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央行亲上火线释疑,5 大关键问答谈通货

楼主: xapp (xapp)   2021-11-16 12:48:26
通膨有两种
一种是国内通膨
一种是全球通膨
但是全球通膨并没有人研究
因为总体经济学一直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观点
跨国的观点主要在国际贸易、货币经济以及新古典经济
尤其后两者都不是主流的经济学派所以相形之下并不是那么被重视
以美国为中心的总体经济不是那么在意全球性的通膨
因为美国地大物博以往民生自给自足过去不是那么依靠全球贸易
再加上全球性通膨不容易衡量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标准
主计处公布的通膨也是以国内CPI为主的调查
CPI来衡量通膨非常快速也非常即时
可以快到每个月都做一次调查
但是国内CPI有黏滞性
例如物价短期容易涨但不易下跌导致通膨容易、通缩困难
商品价格可以上涨但是不易下跌
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调整薪资
另一种是操控汇率
操控汇率会影响国际贸易与国际关系一般无法持久
除非全球都同一时间一起操控
所以一般是调整薪资以重新处理本国资源分配并调整商品成本结构
例如农业、服务业、工业劳动成本至少普遍应占据多少比例
当然不能拿极端值来做参考
例如google、台积电的劳动成本比例就显然比较极端
如果取中位数的话比较有说服力
但是这个数据不容易拿到
因为企业难以公布再加上尤其科技业劳工有分红、股权之类的利益
金融、服务业等等行业都有业绩红利
举例同一间保险公司同一个职阶、同一个地区和部门
有的业务可以拿到300万的年薪
有的业务只拿得到50万的年薪
原因在绩效好的业务可以一个月拉到千万的客户投保
绩效差的业务可能一个月拉不到一个客人
每间公司都有不同的制度所以根本没办法衡量该行业劳动成本应占据的比例
简单把劳动成本比例带入模型的做法是取得趸售物价指数
把服务业里被扭曲的成本差异清除
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处理劳动成本比例所以经济学上只停留在趸售物价指数
全球性通膨一直以来都没有衡量也没有一个一致的标准
例如参考全球的油价、油价指数、农产品期货与现货做为依据
没有、目前没有这个统计资料而且会有资料相依的问题
所以当然没有人会想做这种研究
至于稳定物价近年非常严重
因为通货商被垄断的关系
加上国内并没有完善的反垄断法规
所以只能行政罚做为替代
行政罚其实没有足够完善的法规
实际上也无法订定完善的规则
例如如果制定价格最多1周内要调降
最后一定变成每间商店都是六天内调降
也会产生标签成本无法施行
所以一般是用人治的方式调查
行政成本非常高
尤其过去曾经因为现做咖啡一度流行
原本人手一瓶15元的罐装伯朗咖啡
变成人手一杯50元的杯装咖啡
请问是否构成哄抬物价
其中确实有哄抬但也有创新成份
※ 引述《milk7763 (截图换现金)》之铭言:
: 今年以来,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五度超过 2% 的通膨警戒线,引发民众对
: 通膨的担忧,中央银行今天亲上火线,在 Facebook 就外界关切物价问题列出 5 个关键
: 问答,并重申近期通膨率走高应属短期现象。
: 问题1:什么是通膨?为何央行须关心通膨?
: 通膨(inflation)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准在某一期间内,持续以相当的幅度上涨”或是
: “等值的货币,其购买力持续性的下滑”。因此,物价须具有普遍、持续与显著上涨等特
: 点,才称为有通膨的现象。
: 经济学者大多认为,最能够用来衡量通膨的一般物价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而对央
: 行而言,更具政策涵义的是不含蔬果及能源价格等短期波动较大项目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
: 数(Core CPI)。
: 央行指出,通膨会伤害货币购买力,对固定收入或弱势族群等冲击较深,因此央行须关心
: 通膨、致力于维持物价稳定,以维护民众的购买力,并降低民众对于相对价格与未来物价
: 水准的不确定性,做出适当的经济决策,这样也有助于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的扭曲、提升经
: 济效率,进而促进可持续成长(sustainable growth)。
: 问题2:一般民众对通膨的感受为何与官方统计数字有距离?
: CPI代表所有家庭购买消费性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平均情况,不过可能与民众对物价变
: 化的实际感受有落差。
: 以今年10月数据为例,CPI年增率为2.58%、核心CPI年增率为1.43%,但17项重要民生物资
: CPI年增率为3.07%,比CPI年增率还高。
: 若按购买频率观察,因油料费、水果及蔬菜价格涨幅高,“每月”至少购买一次的商品涨
: 幅高达5.52%,超过CPI年增率的2倍。
: 也因此,一般民众尤其是低所得阶层,对这些生活中常购买的商品物价上涨的感受更深;
: 然而,这些商品项目的生活负担占整体生活成本的比重,其实没有那么大。
: 央行表示,民众对于通膨的感受深,央行也感同身受,不过这和2020年基期较低有关。
: 为了严防商家趁机囤积哄抬、操纵物价,行政院已于今年10月间启动“稳定物价小组”运
: 作机制,加上今年电价不调整及油电价格平稳机制适时启动,应有助降低通膨预期。
: 经济部日前已与主要超市卖场取得共识,将自这周起至年底前,设民生商品抗涨区域并明
: 显标示资讯,避免因预期心理引起价格波动,也有助于消弭民众恐慌。
: 问题3:央行为何强调核心通膨率的重要性?
: 央行除了关注所有项目的CPI,也关注不含蔬果及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因为蔬果价格易受
: 短期因素影响,如果央行对这些影响物价的暂时性或短期因素贸然做出反应,将使经济波
: 动更大。因此,央行在判断有无通膨压力时,必须同时检视CPI与核心CPI两项指标。
: 央行指出,如果为了回应CPI中这些物价短期上涨的项目,采紧缩性货币政策立即提高利
: 率,但货币政策的效果须经一段时间才会显现,这些短期影响物价因素又很快会消失;在
: 货币政策效果尚未显现之际,蔬果价格已经回落,到时候是否又要降低利率?
: 央行主要关心中长期的通膨率走势,聚焦于研判导致长期物价不稳定的因素,并做出适当
: 回应;如果央行伴随短期因素的波动而频繁地调整货币政策,反而会加重经济波动。
: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今年1至10月台湾核心通膨率为1.26%,显示台湾目前的通膨仍属温和
: 。
: 问题4:为何央行认为近期通膨率走高应属短期现象?
: 通膨率的预测虽具不确定性,根据目前央行所掌握资讯,近期通膨率走升应属短期现象,
: 这和美国、欧洲、英国等主要央行的看法一致。
: 国际间政策制定者大多认为,伴随COVID-19疫情导致的特殊因素趋缓,供应链瓶颈将于
: 2022年下半年渐获缓解、商品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也将逐渐消除,通膨率可望趋稳。
: 目前台湾社会物资充裕、受供应链冲击问题尚不显著,且长期以来维持通膨率低而稳定的
: 结构性因素仍在,如全球化、自动化及电子商务兴起等因素,使得供给面成本下降、公共
: 费率(水、电费、大众运输费用)平稳、制约通膨预期的货币政策机制并未改变。
: 央行认为,上述这些有助物价稳定的因素,短期内应不至于松动。
: 问题5:为何经济学家大多认为通膨率温和上涨是好的?
: 经济学家大多认为,温和上涨的通膨率有利于经济成长,如通膨率介于1%至3%,或平均约
: 为2%。
: 央行解释,在通膨率温和上涨的情况下,企业较有可能获利,因而比较愿意进行投资、增
: 加雇用员工,有助于生产力获益、就业创造与可持续成长,并带来良性循环;反之,如果
: 出现物价持续下跌的通缩(deflation)现象,民众可能会延后消费,导致厂商存货增加
: ,企业将不愿进行投资,甚至减薪、裁员,经济成长也将萎缩,不利人民福祉的提升。
: 根据国际经验显示,低且稳定的通膨(low and stable inflation)有利于各经济部门做
: 出健全的经济决策,创造一个对产出、就业及所得稳健成长的有利环境,是提振人们对货
: 币价值信心、促进强劲的经济表现,以及提升生活水准的最佳方法。
: (作者:潘姿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s://tinyurl.com/yfl73tfg
: 6.备注:
: 就数字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嘛,如果你的感受太深,那你就是低所得阶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