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维基的资料,我们重新来统计一下(先不算授予组织、文学与和平奖),自诺贝尔奖
设立以来,女性科学家获得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一共只有18位,约占自然科学
领域获奖科学家的3%,这数量比日本制压缩机还稀少。
综观这18位获奖的科学家,多多少少都曾遭到性别歧视,有些人求职吃了闭门羹,
有些人则是自己的学术专业不被重视,甚至从事研究活动多年,也无法取的正职。
像在推文中提到的居里夫人,乡民都知道她拿到两座诺贝尔奖,但很少人知道,她在
获奖后的数年,仍然无法进入以男性为主的法国科学院;除了保守的风气外,也有人
说她血统不纯(她不是法国人),即便她为法国辛苦地工作...。直到半个世纪之后,
她的一为女学生才成为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977年生理医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罗莎琳‧雅洛(Rosalyn Yalo),认为一部份
原因在于,对女性的工作者而言,仍存在着社会和职业上的歧视,即使是女性本身,
也会把自己局限在家庭里相夫教子。
此外,多数的获奖者,除了平日的教学与研究之外,她们还要负责家务的劳动与
生儿育女,可想而知,这些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压力几乎让她们耗尽心力。她们并非
都是女强人,相反的,对于子女、家庭的付出,并不会少与另一半的贡献。
在1950年代左右,除了居里夫人(化学奖)外,其余获奖者都是与丈夫共同研究;
二战之后,因为男性科学家被迫从军,得以让她们填补空研究单位空出来的职位,
不幸的是,仍有些才华的女性科学家被埋没。或许你会说,那从军而战死的
男性科学家不也是如此吗?是啊,或许真的应该感谢战争才能让她们出头天。
种种原因,底下几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了获奖的遗珠之憾。不是因为“人家是女生捏”
而该获奖,而是她们杰出的贡献。
1.吴健雄:以实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原理。
这理论是由杨振宁与李振道提出,他们于1957年获得物理奖)
2.富兰克林:为DNA双股螺旋结构模型作出贡献。
华生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股螺旋结构,于1962年获得生理医学奖。
3.梅特纳:设计核裂变实验,并阐述链式核裂变反应。
哈恩因发现核裂变反应,于1944年获得化学奖)
最后,诺贝尔不是骑士团,也不吃女权自助餐。在他生前,不会想到会有人针对
“女性”提出质疑。关于法新社的提问,设立性别保障名额什么的,真的duck可不必。
是否引战,也不得而知,或许纯粹是出自于统计上的结果而提出问题。
对于女性获奖人数为何如此稀少的问题,罗莎琳‧雅洛在晚宴上的致词上说得非常好,
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77/yalow/speech/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