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油未来不卖油,改卖氢?

楼主: danny91074 (巨乳弟)   2021-10-25 10:32:27
中油未来不卖油,改卖氢?中油、中钢推钢化联产计画,要用液态氢炼钢,追求零碳排
责任编辑/郭家宏
财讯双周刊
2021-10-24 09:10
https://i.imgur.com/GOn3sRx.jpg
中油董事长李顺钦对于与中钢的钢化联产合作计画寄予厚望,定调为加快中油转型大计的关
键一著。(图/潘重安摄)
由中钢、中油合作推动的钢化联产计画,不仅将被赋予加速台湾产业达成碳中和的使命,也
是攸关中油拓展未来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
欧盟最快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碳边境税,美国、日本与韩国也很有可能跟进,各界也高度关
注未来钢铁、石化等原物料厂商将面临被课征重税的冲击。再加上,4月总统蔡英文明确提
出“2050净零转型是全世界的目标,也是台湾的目标”云云,指示相关部会与国营企业务必
加速转型。
感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减碳压力,国内钢铁与石化两大公股事业中钢与中油,日前宣布展开钢
化联产合作,《财讯》报导指出,计画中还包含中碳、长春石化等石化公司,受到各界高度
关注。
“为什么中油与中钢会有钢化联产合作?中钢是希望未来可以使用液态氢来炼钢,而中油应
该要担任燃料供应者的角色。”国内石化能源龙头中油董事长李顺钦一席话,勾勒出双方合
作的未来发展蓝图。
https://i.imgur.com/kR5tczb.jpg
钢化联产计画三阶段。(图片来源:财讯双周刊)
资源整合 两大龙头动起来
为实现净零转型愿景,日本、欧洲、美国、中国、澳洲都已投入“零碳石油”—氢能的发展
,未来将会完全颠覆现今的能源产业。由于氢能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发电厂,也可取代传统燃
煤或油气发动的机具,还可以储存于燃料电池,被视为“未来的能源”。但从各国的发展进
度观之,氢能要实现大量商用化,还有一段很长远的路要走。尽管如此,面对全球净零碳排
趋势,中油与中钢双方也早已有共识,并规画出中长期的钢化联产合作计画。
事实上,中油与中钢这两大龙头厂,在更早之前已展开区域能源资源的整合。如中钢在炼钢
过程会产生蒸气,中油位于高雄的大林炼油厂恰好需要蒸气当作燃料,向中钢采购蒸气比自
己投资设备生产蒸气更划算。
中油提供氢气在炼钢制程中使用反应;中钢有氧气工厂,会有副产品氮气,又是中油所需;
双方在高雄临海工业区的生产线因此互惠共生。
今年8月,中油与中钢更进一步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工作小组,积极推动一氧化碳与二氧
化碳转化为甲烷、甲醇和其他化学品的减碳技术合作。根据《财讯》报导,主要是由于中钢
在炼钢过程中,每年会产生约200万吨转炉气、1640万吨高炉气等副产物,其中转炉气含有6
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高炉气含有2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若能以这些中钢的副
产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作为炭源,用碳捕捉技术收集并加以纯化,再搭配中油的化工制程
技术,以及反应所需的氢气,转化为甲醇、甲烷、醋酸等高值的化工产品,不仅可以做到循
环经济,还能够达到减碳目的。
3段式计画 建置产线商用
根据《财讯》报导,钢化联产计画将分为3阶段进行,初期建置实验室与先导工厂,再依据
评估结果建置台湾首座钢化联产示范产线,最后扩大商用后,期望每年可减碳290万吨,等
同7450座大安森林公园的二氧化碳吸纳量。
除中钢负责开发碳捕捉及纯化技术,要将碳变成甲醇、甲烷或醋酸,关键就在于触媒。触媒
的好坏不仅将影响产率高低,透过触媒让反应的温度与压力降低,也可达到减少碳排与能源
耗用的目的。于是,今年中油也在嘉义炼制研究所成立先进触媒中心,未来将与中央研究院
展开触媒的开发合作。
“现在技术都有,但是没有到达cost down(降低成本)的话,就没办法(落实钢化联产)
。”李顺钦直言,现在碳捕捉技术的成本仍然偏高,基于经济考量的问题,一定要让成本降
下来,技术愈来愈成熟的话,产率也会增高,整体成本也有机会下降。
然而,上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材料的计画,只是中油减碳工程的中期目标。中油的组织
架构下的油品行销事业部、炼制事业部、碳采事业部,在零碳排趋势下都必须思考未来方向
。《财讯》报导指出,事实上无论是中钢要改采氢能炼钢,或是其他制造业、运输工具改以
氢能为动力来源,中油势必将转型为国内的氢能供应者。
化石燃料退场 企业大考验
炼油厂与石化厂,本身就是灰氢(化工制程产出的氢气)的生产者,如中油的轻油裂解厂、
台塑麦寮厂都生产灰氢。现今炼油厂与石化厂产出的氢气量,根本远远不足以供应国内运输
部门和生产部门的燃料所需。更何况为了实现零碳,必须采用完全由再生能源提供动力而产
出的绿氢,李顺钦坦承,以台湾的绿电条件,绿氢恐怕仍需仰赖进口。但氢气必须先在零下
253度液化后才能够输送,比天然气需要的零下162度还要更低,因此挑战也更巨大,目前国
际上运输液态氢的技术,也都还在初期试验阶段而已。
去年排碳量达711万吨的中油,正要以钢化联产的合作计画作为其中一步,加速转型“脱油
”,至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要达成这个目标,中油光是研发费用要高达上亿元。”接受
《财讯》 采访时,李顺钦深怀期许地说。事实上中油在未来6年内已经确定的减碳相关设备
投资计画,更高达百亿元。
接下来,中油一方面要思考庞大的企业体该如何因应化石燃料退场后,目前的主要业务和营
收来源萎缩、人员与组织调整等问题;另一方面,未来无论是自产或进口氢能,要通过制程
、专业、市场的考验,届时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场对内对外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油都
必须和时间赛跑,否则输掉的,可能将是全台湾的机会。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006156?mode=whol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