理智传统,那是神学家在他们的论证中所提及的,而我们现在会探讨被称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你们当然都知道以往对上帝存在的三个理智论证,都已被康德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被驳倒了,但他在驳倒那些论证后不久,又发明了一个新的道德论证,这论证使他十分信服。他就如许多人般对理智上的事物持怀疑态度,但在道德上则亳无质疑地相信年幼时所接收的格言,这说明了精神分析学家十分强调的:我们最年幼的关联比起较年长后的强得多。
正如我所说,康德发明了一个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其多种形式在整个19世纪都十分流行。这论证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是指除非上帝存在,否则这世上就没有对错之分。我目前就不关心对与错是否存在分别,这是另一个问题,我关注的重点是假如你们已十分肯定对与错存在分别,那么你正处于一个情况:这个分别是否源于上帝的命令?假如是,那么上帝本身就没有对与错的分别,说上帝是全善亦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陈述。假如你如神学家般说上帝是全善的话,你必须说对与错的某种含义与上帝的命令无关,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善而非恶,与他下命令这个事实并
无关系。假如你如此说,你将必须说并非唯有通过上帝才可有对与错,而是对错在本质上是先于上帝的。假如你喜欢,你当然可以说有一个超然的神祇去命令上帝去创造这个世界,或者你可以接受一种看法,如一些诺斯底教徒所接受的,即我们这个世界事实上是魔鬼趁上帝一不留神时创造出来,那是一种我经常认为十分有道理的看法。这类说法相当多,我就不打算一一驳斥了。
补偿公义论证
接着有另一个形式十分奇怪的道德论证,那就是他们说为了将公义带来这个世界,上帝存在是需要的。我们所知这个部分的宇宙是十分不公义的,善人经常苦痛,恶人往往亨通,简直不知哪个更令人气愤。但假如要使宇宙整体地有公义,你们必须假设有来生,以公平处理这个大地上生命。因此他们说一定有一位上帝的存在,一定有天堂和地狱,使公义最终能够存在。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论证。当你以一个科学观点观察事物时,你们会说:“归根究底,我只认识这个世界,我不清楚宇宙的其他部分,但至今既然有人总在争论或然率时,他可以说这个世界也许是一个公平的样本
,而如果这里经常都不公义,在别处也是如此。”假设你们打开一箱橙,发现顶层的橙全坏掉,你们不会争辩说:“下层的一定是好的,以示公平。”你们会说:“可能整批都是坏货。”这才真正是一个科学化的人对宇宙的论证。他会说:“现在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有大量不公义,这实际是推断公义并没有掌管这个世界的一个理由,而因此它实际提供了一个反对有神、而非支持有神的道德论证。”当然我知道这类我曾述及的理智论证并不太打动人心,真正打动人去相信上帝的根本不是任何理智论证,大部分人相信上帝都是由于他们在年幼时就被如此教导,这才是主要原因。
接着我认为下一个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对安全的愿望,感觉类似有一位大哥会照顾自己,这对于影响人们对上帝信仰的渴求,担当着一个十分深刻的部分。
基督的品格
现在我想谈谈一个我经常认为理性主义者处理得不太足够的主题,那就是基督是不是一个最好和最有智慧的人。一般人都会认为我们认同这点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个人却并不认同。我认为我所认同许多基督的优点,比正式入教的基督徒还要多得多。我不知道我能否一直与他同行,但比起大部分正式入教的基督徒,我能与他同行远得多。你们记得他曾说过:“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这并非一个新规定或新准则,在早于基督出现的五六百年之前,它曾被老子和佛祖应用过,但事实上这并非一个基督徒接纳的准则,例如我并无怀疑现任首相
鲍尔温是一位真诚的基督徒,但我并不会建议你们任何一位去打他的脸,我想你们可能会发现,他认为这句话只是比喻。。
然后到我认为是另一个极好的重点。你们记得基督说过:“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我不认为你们会在基督教国家的法庭中发现这个准则普及起来。我一生中认识了许多十分认真的基督徒法官,他们没有一个会觉得他们所作的事正在违背基督教的准则。然后基督说:“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一个十分好的准则。主席曾提醒各位,我们不要在这里谈政治,但我不禁观察到上次大选中争辩的问题,那就是推辞向你借贷的人是多么令人向往,如此我们必须假设这个国家的自由党和保守党员是由不认同基督教导的人组成,因为他们在面对
有人向他们借贷情况下,定必十分坚决地推辞。
我认为基督有另一个箴言值得关注,但我并不觉得这个箴言在我们的基督徒朋友中十分流行。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这是一个极好的箴言,但正如我所说,这句箴言并没有太多人奉行。我认为以上所有都是好的箴言,然而就是比较难奉行。我不会声称自己正在奉行这些箴言,但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基督教导中的缺憾
经过表扬以上这些箴言后,到了这个时候,我不相信有人能如在福音书中所描述的去表扬基督最高的智慧或最高的美德,而现在我会说人们并不关心历史上的问题。基督曾否在历史上存在过也成疑问,即使他存在过,我们都不知道关于他的任何事情,因此我并不关心这个历史难题。我所关注的是出现在福音书中的基督,就以现时福音书中所叙述,当中的确找到一些事情是基督并不太聪明,首先,他无疑认为在当时的人全部死光之前,他将驾云自天上再临,有许多经文证明这点,例如他说:“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然后他说:“站在这里的,有人在
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另外还有很多处都相当清楚地表明,他相信他的再临会发生于当时人们的有生之年,这是他早期追随者的信仰,以及其大量道德教导的基础。当他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和类似的说话时,主要是由于他认为再临将很快出现,一切世俗事情就都不再重要了。事实上,我曾认识一些基督徒,他们相信再临即将发生。我认识一位牧师,他告诉其信众基督真的很快就会再临了,这使信众十分恐慌,但当信众发现牧师在他的花园种树时,他们就感到十分安慰了。早期基督徒真的如此相信,他们的确不再在花园做种树这种事情,因为他们
确实接受基督很快再临的信仰。比较起其他人来说,基督在这方面显然并不太聪明,他无疑不是拥有最高智慧的人。
道德问题
接着我们来到道德问题。在我看来,基督的道德性格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相信地狱,我自己并不认为任何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可以相信永恒的惩罚。根据福音书的描述,基督无疑是确信永恒的惩罚,并多次对于一些不听从他传道的人含恨愤怒,这种态度对于传道者来说并不罕见,但的确有点损害了基督的优秀卓越,例如你就不会从苏格拉底之中找到这种态度,你会发现他对一些没有聆听他的人会表现平和及从容不迫。在我看来,对于一位智者来说,采取这个态度远比愤怒更值得尊敬。你们也许都会记得苏格拉底在临死前所说的那些言论,以及他一般对不同意他的
人所说的那些言论。
你们会在福音书中发现基督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那是说给一些不喜欢他的传道的人,在我看来这确实并非最好的语气,而关于地狱的记载还有很多,当然有一句关于干犯圣灵的熟悉经文:“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这句经文令各种各样的人都曾经幻想自己干犯圣灵,并认为在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因而导致这个世界曾经出现极其大量悲惨事情。我真的不会认为一个拥有恰当程度仁慈本性的人,会为这个世界带来这种害怕和恐惧。
接着基督说:“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然后他继续关于哀哭切齿的表达,一节接着一节,令读者明显可以看到,他在思索哀哭切齿的情境时有某种快感,否则不会出现得这么频密。然后你们当然会记得关于绵羊和山羊的事;在第二次降临时他将如何把绵羊从山羊中分别出来,并对山羊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永火里去!”他继续说:“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他再说:“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
去。”他更一再重复这些言论。我必须说,所有这些关于地狱之火是对罪惩罚的教义,我认为是残忍的教义,这是一个把残忍带到这个世界、并且为这个世界世代带来残忍酷刑的教义,而假如你们把福音书中视为代表基督的编年史,你们确将认为他必须为此负上部分责任。
还有一些其他较为次要的事情。在加大拉的猪群事件中,基督把鬼赶入猪群,令猪群自山上掉进海里,这无疑对猪只并不很友善。你们必定记得他是全能的,他能简单地把鬼驱走,但他却选择把鬼赶入猪群。另外有一个关于无花果树的奇怪故事,总是令我大惑不解。你们记得关于那无花果树的情形:“耶稣饿了。远远的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著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而彼得……对他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
,已经枯干了。’”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故事,因为那不是无花果的收获时间,你真的不能怪责那颗树。我感到无论在智慧上或道德上,基督都不能与一些其他历史名人相比,我认为佛陀和苏格拉底都把他比下去。
情感因素
正如我之前说过,我认为人们接受宗教的真正理由跟论证并无任何关系,他们都是基于情感理由。常听到有人说,攻击宗教十分错,因为宗教使人有道德,有人亦曾这样告诉我,但我并没有在意。你们当然知道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重游埃瑞璜》(Erewhon
Revisited)一书中对这种论调的讽刺,你们会记得在埃瑞璜,一个名叫希格斯的人抵达一个遥远的国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便乘坐热气球离开。二十年后,他回到这个国家,发现一个新的宗教,那就是他以“太阳之子”的名义被崇拜,被说成升上天堂。他发现升天节即将举行,并且听到把教授和戏教授的对话,说他们从未亲眼看过希格斯本人,并希望永远不会看到,但他们却是这个太阳之子宗教的大祭司。希格斯十分愤怒,他走到他们面前说:“我将揭露所有这些把戏,并告诉埃瑞璜的人们说,我希格斯本人只是乘坐热气球升起而已。”教授们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做,因갊只b这个国家的所有道德都与这个神话结合在一起了,假如他们一旦知道你并非升上天堂,他们所有人都将变成邪恶。”他因而被说服,并悄悄地离开了。
就是这个看法:假若我们不坚守基督教,我们将全变成邪恶。在我看来,坚守基督教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极度邪恶的。你们会发现这个奇怪事实,就是在任何时期,当这个宗教越炽热和教义越深入,残暴行为就越厉害,事态就越差。在所谓信心时期,当人们真的完全确信基督教时,就出现宗教审裁所,加上其他所有折磨,有数以百万计的妇女被当成女巫烧死,以及各种以宗教之名施行于各类人的残暴行为。
当你们放眼世界,会发现世上曾发生过每次仁慈的细微进展、每次刑法的改进、每个减少战争的步伐、每个善待有色人种的步伐、或每次减少奴隶、每次道德进展,都被世上有组织的教会持续反对。我想特别指出,受教会管理的基督教,自始至今都是全世界道德进步的主要敌人。
教会是如何妨碍进步
当我说教会仍是如此时,你们可能觉得我太过分了,然而我并不认为如此,请各位耐心听我说下去。这并非一个令人愉快的事实,但教会却使人不得不说这些不愉快的事实。假设在我们今天活着的这个世上,一个幼嫩的女孩嫁给一个感染梅毒的男人,天主教会会说:“这是一项不可分割的圣事,你们必须忍耐禁欲或厮守一起,而若你们厮守一起,你们不能采取避孕措施来阻止梅毒小孩诞生。”除了与生俱来的同情被教义所綑绑、或对于所有痛苦的道德本性已泯灭之外,无人仍可坚持让这些事情继续是正确和恰当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在现今教会许多坚称为道德的事情,却导致所有人遭受不应得和不必要的痛苦,而我们当然知道,教会对于世上各种减少痛苦的进步和改进仍是主力反对,因为教会把道德标签为某个狭窄的行为准则,可是那却与人类幸福亳无关系。而当你们说,为了人类幸福,这个那个都需要做时,他们都认为那些都与道德无关:“人类幸福与道德有何关系?道德的宗旨并非要令人幸福的。”
恐惧是宗教的基础
我认为宗教是以恐惧作为基础,部分是对未知的恐惧,而另一部分正如我所说,是在所有麻烦和争执出现时,感觉有类似大哥在旁的愿望。恐惧是整件事情的基础:对神秘的恐惧、对挫败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恐惧是残酷之母,因此难怪残酷与宗教都是携手而行,因为恐惧都是两者的基础。在现今这个世界,藉著科学的帮助,我们开始能够明白事物多一点、掌握事物多一点,而科学正逐步迈向反抗基督教、反抗教会、反抗所有旧准则,科学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个与人类历代共存的畏惧,科学能够教导我们,我想我们自己的心都能够教导我们,不再四处寻觅虚幻支援,不再
编造天上支持者,而是以自身在地上的力量,去令这个世界成为人类生活得更好的地方,而非教会在多个世纪以来所营造的那种地方。
我们必须做什么
我们要独立自主和诚实公正地观察这个世界,包括当中好的事实、坏的事实,它的美、它的丑,世界是怎样就怎样看待它,无须害怕。我们要以智慧征服这个世界,而不仅仅被来自世上的恐惧像奴隶般地压抑著自己。整套上帝的构想源于古老东方的极权统治,那是一套不尊重人们自由的构想,当你听到人们在教会内自我贬抑、自称为可怜的罪人等等时,对于有自尊的人看来是可鄙和不尊重的。我们应该站起来,坦率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尽力令这个世界变得最好,而若未能如愿,它始终已比过往所有时期其他人所做的更好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需要知识、仁慈和勇气,它
并不需要一个过后令人遗憾的强烈欲望,或是很久以前愚昧人们所说的话对自由智慧的束缚,它需要一个无惧的观念和一个自由的智慧,它需要对未来的希望,而非总是回望已死的过去,我们相信以我们的智慧,定能创造远胜过去的未来。
※ 引述《pizzafan (隔多天的约定容易忘)》之铭言:
: 欧洲最知名的反上帝代表、是不是尼采、沙特、卡妙?
: 尼采曰:上帝已死!打了第一枪
: 人类开始反思:万能的上帝 能创造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 卡缪则说:存在本身就是很荒谬!
: https://youtu.be/OktyLAx77sU?t=1124
: 最近老高还提到另一个:拉普拉斯的恶魔
: 搞到科学不像是科学、神学也不像神学、两者界线非常模糊
: 整个世间与存在 是不是像是一场闹剧?
: https://www.ptt.cc/bbs/soul/M.1638373482.A.32D.html
: 所以突破矩阵之后…那会是什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