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台湾生育率世界第一!

楼主: christopherl (Crystal~++)   2021-12-08 02:26:15
为什么呢?
就是台湾的教育太在乎所谓的“标准答案”,包括性教育,
日前一则新闻《愿意负责被拒!高三男搞大肚 女友家长“索100万”急求助》,
引发了网友讨论。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怀孕,而是居然连要不要堕胎,都不敢做决定
还要上网问网友意见。
这不禁让我想问,我们的性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而网友的意见,也是令人惊叹,“反正生下来也是吃苦,还不如堕掉”
不符合家长主义式的标准答案,就是堕胎、禁止、处罚,“不要生对你比较好”
符合标准答案的,才可以生育小孩。
台湾有句话说,找配偶“要妈妈喜欢”“少子化都爸爸害的”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教我们自己做决定,而是别人帮我们决定。
女方爸爸坚持要拿掉小孩,网友们觉得小孩生下来也是吃苦
却从来没人关心当事人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教我们背诵标准答案,
从来不教我们“没有标准答案”的议题?
也从不教我们“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约翰,弥尔说过:
“不可用保护为名,行迫害之实”
“文明社会中,唯一能阻挠公民意志行使权力的理由,就是避免伤害他人。
人的善,不管是实际或道德上的,都不足以成为借口,
不能理所当然地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或者为了让你更快乐,
被强迫或忍受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行为,甚至只是在别人眼中看来,这么做更为明智或更正
确。”
另一个例子,取自于《管制、围堵与逃逸:高中校园的性论述生产机制与多元性实践》
“一间一间给我搜”,生教组长接获学生通报,有学生在厕所性行为。
学生被记了大过,双方家长告上法院。事后不知道为何,
女学生性行为的事情,在校园流传开来,“婊子”“公共汽车”,
女同学成为男同学言语霸凌的对象,国中过著痛苦的日子。
在《未成年人合意性交罪之实证研究》这篇论文中也指出
“法条背后的意义似乎是在维护家长的贞操观念”
这种以“保护未成年”为名义,实际上在迫害未成年思想的教育、法律
不仅没有任何教育效果,还剥夺了他们学习做决定的能力。
许多家长为了控制小孩交男女朋友
给他处罚、禁足,监控手机讯息,搜房间找保险套等等
我有个高中同学,爸妈有控制狂,在高中就已经有精神症状,
上了大学一年级,无法适应社会,大一就疯掉了
上了大学也可以明显观察到,上大学还跟家人同住的同侪,连在外过夜,交朋友都会被管
人际交往的技巧,明显比同年龄学生慢一大截,更别说掌握交男女朋友这种高级人际技巧
很多都变成所谓的妈宝宅男女、佛系男女孩
相反的,荷兰的性教育,很早就开始教导学生“做决定”的能力
荷兰“去问题化的性教育”,遵守“价值中立”原则。
相当于我国国中的年纪,健教课就开始讨论性行为、避孕等等议题,而且“尊重每个人的
价值观”。
荷兰有来自各地的移民,有思想开放的国中生可接受一夜情,也有严格遵守教义的穆斯林
大家可以讨论彼此价值观的差异,并且互相尊重
荷兰性教育课本网址
https://onlinetouch.nl/soaaidsnederland/engels-leerlingmagazine?html=true#/10/
在他们的教师手册上写着:
人际关系的教学应当处理部分学生性关系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提供同等的支持与了解给未曾有过性经验的年轻人(通常他们是还“等待”
以及以有性经验的年轻人,其中不少已有固定的关系。
这两个群体都应该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而且也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激励。
(其实是瑞典的教师手册的句子,我觉得写得很好,借来用一下)
欧洲国家爸妈很早就放手,给孩子做决定
他们的小孩从小就在这种自由主义式的教育下成长,
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中,学习被爱与爱人,培养出独立的人格
长大才能顺利有自己的伴侣
如果台湾人什么事情都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符合主流价值的答案的就禁止、处罚
“我觉得他还小”,这种没有任何心理学证据的论述,也没人在意当事人的情感需求
连爱情,性行为都要追求标准答案,不是标准答案就叫子女分手,“妈妈不喜欢”
少子化也是必然的趋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