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台大女嫌丢脸“分手中兴男”台大教授留言也被呛:站着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1-09-21 07:16:16
身为“文组不意外”的人生失败组的我,
借机来玩一点文组的嘴砲技能讲古说三个故事:朱买臣、郦食其、主父偃。
§朱买臣
朱买臣的故事许多人早已听到烂了。但,原始史料与后世改编还是有些差距,而我觉
得原始史料更有味些。这里还是提一下。
原文收在《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里,是一篇把那些汉武帝的“御用文
人”一把抓的传(司马相如不属此,因为他的文学能力太强)。底下稍稍带过。
朱买臣是个吴人(今浙江人),生在汉朝初年。家里穷,却偏偏喜欢读书而不认眞工
作。为了挤出读书时间,他只去做些砍柴杂工来餬口,还常常一边挑柴一边读著书。
朱买臣的妻子嫁了这么个丈夫,刚开始也认命跟着挑柴。可是这位丈夫的夸张行径还
不止此:朱买臣穷就算了,他读书乐在其中,还经常边挑柴边哼歌哼着他读的那些内
容。应该注意到,朱买臣生在汉朝初年,那个年代还是个从古代贵族社会过渡过来的
时代,读书什么的是没有任何考试利益可言的(与民间俗说的比较详后述)。当然也
不是说读书完全无利益可言:诸子百家(那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前)当然都会教一
套他们的东西让他们的门徒去谋职,但这可不是通过啥标准化体系化的公平考试,而
是各凭本事(出一张嘴)看贵人是否愿意用,完全不是后世考试制度的那一套。
而偏偏朱买臣读些无用之书而“不治产业”,又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宅,这对他的妻子
是个难以忍受的事情。穷也就算了,可是偏偏穷还那么样地满大街丢脸,他的妻子终
于受不了了,要求要离婚(所以与民间俗说的嫌贫离婚有段距离)。朱买臣还很快乐
地说:“我到了五十岁就会发达富贵,现在我都四十多岁了,快了。你跟我过苦日子
过这么久了,等我发了,我会好好报答你的。”他的妻子看见这个不知羞耻嘻皮笑脸
的丈夫讲出这种话,满是怒气地回了句“像你这种家伙,就等著饿死在水沟里去吧!
什么富贵不富贵的!”朱买臣看看留不住人了,也没办法,只能离婚。之后朱买臣在
坟墓区挑柴,还刚好遇上他的前妻与前妻的新丈夫,前妻与前妻的新丈夫看着朱买臣
那副落魄饥寒样,倒也很有度量地请朱买臣吃饭,朱买臣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之后在偶然的机缘下,朱买臣到了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去了。当时他也掌握机会想上书
给新即位的汉武帝,可惜上奏的内容全都打水漂没回应。就在他粮用将乏又快混不下
去的时候,他的同乡朋友庄助刚好被汉武帝重用,庄助向汉武帝推荐朱买臣,而朱买
臣讲解《春秋》、《楚辞》都恰巧中了汉武帝的意(可以注意到这两部书,一部偏历
史哲学而另一部偏文学,反而都不是太“实用”的),于是被汉武帝提拔上来做他的
政策宣传人,帮着汉武帝打嘴砲。但总之还是不太能升迁上去。
就这样混了一阵子,朱买臣抓住了年轻有为的汉武帝的心思。汉武帝有雄心壮志,想
要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许多朝臣都偏谨慎保守,都不希望这个年轻皇帝乱搞。朱买臣
知道汉武帝想对在今天浙江福建一带的越人用兵,便上奏汉武帝,剖析局势,鼓吹用
兵之利。于是汉武帝直接任命朱买臣做会稽太守,用地方人带地方兵的搭配来获取优
势。而后来朱买臣也果眞配合其他将领平定了越人。之后上古汉语侵入越地,遗留的
痕迹在今天闽南语的白话层中还可以听到,此是后话。
朱买臣回到故乡任官,也召了他前妻及其夫,本意是报恩(而看起来他前妻新嫁的人
也不是多有钱的家伙)。可是过了一个月,他前妻心里受不了,上吊自杀了。朱买臣
让前妻之夫好好地埋葬他前妻,而之前曾经对他有恩的他都一律报答了。(汉武帝时
期的郡守几乎是一方诸侯,权力极大,因此朱买臣可以做这许多事)
用兵越地立功之后,朱买臣被征回中央做高官。但他的恩人庄助却陷入与另一个汉武
帝宠臣张汤的斗争中被陷害至死。后来朱买臣总算抓住了张汤的小辫子,也排挤张汤,
张汤于是自杀,可是汉武帝处理这两派斗争是“各打五十大板”,朱买臣也因此被杀
了。
朱买臣故事,史传与民间戏曲等的差异,其一在于朱买臣读书根本不是为考试:民间
戏曲弄得好像朱买臣是准备考科举的穷书生,这完全是宋朝以后的模型,汉朝初年则
不是那么一回事。文景时期黄老当道,朱买臣后来让汉武帝赏识的《春秋》、《楚辞》
并不是官方的用人标准而他却都读到了。当然,汉初各家各派鼓吹他们的学术而收门
徒,大概都有教他们的谋生手段,但看来朱买臣也不是走这条路的。
其二是民间所谓的前妻求复合而有朱买臣“覆水难收”之说,看原本史书则完全不是
这么回事,里面反而可以引出更多更动人的心理曲折(由于前妻甚至离婚了都帮过朱,
朱想报恩,可是前妻却因为内心的自尊反而更受不了等等)。中国民间戏曲故事喜欢
把某些单点夸张化戏剧化,加强了效果却失去了深度。而文学史学上却又不是那么回
事,这种二元背反是个有趣的现象。
其三,“故事”的尾巴往往旨在把该段说完。王子救了公主从此与公主过著幸福快乐
的日子,朱买臣羞辱了前妻从此就是大官。可是眞正回归史传,朱买臣后半生在汉武
帝朝的斗争,为了当初救他脱离贫困而飞黄腾达的朋友庄助,朱买臣与张汤斗到自己
也赔了命,这些都是民间戏曲故事所不说的。但却也有另一种感动在内。但我怀疑司
马迁之所以不为朱买臣单独立传恐怕也在此。《史记》中朱买臣出场过,可是只列作
酷吏,以及其他朱买臣帮着汉武帝驳倒他人的部分,他那戏剧性的前半生全不着墨。
我个人觉得,太史公由他的观点出发,鄙视朱买臣可以理解,但不得不说这多少是太
史公因为他的激情而造成《史记》的遗珠之憾了。 
另外其实我最好奇的一点:朱买臣落魄读书的时候,不知哪来的奇想坚定相信他五十
岁能发达。或许只是厚脸皮乐天?在死线边缘挣扎的我就没这胆识了。(看样子应该
不是算命,至少史书没说。)
§郦食其
司马迁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也喜欢写些怪老头。除了公孙弘主父偃以外,“高阳酒徒”
郦食其是我尤其欣赏的。他的光芒经常被韩信所盖掉,但我还是觉得他很有趣。
《史记》说,郦食其这家伙,爱读书,可是家贫落魄,衣食上没着落,只好去混个保
全工作(保全工作很辛苦哪!他哪抽出闲时间读书?)。但,这家伙的狂也是出了名
的,整个县里的大人物都不敢欺负他,都说他是个狂生(怪老头书呆子?)。
秦朝掌控不住局势,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各路英雄豪杰路过郦食其的家乡,他都避
难去,不理会这些人。却刚好当时以流氓气出名的刘邦(那时候还只是个小股势力)
路过,郦食其却对刘邦很看好,请他的朋友在刘邦底下做事的帮忙介绍:“你就说,
家乡里有个郦食其,六十多岁,身长八尺,别人都说他是个怪书呆子,他自己说他不
是个怪书呆子。”“可是我们主子他不喜欢读书人……”“你就这样说,没关系!”
之后就是很戏剧性地,郦食其怎么用他的嘴砲让原本很不礼貌的刘邦居然认同他了,
然后郦食其就投効到刘邦底下,靠一张嘴帮刘邦做事。
再之后就是刘邦与项羽对峙,艰苦抵抗,逐步转弱为强。刘邦底下最擅长用兵的韩信
在军事上替刘邦立下许多功劳,正准备攻打另外一股势力:田家的齐国,这时候郦食
其跟刘邦说,与其打仗耗掉许多兵力与时间,不如用说服的,争取齐国加盟到汉王刘
邦底下一起对抗项羽。
 
刘邦答应了,派遣郦食其到齐国了。郦食其也果眞靠他那一张嘴,说动了齐王,让齐
王愿意屈从在刘邦底下。
但,就在这时候,韩信底下的谋士(蒯彻)说动了韩信:“那家伙光靠一张嘴,立下
的功劳就比你动员这么多人力物力还大,这算啥呀!”于是韩信趁著齐王以为他跟刘
邦同盟了放松戒备了,发兵偷袭齐国。顿时整个齐国陷入混乱,也迅速遭韩信攻破。
齐王听说汉兵居然攻击他,以为自己是被郦食其给骗了出卖了,怒气冲冲地对郦食其
说:“你能让汉军停下来,我就给你一条生路。不然我就当场把你煮了。”
之后就是郦食其最帅的一句闭幕话:“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最高德行的人不会装模作样去辞让。恁爸不会再多说什么!)
然后下场当然就是被活活煮死啦!
上了战场的就得不怕死,出门做辩士也一样吧。郦食其很清楚他被僚友出卖了,但他
也不哭不闹,做个最狂的退场,眞不愧“狂生”之称!(虽说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是个
狂生。)
§主父偃
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也生在秦汉之间。那时候纵横家耍嘴皮子正流行,他也跟着学
这一套,大概是看看天下已定没出路了,改学儒家的《易》、《春秋》以及其他各家,
但混不出名堂,被他同学们排挤,只好离乡。偏偏他又穷,也借不到钱,到别的地方
混还是没人看重他,景况愈发惨。汉武帝即位五年,他到长安见了汉武帝的佞幸卫青,
想靠卫青来走后门,照样失败。大概是混到借钱借到周遭的人都烦了,他只好赌一条
大的:直接上书给汉武帝言事,跟汉武帝唱反调反对伐匈奴。
结果他运气超好:他的奏疏并未被埋没,汉武帝看了他(以及其他几位)的奏疏,看
了这些反对意见,不但不发怒,还觉得“妈的这些个废文专家真是太会扯了!我身边
怎么就没几个这么会扯的家伙!”于是把这几个废文专家全都找来,高官厚禄收买,
让他们转过头来为自己作政论宣传。刚即位的汉武帝威望还没有后来那么高,他祖母
家、母亲家的外戚、其他老牌军功爵等的势力都很大,年轻皇帝得费劲竖立自己的力
量。而这几个家伙也不负所望,纷纷改变初衷,由劝谏汉武帝转而变成帮汉武帝搞内
宣,立了功劳。主父偃更是揣摩出汉武帝的心思,作了汉武帝的黑脸打手,打击诸侯
王强化中央权威,一时间极受重用,嚣张跋扈。
有人劝主父偃别太过了,主父偃回答说:“我打从开始上学起,四处游学学了四十多
年,就没一天满足过,爸妈不认我这儿子,兄弟不接纳我,同事不理我,我苦日子过
得太多了。大丈夫要嘛住最顶的吃最顶的,要嘛就死成最顶的最惨烈的!哪有什么学
道谦退的!我这把年纪,路已经不多了,走起来东倒西歪也就这样吧。”
主父偃假借汉武帝给他的威势,到处欺负人。等他顾人怨到骂声满点时,汉武帝再找
借口把他这个黑脸“奸臣”给杀了,顺从民意。
传说中的豪杰范雎、法正,都曾经经过一段苦日子,后来则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
之怨必报”(人家施舍一碗饭的恩德也会偿还,人家瞪他一眼的仇恨也会报复)。不
知主父偃之所以乐于扮黑脸是不是也是借机报仇。他下场虽惨,晚年至少曾经发光发
热过,苦了一生能这样子,也是值得了。
************
*.写这些怪老头当然是因为妄想能像他们那样碰上机运。他们当然有实力,但实力以
外,如果不是遇上机运,恐怕他们也只能当个一辈子流离落魄的怪人。朱买臣可不
是啥“万年国考生”(后世的误解),他爱读书眞的是读爽的而已。后来能崛起的
一大原因也在于军功。
*.但我当然也很清楚,这种机运根本是可遇不可求。欣慕前贤,聊以抒发而已。
************
最后,妄想结束回归现实。给两首诗:
左思〈咏史〉其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左思很清楚英雄“未遇时”甚至随时担忧会死在路旁。
但这也没别的办法了。人生,时也、命也、运也。
步元举〈下第过榆次〉
栖迟零落未归人,已坐无成更坐贫。
意气敢论题柱客,晨昏多负倚门亲。
囊空渐觉钱余贯,衣敝翻饶蝨满身。
遥望秦关独惆怅,一天风雨落花春。
→“囊空渐觉钱余贯,衣敝翻饶蝨满身”哀伤却幽默。
即便自己觉得志气比得上司马相如,
事实上只是每次都考不上,对不起在门口等待自己的父母。
英雄梦也只能拿来妄想拿来嘴上吹吹罢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