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香港反送中两周年:运动穷途下的消音与

楼主: qazsedcft ( 蛋包饭 )   2021-06-15 06:57:23
1.媒体来源:
报导者
2.记者署名:
文字 金蕊 刘致昕
摄影 陈朗熹
3.完整新闻标题:
香港反送中两周年:运动穷途下的消音与抵抗
4.完整新闻内文:
https://i.imgur.com/q2rsYgA.jpg
(摄影/陈朗熹)
反送中运动迎来两周年时刻,港警祭出“预防式羁押”等招数,欲使城市噤言消声。面对愈
来愈紧缩的国安红线,仍有年轻人站出来摆街站:“就算有风险,总会有硕果仅存的空间,
在黑暗中寻找一片光。”
香港反送中运动踏入两周年。两年前的6月12日,香港政府把《逃犯条例》(又称送中条例
)的修订推上立法会二读,上万人包围立法会和平示威,要求撤回修例,但警方首次对民众
发出催泪弹。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反送中运动的标志性纪念日这一天,有网民发起在铜锣湾街
头“流水式”再聚,据港媒引述消息指出,警方共派出逾千警力在旺角及铜锣湾戒备,香港
整天阴云密布。而今天也是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刑满出狱的日子,她离开惩教所,全程没有
发言。香港日益肃杀的气氛,照见着这个城市的失声。
两年前的6月9日,是全港反送中抗争的起点。6月9日103万港人上街大游行,反对《逃犯条
例》修订草案,当晚在立法会周围爆发警民冲突,是反送中运动第一次爆发冲突事件,而港
府仍在深夜11点宣布将在3日后二读。6月12日,运动升温,数以万计示威者聚集于金钟夏悫
道及龙和道一带,演变成自2014年雨伞运动后第二次的大型占领运动,上万人包围立法会示
威,警方派出防暴警察戒备,在立法会外与示威者对峙。最终,立法会无法开议,而在当天
下午近4时时开始爆发警民冲突,警方清场期间发射逾240枚催泪弹,逾80人受伤。特首林郑
月娥及警方随后将612示威定义为“暴动”。
反送中两周年纪念活动遭打压,上千名警力街头戒备
https://i.imgur.com/B61ZfO4.jpg
612两周年,港警到铜锣湾崇光百货封街,预防人们聚集。(摄影/陈朗熹)
612大冲突两周年的这天,有部分网民发起在铜锣湾街头“流水式”再聚,逾千警力自下午
起在旺角及铜锣湾街头戒备。据现场所见,大量警察布防在经常有街站进行的旺角东行人天
桥上,数十架警车在弥敦道上巡逻,而旺角闹市街头的部分栏杆,更被警方以封条围起。至
于铜锣湾地标崇光百货门外、以往香港人大游行必经之处,则有警方不停广播录音提醒市民
限聚令罚则。
香港警方则在社交媒体表示,今午约4时,旺角登打士街近花园街有数名黑衣人用垃圾桶和
杂物堵路,造成现场交通一度挤塞,警方到场“清理路障”。但晚间仍有数位岭南大学学生
会成员在旺角摆街站,手持着“We Shall Never Surrender”(我们永不投降)的标语,试
图在政府全面的压制中表达反抗决心。
早在数天前,多个团体的反送中纪念活动即遭执法人员打压。学生组织“贤学思政”发言人
王逸战曾向香港媒体表示,计划在旺角摆设“身土不二、烽烟再起”的街站来纪念612,随
后王逸战就在11日早上在住所被警察以涉嫌“宣传及公布未经批准集结”为名被拘捕。这是
王逸战继六四32周年在旺角摆街站后,第二度被警方拘捕。
曾参与612活动的中学老师杨子俊,当日被催泪弹击中受伤,那时他在示威现场与警察对峙
,突然催泪弹从几十米以外射来,击中他的右眼,该眼视力只余下2.5%至5%,等同失明。被
媒体称作“爆眼老师”的杨子俊在接受《报导者》采访时回忆起两年前的这一天:“那天很
悲壮,还没有什么装备,纯粹靠人多、靠我们的意志,成功争取到暂时搁置立法会会议,阻
止条例修订二读。”
过去他曾公开以“抗争伤者”身分发声,但今年他不再上街,平淡地留在家中撰写6 月12日
停止更新Facebook粉丝专页的道别帖子,他也表示往后也将不再接受媒体访问,并停止参与
社运相关的活动。
今年亦是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刑满出狱的日子。去年周庭因621包围警总案件,承认“煽惑
他人参与未经批淮集结”及“明知而参与未经批淮集结”两项罪名,被判监禁10个月,扣除
三分一刑期后获释。早上约10时,在一片阴风细雨下,周庭被囚车押送出惩教所外,并立刻
登上私家车离开,全程没有发言。支持者从早上8时起,便冒雨赶到现场接送,并有大批传
媒在现场守候,附近有军装警员戒备,拉起橙色封条围起现场人群。周庭乘坐的私家车离开
时,不少“送车师”追赶着叫喊“加油”,最后私家车在警员开路下离开。周庭在下午于自
己的IG上发文:“痛苦的半年零20天,终于完结了。辛苦所有冒雨前来的朋友们”、“接下
来就要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因为身体在这段时间变得太瘦弱了”。
https://i.imgur.com/lP6pFNs.jpg
今天亦是前香港众志成员周庭“621包围警总案”刑满出狱的日子。她穿着印有“You are d
oing so great”字句的白色T恤,由惩教署囚车驶到大榄涌牌坊附近下车,再搭私家车返家
,一路无语。(摄影/陈朗熹)
审查机器动起来:封锁微信上8千多张香港抗争图像,意图重塑历史
后香港《国安法》时代下,香港街头抗争之火稀微,移民潮自1997年回归前夕再起,大批本
土派及抗争派人士流亡海外。目前因犯下运动相关的罪行而被拘捕的人数达10,0260人,共2
,608人遭港府正式检控。
除了将人拘捕,反送中运动自初期开始,各种影像、照片也被有系统地阻挡在中国的社交平
台之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The Citizen Lab)也在今天公开了最新的研究。过去
一段时间,实验室持续把香港抗争图像放在中国的部落格平台“QQ空间”进行测试,由于这
个平台与微信使用的是同一个审查系统,《公民实验室》透过这个测试,来确认香港的抗争
图像是否被审查机制阻挡。
《公民实验室》把2019年6月17日到10月13日间香港反送中运动相关的26,066张图档(归纳
为8,624张不重复图档),放在QQ系统上测试,发现图像都被审查机制挡下,那些图像包括
:街头游行、警民冲突、五大诉求字样,也包括施放催泪弹后民众替孩童擦拭眼泪、美国国
旗、白衣人群组对话截图等。由于QQ和微信使用的是相同审查系统,代表微信使用者也无法
看见这些内容。
参与此项研究的公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诺克尔 (Jeffrey Knockel)解释,图片审查系统包
含了两种审查途径,一是是光学字符辨识(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根据
图像里头含有的关键字来决定是否删除;另一种技术,是将图像与已经建档的“图像黑名单
”进行比对,著名的六四坦克人图像是最经典的案例。
“对于香港抗争图像的审查,比其他我们所追踪过的议题,审查范围更广,”《公民实验室
》副总监尼什哈达(Masashi Crete-Nishihata)告诉《报导者》,这代表中国政府对网络
平台业者施压的力道很强,以及对香港抗争运动资讯的重塑。
诺克尔提醒,这样的图片审查系统,不仅影响微信的中国用户,也影响微信的国际用户。对
中国号码注册的用户来说,不论他们的位置在中国境内或境外,他们在微信及相关平台上可
见的内容,全部被审查机器控制,这8,000多张或与其图像类似的图像,他们都不会见到。
《电影检查条例》生效,未来在港上映的影片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宣布修订《电影检查条例》,于昨日(6月11日)生效,为日
后任何拟定在港上映的电影,划定港版《国安法》下相应的审查规范。
香港曾经是亚洲最著名的电影工业基地,此条例生效后,同时影响了在港上映的中文与外国
电影,条例里明订,检查员在检查拟定上映的影片时,应留意影片中“可能构成危害国家安
全”或“损害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行为”的描绘、刻划和表现,或可被视作“认同、支持
、宣扬、美化、鼓励或煽动”这些行为的内容。条例更赋予检查员权力,如果认为影片“相
当可能”构成国安罪行,及整部影片对观众影响可能危害国安,应得出“不宜上映”结论。
也是在昨天,香港第15届“鲜浪潮国际短片节”其中一部短片《执屋》,迟未获电检处发出
上映核淮证明书,上映遭到腰斩。《执屋》的剧情以反送中运动为背景,是关于“蓝丝”妈
妈与“黄丝”儿子,讲述一段立场不同的母子关系,在儿子遭到警察拘捕后的转变。导演莫
坤菱称电检处至今未曾向她交代下架原因,也强调短片内容着墨于亲情,主力探讨人性,认
为当局影响术创作自由,而外界亦视之为《国安法》下新电检指引推出后的第一个政治审查
案例。
学运穷途下的新本土组织,以纪念展览疗愈“社运创伤”
https://i.imgur.com/sA3f6K4.jpg
本土青年意志成员,左起为罗子维、朱慧盈、张心怡。(摄影/陈朗熹)
面对街头运动消匿、游行屡被禁绝,仍有人试图抵抗。三位大学生罗子维、朱慧盈、张心怡
在5月底成立的新组织“本土青年意志”,于深水埗举办了反送中运动纪念及义卖活动,以
声音装置、相片、物品等,展示运动两年间的时序推移,让香港人重温2019年以来的抗争与
伤痕,巩固及传承历史记忆,同时以柔和的方法连结公民社会,作为后国安法时代下的一点
抵抗。
“当然,在《国安法》后是社运低潮,很多人相继流亡、入狱、有移民潮,大家开始心灰意
冷,但这活动不是想大家回忆过去时,只感受到无力感,而是彼此能在痛苦下彼此扶持,”
朱慧盈表示,社运低潮下,很多香港人都背负创伤情绪,在这次展出活动中,特别设有“交
换物件”部分,观赏者可以放下一件运动相关的纪念品,再取走一件别人的物件。
纵观展示桌及白墙上,人们放下抵挡催泪弹的滤咀口罩、黑衣、雨伞、法庭旁听票;其中,
大堆旁听票更是由一位中年阿姨日复一日,去听取反送中法庭案件拿到的,“想来看的人们
感受到同路人的存在,告诉同路人知道,你们并不是孤单一个。”
此外,场地也设有声音装置,剪辑了林郑月娥拒绝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案的谈话、612警
民冲突声音、中大理大保卫战的枪火声等。观众听完可选取一条不同颜色的丝带,挂在铁框
上,而许多人都选择挂上暗沉的血红色。
https://i.imgur.com/Sz2BQtD.jpg
香港反送中两周年:运动穷途下的消音与抵抗
本土青年意志召集人罗子维接着解释,这次纪念活动想透过“情感”连结公民社会,让同路
人的伤痕能被看见,“香港有一种白色恐怖在弥漫,如果我们只是孤身一人,我们会很害怕
,要用集体才能战胜到这种恐惧。”
其实罗子维自己,曾是香港中文大学本届学生会当选内阁“朔夜”成员,但“朔夜”遭受校
方政治封杀而全体决定总辞。朱慧盈也曾组内阁竞逐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会补选,最后亦因政
治因素被迫退选。这次两人联同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会外务副会长张心怡成立新组织,是有感
反送中运动两年后,香港的学运已走入“穷途末路”,希望开拓空间继续发声。在后国安法
时代,仍坚持以“本土”为组织名称,是很大的风险,但罗子维说仍想本土思潮延续下去。
但他们的展出活动却惹来食物及环境卫生署到场巡查,指3位筹办人涉嫌违反“公众娱乐场
所条例”及“无牌经营娱乐场所”。数名食环署职员对所有展出品进行拍摄,更在现场对创
办人录取警戒口供。朱慧盈无奈道,“我们不可以因为害怕或担心风险,就不去做对的事,
否则当初6月9日不会有100万人大游行,612也不会有人站出来。”
游行、集会被禁绝,那就做“开站师”
https://i.imgur.com/UJxccVj.jpg
刚从中大政治及行政系毕业的袁德智,联同朋友在4月时组织“开站师”活动。今天,他在
旺角行人天桥上,宣传612这一天的历史意义。(摄影/陈朗熹)
“街站已经是从游行和集会数下去,第三种公开的政治行动。现在不能搞游行集会,转搞街
站,这固然是一种妥协,但只要它是公开的活动,就有empower(赋权)群众的过程,”刚
从中大政治及行政系毕业的袁德智说,他联同朋友胡子凯与罗子维,在4月时组织“开站师
”活动。他们每周3次、到不同地点派宣传单张,讲述港版《国安法》、《锁港条例》、六
四历史等议题。612冲突两周年前夕,他们便到旺角行人天桥上,宣传612这一天的历史意义

“我们常说和理非与勇武是抗争分歧,但过了那一天后,我们发现大家各有用处,勇武在前
线,和理非唱圣诗掩护,和理非与勇武有互相理解的时刻,”袁德智形容,两年前的6月12
日,很多香港人愿意罢工罢课到金钟街头,展现抗争决心。
袁德智向《报导者》表示,在《国安法》之下,他们不会直接批评该法,而是透过派宣传单
张,罗列一些事实,例如运动后被捕人数、香港的自由评级指数等。“现在是不停摸索,在
后国安法时代,政治语言应该要如何去述说,还有我们的反抗形态到底是怎样。”
他坦言,现在不能直接冲击红线,但相信“公开”的政治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群众赋权过程
。他指这理念是来自台湾政治学者吴乃德对选举的看法,“同样是一种群众动员的过程,令
群众不太会有孤独感,而不是只留在家中看禁书。”
这一个多月来,他几乎每次摆街站,都会收到市民拿来的矿泉水,也有人走来拥抱跟他说加
油,让他忆起2019年运动中群众互相赋权的过程。“他们眼神很坚定,很开心,不是想像中
灰暗,”他说,“政治是需要被看见。你看不见,以为香港社会气氛很差,只是很多人在不
同岗位做很多不同事情。”
然而,谈起流亡海外或因初选案被还押羁留所的朋友,他表现得感伤起来:“在某些深夜的
时刻,也会感到孤独,但没有办法,我觉得要与他们重聚 不是白白苦等,而是紧守岗位
上。参与民主运动,要淡然看待一些苦难,才可以成为你行动的原动力,不能一直低沉。”
说罢,他走在天桥上边叫喊,边派发单张,桥下面有警车巡逻,闪烁著红灯。他继续谈著“
把香港作为志业”理念,大声说:
“就算有风险,总会有硕果仅存的空间,在黑暗中寻找一片光。”
https://i.imgur.com/Zp6JwNi.jpg
612晚间,岭南大学学生会成员在旺角派发的传单:“We Shall Never Surrender”。(摄
影/陈朗熹)
而也有人像杨子俊这样,选择在《国安法》后退出街头和公众视线之外。不过,杨子俊仍有
自己的战斗方式。他强调,未来仍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信念,包括书籍出版及民间教育的工
作。在国安法红线之下,很多政治书籍无法顺利出版,有编撰及出版抗争者图文结集《致自
由》经验的他,目前成功替另一名因画政治漫画而被清算的美术教师,以及囚权组织“石墙
花”出版了社运、政治犯及监狱相关的书籍。未来的日子,他亦会为本土派媒体或人士出版
政治书籍。
杨子俊拒绝再返回主流学校教书,未来将专注在制度以外,制作及出版增补的时事教材、拍
摄YouTube影片,希望让学生知道全面的知识及真相。纵然退下火线,他表示决定了不会移
民,想在日常生活及教育岗位中延续初心。
“(我的)信念是不想变得‘大陆化’,相信香港价值,希望可继承下去。现在做出版工作
,都集中聘请年轻人,给出较高的工资;也看学生对香港的感情有多大,才去聘请,”杨子
俊说,“不一定要透过政治力量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自己能力所及内,做回香港
人做的事情。”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ng-kong-extradition-law-second-anniversary
6.备注:
“香港有一种白色恐怖在弥漫,如果我们只是孤身一人,我们会很害怕,要用集体才能战胜
到这种恐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