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减班人数暴增、失业率创10年新高、服务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1-07-31 00:04:24
1.媒体来源:
《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黄国治、卢其宏
摄影:余志伟
设计:黄禹禛、江世民
3.完整新闻标题:
减班人数暴增、失业率创10年新高、服务业雪崩式滑落──从数据看疫情对产业冲击
4.完整新闻内文:
减班人数暴增、失业率创10年新高、服务业雪崩式滑落──从数据看疫情对产业冲击
https://i.imgur.com/Afq2Yvb.jpg
随着国内COVID-19疫情趋缓,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终于将持续2个多月的三级警戒
调降为二级。在各项社会活动有条件迎向复苏的时刻,日前主计处公布今年6月失业率为4.8
%,创下10年来新高,因疫情而放无薪假与减班的人数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间的种种限制
更使得服务业受到极大冲击。
从去年到今年,疫情到底对台湾产业与劳工的影响层面是什么?雇主的因应方式主要是裁员
还是缩减工时?而受冲击最大的又是哪几项产业?我们透过4组关键数据的分析,具体呈现
疫情对于劳动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1. 减班劳工人数暴增,77.6万人工时缩减
疫情下劳工面临的处境,可能有工时缩减、失业或退出劳动市场三种情况。由于经济体中原
本就有一定数量的劳工处于这三种状态,在分析这三种情况各自的变化规模与比例时,必须
考虑疫情之前的状况,才能估算受到疫情冲击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
今的数据时,会以2019年同月份的数据为基准,来衡量疫情冲击的规模。
去年3月台湾疫情开始升温,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明显扩大。从协议减班的实施劳工人数资料
观察,去年2月底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随后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达到31,816
人为高峰。然而,协议减班统计仅限于有向劳政单位申报的厂商,实际上有更多厂商并未依
规定申报,无法反应整体劳工的全貌。因此,我们改以主计总处的人力资源调查统计月报中
“因经济因素致周工时未达35小时”的就业者人数资料,观察劳工遭遇工时缩减的情形。
周工时未达35小时代表一周工作不满5天,从去年2月开始此数字即已超越前年,到了5月疫
后增加人数更是高达28万人,是申报协议减班人数的数倍以上。 随着台湾国内疫情趋缓,
这些遭遇工时缩减的劳工人数在去年7月之后快速减少,直到今年5月随着新一波疫情而暴增
至61.6万人,6月更增加至77.6万人,反映出有愈来愈多劳工遭遇减班,从全时工作者变成
非全时工作者。
https://i.imgur.com/INOzkjx.jpg
2.失业率创10年新高,疫情后同期增14万4千人失业
自今年(2021)5月爆发本土社区疫情,全国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级,对劳动市场的冲击也在
失业率显现。主计总处日前发布今年6月失业率为4.8%,较上月上升0.69个百分点,创下201
0年后的新高;失业人数57万人,较上月增加8万1千人,上升16.55%。
为了在所有失业者中区分出受到疫情冲击而失业者,我们同样以2019年为基准点,进一步区
分初次寻职者与非初次寻职者,发现“因工作场所业务紧缩或歇业”而失业的“非初次寻职
者”在疫后增加人数,从去年3月的6千人,很快在4月暴增至4万1千人,在5月达到4万8千人
的高峰,其后虽缓慢回落,但直到今年4月仍有1万7千人,显示去年疫情第一波冲击尽管规
模不大,但所造成的失业问题直到今年疫情再起前,依旧没有完全消解。而今年第二波疫情
冲击下的失业者更是直线上升,从5月后的7万2千人,倍数成长到6月的14万4千人。
https://i.imgur.com/LfOqVuN.jpg
去年疫情期间,退出劳动市场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在所有退出劳动市场者之中,我们针对“
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随时可以开始工作”的劳工,计算与2019年同月份相比的疫后增加人
数。在去年5至6月,这部分的人数达到高峰,为1万4千人。
综合上述三部分受疫情冲击的劳工人数,第一波疫情至今年6月各部分的比例可呈现如下:
https://i.imgur.com/Bqm6Y4h.jpg
在去年的疫情高峰(2020年5至6月),遭遇工时缩减者约占受冲击劳工总量的8成,另有1成
5遭遇失业,其余为退出劳动市场。仔细观察这三类受冲击者的数量变化与相对比例,可以
看到工时缩减人数在一开始快速增加,占比超过8成,但从8月起疫情减缓之后便快速减少,
占比也跌至5成以下。相对的,失业与退出劳动市场者数量一开始增加较慢,但增加了之后
则下降缓慢,两者合计在全部受冲击者的占比在2020年3月只有17%,于8月达到29%,到10月
更增至42%。
疫情初期8成以减班因应冲击,失业问题随后显现
在目前的第二波疫情之下,7月中的协议减班人数已高达31,980人,相当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时的人数。而相对于2019年6月,今年6月工时缩减之疫后增加人数高达77.6万,因业务紧缩
而出现的疫后增加失业人数为14.4万,目前疫情造成的缩减工时与失业问题,都大幅超越去
年疫情的影响程度。考虑到失业可能较不会在第一个月立刻反应出来,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
,后续资料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失业者数量。
至于退出劳动市场的人数,由于今年出现了去年未见的三级管制措施,关闭学校与托育机构
将可能使父母为了照顾子女而退出劳动市场,因此从今年5月起除了“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
”的类别,我们也计入“照料家务”而退出劳动市场者,两者在6月合计有4万人。
综合以上数据,三类受冲击者(减班、失业、退出劳动市场)在今年5、6月比例大致符合我
们根据去年疫情高峰期间情况所做的估计。
总结来说,台湾劳动市场在去年遭遇疫情冲击时,约有超过8成是以减班减薪来因应,但也
伴随着一部分的失业与退出劳动市场,在随后几个月显现出来。如果疫情很快获得控制,则
减班减薪的现象会很快减少,但失业一旦增加,则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消减。反过来说,一
旦疫情持续,厂商光凭减班减薪已无法支撑,则失业情况则很可能会持续增加,如何防止减
班减薪者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落入失业处境,是当前的纾困政策应该着力之处。
3. 产业呈两极化趋势,住宿及餐饮业在疫情最钜时减少5万多名受雇者
为了具体呈现疫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我们以疫情爆发前的2020年1月为基准点,分别
比较第一波疫情( 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与第二波疫情(2021年5月)各行业劳工雇用人
数的变化。统计方法是先找出每一个行业于两波疫情期间受雇人数的最低点,分别计算其与
2020年1月基准点的差距,按差距大小排列如下。
https://i.imgur.com/YakjMQT.jpg
由于资料限制,此分析只针对劳工就业部分,并且聚焦在受雇者而不包括自营作业者。整体
而言,疫情对台湾劳工就业的影响随行业而有很大差异,需要人际接触的服务业劳工受到较
大冲击,而且愈低薪的行业劳工也容易受到更大的冲击,高薪行业劳工就业则相对较不受影
响。
如图所示,在第一波疫情期间受雇人数减少最多的是住宿及餐饮业,在最高峰时减少的人数
是5万多人,减少人数超过了排名第二制造业的两倍;零售业则是受雇劳工减少人数的第三
高。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运输及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在第一波疫情期间皆曾出
现受雇人数下降超过5千人的纪录。而包括营建工程、支援服务、教育则未受疫情明显冲击
,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受雇人数甚至在第二波疫情后大幅增加。
根据今年5月的统计资料,在目前的第二波疫情下,住宿及餐饮业、零售业、艺术﹑娱乐及
休闲服务业、运输及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依旧是雇用人数低于2020年1月最多者,显
示这些行业在短暂复苏之后立刻又陷入第二波疫情的冲击,或是处于长期衰退中。唯独制造
业的雇用人数差距由负转正,显示制造业整体而言在第一波疫情之后有实质复苏,且目前尚
未受到第二波疫情重大影响。
特定产业持续成长,疫情后所得分配可能更加不均
不过,制造业内部仍有些子行业的雇用人数持续衰退或未完全复苏,包括呈现长期衰退趋势
的纺织业、成衣及服饰品制造业,以及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制造业,以及受到第一波疫情冲
击而尚未完全复苏的塑胶制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等。制造业整体的雇用人数复苏,
主要是由长期持续成长的电子零组件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以及自第一波疫情中复苏的金
属制品制造业、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等等子行业带动。另外,电子零组件制造
业以及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加上营建工程业、不动产业与医疗保健等,都是
台湾近年来持续成长的产业,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冲击将使得这些行业的相对重要性更加突出

值得强调的是,疫情对不同行业冲击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所得分配。以下,我们将工业与服务
业资料中的95个细分行业,按照其2019年平均月薪高低排列,将其分为人数大致相当的高、
中、低薪三类行业,分析他们自2020年1月至今的受雇者人数变化。
https://i.imgur.com/Cfp2TLJ.jpg
由图中可看出,在前一波疫情期间,愈高薪的行业其受雇人数的下降幅度愈小,甚或保持成
长,愈低薪的行业其受雇人数下降的幅度则愈大。尽管2020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之间,中、
低薪行业的就业已有所回升,但随着新一波疫情于5月爆发,中、低薪行业雇用人数再次衰
退,行业间的不平等现象又再次浮现。疫情对低薪行业劳工的冲击比高薪行业劳工更大,所
得分配不均的现象可能进一步恶化。
4. 中低薪服务业遭到最重大打击,旅行从业者减少37%
为了更仔细观察受冲击行业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将这95个行业最新(2021年5月)的雇用人
数统计,与2020年1月的数字做对照,找出雇用人数减少最多的前6个行业,分别是餐馆(减
少24,206人)、旅行及相关服务业(减少11,480人)、住宿业(减少10,905人)、零售业
(减少10,455人)、纺织业 (减少6,425人)、运动﹑娱乐及休闲服务业(减少5,087人)
。在这几个行业中,纺织业在疫情前后皆持续衰退,因此其衰退很可能主要与疫情无关,而
排除了纺织业之后,其余5个行业的雇用人数自去年1月以来的比率变化情况如下:
https://i.imgur.com/ph354aC.jpg
这5个行业皆为需要人际接触的服务业,且除了旅行及相关服务业以及零售业属于中等月薪
行业之外,其余皆为低薪行业。
旅行及相关服务业是受雇人数减少比例最大,也是最早进入衰退的行业。此行业在2019年雇
用人数有小幅增加,但全球疫情爆发之后国际旅游行程受阻,因此其衰退的起点早于其他行
业,之后随着国内第一波疫情的爆发,雇用人数持续减少,至今年5月份为止,相对于2020
年1月已减少37%。
雇用人数减少最多的餐馆业,在去年5月之后达到谷底之后呈现缓慢复苏,直到第二波情爆
发之后再次衰退。这5个行业之中总雇用人数最多的零售业 (超过63万人),曾在今年初超越
2020年1月的雇用人数达到完全复苏,但在第二波疫情出现后快速陷入衰退。
与这些行业相反,医疗保健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电脑程式设计咨询及
相关服务业、建筑工程业等,则是雇用人数增加最多的5个行业(注)。这些皆是雇用人数
长期稳定或成长的行业,疫情只是使其成长稍缓,并未改变其长期趋势。而且其中的医疗保
健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以及电脑程式设计咨询及相关服务业,皆属于前述分类中的高薪
行业,再次提醒我们疫情冲击 (或无冲击) 的行业差异,以及可能的所得分配恶化问题。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reurl.cc/Q9lGX0
6.备注:
※ 授权方式: 创用 CC 姓名标示 4.0 国际 授权条款授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