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ownV (克朗)》之铭言:
: 台湾一堆政策都有支持反对双方
: 目前只有看到“广设大学”,是清一色反对+痛骂的
: 搞得想读就能读大学,全世界也只有台湾这样吧
: 一堆后段大学的科系,根本就是专科内容而已
: 也让真正的专科学校定位更尴尬
: 当初怎么会有广设大学的想法阿?
: 重点是,怎么还真的成功执行了?
因为当初大多数人都希望广设大学啊
当年大学是限量的,大学生跟非大学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遇
所以广设大学在当时是个显学,只要家里有小孩的,都希望大学能盖多一点
名额多了,自己的小孩就也能变成大学生了
而各种技术学院,也都希望升格成大学,就能变得更加高级
有一个说法 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
这其实并不正确,实际情况是换了位置,要考虑的地方就不同,利益也不一样
当年一堆本来考不上大学的大学生,有了大学生的身分后
开始面对的就是市场上冒出一堆野鸡大学,严重拖累了“大学生”的品牌价值
于是对这些“大学生”来说,广设大学量产本来不能成为大学生的大学生出来
变成一件会影响到他们利益的事情
譬如,明明我是“大学生”,为什么起薪变少了?
一种说法是因为大学生太多了,供过于求
另一种说法就是公司老板又不是智障,野鸡大学生跟名校大学生是能比吗?
“大学生”的起薪变少了,这无庸置疑,问题是这“大学生”的平均程度也降低了啊
冒出来一堆程度跟以前没得比的七分大学生,照样做以前高职五专去做的工作
那这平均起薪要怎样才能不降低?
所以会发现,骂广设大学骂越凶的,有很多都得托广设大学的福,才能变大学生的
本来就有实力考上国立前段大学的就比较没差
你有听过几个台大电机合太酱料出来抱怨说,都是因为广设大学害他起薪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