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台湾援港两年后:国安法流亡潮再起、台港

楼主: takase (............)   2021-06-28 22:27:22
备注请放最后面 违者新闻文章删除
1.媒体来源:
报导者
2.记者署名:
刘雅婷
3.完整新闻标题:
台湾援港两年后:国安法流亡潮再起、台港关系动荡,下一步怎么走?
4.完整新闻内文:
7月1日是香港反送中运动占领立法会两周年,也是台湾投入国家资源对流亡港人
提供人道援助的一周年。
据公民团体透露,台湾不仅在运动初期就最早开始救援港人,
还很有可能是收容全球最多香港政治难民的地方。
而台湾援港两年后,台港官方互动近乎断绝,香港情势仍急剧恶化。
山雨欲来,台湾还能如何继续援助港人?
7月,对家辉(化名)的台湾本地同学来说,意味着期末考结束,暑假来临。
但对家辉来说,藏在学生身分之下的流亡港人背景,让他感到这是一个危机四伏、
山雨欲来的日子。
走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家辉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大学生。但同学们并不知道,
两年前的7月1日,他曾参与香港反送中运动最受国际关注的一场占领行动,
即七一占领立法会。
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占领立法机关的社会运动,他与伙伴一同进入,幸而得以
全身而退。
几个月后,他又进入香港理工大学支援抗争,在围城中侥幸逃脱,却从此被不明人士跟踪
,身边战友不断被捕。
此后他来到台湾,两年过去,他在台湾公民团体和陆委会的帮助下,进入台湾的大学就读
,拿到学生居留。看似褪去流亡者身分,但台港局势的每一步变化,都挑动他的神经。
港台相依,唇亡齿寒。家辉非常清楚这一点:
“我们都在同一个帝国的边缘。”
即将到来的7月,适逢中共百年党庆,地缘政治风云变色。
在过去两个月中,国台办与港府多次发声明谴责台湾干预香港事务,
点名陆委会旗下的“台港服务交流办公室”(简称陆委会交流办)援港是
“插手香港事务、支持庇护黑暴势力”。
香港驻台经贸文化办事处在5月18日关闭、清空,台湾驻港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
被迫撤员,台港官方互动几乎断绝。
这个被港府和国台办点名的陆委会交流办成立于一年前港版《国安法》生效之时,
是台湾投入国家资源来人道支援港人的开始
一年过去,截至今年6月28日,香港已有130人因港版《国安法》被捕,包括上周起
陆续被捕的7名香港《苹果日报》高层与主笔。而自2019年以来因反送中被捕的香港人
已超过万人,至少4成是学生。
经济民主连合智库(简称经民连)研究员、流亡港人杂志《如水》编委江旻谚根据私下
网络观察,推断台湾迄今已收容了全球最多的香港政治难民。
而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已有超过7万人离开香港,其中近2万人选择台湾。
家辉与不少在台港人都担心,台港关系动荡,难道真的是因为台湾援助自己和伙伴们?
另一位流亡港人阿峰(化名)则坦言,台海关系如此敏感,像自己这样的流亡港人,
会不会成了北京用来攻击台湾的子弹?
而更重要的是,台港关系未来走向未明,台湾是否还要继续援助香港?
《报导者》在反送中两周年之际,访问多个流亡港人、在台港人团体、曾参与救援港人的
台湾公民团体,以及学者、现任与前陆委会港澳事务官员等,试图为变局下的台港未来厘
清4个问题:
台港关系恶化,反送中运动及台湾援港行动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台湾何以成为收容全球最多香港政治难民的地方?
台湾援港两年,进展如何,又面临哪些限制与瓶颈?
台湾如何面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新一批香港流亡者?又如何看待已在台生活的流亡者?
反送中运动及台湾援港,戳中北京敏感神经
6月20日,位于香港金钟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7名人员因签证到期返台,
起因是港府自2018年7月起,多次要求台湾驻港人员签署“一中承诺书”,否则就不核发
及续签工作签证。
至此,台湾驻香港的官方机构陷入比港英时期台湾驻港的半官方机构“中华旅行社”
更尴尬的局面,仅剩一名公务员──经济部驻港代表倪伯嘉在港,且7月底签证也会到期。
对于事情演变至此的原因,陆委会、港府及国台办有两套完全不同的说法,而台湾援港的
角色成为焦点。
陆委会6月21日特别召开记者会说:“声援港人民主自由,不应成为对台政治打压的借口
”。声明说,台湾援港一是民主国家应有之义,二是《港澳关系条例》的规定,
且从未介入香港内部事务。
这一表态是回应5月21日香港驻台经贸文办关闭后,香港政府的声明。港府当日宣布暂时
关闭位于台北信义区的香港驻台经贸文办,原因是“台方多次粗暴干预香港事务”,
点名台湾推出“援港专案”并设立陆委会交流办,
“为暴力示威者及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人提供支援”。
到了6月20日与21日,北京国台办又两次发声明支持香港政府做法。
台港官方隔空交手,学者:背后是北京战狼外交
回顾台湾援助香港的过程,早在2019年6到7月,反送中运动初期,台湾民间团体
就不断接到来自香港抗争者的求援。
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台湾虽然没有像欧美大国一样制裁香港,但却是全世界最早提出
人道救援港人。当年8月12日,反送中运动甫发生两个月,当时的民进党党部发言人李问
就引述总统蔡英文指示,表示会以人道救援的方式给港人个案上的协助。
台湾人权促进会副会长王曦说,港人寻求援助的需求两年来从未停止过,
即使在台湾因为疫情而封关之后,仍持续有港人来询问。
台权会、经济民主连合、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等公民团体组建民间支援网络,
从2019到2020年7月,撑起了台湾安置流亡港人第一阶段的工作。
到2020年6月18日,陆委会公布“香港人道援助关怀行动专案”,7月1日陆委会交流办
正式营运,全面接手了民团协助的流亡港人个案,台湾援港正式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救援刚满一年,台港关系就恶化至此。从港府与国台办的声明来看,
台湾援助参与反送中运动的港人,戳中了北京的敏感神经,似是台港关系恶化
的直接原因。
不过,曾在1990年代参与制定台湾《港澳关系条例》的学者翁松燃说,眼下的局面背后,
其实是北京“战狼外交”的延续,操纵台港间关系。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过,
曾担任港英政府及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兼任顾问,也曾是台湾陆委会港澳研究小组委员。
他的多篇著作都记录了,早在反送中运动和台湾援助港人之前,这种北京插手台港
互设机构的现象就屡次发生,包括1995年时任“中华旅行社”总经理的
台湾驻港代表黎昌意被限期出境,就是因为港英政府受到了北京的压力。
他以书面回复《报导者》询问,指出如今台海局势紧张,而香港更是“面目大变”,
局面堪忧。
地理、文化、政治上的近因,让台湾收容最多香港政治难民
经济民主连合研究员江旻谚推断,台湾迄今已收容了全球最多的香港政治难民。
综合多个民间团体的说法,台湾民团也很有可能是全球最早援助流亡港人的海外团体。
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的两起香港抗争者偷渡事件,都与台湾直接相关,
包括“高雄5人案”和“12港人案”。
2020年7月18日,5名香港人经东沙岛偷渡到台湾,在高雄上岸后被当地海巡扣留并安置,
今年1月已证实到达美国寻求政治庇护。
同年8月23日,12名香港人由香港海岸出发,本拟偷渡至台湾,却在经过南海海域时
被中国海警截获,羁押于深圳,判刑7个月到3年。
江旻谚也是流亡港人杂志《如水》编委,与各国流亡港人保持联络。
他分析认为:“对香港来说,台湾确实在地理上、文化上很近,好像期待庇护成为
大家心里的一个前提。”
另外,“因为政府那时候反应很快,所以来的人也很多。”
此外,在情感上,他发现不少流亡港人都觉得台湾是最亲近的外国。
“多多少少大家都来过台湾,都认识一些关心香港的台湾人,台湾就变成
大家在海外的交集。”
“当大家没办法回到香港的时候,台湾反而变成大家还可以回来的地方。”
而对台湾社会来说,“香港被中国打压的那个距离感也很近”,他说。
陆委会自2019年起多次对台湾民众展开民调,结果显示超过6成台湾民众持续认同台湾政府
支持香港民主自由。
这种支持度直到今年3月的最近一次民调,甚至超过了75%。
而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则显示,2020年12月,台湾民众支持香港抗争的比例为
66.9%,甚至比2019年12月的59.29%更高,虽然香港反送中运动的街头抗争几乎已停止,
但台湾民意对香港抗争的支持有增无减。
此外,在中研院的民调中,近半台湾民众支持为香港抗争者提供政治庇护。
民意支持度高,民间团体援助早,政府也很早提出人道救援的意志,
多重因素令香港抗争者愿意相信台湾,依靠台湾。
年轻流亡者,现实选择有限
此外,也有现实的原因。台权会副主席王曦透露,来台湾的流亡港人通常没有太多积蓄,
年轻人很多,也有未成年人。因为台湾生活成本相对其他国家较低,语言和文化
与香港接近,没有较好资本的年轻抗争者通常选择很少,就会来到台湾。
以流亡港人阿峰为例,他在港时是从事基层劳动的蓝领阶层,英文不好,存款也很有限。
他自2014年雨伞运动开始参与社运,到2019年反送中,因为在抗争现场踪迹泄露,
一度被港警上门拘捕。比起欧美国家完全使用另一种语言,他觉得台湾起码可以用
中文沟通,大家都用繁体字,相对容易适应。
“台湾是最适合我的地方,我没有什么选择空间,没什么好想。”
在通过审查后,他和另一位流亡港人家辉都得到了基本的生活援助,在办手机、租屋时遇
到没有居留证的问题,也有公私协力帮忙解决。
家辉说,刚来台湾时,台湾提供了许多“很细微但是很重要的帮助”。
例如他申请学校时,学校不清楚他的情况,要他回香港做学历公证,也是台湾民间团体
帮他找到相关部会,帮忙跟学校说明。
冬天寒流很冷,许多港人也捐衣服到台湾民团,让他可以拿来御寒。
两年救援,进展与瓶颈何在?
民间第一阶段救援,政府第二阶段接力,台湾援港两年,已发展出一套通用的流程。
据《报导者》采访民间援港经验,去年(2020)7月陆委会成立交流办后,交流办会
协助流亡港人循就学与就业两种方式取得台湾的居留身分。
依《港澳条例》第18条与《港澳条例》施行细则第25条,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
受有紧急危害的香港人,应报请行政院专案处理。
而在最近两年的流亡港人援助中,这个专案就是去年提出的“香港人道援助关怀行动专案”。
在现行流程中,流亡港人通过专案审查后,若选择就学,他的后续安置就和普通港生
在台就读、毕业工作一样。
依《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第16及29条、《就业服务法》
第46条规定,港生毕业后若想要留台定居,需要找到一份雇主营业额超过新台币1,000万元
或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的工作,连续居留满5年,且月收入要达到基本工资的两倍(注)。
若港人通过专案审查后,因各种原因无法就学,陆委会交流办会建议及协助他就业,
虽然还未拿到居留证,但可由交流办豁免一些必要条件,令雇主仍可合法地聘用他。
但这种特殊例外情形,需要流亡港人自行向雇主说明,为什么他只有停留身分
而没有居留证,却也可以合法找工作?
为什么雇主可以合法地聘请他?雇主会有疑虑。若他顺利找到工作,在雇主的协助下
申请到工作居留证,交流办也会定期追踪关怀。
但是,依台湾现行法例,直接以工作身分居留的港人,几乎无法取得台湾定居身分及护照
,只要工作暂停就有可能限时离境,也就是无法长期留在台湾。
阿峰与家辉都是专案审查通过的流亡港人,两人不同的是,家辉就学,而阿峰则因为是
蓝领阶层,没有足够学历申请大学,而只能就业。家辉有了学生身分可以打工,
但工读规定每周只能打工20小时,赚学费仍有困难。而阿峰因为不知道要怎么向雇主说明
自己流亡者的身分,无法找到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居留证。他说:
“我们都很希望自力更生,不要一直用台湾社会的资源。”
江旻谚透露,交流办目前并不会给专案审查通过的港人书面的行政处分。
所谓书面行政处分,就是指“政府给你一张纸,上面明确的告诉你,你已经通过了专案
的审查”。
因为没有这样的书面文件,只有政府口头允诺,对一般就业市场上的雇主来说,
会很疑虑到底用什么程序聘请没有居留证的流亡港人,增加他们找工作的难度。
“现在这样,就算交流办告诉他说通过专案了,他也不敢出去找工作,或是只能依靠
交流办的人力去帮他跟雇主一再沟通、说明。”
此外,在现行机制下,就算流亡港人找到工作,拿到工作居留的身分,
也没有合法途径可以拿到台湾身分证。
“因为现在台湾没有难民身分的认定(台湾没有《难民法》),工作居留的人,
明明政府已经认定他有政治风险,可是他却没办法在台湾拿到身分证,没办法在这里
安定下来,”江旻谚说。
这些细节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陆委会交流办虽然以专案审查形式,
在初期给流亡港人提供援助和辅导,但最终还是不做正式的政治难民认定,而是引导
他们走回一条普通港人移民的路。
包括台湾人权促进会、经民连在内的多个民团认为,现行的庇护流程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港澳条例》18条的施行细则只有简单一句“应报请行政院专案处理”。
而专案究竟如何处理,却全是行政认定,没有具体的法制化的流程。
民团在去年就曾提出《港澳条例》第18条施行细则的修正草案,草案内容就包括建议
给予书面的行政处分等。
最根本的一条是,民间的施行细则修正草案建议:
“因持特定政治意见,有具体事实足认返回香港、澳门,其生命、身体或个人自由
有遭受迫害之具体危险者,经大陆委员会报请行政院核定后,
依‘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许可办法’第16条第11款给予居留许可。”
若按照这条法例条款,居留事由为政治因素来台的港人,连续居留满2年且每年在台湾居
住270日以上,原本就得申请在台湾定居(注)。
民间所倡议的庇护港人流程与现行流程,最根本差别就是明示流亡港人的政治难民身分,
因此会比循就学或就业的普通移民路径,要更快取得台湾居留和定居。
不修法、不给“政治难民”,暴露台湾最大难处
但民间草案提出一年,政府并没有修法。政务委员、也是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向
《报导者》解释不修法的原因:
“《港澳条例》的规定是比较概括,但概括有个好处,是比较有弹性。在这个弹性底下
我们有足够的法源来处理这个专案。”
此外,他也认为在应用专案的过程里,
“没有特别的窒碍之处,或许没办法尽善尽美,但是有办法提供基本的协助”。
他说,如果确实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就再滚动性检讨是否有这个必要。
至于民团提出的流亡港人工作居留无法定居台湾问题,他回应指,相关单位就港澳居民
的居留定居制度有在判定检讨中,若是特定专业人才,或许有机会透过6月18日
刚刚三读通过的《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修正案,取得台湾的定居身分。
简而言之,民团提出庇护法制化,然而政府仍倾向于继续用就学、就业等普通移民方式
来安置流亡港人。江旻谚认为,这暴露了台湾援港的最大限制,也就是地缘政治因素。
“台湾在地缘政治上的筹码不多,如果直接更动法制,会牵动中国的态度,整体社会氛围
都有一种需要步步为营的感觉,这阻碍了庇护法制化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家辉与阿峰都说,自己完全能够体谅台湾政府的难处。
家辉在来台之后仍有被人跟踪,也知道林荣基开书店被淋红漆、流亡港人餐厅保护伞
被泼粪事件,
“台湾的中国因素很明显,我心知肚明。只是我知道,台湾可以守的地方多过香港。”
阿峰则说:“我明白台湾政府其实很难做,又要帮,又要找到一个最平衡的位置,
真的很难。如果摆明车马帮香港,中国最兴讲你煽动分裂之类的。”
他觉得台湾政府已尽力帮忙,自己可能半年一年才能脱离到没有工作的状态,
“但始终我们不是台湾的人,没可能到了台湾就要求人家的政府帮我们一条龙
处理所有事。”
但他也希望可以尽快工作,“我们自己有手有脚,如果程序可以让我们更快可以
自力更生就更好了,因为我们也不希望一直用台湾的资源。”
“我们不想因为流亡问题而给台湾带来更多的麻烦,”家辉说。
前有《苹果日报》被关,后有“锁港条例”,援港下一步怎么走?
香港情势恶化从未停止,6月份《苹果日报》因政治因素被关闭后,8月1日,
香港还会开始实施《入境条例》修订草案。这个草案在今年4月28日通过,
赋予香港入境处处长任意限制任何港人离境的权力,
“指示某运输工具可或不可运载某乘客”。
香港民间担忧,入境处处长可以禁止任何一个香港人搭飞机,形容是“锁港条例”。
台权会副会长王曦说,“如果最坏的情况真的发生,香港人可以自由移动的时间,
可能就是在8月1日之前。”
家辉说,疫情挡住了一部分想来台湾的流亡港人,但不代表这些人以后都不会来,
“现在只是第一批,2020年的疫情封关把来台流亡的人潮斩开了。”
“大家都见到香港情况每况愈下,因为受到政治迫害而需要寻求庇护的人只会愈来愈多,
当中一定会有人来台湾。”家辉说。
而循普通移民方式来到台湾的港人,也仍在持续增长。
2020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的民调显示,港人最青睐的三大移民目的地,
分别是加拿大、澳洲和台湾。
即使在疫情下,2020年仍有12,389名港人申请来台居留或定居。
家辉希望陆委会交流办可以持续存在,继续援助港人。他认为,
“交流办的存在可以提高台湾政府处理这些来台港人的效率,可以管理这些人的档案,
即使之后他们慢慢变成拿学生居留、工作居留,有任何事情你还是可以透过档案
来找到他。不然他们就像幽灵人口一样,你会愈来愈难知道他从前是怎么进来的。”
他也认同要对申请庇护者进行国安审查,防止渗透,
“如果交流办持续存在,有经验的人会比较知道怎么分辨和审查这一类的香港人”。
他入学后,修读关于政治的课程,阅读许多中港台政治书籍,希望今后能以研究
香港民主化为志向,从海外贡献香港的运动,也回馈台湾的帮助。
“我只能装备自己,more than 一个流亡者。因为我了解这个流亡群体独有的一些情况
,又了解香港,我可以让台湾社会对香港议题有更多理解,有更多的社会沟通。”
跟海外的香港公民社会建立关系
香港边城青年、台湾香港协会等在台港人组织,也因为持续增加的在台港人数量,
而在过去两年中快速成型。香港边城青年执委Sky(化名)希望,可以整理在台港人
的状况,暂时替代已经关闭的香港驻台湾经贸文办,从民间角度来跟台湾政府沟通。
台湾香港协会则计划在疫情后举办香港文化周,并发起岛屿连侬计画,
在10月1日中国国庆日当天集会展出,长远还希望成立香港故事馆,
向台湾人介绍香港的民主运动概况等。
“台港官方关系几乎断绝了,但民间的交流不能断绝,”台湾香港协会理事长桑普说。
面对援港下一阶段,江旻谚认为,台港关系巨变,台湾应该“跟新的香港建立关系”,
也就是跟在海外的香港公民社会建立关系。
“这些在台港人会成为我们在香港公民社会的重要盟友,未来也会投票给亲民主的政党
,因为他们经历过被中国欺负的很直接的经验。”
而另一个面向,则是让港人来承接港人。
“他们不只是养活自己而已,他们可以透过同乡会的网络,自己去支持新来的香港人,
帮我们的政府分担。”
“过去台湾人在海外也是这样。当时在美国和日本,美国人和日本人给我们的机会,
我们现在只是给香港人这个机会而已,” 江旻谚说。
港版《国安法》变局之下,陆委会:继续援港,但做最坏准备
至于新形势下,台湾是否会重新检视香港的地位,乃至于修订《港澳条例》?
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对《报导者》说:“台港关系出现这种重大变局,要做好各种
最坏情况的准备。是有一些备案在讨论的,在持续观察。”
在港版《国安法》之下,就连在港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的香港雇员,未来也可能面临
风险,需要来台。
邱垂正坦言,港籍雇员会担心,会不会因为帮台湾的办事处工作,就有触及港版
《国安法》的风险,
“因为《国安法》任意架空《基本法》对民众权益的保障,它认为你有就有。”
21日后,《报导者》尝试致电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一名香港男性雇员在电话中语带沉重
:“虽然代理主任已经回台,但我们会继续工作,努力坚持到最后,工作到最后一天。”
6月24日,香港《苹果日报》出版26年来最后一期报纸,100万份全数售空。
3日后,报纸前主笔、英文版执行总编辑冯伟光(笔名卢峯)在香港机场准备离境时,
被警方拘捕,理由是“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
成为过去一周内,《苹果日报》被捕的第7人。
有民间团体透露,已经接到香港传媒界人士询问来台申请政治庇护的可能。
随着七一临近,香港三个民间团体已向香港警方申请举办七一游行,
而过去17年来的主办方民阵召集人陈皓桓此刻已在狱中。
香港抗争未完,而总统府发言人已表示台湾会继续进行援港专案,也会随情势变化,
进行动态调整。
反送中两周年之际,台湾援港即将在台港关系前路未明的敏感时期,进入下一阶段。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tinyurl.com/2e7jzdud
6.备注:
这应该是目前最详细的报导之一,但以八卦版目前的风气,
会有人认真读完再推文回应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