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pic21000 (topic21000)》之铭言:
: 饿死抬头,
: 郑成功,本来可以继承自己老爸海贼王的地盘跟势力
: 割据台湾搞个独立海商国家,成为东亚的英国也不是难事
: 结果被儒家文化洗脑,硬要去反清复明
: 明明清朝也说郑成功放弃明朝正统,可以封他在海外当独立国王。
: 所以说,郑成功不当海贼王是不是可惜了?
真正的历史是
“明朝正统”真正对郑家集团的意义,是“贸易有用”,而不是真的有什么忠诚
因为当时东亚贸易的逻辑是“朝贡贸易”
也就是东南亚与东亚诸国,名义上对中华帝国称藩,然后朝贡礼物
然后中华帝国会回礼更有价值的贸易品
这种作法实际上就是贸易
当郑家掌握了名义上的正统之后,他就可以垄断朝贡贸易
那个皇帝是谁根本无关紧要,总之只要手上有一个就好
郑家三代其实都对明帝国宗室没什么忠诚,证据就是他们和满洲人的谈判从没停止过
真正没谈成的原因是条件谈不拢
满清愿意给郑家沿海省份的“使用权”,也愿意让他们保有贸易独占权
但不愿意给他们“主权”
也就是郑家可以继续实质独立,但名义上要属于清帝国
而郑成功认为,他们家从上一代开始,早就是名实兼具的沿海独立王国・贸易垄断者
谈判除非条件比以前更好,否则根本不想接受
至于为什么明帝国的大义名分与贸易的庞大利益,会落在郑家手里,帝国朝廷不自己掌握
那是出于现实无奈
因为自从明帝国末年起,闽越沿海早就是汉人+日本人的倭寇所控制
只有郑家有能力/战力/武力扫平沿海的海盗
戚继光这种是没有能力的,他们守住沿海的县城就是极限了,海上根本打不出去
所以郑家集团是完全知道自己在干嘛、利益导向的商业军事集团
从军事的角度出发,他其实类似条顿骑士团,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
而不是“有军队的国家”
郑军的海军陆战队叫铁人军,是东南沿海很流行的藤甲装甲步兵
不知道三国演义幻想的南蛮藤甲兵是不是出自于这里(不可考)
郑成功进攻南京其实也是为了争夺江南的生丝产地
生丝在当年是非常高价的贸易品
其实郑家会进攻南京,不是出自于反清复明的无聊理由
其实更适合的譬喻,是“台商进军中国本土”
因为中国本土的江南地区才是庞大的生产基地,只凭福建的生产力,是养不够郑家军的
后来郑军不敌满洲铁骑,丧失江南的生丝产地
没了生丝后,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郑家在国际贸易里已经没有什么高价的东西可以卖
于是他们与荷兰人拆伙翻脸,改成占据台湾,意图垄断台湾的鹿皮
还有台湾是福建人梦想的应许之地、奶与蜜之地,与福建相比,看似有无限的耕地
(当然后来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当时的台湾完全未开发,
没有现代重机具的中世纪劳动力,开垦台湾是一项百年的超长期投资,缓不济急
台湾适合造船的好木头在深山里,嘉南平原的水利也还没有整治,粮产不够高
是日本人开发才实现了郑家的梦想)
其实郑家赶走荷兰人,比较偏向贸易背信,跟民族主义毫无关系
一直以来郑家与荷兰是商业伙伴,交易的麻吉麻吉,荷兰人运来很多欧洲的产品
郑家用东亚的产品跟他们交换,两方都赚的乐呵呵
而且他们打完仗之后又和好了
施琅是郑家的将领,施琅攻占台湾其实就只是郑家的内战,和满清帝国正统也没啥关系
施琅人生所有的知识、训练,都是从郑家来的
你可以把他想像成晶圆产业里的叛将,大概就是这种概念
而满清其实也给施琅很高的权限,让他继续主掌贸易
后来台湾从海商社会变成农业社会的关键
其实是台湾当时没有生态永续的概念,把平地的鹿全部猎光了,再也没有鹿皮可以出口
加上日本战国的时代也结束,用于制造盔甲的原料鹿皮需求也大降
丧失了最后国际贸易产品的台湾,只好产业转型,从福建输入劳动力
从此变成了一个耕田的民族
须知意识形态其实是服从于产业结构的
耕田的民族有耕田的玩法
从此台湾的海商传统、军事集团文化丧失
全面洗脑成为农业社会、农业帝国价值观
历史的真相如此
至于中国与台湾与日本(的国姓爷传说)
把这个故事全部重写成忠孝节义的故事
那只又一次的代表:历史是服务于政治正确的
叙事是用来满足观众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