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日本人都比较瘦?网友揭晓“4大原因”:

楼主: skyprayer (洗碗工)   2021-10-13 20:16:23
去过日本几趟 旅程过程中的观察
以前硕士论文也是做环境行为和健康的研究
所以出国也会稍微注意各国环境和其健康的关系
1.饮食习惯不同
日本食物偏咸 台湾食物偏甜
日本是全世界盐分摄取最高的前几名国家
台湾很多人误会日本人吃得清淡
其实只有部分料理是如此 (像是京都 汤豆腐)
而且很多台湾人到日本 根本跳过咸的部分不吃
像是日式传统早餐 很多台湾旅客会把鱼皮剥掉只吃肉
但当地人大多会把沾了盐的鱼皮一起吃下去
还有酱菜部分 很多台湾旅客吃了一口就觉得太咸摆在一旁
很多日本食物到台湾都会变甜
像是味噌汤 台湾大多偏甜 日本是咸味明显
传统馒鱼饭的酱汁 也比台湾咸 但没那么甜
也因此日本高血压比例也是世界前几名
但盐分没有热量 所以不会直接影响体重
日本甜点通常会比台湾甜 但经常吃甜点的日本人不多
甜点很多是有客人来才买的
而且不少量少又不便宜 虽然甜 但糖的摄取量可能反而不高
另外标示热量相同的食物
消化耗费的热量和摄取热量会因为食物种类有很大差异
有些食物光要咀嚼 消化器官得更多蠕动 还得分泌更多酵素
结果还是不太好消化 人体净摄取热量偏低
但某些食物不需要太多咀嚼 消化器官也不太需要动
甚至也不需要分泌太多酵素帮助大分子分解
同样是标示500大卡的含糖饮料和白饭
净摄取的热量 含糖饮料会远大于白饭
(净摄取热量 = 食物营养热量-人体为了消化耗损的热量-没被吸收的热量)
一般营养标示会依照糖类 脂肪 蛋白质的重量来计算
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认知 其实食物型态会影响净摄取的热量
日本人吃了很多淀粉 但台湾人直接喝糖
吃饭吃面还要咀嚼 胃部要蠕动 淀粉还得分解后才能吸收
含糖饮料直接吸 胃部也省力 直接进肠道 吸好吸满
2.喝水量
日本人很常喝水或茶
因为吃的咸 餐厅经常会有服务生添水
(或是旁边有水瓶 自己补水)
饮料贩卖机八成饮料无糖
日本自来水管线品质不错 很多人打开水龙头就直接装水喝
多喝一些水 对消化有好的帮助 也增加饱足感
台湾到处都是含糖饮料 容易越喝越多 但没有喝水的好处 反而摄取更多热量
3.通勤当运动
除非必开通勤尖峰或是住在起点站附近
不然大多通勤时只能站着
站在会摇晃和加减速的交通工具上
为了保持平衡 会练到核心肌群
虽然不像健身房练习强度那么强
但因为通勤时间大多不短
加上是每天定期两次长时间训练
累积下来的成果反而可观
另外日本人真的很擅长走路
很多小学生都可以走上2~4公里上下学
甚至很多地方还有上下坡
成年人提东西走个一小时也不算什么
但台湾越来越多小朋友从小车辆接送
大学就骑机车 反而少走路
日本人每天走路整周运动量蛮容易超过台湾人假日才跑步的运动量
4.环境对肥胖很不友善
这个议题这十多年才有人开始注意到
不同国家或城市的环境 对于肥胖的警示和敌意有很大的差距
在日本 生活环境中如果稍微变胖 无论是意识或无意识都会有环境反馈
这些反馈也会让身体或自觉该有所调整
举例来说 如果自己没发现变胖后行动能力有所影响
等拖到发现已经胖到有影响时 那就难回头了
(这也是美国现在遇到的问题)
如果生活中有很多环境需要行走 爬楼梯
稍微变胖就容易喘 自己就会有警惕
另外座位小 大尺码衣服难买 社会对肥胖有较多歧视
这些也会让自己更在意体重控制
而不会一阵子没留意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胖到难以回头的程度
在空间环境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概念
那就是食物搬运需要耗费的体力会某种程度限制摄取的热量
如果大多数食物得自己花自己力气搬回进食空间
那能摄取的热量会降低不少
大卖场的购物推车加上机动车辆 就能轻易突破这些限制
(便利的外送高热量食物也能突破这限制)
但日本很多城市 多数人还是得自己把食物扛回家
空间小 冰箱没办法像美国买大型冰箱(甚至还有一整间食物储藏柜)
某种程度也降低了可摄取的热量
另外在社群的部分 日本人对肥胖在道德上的谴责还是很高
不像美国越来越多的胖子呼吁大众要尊重胖子
日本的胖子在社会上很容易变得边缘而无法像美国成为主流
(台湾虽然不是主流 但也日渐习惯....)
有了心理和社会压力 也会提早做出一些行动 避免自己再胖下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