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ei1823 (JusTin)
2021-07-06 13:17:22很多人没真的遇过这种情况只会出一张嘴
真的要你做决定的时候我看也没几个人敢签
几年前我爸癌末也是我签DNR,我知道大家都很不舍,签这种感觉就像是主动扼杀一个人
的生命,更何况这是自己家人的生命。但每天看着家人痛苦活着就不残忍了?
前阵子奶奶过世前,医生在和家人讨论时也委婉提到要不要签,结果有决定权的一个闪的
比一个大,90几岁了是要积极治疗个懒叫啦,操
疫情到了这阶段了还迷思在数字上实在很可悲
干脆说台湾死亡人数世界倒数低的 台湾防疫好棒棒
※ 引述《hsnugear (无言......)》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ETtoday
: 2.记者署名:
: 崔至云
: 3.完整新闻标题:
: 2成弃急救!张上淳“其实救得回来” 医生批:对医护、家属是打击
: 4.完整新闻内文:
: 台湾本土COVID-19累计681死、致死率4.9%,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
人
: 张上淳表示,死者年龄普遍偏高,9成患者年纪60岁以上,其中约2成死亡个案签署DNR
(
: 不施行心肺复苏术),但有相当比例“其实救得回来”;但这句却引发医师指出,“相
信
: 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但是一句无意的话,听在当初做这个困难决策的家属耳里,却可
能
: 是一种伤害”。
: Icu医生陈志金在脸书指出,每个DNR决定,对家属来说,都是天人交战,每个病人都有
自
: 己的价值观,有些人希望自己可以“赖活”、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够“好死”。身为决策
代
: 理人的家属们,要能够好好的和医疗团队充分的讨论,一切以病人的意愿为依归,代为
做
: 出这个困难的决定,无论结果如何,将来也不后悔、也会共同承担、不互相指责,是一
件
: 非常不容易的事。
: 陈志金说,家属对于不急救的决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内疚与自责,心中一定会反复
的
: 问自己,“我这样的决定是对的吗?”、“我这样的决定,对爸爸/妈妈,真的是最好
的
: 吗?”、““爸爸/妈妈,是会感谢我替他做这个决定,还是会怨恨我?”
: 但陈志金指出,张上淳曾说过“此波疫情高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有超过20%的家属放弃
急
: 救,其实救得回来…”这样的说法,对于当初决定DNR的家属和医疗团队来说,是一种
打
: 击!这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做错了?也会无形之中,加重他们的内疚与自
责
: ,而这个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 陈志金说,尊重每个家庭的决定、尊重子女们想要为他们的至亲所做的选择,不要把我
们
: 自己以为是“对”的决定,加诸在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要承
担
: 的为难。
: 陈志金指出,为了替比较高的致死率,找出一些可以解释的原因,无可厚非。但是,加
上
: 一句“其实救得回来”,实在是没有必要。“相信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但是,一句无
意
: 的话,听在当初做这个困难决策的家属耳里,却可能是一种伤害”。
: 陈志金感叹指出,“救得回来”之后,插著管子、气切、卧床、无法进食、大小便无法
自
: 理、没有尊严、没有生活品质的延长死亡的时间,这并不一定是每个病人、每个家庭都
会
: 想要的“救回来”,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没有对错
: 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讨论所做出来的决策,没有违反病人的意愿与价值观,将来比较不会
后
: 悔,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以后大家要共同担承的,“尊重医疗团队和家属所共同讨论
出
: 来的决定、同理家属的感受与为难”。
: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706/2023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