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茶金”四万换一块剧情不符史实 引发网

楼主: OrcDaGG (Orc)   2021-11-24 16:41:13
虽然大家都聚焦在四万换一元这个政策上
不过,让我们请天豪老师来讲一下,在那之前的故事
看之前,各色信徒可以先决定要嘘还是推惹
以下复制贴上
李天豪
5 小时前
为什么会“四万换一元 ”(内容节录)
-
根据“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的统计资料
1937-1944年度之间
台湾总督府不仅没有财政赤字
反而是每年都有巨额的财政盈余
以1944年度(1944年4月至1945年3月)为例:
岁入决算为844,013,475圆(台币)
岁出决算为606,998,748圆(台币)
财政盈余达237,014,727圆(台币)
这些数字可以解释:
“为什么台湾人不怎么痛恨日本统治”
因为到了战争局势最恶劣的情况
日本总督府在台湾的统治都还算稳定
该收的税,该花的钱,都正常运作
物价也没暴涨,完全没有亡国迹象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日本人会变魔术吗?
严格来说,这算是金融魔术
日本人把战争带来的钜额支出
用“公债”延后了
看看台湾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就能看到这些金融魔术的细节
1946年5月18日
日本人把台湾银行交接给国民政府
我们可以用这个时间点当分界线
此前掌控台币的是日本人,此后是国民政府
在日本人掌控的时代,印钞情况是:
1940年底:199.7百万圆(流通总额)
1946年5月18日:3,341.3百万圆
也就是说,日本人打这场战争
五年半之间,印出了16.7倍的台币
照理来说,钞票多了16.7倍
物价应该同步上涨这么多才对啊
可是物价却只上涨了十倍
这是怎么办到的呢?
答案是:
“国债”
日本政府把战争开支都用“国债”来支应
而台银印出的台币,都用来买这些“国债”了
来看看数据,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
1940年底是“134.9百万圆”
1945年7月底是“565.0百万圆”
也就是说,这段期间内印出来的钞票
有45.5%都是直接买了国债了
这让印出来的钞票,将近一半是握在政府手中
被直接运用到了战争支出领域,而不是进入民间流通
这代表计画经济的有效运行,政府有效监管资源的运用
虽然战争会消耗大量资源,肯定会排挤民间消费
但是配合物价管制,就能让民间商人无法借此涨价
而且这些国债,还有妙用
1899年制订的《台湾银行法》规定
“台湾银行券(台币)之发行”
“除了以黄金为准备外”
“还可以政府发行之纸币、証券”
“或其他确实証券为保証准备”
也就是说,台银购入日本国债,算是“资产”
而日本历史上,还没有拒偿国债的记录
发行这些30年国债用来打仗
等于是向30年后的日本人借钱打仗
而大家相信,未来的日本人会还钱
这就可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这是“投资”,而非“消费”
有了这种心理安定感
让“预期心理”这个最可怕的因素,没有爆开来
对照其他恶性通膨的案例,人民的信心没有失去
是整个战争期间,台湾经济体系没有崩溃的主因
顺便提一下,日本自身的经济也维持的不错
1936年度,公债及借入款
占当年度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25.7%
1941年度,59.2%
1944年度,78.6%
1945年度,72.6%
考虑到这是一场总动员模式的战争
日本人维持国内经济的能力,确实厉害
这也是日本人敢夸称“本土决战”的经济后盾
毕竟,人民生活都还能保持正常,不怕打
这种金钱运用技术,真不是对岸的国民政府可比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