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中国现在不能玩超过500M的游戏

楼主: smallgigi (爸爸)   2021-09-06 07:42:14
为何现代人沈迷手游无法自拔、甚至玩游戏玩到饿死孩子?她道出真相:我们的社会环境
让人失去生存欲望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730850
著电子游戏从街机、掌上机、电视机、电脑、平板到手机,无所不在的攻占我们的生活,
许多人斥责年轻人沉迷于游戏,却没有真正去思考过,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容易失去生存
的热情,选择沉迷在电子游戏中难以自拔?最近日本发生了玩游戏课金成瘾导致一岁大婴
儿被活活饿死的惨案,更早之前也发生过妇人被无良的夹娃娃机商家拐骗数十万元日币的
事件,到底问题是出在哪里?
成瘾行为在心理学上以“非古典制约”来理解的话,其机制大致上是如此;
非古典制约就是触发条件之后,受试者未必会得到报酬的机率,通常是触发条件后随机取
得报酬,甚至是随机增加报酬,当触发条件后取得报酬的机率与多寡逐渐充满更多的不确
定性,受试者反而会因为这种难以掌握的不确定性,更容易上瘾似的持续触发条件。
而电子游戏发展至今,不论是抽卡或转蛋来取得高级角色,或是游戏通关之后可能得到高
于期待值得奖励,这些游戏当中的不确定因素都让玩家更加容易沉迷在游戏当中,而透过
花钱购买游戏点数,或者是提高抽卡与转蛋机会的虚拟宝物,这种“课金”行为也开始让
人上瘾;因为无法预期这次投入的资金可以获取多少报酬,又或者是为了有机会得到限时
、限量、特典的角色或道具,这种与博弈相似的刺激感也是一种非古典制约,让人养成习
惯甚至是成瘾。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开始好奇,为什么同一款游戏、同一种奖励机制或同一种限量角色,
有些人仍然可以抑制住自己而不至于成瘾,有些人却难以自拔?甚至可以忽视生活的基本
需求,而导致悲剧发生?
传统的非古典制约在动物实验上都有一个特性,是受试的动物都处于封闭的环境,而触发
条件的机关是唯一能够与受试动物产生互动的物品,这意味着什么?受试的环境没有与受
试动物互动的活体与物品,甚至除了触发条件得到的报酬以外,受试动物没有其他的食物
来源,这其实隐含另一个潜在的议题──当动物处在有其他互动机会与食物来源的环境中
,那么操作非古典制约的机关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失去作用。
著名的“快乐鼠实验”在回答药物成瘾的情况下,提出了另一个回答;让人成瘾的不只是
药物本身,而是药物在特殊的环境之下,成为了某人唯一的出口。我们再回到游戏成瘾与
课金成瘾的问题,或许关键不只是游戏商如何花式运用非古典制约让玩家放不下游戏,而
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让人失去了生存的欲望。
“青贫族”在现代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于在韩国还出现了“五抛世代”的现
象,当人活着无法实现梦想与理想,甚至于连生存都绝望的情况下,电子游戏就成为了这
一个封闭箱子里的机关;当你身处的社会环境、工作场所、社交圈到家庭,都无法回应你
的不安与恐慌,都无法在这绝望的箱子里给予足够的回应时,人就会忍不住地靠拢能够给
予回应的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成为了在这绝望的箱子当中唯一的希望。
或许因为课金成瘾而导致婴儿因为长期饥饿而衰弱致死的年轻母亲,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因
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只是在日本,也不仅仅在于亚洲,全球的青年都活在既灿烂又绝望
的世代,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过去长辈们教导我们的是只要努力就
能得到回报,然而当社会环境、工作场所、社交圈甚至到家庭,都狠狠地在我们的努力上
甩一巴掌时,谁能拒绝来自电子游戏的诱惑?
电子游戏不会杀人,课金模式也不是为了让人成为失去生存欲望的行尸走肉,真正让人一
步步走向悲剧的,是大家都知道问题存在着,但没有人真正去处理问题;不论是青年的就
业困境,还是为了升学制度而被剥夺的青春,或者是病态的功利主义,这些隐形的刀刃凌
迟著青年,直到生存的本意被消磨殆尽。
作者介绍|林若昙
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毕业后开始在网络上针对时事发表文章,以性别平等、艺术表演与
政治等议题为主。
本文、图经授权转载自想想论坛(原标题:从游戏成瘾到课金成瘾:是什么剥夺了生存的
本意?)
心得:大陆果然是先进国家,为了国人的健康大企业也直接开刀,完全是以全体人民
利益为最优先。
台湾敢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