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反对让重症风险低的12-17岁先打疫苗,也反对为了“补齐”而让18-22先打疫苗,更支持应该继续优先提升第一剂覆蓋率的疫苗政策。
我认为除了特殊职业或体质的人以外的,疫苗施打的顺序就只应该根据一点:年龄。
若只依照年龄来排顺序,那所有人都应该像65岁以上的人一样:造册、通知、施打。
但用这套方法,65岁以上的人真的就全部乖乖去打了吗?没有。65-74岁施打率大约8成,75岁以上的施打率更只有7成。
为什么?因为总是有耸动的新闻跟夸张的谣言在流传。一开始我外婆跟我说她不要打疫苗,她朋友跟她说这是要用来消灭老人的。这当然很可笑,但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好不容易她愿意打了,都预约好诊所了,结果AZ的负面消息就炸开来了。
各种明明和没有证实和疫苗有相关的猝死,每天在电视上、在LINE群组里流传,于是其它长辈就开始反对了,幸好我外婆还是愿意打,所以最后还是打到了,也没有任何大碍。
我不是在怪这些长辈,毕竟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跟资讯判读的能力,现在也来不及建立了。但对于这些为了赚流量,完全没有思考到社会责任的媒体,真的是深恶痛绝。
而那些明明平时最瞧不起记者,但媒体写什么就照单全收,不去查证就跟着带AZ很烂的风向的乡民,现在看到7/19以前预约的人都有AZ可以打,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才在忝不知耻地说“为什么让只7/19前登记的打”、“应该照年龄打、为什么后面才登记意愿的不能先打”,真的只能说是你们活该。
回到疫苗施打顺序的问题,大多数的国家都是照年龄往下打没错,但很多人没看到另外一点,有许多国家(例如英国)是不能挑疫苗厂牌的。
因为打疫苗为的是建立群体的保护力,加上全球疫苗数量短缺,只要是证实有效的疫苗,除非身体有特殊状况,让人民可以选择打哪个厂牌的疫苗并不是公共卫生的首要考量。
试想,如果台湾政府这样做,就算没有高端(毕竟保护力未知),会引起多大的反弹?
现在这个意愿登记+预约平台,就是为这些觉得打疫苗像上菜市场买菜一样要斤斤计较、打到AZ就吃亏、打到莫德纳就赚到的人设计的啊。
因为要挑厂牌,所以势必要先意愿登记。因为有意愿登记,所以要分不同厂牌疫苗施打的轮次。
好,问题来了,假设第一轮A牌疫苗登记了500万人,现在我手上只有200万剂,依照年龄往下排,第一轮接种打了比较老的200万人,剩下300万人还没打到。接着第二轮A牌疫苗登记又新增了100万人,中间又到货了新一批200万剂A牌疫苗,现在我第二轮接种是要先打第一轮剩下的300万人?还是要把第二轮新增的那100万人加进来变成400万人重新排序?
依照降低重症患者、减少医疗负担的公卫逻辑,应该是先打老人,所以加进来重新排序才是正解。可是在疫情紧张、还没轮到年轻人打疫苗的时候,不是又有人出来靠北说老人家都在家、老人有慢性病不适合打AZ、年轻人要上班通勤应该先打吗?
在疫苗不充足的状况下,无论让谁先打都会有人骂。但只要你在系统上线的第一天,上网意愿登记时勾选所有厂牌,你有需要在这边唉说打不到疫苗吗?看不懂就不要装懂在那边挑,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