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游荡犬猫逐年增 野生动物伤亡、染病 为生

楼主: monnom (桂)   2021-10-28 17:04:26
1.媒体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2.记者署名:
曾以宁
3.完整新闻标题:
游荡犬猫逐年增 野生动物伤亡、染病 为生存上演“互相伤害”
4.完整新闻内文:
去(2020)年农委会畜牧处调查显示,全台有超过15万只游荡犬。特有生物研究与保育中
心助理研究员林育秀表示,这个数量已经高于大多数台湾原生的食肉哺乳动物,大概只有
鼬獾的数量可以与之抗衡。游荡犬俨然成为台湾野外生态系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牠(狗)的原生生态系是人类的家里,”清大通识中心助理教授颜士清表示,没有任何
一个地方的狗是原生种,因为狗是人类驯化出来的。澳洲野犬顶多3000多年前到澳洲,也
是人带过去的,“狗到哪里都算‘野化’的,牠不是原生种,因为牠是人造(人择)的物
种。”
因为喜欢狗而投入动物研究、自2017年开始在阳明山做“游荡动物”族群调查的颜士清说
明,研究显示,生存受狗威胁的濒危动物,在全世界共有188种,以中南美洲与亚洲地区
最多,并以哺乳类与鸟类为主。但他认为,那些没有被发现、缺乏相关研究、或是还没那
么濒危的物种,都没有被计入在内。
颜士清举例,智利南部的一个企鹅保护区,几年前发生360只企鹅在短短数天内死亡的事
件。为了找出祸首,主管机关在附近架设捕兽笼,在捕捉的期间,又有50只企鹅过世,最
后出现在兽笼里的,却是四只狗。而在这四只狗捕获之后,企鹅的连续死亡事件没有再继
续发生。
从各种迹象判断, 那四只狗是“凶手”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不是为了饱肚,而是纯粹娱
乐式的狩猎——“看到企鹅很笨很好抓,就一直杀一直杀”,短短几天之内,造成了410
只企鹅的死亡。
驯化后又野化 狗被人带着侵入各地生态系
犬只造成野生动物伤亡并非个案。颜士清再举例,袋狼跟袋獾是澳洲独有的动物,但在驯
化的澳洲野犬(Canis familiaris dingo)和家犬进入澳洲大陆之后快速减少,再加上人
类过度狩猎、栖地破坏等因素,让这两种动物几近绝种,只剩下塔斯马尼亚岛上,还有仅
存的袋獾族群。
那么,原本不存在自然生态系的狗,是如何壮大族群、进入野外的?在现有的考古纪录中
,最早的“狗”(Canis familiaris)的骨骼标本是在1万4000到1万7000年前的遗址中发
现。
狗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悠久。颜士清推测,可能从狩猎采集时代开始 ,一些胆子较大
的狼接近人类聚落,以取食厨余、垃圾,发展出与人类共生的关系。经过10几万年,这些
狼逐渐驯化,跟着人类四处迁徙。
野狗对台湾野生动物的侵害 已成保育新课题
回到台湾,野生动物被狗攻击的案例不在少数。颜士清随手举出不少案例:寿山的山羌多
次被攻击致死;垦丁的梅花鹿被追到水里、还有两只狗跟着牠游;梅花鹿被追到掉进水沟
、狗趁势咬上;新竹登山步道边出现了多只死亡鼬獾,身上都有狗的咬痕;甚至七股湿地
的黑面琵鹭,也曾被人拍到成群的野狗冲下水去骚扰……。
游荡犬只也威胁著濒危物种的生存。2019年1月16日,民众在南投集集路边发现一只未满1
公斤的小石虎,原以为是路杀,但研究人员带回解剖后,却在小石虎身上发现许多被狗咬
出的伤口。同年,特生中心接获通报,台电人员巡视电塔时,在偏僻的产业道路上发现一
只仅1.3公斤、还没有办法离开母亲的小石虎,牠的身上同样有多处犬只攻击造成的伤口

根据台中市野生动物保育学会统计,近十年送治救伤的穿山甲,受伤原因最多的是遭到犬
只攻击,并指出野外的游荡犬只对穿山甲有着极高威胁性。
根据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动物急救站的统计,近20年来所救伤的穿山甲,受伤原因
以“创伤”为最大宗,其中“犬攻击”的数量在近年更是超过了原本占最多的“陷阱”。
但是野狗对野生动物带来的威胁,还不只是直接的攻击。
互相竞争野外资源 共通传染病更是健康隐患
2019年在阳明山的研究已经发现,野狗会与野生动物竞争时间与空间的资源,也就是说,
只要野狗到达一定的数量,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就会明显降低;而在每年的繁殖季节,
野生动物更会刻意避开野狗的活动时间生活。
但是对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来说,新的隐患还有共通传染病。大概十年前,南部地区的山区
常见到依著习性,在秋天吃胖胖好渡冬的鼬獾,毛色漂亮、没有特别外伤,却原因不明地
死在路上。兽医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鼬獾都罹患了食肉目动物之间会互相传染的犬
瘟热。
在鼬獾身上容易导致死亡的犬瘟热,理当不应在族群中持续传播,因为生病的个体快速死
亡,也就无法继续传染。经研究人员检验后才发现,附近放养家犬多有带原犬瘟热,这种
在狗身上只会造成如感冒一般的轻微症状的疾病,得以透过排便反复传播给鼬獾,在每年
11月的好发期,造成许多鼬獾的死亡。
浪猫与弓虫病 加剧传染病传播 石虎健康亦受影响
相似的共通传染病还有焦虫病与弓虫病。野外多了自由活动的猫、狗,寄生虫与传染病更
容易在这些食肉哺乳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寄生虫与疾病可能找上本来就比较虚弱的个体,
但是也有可能让健康的个体开始不适,导致疾病更容易上身。
专门研究石虎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员林育秀坦言,近年流浪猫在野外繁殖的数量也开始增加
,除了食性与石虎完全重叠,会竞争食物与空间等生存资源之外,疾病传播的问题也越发
严重。
研究人员在近两年所收到的石虎尸体样本身上,发现猫疥癣、壁蝨等传染疾病的状况有增
加趋势。一位在苗栗执业多年、长期协助石虎调查的兽医向林育秀表示,在石虎身上出现
壁蝨的情况,“这一两年好像特别严重。”
而在台北阳明山,一种只能在猫科动物体内繁殖的弓虫病也悄悄蔓延。在天溪园一带,有
九成鼬獾验出带原。弓虫病会削弱动物的躲避本能、增加被掠食者捕食的机会,也提高了
流产的机率,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阳明山没有石虎,唯一的猫科动物就是猫,当野外的流浪猫增加,弓虫病也就随之扩散。
“你让猫狗在野外跑来跑去,牠其实就是跟野生动物互相伤害。”颜士清感叹,游荡犬猫
影响野生动物的证据越来越多,造成的生存压力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未来制定与游荡
犬猫相关的管理政策,势必要将此加入考量。
不过,近期率先引起台湾社会讨论的,是是否应该禁止喂养流浪犬猫的课题。立场两极的
正反双方,皆于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平台通过成案,明天(27日)农委会将邀请双方共同召
开座谈会,期待寻找出最大公约数。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5443/9417899877_7aa7e77629_b.jpg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里的游荡犬只。本报资料照,廖静蕙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631053255_fb187d82b8_b.jpg
2016年智利的企鹅保护区发生犬只攻击惨案。图片来源:Aves Argentinas粉专。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380/10471339345_20388fcdde.jpg
幼年的麝香猫。2014年阳明山国家公园发生两起二麝香猫在人为喂食区附近疑似被野狗突
袭致死。资料照,图片来源:农委会林试所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1630036631_2f1958fe2e_b.jpg
图片来源:台中市野生动物保育学会粉专。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82/19447764854_56cd9672b4_b.jpg
茄萣溼地上的浪犬。本报资料照,廖静蕙摄。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836993443_bc14595125_b.jpg
今年首例石虎死亡通报,其中一例即为犬杀。资料照,图片来源:Kl Chung授权提供。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e-info.org.tw/node/232563
6.备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