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z2895341 (烟大屌宅男)》之铭言:
: 我想请问一下
: 有人看过世界名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吗??
: 这本小说在讲什么
: 可以科普一下吗??
: 等等要去看一下电影
角色介绍编辑 语音
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作者把英雄人物平民化了,作者要表达的是普通士兵的战争生活,要
塑造的是平民化的英雄形象。作者通过五个年轻貌美善良的女战士的遭遇来衬托战争的无
情和残酷,刻意从全新的角度来演绎战争。 [1]
丽达
中士丽达是现任女兵班班长。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精明干练,勇敢顽强。同时内心
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和河一样深的母爱。战前她在一次与边防英雄联欢的晚会时结识了英俊
腼腆的小尉奥夏宁,并很快结婚了,一年后儿子阿尔贝特出生。可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她
的丈夫就牺牲了。
得知这一噩耗的丽达坚决要求上前线,她要报仇、她用高炮亲手打下了德国人的飞机。当
她发现敌人的偷袭后,带领女兵前往阻击。在战场上她勇敢地阻击敌人。腹部受伤后,为
了不连累准尉,她义无反顾地开枪自杀。垂死的丽达在听了瓦斯科夫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
白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在死前她深情地要准尉
吻她一下,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限眷恋,对和平和幸福的无限向往。丽达的形象足典型的
俄罗斯女军人代表,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和博大母爱。 [1]
热尼亚
女兵热尼亚与丽达形成鲜明的对照,她出身于红军指挥官家庭,是一个热情开朗又聪明漂
亮的姑娘,可以说是五个姑娘中最漂亮、最有气质的。她早就参军,并在战争期间与她的
上校产生了恋情,为此受到处分,被安排到171兵站。她的到来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
了透明的激情、快乐和美丽。为了了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她给女兵们改军服;为了庆贺击
落德国飞机,她提出举办舞会;为将上前线的上校和战友们送行,她不顾副排长的警告,
不顾一切冲向车站,她对爱情的执著令人感动。可是这样一位姑娘也有自己的不幸,战争
爆发时她的一家三口惨死于德国军队的枪口。另外她也有些爱虚荣,甚至有一些刁钻尖刻
。但是在战火的洗礼中,她一向坚定自若。在面对敌人时她表现占大智大勇,义无反顾。
为了骗引敌人的侦察兵,在距离敌人只有10米的河中,她嬉笑拍水,把一头秀美拖地的秀
发迎著太阳曝晒,顺从高声唱起了震撼辉威的战歌《喀秋莎》:“正巧梨花开在了天边,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终于把敌人给吓唬住了。在丽达受伤时,为了引开敌人,她机智
灵活地与10个敌人周旋。中弹负伤后她依然继续向敌人射击。最后子弹打光时,她还抱起
一块石头砸向敌人,直至最终壮烈牺牲。德寇面对她的死亡,面对她那死后依然显得高傲
丽美丽的面庞,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1]
丽莎
19岁的女兵丽莎在森林的小木屋里长大,她的少年时代在照顾病魔缠身的妈妈中消逝,性
格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寡言,但是她单纯善良,向往城市,渴望爱情。她曾经对一个猎人
有好感,却遭到对方冷冰冰的拒绝。战争爆发了,她上了前线。换防到兵站后,她对准尉
瓦斯科夫一见钟情。但是她一直被自卑和羞怯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有幸得到和瓦斯科夫合
唱民歌的约定,她眼里现出情窦初开的喜悦和纯真,心里涌动着幸福的暖流……在需要执
行回兵站送信的任务时,她坚决听从了瓦斯科夫的派遣,她一个人穿越森林和沼泽,几度
迷路,非常害怕。在那片笼罩着死亡的寂静的沼泽里,她慌不择路,陷身于无底的淤泥之
中。“救命啊:来人啊!无力的惨叫在赤褐色沼泽上空孤零零地回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
这样被泥沼无情地吞没了。丽莎死得很可惜,甚至有点无谓的,但正是她在执行任务中的
恐惧和看似可惜无谓的牺牲,活生生地凸显了一个平凡、真实而伟大的女兵形象。 [1]
嘉莉娅
女兵嘉莉娅个子不高,严格广说还算个孩子,她从小就没了父母,在孤儿院长大。她习惯
于把孩童般的梦想当成事实,参军初衷里夹杂着一些罗曼蒂克;看到孤儿院的伙伴都入伍
了,她也编造自己父母牺牲上了前线。但是战争的残酷性把她的罗曼蒂克彻底粉碎了。她
常常会悯然若失,垂头丧气,夜里还偷偷地哭泣;当她与德国鬼子正面交锋时,她吓得浑
身发抖,一直趴在地上,一枪没放。后来准尉带着她去追击敌人,此时的嘉莉姬由于极度
恐惧已经接近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她在看到全副武装的德寇在自己的头上尖声喊叫,她突
然从树丛中跳了出来,抱头狂奔,嘴里喊著“妈妈!”她被德国鬼子当场打死了。她的死
可以说是一种懦弱,是个胆小鬼。但是作者仍然把她列入英雄的行列。她没有离开战场,
她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死的。未成年人上战场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作者用一个真实的嘉莉娅
的死来谴责战争对少女的摧残。 [1]
索尼娅
女兵索尼娅战前是莫斯科大学文学专业的高材生,是五个女兵中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她是一个犹太人父母在明斯克。突然爆发的战争使她中断学业,参军入伍。这是一个才情
横溢、有着梦幻般色彩的姑娘。她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即使在战争中她也坚持写诗,并
且为战友们朗诵诗歌,歌颂自由、光明和爱情。她有个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男友,却时时痴
情地渴望膜拜的爱情。在战斗中她对很有男子汉气质的瓦斯科大也隐隐产生好感。瓦斯科
夫想抽烟,她主动为他去找回丢失的烟袋。结果她不幸陷入德军的包围,面对德国鬼子的
刺刀,她流露了片刻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坦然和无畏,最后壮烈牺牲,只留下了一本带血
的诗集。索尼娅的死不仅谴责了战争对美好生命的梢残,而且隐喻广战争对人性、对文学
、对生命的杀戮。 [1]
瓦斯科夫
准尉瓦斯科夫是5个英勇献身的美丽姑娘的见证人。他英勇而机智、严厉而善良、热爱和
平却不惧牺牲,爱兵如子却略显苛刻,管理死板却屡有疏漏。在兵站,他不仅是最高指挥
官,还是姑娘们的兄长,处处为姑娘们服务。在带领5个女兵上战场阻击德国人时,他发
现德国特种兵不是2个而是10个时,他陷入了痛苦的抉择。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他带
的是几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女兵,但除了殊死战斗他别无选择。看到女兵们一个个倒在敌人
的枪口下,他愤怒痛苦,甚至感到绝望。他凭著顽强的意志不服利的信心最后终于将残敌
俘获。最后的胜利和勋章并没有使瓦斯科夫高兴,他陷人深深的自责,为什么姑娘们都死
了,他还活着。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而是生命,人
的生命高于—切。
可以说瓦斯科夫是俄罗斯军人的真正代表,但他区别于传统的英雄人物。他外表粗悍,甚
至不修边幅。他为人忠厚随和,性格善良。却又缺乏主见.常常受到女兵的嘲笑。他没有
什么崇高理想,只是想做一个好木匠。他自幼丧父,短暂婚姻留下的幼子也很快夭折。他
只有初小的文化程度,靠着在部队服役30年的资历获得了准尉的称号。他觉得自己就是祖
国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必须履行坚守的职责到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