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中医狂粉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怜?

楼主: jjjo (跑就对了)   2021-07-17 00:54:52
※ 引述《DaiRiT (QSOFA)》之铭言:
: https://i.imgur.com/wiBoIwd.jpg
: 我来啦,到底谁要多读书呢?
: 1.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近代的产物。
: 先秦时期的《内经》有关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形神等等产生的阴阳、寒热、表里
: 、虚实等不同现象的论述。但所谓气虚、血虚、痰湿、气郁等等教科书所称的“证型”,
: 在传统中医看来,就是病名。伤寒论里面也只有太阳“病”、阳明“病”等等病名,根本
: 没有什么“证”。
伤寒论中就有辩证论治
辩证不分今古,只是开创是由伤寒论独创
名词不同,作法锱铢不爽
这里有举出太阳病证: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
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
这里有举出少阳病证: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
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论中的辩证模型是分割为六经,分别为三阳三阴: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中的开篇就有定义“证型”
六经证型分别如下: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5.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您要论证型,古代也有,只是您要拿现代中医名词硬凹古代没有辩证论治
这点不符合事实。
您举的这些例子:
[气虚、血虚、痰湿、气郁]
这个在中医辩证里,不属于证型,属于症状
依照您的说法,像是张飞打岳飞,乃是古今不分
: 明确提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 ”以及“气血津液辨证”等等名词是清代以后的事情。
: 今天所说的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纲-“八纲”二字,在清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医学
: 心悟》里也不称八纲而叫“八字”。
: “八纲辨证”是由祝味菊先生在1950年问世的《伤寒质难》中首次提出来的。而“辩证
: 论治”一词,在1955年由名老中医任应秋所提倡。
: 把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辨证论治方法综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并把它写进中医教
: 科书里那是“新中国”(PRC)成立之后的事情,是一大批从事中医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学者们
: (印会河、王绵之、汪幼人等,以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些专家),在共产党的中医政策搞出
: 来的。
: 这是历史事实,不用太惊讶。近代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还说过“我们这批老中医在解放之
: 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 所以要多读书的是谁?打那些推文手不酸吗?这么会读书快考上医学系医师执照啊www
六经辩证是在东汉就确定的诊疗方式
其余的八纲、营卫、三焦、气血等辩证等
皆是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内容整理出来的说法
始终皆不离六经系统、而论杂病不离金匮
: https://i.imgur.com/vZJXldH.jpg
: 嘿 我又来了
: 2.阴阳五行
: 古代中国的人文环境,对于婚丧喜庆、食衣住行、国家兴亡、天文异象、园艺风水、命运
: 流转,从鸡毛蒜皮,到宇宙真理,全部都是用天地真气、阴阳五行、易理术数等等中国
: 传统文化所发展出来的概念去解释,甚至科举考试,国家医官的考试,考的也是这些东
: 西。
: 这些中医理论的基础就是古代中国人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氛围,而不是科学,也无法跟科
: 学领域理论互融。
: 《中医基础理论》说:“阴和阳仅仅可用作确定相对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并不是指某
: 一具体事物。”一开始非常简单纯朴,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古汉人渐渐将阴阳所能形容的
: 范畴扩大。从原本的天气晴朗与阴暗,延伸到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接着透过天气、
: 光明、温度对世间万物的影响,渐渐的将越来越多的现象各自归入阴阳的范畴之下,到最
: 后,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了。
: 这就是古人对世界的想像。
您节录部分的比较偏向天气预测
您可以考虑看看气象局网站,不需要用阴阳推天气走向啦
而且这段也没有讨论到阴阳在人体间的作用;是如何的无效。
: 五行也一样,说天下万物是由五种元素组成,还发明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木生火
: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认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这个世界哪有这么简单,化学还发现的更多元素还构建了更完整的理论。就算万物的运
: 行法则是五行相生相克,那为什么五脏是用五行的原则直接到进去就可以?这完全没道理
: 或许有人会说五行只是比喻,但是生理学摆在那边不看,就跟用四体液说这样过时的说法
: 去“诠释”一样。
正如您说的,世界没有这么简单
那您有办法对五行学说中,在人体间作用的无效部分吗?
还请大师开示
: 科学理论的陈述必须要有办法证明它是错的,不可证伪的理论之所以会在心理上对人们产
: 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奥秘就在于它们能够解释一切。阴阳五行就是这样,什么都能解释而
: 且无法被证伪,他并不是科学。
: https://i.imgur.com/WSuVRfw.jpg
: 因为读过西医理论就知道中医理论多么…..,连西医理论没读过的人不要说懂医学,好吗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