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中医说肥胖是体内湿气重有科学根据吗

楼主: lepputte (华英成秀)   2021-11-15 00:27:12
※ 引述《DaiRiT (QSOFA)》之铭言:
忍不住还是回你一下,因为你这个文章对中医的翻译,误会可大的。
古代中医认为物质在运动的时候,必有气的推动(背后的推动力),
所以血液在血管中运行,需要心气的推动
水分在三焦中运行,需要三焦气的推动
营养在血管/三焦/组织中运行,需要营气的推动
汗水要从汗孔(汗腺)排出,需要卫气开腠理、司开阖
*[1;33m其实这些说穿了就是把背后的推动力解释作气,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m
心脏收缩压力波传递推著血液前运,心气转译成心肌收缩打着stroke volume
腺体的蠕动收缩排出液体,这样去理解那些诸多名字的气就好了。
胃气就指胃的功能,胃气虚就指胃的蠕动功能低落,会影响消化及食欲,
造成胃胀气、饱胀感.... 不要太对气这字反感,大部分中医内容就可以沟通。
: 《素问‧经脉别论》有这段“食气入胃,散精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
: 于脉
: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
: 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 古人就是认为,吸入胃中的空气,也跟消化过的食物一样,透过上焦而输送到肝脏,再透
: 过腔
: 静脉到心脏,或从上焦直接透过主动脉而到心脏。而吸入的空气与食物的精微所形成的血
: 液
: ,就在血管中跑。
至于这段文章,这翻译是D大你自翻吗? 请问参考什么书的解释,翻出这么奇怪的内容?
这个食气入胃,可不是指吃空气进胃,你是想胀气吗?
山东中医学院标准版的翻译是这样(ISBN 9787117110785)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五谷入胃,(经过胃的消化),其化生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
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肌肉及肌腱)。
这段你是否要这样联想说食物吸收的部分营养(ex葡萄糖),会(经过肝门静脉)送到肝
储存(为肝糖),在有需要的时候,会滋养肌肉组织。
那就看你了~~
接下来重复另一个食气入胃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精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五谷入胃,其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经在经脉
之中,而到达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之中,最后把经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
的精气汇合后,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
这段你是否要这样联想,食物吸收的另一部分混浊成分的营养(ex脂肪及脂溶性维他命),
会(经过乳糜管、淋巴循环、锁骨下静脉),送到心脏,滋养血管,而后到达肺,再送到
全身内外...
那也是看你~~
我就帮你翻译,要怎么联想解读你就自己想想。
: 只有知道古人原来是认为吸入的空气会跑到血管当中,才能知道为什么古人会说“人一呼
: 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才能知道为什么古人认为针灸拔针的时候呼气是泻气,拔针的
: 时候吸气并且压住针孔是补气。
素问平人气象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歧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
太息,命曰平人。
这段的意思是是人一次呼气,脉(心跳)跳两次(再动),吸一次脉跳两次,
一吸一呼称为一息,呼吸定息是指一息既尽,
而换息未起的时间,润以太息(你自己先吸再呼,就会知道呼完,
要再吸另一口气的时候,中间会有个停顿),所以这里会再多一次脉动2+2+1=脉五动
如果按正常人呼吸每分钟12~16次来算,那大约心跳是60~80 BPM
所以这段是在算心跳用的,那里跟吸入空气跑到血管有关??
针灸的呼吸补泻法,配合患者的呼吸,吸气进针,呼气出针这样是泻
吐气进针,吸气出针这样是补
再来是出针不按是泻,出针按住针口是补。
这个补泻确实是从经络气的角度去想,很像有个看不见的气在流动
比如出针,手不按针孔(让它漏气)是泻
如果出针按住针口(让它不要漏气)是补。
: → nutritioner: 中医讲的经脉又不是专指血管跟心脏而 101.137.22.79 11/14 17:27
: → nutritioner: 已,至少人不就还有淋巴跟神经,中医讲 101.137.22.79 11/14 17:29
: → nutritioner: 的经脉气被他硬指成了气体在血管里 101.137.22.79 11/14 17:30
: → nutritioner: 面跑,真的是搞笑兼自扎稻草人自打,真 101.137.22.79 11/14 17:30
: → nutritioner: 的我看不过去才出来顶他的 101.137.22.79 11/14 17:31
: 你大概不知在现代中医教科书出现以前,经络就是血管
你大概不知道在古代"脉"这个字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是指血管,比如说 脉为血府(血管是血液居留的地方)
第二个是指经脉经络,比如说 经脉、络脉,就很清楚指经络。
第三个是指把脉这个动作或把脉后的结果,如阳脉、阴脉
所以现代教科书才把这些区分开,以免造成解读错误。
: 清代的王清任,在解剖大量尸体之后,仍然得出动脉行气的结论:
: “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
: “气管行气,气行则动”
: “经络是气管、血管”。
: 正是因为王清任还没有接受到现代西方医学知识的污染,所以才跟任何一个在他之前的中
: 医一样,认为经络就是血管。
王清任强调解剖对中医师的重要,并亲自查验死刑犯、乱葬岗尸体验证解剖,改正过去图
绘错误之处,这是他的功绩。
但也正因为王清任看到的是死刑犯跟乱葬岗的尸体,所以把动脉误会做行气的管道,
(因为血被放光了,误会动脉中空走气的),所以才会说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
气管行气,气行则动。
因为胸腔多见积血,误以为血府在胸腔....
: 他不会像受过西方现代医学知识污染的现代中医一样,发现原来动脉里面也是血,而不气
以上我看到笑了~~
你知道北宋有举行的两次(死刑犯)人体解剖吗?
绘出传统中医第一幅的人体正面全身脏腑图──《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
不需要被西医污染也知道动脉走血,静脉也走血,
但是这时的画风是走写意派,不像西方的那么真实。
南宋之后就不再有解剖,所以很多医者并未看过真正人体,久了也搞不清楚较抽象的图
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王清任才需要再重新重视解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