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报导者
好读: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pcr-backlog-problem
2.记者署名:
文字:严文廷/孔德廉
摄影:马雨辰/陈晓威/郑宇辰
设计:江世民
3.完整新闻标题:
停止校正回归、以快筛减轻采检量能后,确诊通报塞车问题解决了吗?
4.完整新闻内文:
5月22日,疫情指挥中心首度因通报程序“塞车”,自此每日疫情补登数百例的“校正
回归”展开,一路校正到6月7日、补登2,907例。为解决病例通报塞车问题,指挥中心
除简化报告登打项目、鼓励实验室添购高通量PCR(核酸检测)设备扩增量能,也默默
在疫情非热区中将快筛列确诊工具,快筛阴性即可结案,让PCR实验室“降载”。
然而,5月29日指挥中心公布的PCR筛检量能全开每日可达5万多件,但在双北疫情最严
峻时,送检也仅2万多件,检验量理论上并未不足,为何仍“校正”了足足17天之久?
《报导者》访问多位第一线的医检师和公会,找出背后关键问题:实验室资源未有效
调度,北部验到手软、南部提早下班;数位政委唐凤神救援改善通报系统,却只改了
一半,实验室资讯管理系统(LIMS)速度快了、但却与法定传染病通报系统(IDA)无
法连动,结果仍需靠人力手动上传。
6月15日指挥中心公布最新广筛策略,将采购快速PCR检验仪并分散到各地,是否真是
解方?一线医检的忧虑又在哪里?
6月4日傍晚5点,国内疫情仍处于高峰之际,嘉义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检验科主任高智
雄接受《报导者》访问前所传的讯息:
“下班了,我们今天操作150件PCR检验,使用高通量PCR(指高通量检验仪)准时下班
。”
圣马尔定医院检验科填报给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的PCR量能,24小时不睡觉可以完成
1,200件,8小时正常上班可以完成400件,加小夜班可以800件,但由于南部检验人数
比北部少很多,过去两周,指挥中心每天平均仅收到100件左右,这是南部检验科的日
常。
反观台北市剥皮寮快筛站,一直是疫情热区,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得顶住30多度的高
温,每天在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风的状态下,应对300多个高风险个案。
北塞车南冷清,检验量能“不患寡而患不均”
https://reurl.cc/LbNL7K
检测能量的问题在于分配不均,而非量能不足。此为医检师在负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柜(BSC)中处理整批的COVID-19检体:核对检体资料、注入试剂等作业。(摄影/陈
晓威)
社区感染曝露台湾检验总量能不足问题后,指挥中心在5月26日修改COVID-19个案通报
与送验流程,PCR检验阳性确诊仍保留,但新增一种情境“先做快筛”,只要快筛阴性
就结案,不需要进入法定传染病通报系统(IDA),指挥中心承认“PCR不是唯一工具
,必须增加快筛来分流”。
在快速分流受病毒感染者的快筛程序中,除了负责采检的医师,医检师的角色则更为
吃重,因为半小时内,他们就得透过抗原检测迅速判读阳性与否,作为后续感染控制
机制启动的关键。
“整天下来,外湿内干。太热了,兔宝宝装里前胸湿到后背,汗流太多根本不想尿尿
,也没机会喝水,”一名被派驻万华剥皮寮快筛站支援的医检师泰德(化名)如此形
容。
不仅位居前线的医检师整天浸泡在汗水中,处理后端PCR的医检师们更是一刻也不得闲
,根据台湾医事检验产业工会公布数据显示,疫情爆发期间,每天的送验数都维持在
两万件以上,且大幅度集中在双北地区,导致检体量超过负荷。
一位任职于北部大型医院的医检师陈萱(化名)就指出,她任职的医院采用较先进的
全自动即时PCR分析仪,原本费工费时的手工核酸萃取可全部交由机器处理,但一个批
次只能放入94支检体,一次检验也要将近3小时,8小时能完成超过300件的PCR检测,
这已经是不错的效率了,但一天上千件的检体像潮水涌进来,检体全都要排队等候上
机,阳性报告也无法如期完成。
这些难以消化的负荷,成为指挥中心公布的“校正回归”,直到6月6日才清完累积的
塞车数量。
而校正回归的公布,则让医检人员面对量能和效率不足的质疑。医检师公会全国联合
会(简称医检师公会全联会)常务监事高智雄指出:“北部塞爆,南部却英雄无用武
之地,别说区域联防,连最基本的分配量能都没做好;但一句检验量能不够,把医检
师打入地狱,好像千错万错都是我们效率不好。”
调整PCR通报送验流程与策略,改善有限
https://reurl.cc/DgmL36
壹电视确诊个案死亡引发群聚风险,台北市政府派出行动快筛队进行采检。(摄影/
郑宇辰)
5月29日指挥中心公布的指定检验机构145家,量能全开每日达5万1,744件(截至6月10
日为166家,每日最高达8万307件),高智雄分析,这数字是24小时三班制不断电的最
大极限。正常来说,除了长庚这种医学中心会有三班轮流之外,其余大概都是8小时或
16小时,8小时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加班赶工是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二,怎么算都有
3万以上;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每天PCR送检2万多件,理论上加班应该还可应付,但却
发生大塞车,“答案很清楚,问题根本不在检验量能。”也就是说,若南北各区的检
验量能可以常态性的互相支援,就不会发生塞车问题。
不过,指挥中心至今的决策,是以检验能量塞爆导致校正回归为由,除了祭出各种措
施,包括简化报告登打项目、鼓励实验室添购高通量PCR设备扩增量能,更默默地改变
PCR确诊的通报送验流程,调整过去坚持所有通报案件都要使用PCR检验的做法,特别
纳入快筛阴性可以就此结案,不必再做PCR检验,以降低送往实验等待做PCR的数量。
COVID-19个案通报与送检验新流程,纳入快筛阴性就结案:
https://infogram.com/1ppmnjd0l53n0rtrd17gl30x1kbz2eq7zkl
苗栗京元电子爆发移工群聚感染成为首个指标,指挥中心成立前进指挥所后,针对厂
内7,300名员工进行快筛,不具名的医检师透露,这次由桃园敏盛医院支援70人的采检
队,分成18条线3天内同时快筛与采检完毕,快筛阳性个案检体汇整后,送至敏盛高通
量PCR实验室检验,晚间11时送到桃园,清晨4时就完成报告,速度能够这么快就是因
为并非所有人都做PCR,而是只有操作快筛阳性个案。
台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徐丞志认为,以目前社区感染多点爆发的状态下,再坚持使用
PCR做为唯一的工具,单一区域的检验能量负荷太大,校正回归的出现就是证明这一点
,而指挥中心公布的通报新流程中,确实把快筛当作分流工具,等于是指挥官陈时中
已经默认与接受,去年(2020)外界一直鼓吹必须以快筛分流的建议,“这样的转弯
是对的,尤其面对可能的社区感染热区内快筛,能保全PCR量能不被大量的检体挤爆。
”
不过也有例外。高智雄指出,台大医院在万华社区感染爆发之际,出现工务室10人确
诊,台大医院就先针对8,000多人快筛,再全院进行PCR检测,最后确认没有医护确诊
,这是风险管理的一环,毕竟医院不容许遗漏任何一个快筛伪阴性。
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证实,确实因为社区感染后,指挥中心针对通报与送验流程有
做改变,不再只依赖PCR的检测,主要是针对非热区或盛行率低的区域,如果快筛阴性
,就会直接排除,不会再通报,例如各县市政府设置的快筛站;但如果是高风险的区
域,例如近日发生的壹电视案,属于专案就会既做快筛也做PCR并通报。
仍未解决的系统问题:检验结果无法即时连动,还需人工通知卫生局
https://reurl.cc/a918L9
透过高通量PCR检测仪器,可以大幅提升检测量能。(摄影/陈晓威)
如果总体检验能量不是问题,那究竟为什么5月中旬、疫情爆发初期会出现通报塞车?
陈萱指出,检体做完要发报告,将报告一次上传到实验室资讯管理系统(LIMS)上,
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常常发生当机、上传失败、资料不符或是转圈圈等待中的窘
境,光上传就要耗费近一个小时。
数位政委唐凤与健保署、疾管署、行政院资安处等单位出马针对LIMS进行调整,从台
中荣总开始试行,5月28日后,不少一线医检师发现最为人诟病的上传系统得到改善,
除了登录项目从28项缩短为8项,本来一小时的上传时间也顺利缩短到十多分钟,让作
业时间得以有效缩短。
只是这样问题就得以通盘解决了吗?
仔细分析每日确诊数与校正回归状况,我们发现5月28日之后确实有减少,但6月2日起
校正回归数又达到177例,3日更有219例,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在记者
会上也坦言,6月起又出现个案开始累积的状况,正积极地介入辅导检验机构,检视哪
边有问题。
医检师公会全联会指出,唐凤确实改善LIMS系统容易当机无法成功上传报告的问题,
但实际操作后却发现,LIMS与法定传染病通报系统(IDA)竟然无法连动,导致PCR检
验阳性确诊后,医检师必须用电话或LINE通知卫生局人员,以手动的方式从“疑似新
冠病毒感染”改为“确诊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但双北的卫生局人员非常忙碌,通
常是已读不回或未读未回,通常会延误一天,而卫福部昆阳实验室就会认定LIMS与IDA
两系统资料有出入而暂缓判定确诊,这样前后就耽搁至少两天。
反观南部因为个案数少,当真正有PCR阳性确诊个案时,LIMS与IDA也会有资料不一致
的状况,但通常立即通报地方卫生局疾管科,就可用人工方式进入IDA将疑似改为确诊
,所以中南部的确诊几乎没有延迟的问题,而在疫调与匡列上也可即时行动。
高智雄认为,如果当天确诊只是把前三天的通报确诊数统计,他对于统计方式没意见
,要这样回避校正回归也可以接受,但改善LIMS与IDA两系统连动问题,并让地方卫生
局尽早疫调匡列避免再扩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通报流程哪里已改善?哪里仍耗时?
https://infogram.com/1p5l106q6xv16eap50er5e1n02t3lkwpddy
卫福部以“扣补助”要求24小时上传报告,医检师基层感觉“背黑锅”
5月28日卫福部次长石崇良的一纸命令,更是直接针对PCR而来。卫福部要求从6月1日
起,各大医院必须将快筛阳性PCR的报告在24小时内上传,一周缓冲后,6月7日以后如
果还是做不到,就不予给付每件3,000元的公费检验补助。
对于这样的政策调整,激起不少基层的怒火。陈萱就认为,为了确保正确和效率,医
检师都会在检验报告时效(Turnaround-time, TAT)的期限内尽速完成报告,但遇到
检体爆量,超过24小时的状况难以避免,若因为这样没拿到应有的薪资,真的很难接
受。
医事检验产业工会发言人凃昀吰则进一步分析到,医院要营运,多半还是有成本考量
,而检验部门向来是营收的重点,其中又以高收费的自费检验项目居多。疫情下,医
院一般门诊少、检验数也大幅下降,为维持收入不坠,自然会尽可能地涉入各种检验
服务;此时公费筛检、尤其是PCR的部分可能就会遭到排挤,甚至拖慢报告上传速度。
“因此卫福部的做法,其实是变相强迫医院优先做公费PCR筛检阳性的部分,钱是最大
的诱因。但这样的做法也等于在告诉医检师们,24小时没做完报告,就别想拿到3,000
元公费补助中的三分之一,自然让人错愕,”凃昀吰解释。
高智雄特别补充说明,医院内的检验科是指定检验机构,疫情升温下,以圣马尔定医
院为例,限缩民众自费PCR检验到限量10个(有特殊重要出国需求者),并未为了高收
费的自费检验项目,将防疫通报PCR检验延迟。
检验能量7月底将达每日15万件,公会:做好区域调度才是重点
https://reurl.cc/EnGLQ1
圣马尔定医院检验科人员除了忙于处理全院各项一般检体,也要协助检验院内外送来
的高风险检体。(摄影/陈晓威)
指挥中心在校正回归时端出补助办法,以每家500万元为上限,补助指定机构采购高通
量检验仪,希望进一步扩大检验量能。如今,指挥中心指定的检验机构已从5月初的
141家增加至166家,根据医检师公会全联会统计,7月底前各个检验机构高通量检验仪
陆续装机完成后,24小时不断电的最大检验量能可以达到每日15万件,就算是只做8小
时也有5万件以上。
苗栗电子厂群聚案在6月11与12日两天采检4,948人,并将检体全数送往台北荣总,12
日午夜以前就完成所有PCR报告,这是从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台湾最大的单一检验量。
高智雄直言,北荣以每小时一班车的速度,专车将检体从苗栗直送北荣实验室,两天
可以完成近5,000件;单一医学中心就可以做到这样,更证明检验量能始终不是问题点
,怎么做到有效率的配送才是关键。
高智雄分析,双北PCR检验一直都在高峰,虽然检验机构有责任区的划分,但遭遇像万
华这种大规模社区感染时,必须跨区支援,将采集的检体依疾管署规范的感染性物质
P650包装,即使从1.2公尺高处掉落也不会泄漏,就可以托运,几小时内抵达南部的检
验实验室。
医事检验师公会全联会也以一封给总统的公开信,呼吁指挥中心应掌握检验机构检验
量能状况,即时因应疫情变化,并效仿紧急医疗应变中心(EOC)的做法,建立“区域
医疗网指定检验机构支援系统”,让各区的检验量能能够互相支援。
“检体动,病人不动、实验室不动、医检师不动”是最有效率的方式,高智雄认为,
过去这段时间也有人建议组成筛检队,以货柜车拖着行动P2实验室到热区进行PCR,但
其实台湾很小、交通很便利,即使发生在东部,采检完只要包装好托运,几个小时就
能到实验室,有熟练的医检师与安全的感控环境,反观货柜车可能要多花好几个小时
才能抵达现场。
持续滚动检讨修正,让“防疫之眼”专心检验
不过,医事检验产业工会理事长吴进兴指出,国内持有医检师执照的人数约2万4,000
人,但工时过长加上薪资偏低,实际执业仅9,000多人,仅占4成多。
高智雄因而建议,招募大批民间诊所医师进行采检、改善卫福部双系统连动问题、让
医检师全力执行PCR,将目前至少要2到3天的作业时间再缩短,让地方卫生局能在第一
时间针对阳性确诊者的接触者进行匡列,才能在疫苗大量接种前控制疫情。他最近看
到有后来才被判定阳性的个案曾跑去捐血,还有死亡后才被判定是阳性,这些都是可
以避免的事,也让社区承担非常大的风险。
6月15日指挥中心宣布广筛策略,将分成居家采检、社区快筛与企业快筛等三种广筛,
快筛阳性就进入社区筛检站,并添购50台罗氏快速PCR检验仪,虽然每次只能单剂,但
每次20分钟就能取得结果,陈时中说明,要让可能的阳性尽速确诊并被后送,提早启
动疫调匡列。高智雄表示,这是很高明的战术,指挥中心有听进实务上的声音,让社
区筛检后的PCR确诊工作现场处理,不会挤压到医院的检验量能,让医院的医检师不用
分心处理社区筛检的额外案件,专心把院内检验量能守好。
但这是一场长期作战,目前还看不到尽头。凃昀吰因此建议,中短期目标上,政府或
许可以统合各县市有能力支援的学术单位,与可上前线的未执业医检师做串连;若疫
情再度爆发,便可动员这些医检人力进驻机构来快速应对检验需求。如此才有办法让
这些素有“防疫之眼”之称的检验人员不再因为疲乏而睁不开眼,彻底解决医检师面
临的问题。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pcr-backlog-problem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