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身穿白衣的黑羊

楼主: candyyou (野生的粉圆)   2021-07-05 23:23:09
我来帮忙上色跟断行了~~这次是原作所托帮忙的~
好文章只因为没有断行上色而无法广传很可惜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篇文章标题应该改成“台北市真的没有匡列疫调与公布足迹吗?”
来的直接点...穿白衣的黑羊实在太隐晦啦~~咩~
蓝绿色是有来源连结的文字 有方便丢连结上来供参就贴
如果因为会影响阅读跟排版就不会贴,有兴趣找来源的请自行去原文点连结。
===========以下本文开始
文章来源:
https://taiwannewscomment.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view=sidebar
狼又来了~
说真的,我比较想讨论一些目前对于台湾社会来说,比较重要的事,
例如:立法院又打算增加了2000亿的纾困预算,并且已将纾困经费提高到8400亿,
总预算要来到一个恨天高。但这些预算真的有帮到人民吗?
以及从去年编列的115亿元买疫苗,买到哪了?那今年5月30日又增列224.5亿,
共约340亿元的买疫苗经费,是要买哪些疫苗?增列的预算是已经确定能买到
疫苗才增列的,还是只是预先编列?
而如果是预先编列,为何在6月18日又否决增购疫苗的提案?
(2000亿纾困预算: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689115 )
(提高到8400亿: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315004.aspx )
(买疫苗预算经费: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5300189.aspx )
(6/18否决: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44119 )
我也很想问一个同样的问题:都要编8400亿来纾困了,
为何不干脆拿个800亿狂加价来抢疫苗并加快到货速度?
不过偏偏这周就有好多新闻又来瞎扯北市府了,
还是延续著之前我提到的北农议题来瞎扯!
老话一句~都这个时候了,还在搞什么认知作战啊?
还是~愈是这种时候,才愈要来搞认知作战?
怀孕 = 染疫?
本周网络上讨论最为热烈、曝光度最高的新闻,
大概就是林静仪指控北市府都没有做疫调及匡列这件事了!
(不过后来被“肥迪被自己的桩脚捅的现场直播”整个逆转胜就是惹XD)
这边就先放2则林阿姨的新闻 -
北市疫调无资料,林静仪:你们根本怀孕都不知道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28/2017234.htm )
林静仪指控北市府不做疫调及匡列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6-30/596987 )
虽然可能许多爸爸妈妈都同意,家里的小捣蛋们是小恶魔,但应该不会有什么人
会认为自己的小孩是新冠病毒吧?我相信对大多数的女性而言,一般来说,
在得知怀孕时的心情肯定和得知确诊的心情是很不一样的。我左想右想,
会用这样的类比,这两个词的关连性,也只剩下“中镖”这样的类比逻辑而已。
不知道这位阿姨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比喻?不过,居然连一位妇产科医师,
都会把怀孕这么美好的事比喻成得病,台湾的生育率会低也很正常。
既然她都这样说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双北的确诊记录吧!
我们以CDC的官方发表的报告为准,5月14日的确诊数会在5月15日公布,以此类推。
到现在6月30日了,该校正的也校正完了吧?CDC也早已不再发布校正数字了。
以下标注出来的确诊数字,皆为CDC所公布,+号后为校正回归的数字。
5/15(北市:89;新北:75) 6/1 (北市:87;新北:166) 6/17 (北市:34;新北:87)
5/16(北市:89;新北:97) 6/2 (北市:152;新北:310) 6/18 (北市:71;新北:76)
5/17(北市:158;新北:148) 6/3 (北市:224;新北:265) 6/19 (北市:30;新北:81)
5/18(北市:102;新北:106) 6/4 (北市:152;新北:227) 6/20 (北市:31;新北:44)
5/19(北市:70;新北:129) 6/5 (北市:144;新北:229) 6/21 (北市:22;新北:38)
5/20(北市:87;新北:175) 6/6 (北市:64;新北:160) 6/22 (北市:25;新北:43)
5/21(北市:127;新北:144) 6/7 (北市:60;新北:82) 6/23 (北市:22;新北:45)
5/22(北市:269;新北:384) 6/8 (北市:54;新北:123) 6/24 (北市:35;新北:54)
5/23(北市:77+88;新北:142+73) 6/9 (北市:63;新北:162) 6/25 (北市:20;新北:32)
5/24(北市:99+148;新北:177+99) 6/10 (北市:58;新北:112) 6/26 (北市:30;新北:36)
5/25(北市:49+155;新北:154+89) 6/11 (北市:49;新北:120) 6/27 (北市:33;新北:41)
5/26(北市:87+221;新北:152+102) 6/12 (北市:65;新北:133) 6/28 (北市:22;新北:33)
5/27(北市:130+101;新北:177+146) 6/13 (北市:62;新北:81) 6/29 (北市:20;新北:22)
5/28(北市:94+114;新北:136+141) 6/14 (北市:42;新北:98) 6/30 (北市:22;新北:23)
5/29(北市:168;新北:224) 6/15 (北市:26;新北:65)
5/30(北市:85;新北:193) 6/16 (北市:50;新北:65)
把上面的数据整理一下,并把CDC公布的校正回归加总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图表:
https://i.imgur.com/INdcnHV.jpg
有这张图表,相信不需要任何流行病学专业,就可以读懂以下2个事实:
1.双北的疫开始趋缓,双北疫情算是逐渐受控。(如果未来没有其他县市移入的话)
2.整体来看,新北市的确诊数是在台北市之上的。
除了5月14日及5月25日,台北市的确诊数略高于新北外,在过去1.5个月内,
新北市一直都是高于台北市的,而且大多时候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的。
那为何林静仪会说台北市确诊会比新北市高呢?
我跟各位一样,看到新闻时,也是满头问号。所以就去看了一下,
她在新闻上所声称的“数据”是什么样的东西。
下面这张图表跟我上面的图表的双北确诊数,基本上是一样的,
可见她一开始的原始资料源应该也是CDC。
读者们可以发现,我的图在6月17日~6月30日那一段,和这张是一致的。
不过她自己从6月22日开始,把新北的部分确诊的案例移至台北市的案例,
理由是新北的确诊因为是与北农相关的,所以应该都算在台北市这边才对。
所以这样一增一减后,得出了台北市应为黄色线及新北市应为灰色线的图表来,
进而主张从6月24日至6月29日,台北市的确诊应多于新北市才对。
而台北市不做疫调及匡列就是因为不想让这件事被发现。
https://i.imgur.com/3wepdfR.jpg
林静仪脸书上的图表
从北市府的公告里,6月21日~24日北农市场5104筛检数里,
其中快筛阳性为28例,最后PCR阳性数为17人。
这17人是6月21日~24日的累计确诊人数,我怎么看也对不上这个图表。
就算我从6月21日起,每日从新北市移5例到台北市,
新北每日确诊数都还是比较台北高啊?!
还是阿姨在6月24日直接把17例全从新北市移到台北市?那6月21日~23日的呢?
而从台北市的这份数据,事实上也根本看不出来这些确诊者到底是从哪来的。
为什么阿姨会知道这些确诊的人,一定都来自新北市呢?
直至发文的这一刻,我还是不太清楚这位阿姨是从哪来的数据,
可以知道每日新北市的确诊里,有哪些是属于北农相关的,或是该算在台北市头上的。
我从CDC或双北市府公告的资料上,都没有看到这些资讯,应该是本鲁能力太弱,
又或者她跟另一位扣扣奶奶一样,有一些特殊的资讯管道,可以取得一些谜之数字这样。
可是~这个图好像怪怪的耶?!
无论如何,我们也来认真看看阿姨用心做的图吧。
就从她说的6月22日开始,有北农的确诊出现,然后在6月24日时,
台北市超越后新北市并一路以领先新北的姿态直到6月底这样。
我们知道,隔离之所以要14日,就是因为潜伏期就是约14日。如果在6月24日时,
验得确诊的话,我们就能知道,患者最早的染疫时间是在6月10日左右。
但是由于在确诊的当下,其实也不见得知道该患者已染疫多久了,
那我就把这个可能染疫的时间点抓一个时区出来。
前后各加5日,这样很合理吧?范围够大了吧?
6月5日~6月15日在北农染疫的,都在6月22日~6月30日纷纷被验出来了,
这样很合理吧?也应该是林阿姨想要表达、主张的吧?
但6月5日~6月15日的确诊数,大多是新北为台北的2倍以上耶!!(请看上面的CDC数字)
一般从统计学上来看~
病毒的传播趋势不都是由高确诊数的地方传播到低确诊数的地方吗?
就算再往前推,新北市的数字还是都在台北市之上耶~!
这样看起来~比较像是新北的来北农传给台北耶~!登愣~~~!
不过即使没有上面这个这么大的逻辑问题,林阿姨的主张也同样有以下的问题在:
‧如果确诊数该算北市,为何CDC不在公告上标示?至少也该有北农相关的追踪吧?
‧如果北农算群聚案,为何CDC不像敦睦舰队及航空器的案例那样标示?
‧如果北市府没做疫调并筛检,CDC的北市确诊数从何而来?
‧如果北农发生大规模群聚感染,为何只有新北市的人会染疫?病毒会挑县市吗?
‧北农的案例是从5月14日开始有纪录,为何只拿6月22日之后的来看?之前的呢?
‧如果北农案例是从5月14日开始发生,6月22日之后的确诊又如何与北农有关呢?
难道只是因为是在北农筛检所验出来的吗?那是不是任何人在其他地方染疫但
在北农验出,都要算北农的呢?
‧如何确定新北市的案例一定是在北农市场受到感染的?尤其同一时期内,
新北的疫情是比台北市还严重的。
在之前的文有提过(时空旅人篇),北农成员复杂来自全台各地。
如果真的要这样算的话,我建议林阿姨也去查查看,
应该是可以把桃园、新竹、嘉义、台南、高雄、屏东,
这些地方的确诊也都算在台北市的~尤其嘉南高屏这些地方,
有供应商和司机送货到北农,其中若有北农相关的个案,不也是非常合情合理吗~?!
如果新北市的确诊是北农市场传播出去或者是在北农感染的,
那么全台湾去北农市场的供应商、承销商那么多,
怎么可能只有新北的案例是吧?阿姨赶快动起来喔~!
如果北市有做疫调,为何不公布足迹?公布不公布的标准为何?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北市处理确诊的SOP:
1.快筛阳性者:需填写发病前3日相关接触史及活动史,并确实联络接触者。
2.接触者:
1m2.无症状者:勿出门,至少自主监测7天。
这是北市府对外公告的程序说明。
而在同一时间,政府行政单位会有这样的程序:
1.确诊个案由“居住地县市卫生局”进行疫调。
2.疫调后将疫调资料提供“疾管署”。
3.“疾管署”再行通知“工作地县市卫生局”进行工作地之疫调、匡列及喷消。
这套SOP也跟我在“时空旅人篇”里所提到的SOP是一样的。后面的行政作业,
也就是常在议会质询里听到的北市府回应
“有上传至法传系统”= “有上传至法定传染病通报系统”。
以上北市府的程序,我有跟北市府的行政人员确认过了,
各位可以自行打电话去北市府问或者去问问除了简舒培和陈怡君以外的市议员们,
我相信除了市府相关行政人员外,比较关心市政的市议员也应该都知道才对。
至于疾管署系统通报的问题,我在先前的文也提到,
因为要以确诊者的居住地来通报并疫调,所以才会出现时间差。
以基隆2个案为例,基隆上传到疾管署后,疾管署并没有通知台北市。
不过,其实高雄也遭遇同样的问题(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552798 )
但是却没有什么人去深入探究,有点可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柯文哲才会提出用身分证字号进行资讯的辨识跟串流。
这是北市府的作法,所以后来就没公布足迹,但精准疫调仍持续进行中。
疫情爆发后,比起公布确诊者足迹,精确围堵更重要!(北市卫生局的官方回复)
(连结:https://reurl.cc/NrNjAq)
如我先前提到的:“当疫调速度已经追不上传播速度时,公布足迹对控制大量爆发
已无太大实质作用时,就该把有限的人力及资源,放在更有实质效益的应用上。”
我个人是还颇认同北市府的策略,但是我也不得不说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如果人力有余,把足迹公布出来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北市府要是都公布出来,
像林阿姨和扣扣奶奶这些长辈们的质疑不也就胎死腹中了吗?
(这个成语用法好像怪怪der~)
不公布足迹到底对不对?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被讨论许久了,我们一样可以从过往一些事件来检视一下:
(以下为发布时间与新闻标题,太多连结请至原文确认就不转贴了)
2020年 4/20 - 磐石舰群聚案 - 黄珊珊:足迹由中央公布
2020年 4/20 - 磐石舰案 - 北市足迹决议与中央同调被骂翻
2020年 4/21 - 中央定调“不确定的才公布,确定的不公布”黄珊珊希望中央统一规范
2020年 4/22 - 柯文哲:北市府以中央给的原则来公布足迹,但中央的标准很模糊
2020年12/24 - 中央重申:足迹应由指挥中心公布,未经証实转传会受罚并影响防疫
2020年12/24 - CDC公开新闻稿:足迹由中央公布
2020年12/24 - 陈时中重申:可掌握就不公开足迹
2021年 1/14 - 柯文哲为中央规范缓颊,主张公开透明的原则是要减少行政支出
2021年 1/14 - 针对足迹公布问题 - 柯文哲:陈时中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2021年 5/15 - 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公布足迹
2021年 5/16 - 针对公布足迹问题- 柯文哲:几百确诊,已没办法有效疫调。
2021年 5/16 - 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公布足迹,但非必要不得公开
2021年 5/16 - 北市卫生局长指出:足迹案例太多,人力有限
2021年 5/23 - 新北市不再公布足迹
2021年 5/23 - 林静宜痛批侯友宜连公布原则是什么都不知道,
才会以为中央下令不得公布
2021年 5/24 - 侯友宜称中央下令不公开足迹遭澄清
由上面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出来,从去年开始,当有磐石舰群聚发生时,
中央政府的态度是不必要就不公布任何足迹的。当时柯文哲是希望公开透明的,
但是后来在了解了中央的作法后,也就尽量配合。后来发生了新西兰机师事件时,
这个问题就又再被炒作了一番。直到5月15日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前,
北市府在公布足迹及疫情相关讯息时,都还是配合中央政府的。
更不用说,当柯文哲一时说溜嘴,把隔离地点在阳明山上的讯息说出去时,
当时是怎么被批评的?
“唯恐天下不乱”、“扯陈时中后腿”、“害附近商家生意不好”…等。
如今居然会因为没有公布足迹被找麻烦?
啊~~时空背景不同嘛~!!
上面的事件,我们也知道了另一个事实:
中央的足迹公布原则原本可能是非常不清楚的,所以才发生了2件事
“北市府一开始无所适从,都等中央公布”&
“侯友宜误认为中央给的公文命令是不要公布”。
另一个事实,就是北市府在面对大量的病例时,的确有着严重地人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有效调配资源,让行政作业更有效率,并解决“足迹公布原则定义不明”这个问题,
柯文哲订下了“20人以下才公布足迹”这个北市府的内部准则。
(连结: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03720 )
那么到底传说中~公布的原则是什么呢?
2021年5月16日 - CDC 疫调与足迹之公布原则公告 - 详细附件
(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1YOLdmQelFpASMxHDm4HIw?typeid=9 )
(详细附件:https://www.cdc.gov.tw/File/Get/-kLSHFSG_rm1Td4p3L-LKg )
这则公告,我非常鼓励大家点进去附件的施行原则去读一读,马上就豁然开朗!
在这份公告里,我发现台北市府从过往到现在的决策,不管是决定公布还是不公布,
其实都是照着这份CDC的发布原则来执行的,根本没有什么问题。
而其中有许多项目,CDC是勾先不公布的,各地方政府如自行判断有防疫需求,
并有事先和当事者及机关沟通过才可公布。
但还是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北市府累计共115人确诊,卫生局最多。陈怡君轰市府盖牌
( https://reurl.cc/dGq0aV )
这位陈姊姊应该是没有读过这份CDC的公告,
因为执行细则上面,公部门明明是勾“不公开”。而要公开的话,
必须要有防疫需求及事先沟通过才行。不过卫生局会有最多确诊,
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人员常常去医院还是和染疫市民接触的原因。
身为市议员不清楚公布原则,做出如此指控,无疑对努力疫调、
进行防疫工作的北市卫生局,是一个打击士气的行为。
不过~ 明明各个地方政府的做法都不一样,桃园市不也跟台北市一样吗?
怎么没有人质疑?
https://i.imgur.com/dohFEDJ.png
最后更新一下目前的做法是,全台各地方政府及中央要用同一个Line群来协调统整资讯。
(连结: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630/IXWJULJA6BCAROYOJYODCLYPTU/ )
希望就跟入境普筛三次及开收居家快筛一样,也能亡羊补牢一下。
其实北市府有没有疫调,不也是不证自明的吗?
在疫情爆发之后,双北出现大量的确诊病患及匡列的民众,数量之大、时间之短,
不管是检疫量能及医疗量能都是不足以应付的。
为了应付这些大量的病患,北市府进行了一连串的措施,
像是征召退休医护重新回锅来帮忙、于5月20日便开始布建“专责防疫旅馆”…等。
(征召: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2/5473484 )
防疫旅馆: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521/VY4RKRNRVFFIHEW6KVVHBALC34/)
不过,到了5月底,台北市仍然面临严重病床不足的问题,
就连轻症者也不一定有办法能顺利入住到防疫旅馆里,
如新闻里所说的,只能“尽量维持每日不超过60位确诊者在家”。
(连结: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47442 )
但5月21日不是已经有设置了很多防疫旅馆及专责旅馆吗?
要知道这些旅馆加上台北市的病床,总数可是在7000房以上,
就算后来因为凯撒饭店有隔离者死亡,而后续影响业者加入的意愿,
但加上后来增设的病床,专责的少说应该也有3000~4000床,
隔离旅馆的床数,应该也是很多的。
(防疫旅馆总数7000房: https://reurl.cc/GmGV6d )
(增设: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525/YMNPSHDNANAHDIF4E7K23CMRNE/)
请问一下,如果台北市没有做疫调和匡列,这些满床的3~4000人是怎么来的?
难道抽签通知幸运儿可以免费去住五星级饭店吗?
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不是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判断的吗?
“知识份子的良知是捍卫社会公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钢凛老师,2021)
原文
"The conscience of intellectuals is the last defense of social justice"
- (Iron Teacher, 2021)
Yep~!就是我说的~!我在写这篇文时,忽然也跟什么青一样的,
有感而发地生出这句话。因为我刚好想到一位我颇欣赏的人说过的一句话:
"Never do anything against conscience even if the state demands it"
- Albert Einstein
"绝不要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即使是国家政府要求你这么做。" - 爱因斯坦
在现今社会,“医师”这样的职业别,通常是一种高知识份子的象征。
在社会上,人们会对医师有更高的社会期待,而随着期待也相对地同时给予更多的信任。
当然我并不是说“医师”就一定有这些社会义务要背负,
但是如果清楚明白自己的言语具备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那么发言上就应要更精准、更科学才对,
因为愚民政治正是建立在资讯差及族群的教育水平差上面!
要知道,精准疫调及匡列的工作,是要由多少医护人员及政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
而这位林医师到底是真的不知道北市府就是有做疫调,
还是明知有做却要泯灭自己的良知来指控北市府没做疫调呢?
如果是后者,那么在一群同样身穿白衣的同伴们,
正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线救人性命并尽责通报的同时,
还做这样的指控,她就只是一只身穿白衣的Black Sheep!咩~~~~~
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当初拿到医师执照时的誓词 -
要“凭著良心与尊严”来为人类服务。
然后~我还是想问这样林阿姨和扣扣奶奶会不会被罚300万?
本文由海角乌托(钢凛老师及他娘 aka 钢凛娘协作发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