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试稿]《众生界论》色界品(1)梵天界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21-08-11 11:29:18
※ [本文转录自 China 看板 #1X4H9fog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China
标题: [试稿]《众生界论》色界品(1)梵天界
时间: Mon Aug 9 19:32:52 2021
    〔试稿〕众生界论:生命世界之心物宇宙    东岐明
   此论乃是本人中道研究相关佛道儒思想的佛学著作。自古以来中国汉传佛教先
   启北传,再纳藏传,而缺乏承接南传上座部原始佛教,影响中国文明无法真正
   接通佛陀圣教本源,也就难以真正会通儒道佛而引领后轴心时代的人类文明。
   此论即是以原始巴利四部佛典为基础的佛学研究,虽然修正过往佛学传统的一
   些错误观点,相比以往旧说较为正确符合原始佛说,但并不能保证论述内容完
   全正确,在此欢迎读者批判指教!论中提及相关科学部份,并非就是现今科学
   可以完全对应,而是会与那些科学理论知识范畴有所相关。写作此部论稿,必
   须感谢庄春江居士的无私热心贡献;因为在他工作站发表的巴利四部佛典文献
   汉译编注,才使本人得以完成此项研究,在此致上对庄春江居士的深深感恩!
    《庄春江工作站》 https://agama.buddhason.org
 ㊣因为巴利文以罗马拼音的特殊字符,在PTT会冲突用以发文的控制字符;故而文
  中特殊字符以普通字符代替,而于代替词尾附上“*”以标记,并于文句段后附上
  相关巴利文词典网页,以供显示正确巴利文词。
  色界品(1)梵天界
  初禅梵天界是以初禅定心而往生。初禅定心分为两类:有寻有伺定心较劣,无寻唯
伺定心较优[1A]。两者定境差异若以譬喻而言:有寻有伺就如行者尚需瞄准目标以追踪
,无寻唯伺就如行者已经锁定目标而追踪;虽然两者都在标定目标,然其标定境界有所
不同。由上界寿终而降生梵天界,因为是由较高定境诸天下生;故而较多是以较优之无
寻唯伺定心而生,较少是以较劣之有寻有伺定心而生。而由下界寿终而升生梵天界,因
为是由较低境界众生上生,故而较多是以较劣之有寻有伺定心而生,较少是以较优之无
寻唯伺定心而生。
  *有寻有伺初禅定心 劣定投生 仅具个体意识
  *无寻唯伺初禅定心 优定投生 意识相通大梵天主之梵我集体意识
梵天界的大梵天主,是劫初世界形成时,首位由上界降生世界的众生;就我们世界而言
,就是当太阳系形成时,首位由上界降生太阳系世界的众生。大梵天主作为劫初世界的
创世大神,其创世意识便成为此世界的梵我意识基础;后来凡是以无寻唯伺定心投生梵
天界的其他神众,其意识就会共通大梵天主意识,而形成梵天界的梵我集体意识。劫初
时梵天界神众大多是由上界光音天降生,所以许多都会以较优定心投生而共通梵我集体
意识;然而随着光音天众大多下降投生世界种种众生,其后梵天界神众逐渐多由下界升
生而来,所以大多就以较劣定心投生而不再共通梵我集体意识。因而梵天界乃有所谓太
初状态的梵我神格,即就相关是以无寻唯伺定心投生梵天界而具备共通梵我集体意识之
神格。故而《众生居经》记述梵天界此类所谓太初状态神众,拥有各自个体身躯、却具
备共通梵我集体意识的生命境界为[1B]:
 ‘有种种身、同一想的众生,如:往生太初状态的梵身天,这是第二众生居处。’
“梵身天”brahmakayika*[1C]:brahma(梵)+kayika*(由身引起)[1D],是佛陀称
呼梵天界的名称,意谓梵天界神众有原自身躯体貌,非如其他上界色界天众是以某种物
理形相为身而其体貌容色只是投射印象。梵身天境界,其天神身皆是意生身个体,具备
身体触觉,以其梵能而身发梵光,自觉具有色身而必然具备完整的眼耳视听能力,此即
可以对应佛陀《解脱经》讲述八解脱之‘有色者见诸色,这是第一解脱’[1E]。梵天界
生命存续之有分初禅定心,尚在寻伺范畴,需要作意才能引发喜乐,故而舍利弗《结集
经》言其生活禅乐为:
 ‘有众生使乐一一生出后而住,犹如梵身天的天神,这是第一种乐的往生。’[1F]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ak%C4%81yik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k/k%C4%81yika/
梵天界所谓太初状态投生的梵身天众,皆具同一梵我集体意识。此一梵我集体意识,乃
是大梵天主与集体意识梵天界神众的共同梵我意识,是以大梵天主意识为基础而扩展容
摄其他梵天界神众意识的梵我集体意识。于此梵我集体意识中,并非其中每一梵神个体
都有一样意识,而是祂们之间有同一意识境界可以共通彼此意识。然而大梵天主作为梵
我意识基础,能决定一己意识想法是否可为其他集体意识梵界神众所知。即大梵天主可
以知道其他集体意识梵天神众的心念想法所见所闻,所有集体意识梵天神众也可相互知
道彼此心念想法所见所闻;但祂们不一定会知道大梵天主的心念想法所见所闻,除非大
梵天主愿意开放而为祂们所知[1G]。集体意识梵界神众乃是各有自我心识(识蕴),而
以大梵天主之自我意识作基础,融会集成同一梵我意识(想蕴),故以大梵天主为至上
梵我之源。古印度观念的“梵”Brahma,即是源自此一梵我集体意识之神我思想;而大
梵天主以外的梵我集体意识神众,作为大梵天主梵我意识的首辅祭司群体,也被称为“
梵辅”brahmapurohita:brahma(梵)+purohita(首辅、祭司)[1H]。
大梵天主既是劫初形成世界(行星系)时,最先形成梵天界的首位上界天神降生而成,
作为世界形成的首位众生,容易会有自身梵我妄执,导致其他后来众生也会信仰梵我至
上[1I]。大梵天主于巴利文称为“大梵”mahabrahma*,乃是意谓maha*(大)+brahma
(梵),即指集体梵我意识之至大至上者,或译为“大梵天”“大梵主”“大梵王”“
大梵天王”;而其他梵天界神众可以分为三等[1J](并非三层天界),等级由低至高:
(1)梵徒 brahmaparisajja* : brahma(梵)+parisajja*(众会徒属)
(2)梵众 brahmaparisa : brahma(梵)+parisa*(众、集会、团体)
(3)梵主 brahma(梵)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m/mah%C4%81brahm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m/mah%C4%81/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ap%C4%81risajj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C4%81risajj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ris%C4%81/
梵天界没有因为饮食男女而形成的国家组织或家庭组织,只有因为教化学习而形成的教
团组织或社团组织。大梵天主是梵天界公认的领袖导师,但不会也不能强制其他梵天神
众服从。所以梵天界其实就是一处广大开放的终生教育场域,尊奉大梵天主为领袖导师
,而由个个梵主自由领导组成的种种同好团体,在梵天界各自过著喜好的教导学习生活
,通常就是教导团体徒众学习升等成为各自喜好种类的梵主;但也会有些团体教导其他
另类追求,譬如信仰佛教的梵主就可能会教导佛法修行。
若将梵天界的教育生活团体比作某种协会,上级的梵主或梵主们(通常一位)就是协会
最高负责者,中级的梵众就是可以承担一些协会事务责任的协会正式会员,下级的梵徒
就是还在学习阶段的协会入门会员。此种梵天界团体的三级神阶,却被后世佛学传统误
解以为梵天界有三层天,还会冠上种种不同分层名称;其实梵天界只有一层,名称就是
“梵身天”。梵辅在梵天界不同团体中,成为梵主、梵众、梵徒都有可能,而梵主不一
定会是梵辅。
梵主,其巴利文名称就是“梵”brahma,或又译为“梵天”“梵王”,通常都是福智大
到可以独立生活、足以独立领导教育学习团体于梵天界。下界人类与神祇分不清楚,常
会为表尊崇,而将降临示现的大能梵主也称为大梵天主[1K]。梵天界神众可以具备显现
化身能力,而梵主天神因具较大福智之念力修为,随其梵能愈大,可以同时化现的分身
数量也就愈多[1L]。在梵天界作为梵主,通常都有跟随学习的徒众团体;然而也有少数
梵主并无徒众,也不依附其他梵主,乃是独来独往结交朋友,音译称为“辟支梵主”
paccekabrahma,意谓pacceka(单独)+brahma(梵),意译即为“独自梵主”[1M]。
佛陀说明梵身天的天神寿命是一劫[1N],也就是说投生梵天界的所有梵神等级─梵主、
梵众、梵徒─及其升级历程,总共寿命一劫;而其神级有可能随其梵能修学而在梵天界
逐步升等,由梵徒转生升级成为梵主。所以其寿命一劫,就是指梵神作为梵身生命存在
可以持续一劫。事实就是只要投生到梵天界,除非自愿终寿或因缘福尽而下生,其梵神
身份是可持续永生到此世界毁灭之时;随此梵天界一起毁灭,其梵神寿命才会随同梵天
界一同终结而往生二禅光天界或其以上天界。佛陀所谓每劫的世界毁灭,一般就相关于
行星系的恒星寿终增温膨胀而引发火灾烧尽梵天界及以下欲界,此时世界众生绝大多数
都会往生到二禅光天界,极少数才会往生到二禅天以上[1O]。
梵天界的一劫过程,就是从梵天世界形成(恒星形成),大梵天主由上界天神来生,随
后其他梵界天神也逐渐由上界来生。然后若有欲界(行星形成)众生逐渐增长,也就会
有一些欲界众生会因死时初禅定心而上生至梵天界。这些由上界或下界来生至梵天界的
梵身诸神,除非自愿终寿或因缘福尽,不然都可以在此梵天界持续存活转生,直至此一
梵天世界毁灭(恒星寿终),此谓梵身天(梵天界)寿命为一劫。
我们世界相关的梵天界中,出现在巴利佛典记载的重要梵神,主要有四位─梵王娑婆主
、梵王常童子、大梵天主、巴迦梵主。后世佛学传统见解常将前两位也误认为是大梵天
主,将前三者错以为都是我们世界同一位大梵天主的不同名称,其实三者乃是不同梵主
。巴迦梵主则不在我们世界,而是我们世界所在小千世界体的大梵天主领袖。所以四者
在梵天界的神级位阶其实应是:
 〔此小千世界体至尊梵主〕 〔此世界大梵天主〕 〔此世界诸梵主〕
     巴迦梵主    ─   大梵天主  ─ 梵王常童子、梵王娑婆主
梵王娑婆主brahma* sahampati,就是在释尊佛陀于菩提树下修成正觉时,由梵天界下降
人间,出面祈请佛陀说法度众的梵主,是位热心护持佛法的梵主,也是在佛陀般涅槃时
礼敬作偈的梵主[1P]。祂前世乃是跟随迦叶佛修行的娑婆葛sahako比丘,生前证得二果
,死后往生梵天界即证三果,成为三果圣者梵主[1Q]。梵王常童子brahma sanankumaro*
,是位认真研习佛法的梵主,曾访佛陀说偈,也曾至地居天神集会之忉利天善法堂大显
神通,并讲述佛法修行要旨与佛陀前生故事[1R]。前此二梵主皆是信仰佛法,并非一般
宣扬梵我至上的梵主。然而我们世界的大梵天主mahabrahma*,虽知佛陀出世说法,也自
知智慧不及佛陀,但却还是向梵天界继续宣扬其梵我至上信仰而说:
 ‘我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见者、主宰者、主导者、制造者、
  化作者、最高创造者、操纵者、已生者与未来生者之父。’[1G]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ahm%C4%81/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k/kum%C4%81ro/
巴迦梵主bako brahma*,是我们此小千世界体的至尊梵主,也以梵我思想而认为梵天界
永恒不坏;即使佛陀《梵天邀请经》至其世界与其相互论辩并展现神通,而以佛力超越
其梵能大力,其后梵主虽然邀请佛陀,但还是没有认同佛法(否则经中就会记载)[1S]
。所以佛法虽然高深,即使佛陀《某位梵天经》曾以神通展现折服一些梵主[1T],但诸
梵天界大梵天主的主流世界观,其实还是继续主张梵我至上的常乐我净观念,正如巴迦
梵主自认梵天界不朽而言[1S]:
 ‘这是常的,这是坚固的,这是永恒的,这是全部的,这是不衰变法;确实,这是不
  被生、不老、不死、不去世、不再生[之处],又,没有其他从这里超越出离者。’
多数世界的大梵天主会有如此崇高我慢,是因祂们每位的确都是当地世界梵我集体意识
的最高神界领袖,更有如巴迦梵主此种领导千世界体的至尊大梵天主,正如佛陀《憍萨
罗经第一》曾言:‘所有千世间界之所及,在那里,大梵天被说为第一。’[1O]
现今佛学界流行将基督教圣经中的上帝,当作就是我们世界的大梵天主,但这是错误观
念。闪族一神教传统(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典中的上帝,是会忿怒起嗔,并
非不发嗔心的大梵天主。根据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的瑞典科学家伊曼纽‧史威登堡
Emanuel_Swedenborg蒙受天使邀请,亲赴基督教天堂游历的事蹟;可以知道其天堂尚有
饮食及男女性别,还在欲界范畴,所以更不可能是在梵天界[1U]。史威登堡所见基督教
天堂恰有三层[1V],或许以往有些佛学传统误以为梵天界有三层,就是错将基督教天堂
当成梵天界所致;然而基督教天堂其实是在欲界,其上帝乃是欲界顶的生主神[1W],而
非大梵天主。
印度教的梵天传说,是源于吠陀时期出家修行传统而禅修摸索的宗教体验,而逐渐发展
出崇拜梵天的宗教思想;然而发展到婆罗门教[1X],形成假藉梵天神话来巩固种姓制度
的阶级歧视,成为编造宗教神话而建构政治洗脑谎言。虽然佛教、耆那教、甚至某些印
度教虔诚派大师,都反对此种宗教政治谎言,但也难改变古印度以来的阶级传统[1Y]。
直至今日,“梵我合一”仍是印度教哲理核心,然而却又虚构梵天神话,而印度教主流
仍在迷信主张─‘破坏种姓制度者将永世不得超生’。印度教甚至诬蔑佛陀是为其主神
毗湿奴的化身之一,作用是要怂恿邪恶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信徒自我
毁灭。
梵天界除了因为行星系恒星死亡而引起的火灾会导致世界毁灭,因为尚在相关电磁场域
,所以也会受电浆离化所坏;对于光天界神众所见,行星系相关感应变化电浆流体弥漫
,就像水灾溶解一切而毁灭世界。梵天界因为尚受重力相关影响,所以也会蒙受相关巨
大引力场引起的风灾所坏;譬如黑洞引力场吸入造成的狂风摧毁行星系,也会毁灭梵天
界及其以下世界。
--------------------------------------
[1A] 初禅定心禅支,劣为“寻伺喜乐壹”,优为“伺喜乐壹”(“壹”:一境性)。
[1B] 《众生居经》∵之谓“往生太初状态”一词,其巴利文词为pathamabhinibbatta*
,即是意谓pathama*(初始、首先)+abhinibbatta(往生),乃指梵天界之谓“以太初
状态投生”,实际即是以无寻唯伺定心之投生。
∴《增支部9集24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77.htm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E1%B9%ADham%C4%81bhinibbatt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E1%B9%ADhama/
[1C] “梵身天”brahmakayika*,此词是佛陀用以称呼梵天界;见于巴利佛典多经,
佛陀用于譬如:影响天界《转法轮经》∵、或是往生天界《沙拉经》∵。后世造作经论
的佛学传统,许多是将梵天界分为多层,而有各种不同定义,常是以brahma*(梵)、
mahabrahma*(大梵)、brahmapurohita*(梵辅)、brahmaparisa*(梵众)、
brahmaparisajja*(梵徒)来区分不同层次∵。这些后世编造区分梵天界层次的论述,
皆是错误观念,并非真由佛说,在巴利佛典中并未见佛如此讲述。
∴《相应部56相应1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708.htm
∴《中部4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1.htm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色界#色界天数诸说一览表
[1D] kayika*(由身引起)此词常见复合用于称谓具有身躯体貌的天神,而且也代表
具备由身引起的触觉;除了brahmakayika*(梵身天)外,还可见于如satullapakayika*
(沙睹罗巴天身)∵、gandhabbakayika*(干达婆天身)∵、tavatimsakayika*(忉利
天身)∵、suddhavasakayika*(净居天身)∵等。
∴《相应部1相应3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031.htm
∴《相应部31相应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794.htm
∴《相应部9相应6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226.htm
∴《相应部1相应37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037.htm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t/t%C4%81vati%E1%B9%83sak%C4%81yika/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s/suddh%C4%81v%C4%81sa/
[1E] 《增支部8集66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423.htm
[1F] 《长部33经》.305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1G] 此于《给哇得经》∵,佛陀提及某位比丘上升至梵天世界去询问我们世界的大梵
天主,然而大梵天主却不愿当众回答而拉此比丘到一旁,私下告知他要回到人间请教佛
陀。如下经文记载,可知大梵天主意识可以不为其他梵主所知:
∴《长部1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给哇得!第三次,那位比丘对那位大梵天这么说:‘朋友!我不问你:“你是
  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见者、主宰者、主导者、制造者、化作者
  、最高创造者、操纵者、已生者与未来生者之父吗?”我这么问你:“朋友!这四
  大,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在哪里无余灭呢?”’
    给哇得!那时,那位大梵天握著那位比丘的手腕后,带到一旁,然后对那位比
  丘这么说:‘比丘!这些梵身天的天神们这么知道我:“没有任何梵天不了知的,
  没有任何梵天没见过的,没有任何梵天未知的,没有任何梵天未作证的。”因此,
  我在他们面前不回答,比丘!我也不知道这四大,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无
  余灭之处,比丘!因此,在这里,这就是你的恶作,这就是你的罪过:你越过那位
  世尊后,在外面来到遍求这个问题的解答,比丘!请你就去见那位世尊,抵达后,
  请你问这个问题,你应该如世尊为你解答那样忆持它。’
[1H] 巴利四部佛典,只有《帝释所问经》∵记载“梵辅天”一词,来自帝释言及,未
见佛陀使用此词。
∴《长部2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21.htm
[1I] 《波梨经》∵记载佛陀说明大梵天主的来历起因:
∴《长部24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24.htm
    道友们!有时,在某时或其他时候,经过长时间后,这个世界转回,当世界转
  回时,空的梵天宫殿出现,某个众生以寿尽或福尽,从光音天身死后往生到空的梵
  天宫殿,在那里,他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发光的、于虚空中行走的、处在清
  净状态的,他长时间住立。
    长时间在那里的那个单独者生起不居住的情况、不欢喜、战栗之心而想:“啊
  !但愿其他众生来此处。”那时,其他众生以寿尽或福尽,从光音天身死后往生到
  空的梵天宫殿,成为那个众生的共住者,在那里,他们也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
  己发光的、于虚空中行走的、处在清净状态的,他们长时间住立。
    道友们!在那里,第一个往生的众生这么想:“我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
  不被征服者、全见者、主宰者、主导者、制造者、化作者、最高创造者、操纵者、
  已生者与未来生者之父,这些众生由我所化作,那是什么原因呢?以前,我这么想
  :‘啊!但愿其他众生来此处。’像这样,这是我的心的愿求,而这些众生来到此
  处。”
    而后来往生的那些众生也这么想:“这位尊师是梵天、大梵天、征服者、不被
  征服者、全见者、主宰者、主导者、制造者、化作者、最高创造者、操纵者、已生
  者与未来生者之父,我们由这位梵天尊师所化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看见这位
  第一个往生这里,然后我们往生。”
[1J] 《阿卢那哇低经》∵《梵天邀请经》∵都记载诸佛称呼梵天界诸神为三种等级─
梵主、梵众、梵徒,经中巴利文为 brahma* ca brahmaparisa* ca brahmaparisajja*
ca,汉译即指“梵主们、梵众们、梵徒们”。
∴《相应部6相应14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5.htm
∴《中部49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1K] 例如《人牛王经》∵《大总管经》∵中提及的梵王常童子,乃是一位虔信佛陀而
宣扬佛法的梵主,却被天帝释等忉利天众尊作大梵天主。其实我们世界的大梵天主,如
前【注1G】《给哇得经》所记载,是在宣扬梵我思想。
∴《长部18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8.htm
∴《长部19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9.htm
[1L] 譬如《梵天世界经》∵记载梵主之间比赛分身神通来比较梵能高低。
∴《相应部6相应6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7.htm
[1M] 《相应部6相应6-9经》都有关于辟支梵天的记载。
[1N] 《差异经第一》∵记载‘梵身天诸神的寿命量有一劫’。
∴《增支部4集123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0705.htm
[1O] 《憍萨罗经第一》∵记载佛说:
∴《增支部10集29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561.htm
    比丘们!所有月亮与太阳绕转之所及,以光亮照耀四方至千世界,在那千世界
  中,有千个月亮、千个太阳、千个须弥山王、千个赡部洲、千个西拘耶尼、千个北
  古鲁、千个东毘提诃、千个四大海、千位四大天王、千个四大天王的[诸天]、千个
  三十三天,千个夜摩天,千个兜率天,千个化乐天,千个他化自在天,千个梵天世
  界。比丘们!所有千世间界之所及,在那里,大梵天被说为第一。比丘们!大梵天
  也有变异、变易。比丘们!当这样看时,有听闻的圣弟子对那个厌;当对那个厌时
  ,对第一离染,更何况对下劣的。
    比丘们!有时,这个世界破灭,比丘们!当世界破灭时,大部分众生往生到光
  音天,在那里,他们是意所生的、食喜的、自己发光的、于虚空中行走的、处在清
  净状态的,他们长时间住立。比丘们!当世界破灭时,光音天世界被说为第一。比
  丘们!光音天世界也有变异、变易。比丘们!当这样看时,有听闻的圣弟子对那个
  厌;当对那个厌时,对第一离染,更何况对下劣的。
[1P] 梵王娑婆主劝请佛陀说法,可见《梵天劝请经》∵;护持佛陀僧团,可见《遮堵
玛经》∵;礼敬佛陀般涅槃,可见《般涅槃经》∵,还有其余事蹟不及备载。
∴《相应部6相应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2.htm
∴《中部67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67.htm
∴《相应部6相应15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6.htm
[1Q] 《梵王娑婆主经》∵记载梵王娑婆主自述其前世来历:
∴《相应部48相应57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509.htm
    大德!从前,我跟随迦叶遍正觉者修梵行,在那里,他们这么知道我:‘娑婆
  葛比丘、娑婆葛比丘。’大德!当这五根已亲自修习、已亲自多修习时,我在欲之
  欲的意欲上离染,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梵天世界,在那里,他们也这么
  知道我:‘梵王娑婆主、梵王娑婆主。’正是这样,世尊!正是这样,善逝!我知
  道此、我看见此:当五根修习、多修习时,有不死的立足处、不死的彼岸、不死的
  完结。
此谓“娑婆”乃为音译,意译为“持久”“不朽”。Sahako“娑婆葛”意译即为“不朽
者”;sahampati“娑婆主”:saha(不朽)+pati(主人),意译即为“不朽主”。
其谓“在欲之欲的意欲上离染”即指尚未离欲而已薄欲染的二果修为。二果为一来果,
转生以后即成三果之不还果。梵王娑婆主既在迦叶佛时往生梵天界,即非劫初首生之大
梵天主。
[1R] 梵王常童子访佛说偈,见于《常童子经》∵;至地居天神集会之忉利天善法堂大
显神通,并讲述佛法修行要旨与佛陀前生故事,见于《人牛王经》∵《大总管经》∵。
∴《相应部6相应1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82.htm
∴《长部18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8.htm
∴《长部19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19.htm
[1S] 佛陀与巴迦梵天的观念论辩与比赛神通,还引天魔干涉,见《梵天邀请经》∵。
∴《中部49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1T] 譬如《某位梵天经》∵佛陀与弟子上升梵天界展现神通折服某位梵主。
∴《相应部6相应5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176.htm
[1U] 史威登堡生平事蹟,可见其人维基百科条目∵。其访问基督教天堂经历,可见其
书《天堂与地狱》∵;书中介绍天堂男女婚姻,可见其中〈天国的婚姻〉∵;关于天堂
的免费福利,包括住房、衣服、饮食,可见其中〈天使在天堂的工作:393.〉∵。关于
天堂婚姻中的夫妻交欢,可见其书《婚姻之爱》〈天堂的婚姻:4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曼纽·史威登堡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0.html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40.html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41.html
∴ http://swedenborgstudy.org/hyza2.html
[1V] 史威登堡《天堂与地狱》〈天堂分为三层〉∵
∴ http://swedenborgstudy.org/tgydy5.html
[1W] 生主神,或译“造物主”,巴利文为pajapati*,意谓paja*(子裔)+pati(主)
,即指以情欲繁殖的所有生命之主,也就是欲界生命之主。此神界位居欲界之顶,高于
他化自在天,佛陀《根本法门经》∵列述天界阶层,提及其神界位居一般欲界天之上、
梵天界之下。佛陀讲经屡常言及世间神界阶层的“天、魔、梵”∵中的“魔”(天魔)
,也就是在此生主神界。
∴《中部1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01.htm
∴譬如《转法轮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708.htm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j%C4%81pati/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j%C4%81/
[1X] “婆罗门”brahmana*,义译即为梵者,代表信仰梵天之人。
*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b/br%C4%81hma%E1%B9%87a/
[1Y] 佛陀反对种姓制度,可见《阿摄拉亚那经》∵中与婆罗门的论辩;经中佛陀主张
应该要以道德智慧来区分人品高低,而非出身群体(这种看法也是孔子的主张)。
∴《中部93经》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93.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