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请放最后面 违者新闻文章删除
1.媒体来源:The Reporter.《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林慧贞、孔德廉
摄影/余志伟、杨子磊、林慧贞
设计/黄禹禛
3.完整新闻标题:
宅配塞车、蔬果腐败 北农群聚案后,台湾农业冷链及运输窘况现形
4.完整新闻内文:
采用冷链技术保存蔬菜的桃城莳菜,出货运送到云林。(摄影/余志伟)
https://i.imgur.com/lvmYbnx.jpg
5月中爆发的COVID-19(又称武汉肺炎、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疫情,全台最大的蔬果拍卖市
场台北一市、二市和家禽批发为主的环南市场超过200人确诊,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和地
方政府祭出休市、降载手段。传统农业产销链遭重创之际,新型态的消费模式却没办法适时
补上缺口──民众用宅配订购蔬果,但台湾夏天高温炎热,产地没有从采收后就预冷、冷藏
运送,使得蔬果抵达消费者手中时变色、腐烂等纠纷层出不穷;6月甚至出现冷藏冷冻宅配
物流爆件、新竹以北全面停收的窘境,消费者等不到菜,满载的蔬菜却塞在产地。
农委会早在3年前的全国农业会议就指出,要在全国北中南东盖11座冷链物流中心,不过目
前还未有任何一座落成。台湾长期缺乏采收后预冷、冷藏运输等冷链(cold chain)观念和
设施,在这波疫情考验下纷纷现形。
占全台蔬果交易量约2成的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旗下的一市、二市,是全台最大的蔬果拍卖市
场,却从5月中开始一波COVID-19群聚疫情。由于每日进出人流高达数万、运输链串联南北
,从产地运货北上的司机、拍卖市场内的拖工、承销商、拍卖员都染疫,甚至波及到前来批
货的菜市场摊贩,第一时间,疫情规模大到无法完整清查相关接触者。截至7月10日指挥中
心和北市府联合前进指挥所解编,北农两个拍卖市场累计确诊者达127人,邻近的环南市场
也有115人确诊。
北农风暴卷动的不只是巿场防疫对策的漏洞,更卷出台湾蔬果冷链布建的落后。北农群聚发
生后,交易量从原先的每日1,600吨降到1,200吨,从产地直接宅配蔬果成为市场主流,然而
却有许多民众收到货时已是腐烂状态,电商平台只能自行吸收损失,农民也出不了货,庞大
的市场需求看得到却吃不到,凸显台湾长年在农产运输的技术跟不上现代消费模式的硬伤和
痛点。
痛点1:运输量能不足,北部闹菜荒、产地货却出不去
https://i.imgur.com/a9hCE7p.jpg
北农群聚风暴时,出货到北农旗下第一果菜批发市场的蔬果量降低。(摄影/杨子磊)
疫情下,运输成为台湾农业一大痛点。5月中社区疫情爆发后,一度出现蔬果荒、北部民众
买不到菜,但产地产量没有问题,却卡在物流塞车。今年(2021)6月疫情高峰时,蔬果、
肉品大量涌入宅配市场,台湾三大宅配物流业者陆续表示,由于货物爆仓,停止新竹以北运
送,这对仰赖直销的农民和业者无疑是重大打击。北农潜藏的确诊案例在6月下旬大举爆发
后,蔬果拍卖量大减,更是雪上加霜。
巨峰葡萄的产地彰化县大村乡,果农们待在室内望着成堆的纸箱叹气,受到疫情影响,“葡
萄有病毒”的说法,让他们的销售大受冲击,原本仰赖的宅配物流也断断续续,藤架上的葡
萄就这样放著过了最佳的采收时刻,有人甚至把结实累累的葡萄全部搓揉到地上去,造福了
底下奔跑的鸡。
兴丰果园园主吴中兴就指出,以统一宅配来讲,过往大村乡单单5月底到7月初,营业额就可
以到3、400万元,光葡萄配送就有10万件左右,量非常大;可是蔬果箱成为政策主流后,冷
链物流、农产品运销却没有被一并考虑到,“那苦的就是我们,因为货品配送延迟,像本来
葡萄是周五收周六到,延到周日还有周一,不用等到货葡萄就干掉了,谁敢买?”
洋桔梗花农超前部署的启示
不过也有农民因提前因应,逆势成长。
https://i.imgur.com/lnwARTu.jpg
种植洋桔梗的陈国明透过宅配打进家用花卉市场,减少疫情冲击。(摄影/林慧贞)
在云林虎尾种植洋桔梗的陈国明,去年(2020)就隐约嗅到不对劲。冬天的洋桔梗主要是外
销日本,2020年大约3月中旬,全球疫情爆发、航运减班,空运费用从每公斤20元飙升到120
元,市场需求也缩小,只能回销台湾,一度造成价格崩落;幸好3月底外销产季就结束了,5
月开始则是内销旺季,去年台湾疫情稳定,花价甚至还创新高。
陈国明警觉,台湾不可能自立于全球之外,若哪天也爆发大规模疫情,便会步上后尘。他观
察,其他国家疫情爆发后,花店生意剩不到3成、超市也剩不到7成,后来虽渐渐恢复供应量
,但市场洗牌,超市、宅配成为主流通路。
因此去年内销季节,他的女儿就开始经营Facebook粉丝页,在传统花市之外打出另一条通路
,去年底也在超市上架。陈国明用外销高规格处理国内订单,以立式包装,两束洋桔梗放成
一盒,运送时插在外销日本专用的保鲜液内;以往台湾内销市场的洋桔梗,只有3、4天保鲜
期,陈国明成功延长到一周以上,回头客络绎不绝。
不过陈国明随即面对下一个难题:运输。
“立式包装很怕倒,温度也必须全程稳定在5度左右,”陈国明靠着人脉,找上了之前只做
大型量贩通路的运输业者,恰好该业者也有意跨足一般零售领域,双方一拍即合。陈国明观
察,由于他们有丰富的农产运输经验,因此对温度的掌控性高,也知道花卉运输摆放要谨慎
,消费者收到花束的满意度很高。如此超前部署,让陈国明躲过这次5月疫情时的花价大崩
盘,在市场洋桔梗从一束200落到20元还无处销时,他仍能维持宅配一束130元价格,一个月
可卖出3、4000束。
农委会虽协调物流和邮局,仍难承接疫情下爆量的货运需求
陈国明的洋桔梗模式,突显了专业农产运输业者的重要。
目前台湾的农产运输,不仅需求大于供给,品质也参差不齐,遇到端午节、中秋节、农历春
节时就常有爆量现象,影响农产品扩展市场。也因僧多粥少,让农民对于摔件、失温等问题
敢怒不敢言,即使近年有其他业者加入零售宅配市场,目前仍是需求大于供给。
这次疫情下货运需求爆量,农委会曾紧急调度其他物流业者协助,也请邮政体系帮忙,媒合
营养午餐团膳业者的冷藏空车。农粮署副署长姚志旺表示,国内蔬果透过量贩超市占比约3
成,冷链物流的市场大,已经有听闻物流业者要投入或扩增车辆、地区,农委会希望媒合农
民透过农民团体,例如农会、合作社等等,发挥团结力量大的精神,共同集运供货给大型超
市,创造规模经济,也比较能减少疫情和天灾对农民的冲击。不过未来能提升多少运输量能
?如何提升农产运输的专业?农委会则未回答相关规画。
而即便是农民团体,也会面临运输断链问题。高雄市美浓区农会推出冷藏蔬菜箱,就遇到黑
猫宅急便塞车临时不收货,只能减少接单,本来一周出菜两次,缩减为一次。“而且我们很
早以前就是宅配业者的契约户,万万没想到会塞车,”美浓农会供销部主任钟雅伦无奈地说
,农委会虽协调其他物流业者协助,但运送品质、稳定性跟黑猫相比,只能说是二军,邮局
则是没有冷藏设备。钟雅伦委婉地说,邮局对于生鲜业务的心态是“刚好就好”,不愿意做
太大,秋冬美浓白玉萝卜、橙蜜香小番茄盛产,邮局也有开设秋冬专案,但过年前会比一般
宅配业者更早截止收件,让此时最需要支援的农夫相当无奈。
相对其他地区农会,美浓积极打出品牌知名度,宅配占比高,每年秋冬白玉萝卜、小番茄盛
产时,宅配业者都会直接将货车开进来美浓载货,数量大到当地农民可以跟宅配业者交涉运
价,但即便如此,自组物流车队的成本效益仍比不上跟宅配业者合作。钟雅伦直言,“(我
们)财力不够雄厚,不然也想自己建物流,”农会预计在明年投资预冷设备,但物流仍只能
仰赖民间业者,期待在许多偏乡都提供服务的邮局,可以再多做一点生鲜物流,让农产出得
去。
痛点2:缺乏现代化冷链,仅2成蔬菜预冷、水果不到1%
https://i.imgur.com/aOG9i12.jpg
熟成采收的蔬菜面对炎热气候,是保存与运送严厉的考验,凸显冷链的重要性。(摄影/余
志伟)
但即使打通运输能量,无法耐热的蔬果仍有“保鲜”的隐忧,还得靠冷链设备解套。
农业科技研究院曾在2020年12月发布“国内蔬果供需调查结果与蔬果鲜品之冷链物流体系需
求现况”报告,指出高达7成消费者主要在传统市场买蔬菜,超市则占2成,后者主因是方便
、仅3成是因为超市有低温保鲜。报告也指出,尽管近6成消费者认为蔬果采低温物流较新鲜
,但仍有近3成民众不了解低温与常温保存在新鲜度上的差异,显示消费者对于冷链的观念
仍有待加强。
冷链从农产后就开始,包括采收后、仓储、运输、配送、市场零售等阶段,都控制在一定温
度下;以空心菜为例,相较没有冷链者,全程冷链运送的保鲜期可多出3、4天,其中采收后
的“预冷”是台湾长期忽视的重要技术。
什么是预冷技术?
蔬菜箱仅经过2、3天运送就腐烂,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缺乏“预冷”技术和观念。由于蔬果采
收下来仍在呼吸,也蓄积了田间热气,因此必须第一时间适度降温,避免损害品质。早在半
世纪以前,美国、日本等农产大国都已经引进预冷相关观念和设备,台南区农业改良场也在
20年前就提出“预冷”技术。
台南区农改场2001年技术专刊中的报告指出,“夏季从中南部北运台北市场的蔬菜,纸箱内
累积的温度平均高达35~40℃”,轻微造成蔬果失水萎凋,严重则会造成腐烂及异味,尤其
雨天或灾害后抢收的蔬果更是无法忍受如此高温。
专长研究采收后处理的农业试验所作物组助理研究员徐敏记指出,预冷是冷链的基石,要快
速散去田间热,避免蔬果的呼吸率和温度高,必须讲求时间效率,透过专业的冰水预冷、压
力差、真空预冷等等方式,让作物在几分钟、几小时内快速降温,“若只是放进冷藏库,可
能要2、3天核心温度才会降到标准,仿佛将热汤放进冰箱,没办法提升品质,还可能损坏冰
箱里其他东西。”
由于民众普遍不理解全程冷链的重要性,业者为了节省成本,在蔬菜预冷比例仅约2成,水
果更只有0.9%有预冷,许多业者认为“产品本身特性不需冷链物流”或“快速送至市场端即
可”。
有趣的是,在零售阶段时,蔬菜采冷链保存的比例达到63.7%,水果则在运输、配送、零售
时,都有3成比例导入冷链,显示业者对于冷链的观念仍比较停留在后端,第一时间的预冷
处理不被重视。
https://i.imgur.com/IHxiDMB.jpg
疫情下逆势成长的蔬菜箱,做对哪些事?
https://i.imgur.com/CTPWWim.jpg
蔬菜的预冷水洗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采收后蓄积的热气,延长保鲜时间。(摄影/余志伟)
7月中旬,桃园市桃城莳菜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员工,在将近35℃的温室中,坐在矮凳上俐落
地采收一株株苋菜,温室旁的走道,搬运车来回穿梭,准备随时将足量的蔬菜载回预冷包装
厂。
“我们每小时都会把菜载回去,尽快让菜进冷藏,减少耗损,”桃城莳菜经理尤优佳解释,
台湾夏天高温炎热,在温室底下可以飙到4、50℃,对喜好冷凉的叶菜是一大考验,因此采
收后绝对要预冷,迅速进冷藏库,才能延长蔬菜保鲜期。为此,桃城莳菜特地添购了一台30
0万元的水洗预冷机,不仅收服了标准超高的客户鼎泰丰、王品集团,好品质也让他们在这
波疫情间推出的蔬菜箱爆红,短短2周就逆转三级警戒后的颓势、恢复到正常销售量。
桃城莳菜位在桃园市八德区,是2017年尤优佳和丈夫邱冠钧共同创立的合作社,社员16人,
总面积约20公顷,每周产出的蔬菜超过8,000公斤,客户多是高档的餐饮业者,疫情影响首
当其冲,“以为业绩从5成开始掉,没想到是9成,”回想5月19日,全台进入疫情三级警戒
,尤优佳历历在目。
和许多业者一样,他们在5月底开始尝试蔬菜箱,由长期签约的4台冷藏物流车配送,一天可
以卖出约1,800~2,000包菜。“有一次客人没收货,过了7天退回来,只有空心菜稍微变黄
而已,”尤优佳带着欣慰的笑容说,许多消费者回馈,他们的菜存放时间比一般菜市场多了
3、4天以上,“这代表6、7年前投资预冷设备、冷藏库的方向是对的。”
她指著身旁正在“做SPA”的空心菜解释,一整篮空心菜摊平进入预冷机轨道后,数十个喷
头水流倾泻而下,除去尘土兼降温,大约40分钟可以降到15℃,半天就能降到10℃,机器的
喷头会按照蔬菜种类,调整水流力道、温度、角度;最后再透过人工洗一次,同时拉直空心
菜,避免包装时重叠挤压,容易变黑褐化,沥干后进冷藏库,经包装冷藏运送后,就成为你
我在超市看到的蔬菜。若没有这些程序,空心菜到消费者手上可能只剩2、3天寿命。
农委会农业试验所作物组助理研究员徐敏记指出,去年台湾曾成功让美生菜克服20天船期运
送到中东,就是在采收后4、5个小时内将菜预冷,货柜维持在3~4℃。他认为,台湾要发展
新的运销模式,“不只是把菜送出去就没事,重点是后续的客户回馈,”需评估耗损量,听
取客户意见才能进步。
痛点3:改善计画喊4年只闻楼梯响,11座冷链物流中心一座都未落成
农委会陈吉仲主委2020年10月5日南下屏东,出席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客制化国际保鲜物流
中心第一期厂房新建工程”开工动土典礼。(取自农委会网页)
https://i.imgur.com/1KUavv2.jpg
早在2016年,农委会成立“台湾国际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农发),以国家之力
辅导外销时,就宣示要建立台湾的冷链系统,2018年的全国农业会议则更明确指出,要建立
3个“国家旗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外销为导向,在北(桃园16公顷)、中(彰化10公
顷)、南(屏东4.5公顷)设置,提供周边重要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仓储及出货调节
之用。另外,也要建立8个“区域冷链物流中心”,主要是针对内销,预计地点为桃农综合
农产品批发市场、台中外埔园区、云林区域冷链物流中心、高雄国际花市、台南市农产品外
销冷链物流中心、花莲蔬菜运销合作社、仁武国有粮仓、大里国有粮仓,目标减少10%农产
耗损量。
去年农委会再次宣布,预计从今年起,4年投入84亿元,兴建农产品物流中心,不过目前只
有外销为主的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物流中心在去年开工,其余地方都还没有兴建,甚至仍
停留在规画阶段。
姚志旺指出,之前就注意到冷链断链问题,但卡在预算不足,农委会好不容易跟国家发展委
员会争取到84亿经费,其中农粮署有50亿元;屏东的农科园区是农委会投资,进度较快,完
成后会委托给民间业者经营,未来高屏的凤梨、芒果,可以透过农科的物流中心完成冷链、
集货、运送等等,再直接从高雄小港机场起飞外销。
不过其他地方的物流中心选址位置在哪?设备如何管理运用?产地和市场如何对接?现在仍
不得而知,叶菜类重镇云林的冷链物流中心甚至仍在选址。姚志旺坦言,云林的确尚在规划
,必须要县市政府也愿意投资、主动规划提案,目前进度较快的是屏东、台南,“这不是三
言两语可以做,要思考冷链系统架构、全台配送系统、农作物来源稳定等等,才能做冷藏、
物流。”
解方:规模大小不是重点,冷链设置应因地、因物制宜
业界对于政府84亿经费,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一位冷链业者认为,冷链物流中心是重要建设
,但最好不要由政府经营,“因为政府经营效率太低,民间才会去精算成本,”例如委托的
业者可以协助地区农民代工预冷、运输,清楚列出费用的30%来自哪里、10%费用花在哪、手
续费多少、要多少量才有比较好的经济规模,将成本透明化,无形间也是在帮助规模较小的
农民。
除了大型的冷链物流中心,农委会还预计补助农会、合作社、产销班等,建立预冷或仓储设
备。农试所也在去年研发出“可移动型预冷模组”,改装自户外停车棚,放入小型预冷机组
,透过抽气装置制造压力差,让田间热散去,最简单的机组只要5万元,可以带着移动。
徐敏记就是这个计画的主持人,他解释,这套设备的重点有三个:操作方便、价格合理、有
效。台湾以中小型农户居多,栽种面积一公顷内,大型机具难以进入,采收后作物曝晒在田
间,送到理货场时车辆又没有遮阴,容易累积田间热,必须要开发出适合在田边工寮就能操
作的预冷机组,初步降低田间热,再和后续冷藏、运输冷链管理对接。
根据农试所研究,木瓜在网室内采收气温可达35℃,虽然果实移至集货包装场,果皮温度可
以稍微降温到32~34℃,但果心降温速度缓慢,采后21小时才能降至20℃以下,若透过这套
模组处理,仅一小时,表皮温度就由34℃下降到29℃、果心温度也能快速下降2~5℃,每次
处理量可达500到800公斤。
尽管这套设备不如大型机具效率高,但徐敏记认为,重点是要让农民愿意使用,达到初步的
预冷。例如木瓜非常容易因为高温就黄熟,一定要降温,但不用一下降到太低,先把田间热
去掉,温度维持在25~27℃,再对接后面的储运设施,在成本和效果间取得平衡;而且非固
定式的设备,在产季结束后也能移动到另一个产区,或是借给其他农民使用,对规模较小的
农民较有弹性。
建立真正的“农业服务业”:纳入从产地到零售一条龙的管理思维
https://i.imgur.com/ddb7fXW.jpg
桃城莳菜在采收后会进行蔬菜预冷及冷藏程序以保新鲜。(摄影/余志伟)
“重点不在规模大或小,而是有无针对不同蔬果品项,在运销、分销做到专业管理,建立真
正的农业服务业。”
徐敏记说,虽然许多人称“cold chain”为“冷链物流”,但“冷链管理”更贴切,物流听
起来好像只有运输端,但其实农产的温度维持、品质控制是一种管理模式,只是透过冷链维
持住,“这是一种服务业。”
疫情让台湾人重新检视自己的生活模式,也照见了农业的停滞和希望,一名农产物流公司的
主管无奈地说,冷链是台湾农产的硬伤,在疫情下表露无遗,“农产运输很专业,每个蔬果
要在什么温层、如何摆放、上下车,都是专业,”例如蔬果从预冷包装厂出来后,使用栈板
快速搬到运输车上,可减少蔬果因不同环境的温度差异造成的品质损害,但台湾的冷链观念
仍停留在冷藏库、冷藏车,忽略了节点连接的过程,品质就是由这些细琐的眉角堆叠起来,
政府若要提升台湾农产品竞争力,不能只是单点补助,而是让每一环都能衔接起来,真正做
到冷链不断链。
汉光果菜生产合作社位于台湾叶菜类重镇云林西螺,董事长廖丁川是台湾最早开始投入冷链
规画的先行者,大型量贩店、美式卖场等都能见到他们的菜,他提醒,做冷链必须从产地就
开始规划,例如在产地就将蔬菜包装好,因为业务大包装的菜,每搬运一次都是耗损,因此
冷链系统不只是硬件建置,产地的道路规划、用地取得、废弃物处理、人力来源,通通都应
该包含在内,台湾农业要把握住这次疫情带来的转机。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agriculture-cold-chain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