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清水模是不是很棒的建筑手法?

楼主: skyprayer (洗碗工)   2021-06-07 11:37:56
※ 引述《seysem (seysem)》之铭言:
: 清水模示意图
: https://i.imgur.com/sSaG0wt.png
: 我不是很懂建筑啦
: 但我听说清水模的工法很简单 只要模板做好
: 灌浆后等硬化拆模即完工,就有平顺且稳固的美感
: 小小的缺点是会有四个洞洞
: 跟一般的混凝土比起来少了之后粉刷墙壁的需要
: 清水模是不是真的这么棒啊?
用其他便宜的方式或工法来达到混凝土清水模工法的模仿
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蛮讽刺的
因为在日本 采用清水模工法通常在设计思考上
有较深远的考量 而不仅是表面的效果
1.呈现空间的纯粹感和强化光影的感受
清水模的使用在拆模后 仅作表面保护
不额外作其他修饰面材 (油漆 涂料 磁砖 石材 板材)
所以呈现了建筑较纯粹的面貌 (就像没化装一样)
这样的空间 不受其他表面材质的纹理和颜色干扰
很适合展现建筑师在建筑空间感设计上的表现
另外建筑开口和窗户产生的阴影 在清水混凝土建筑中会更加强烈
而且会随外在的天气和时间改变
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建筑师对空间变化的诠释和光影的演绎要很高明
不然容易造成反效果 变成了很呆板 又冷漠无趣的建筑
2.展现混凝土材质特性
这也是另一种对材料本质呈现的坚持
在建筑师中有一些人认为 材料的本质特性会影响空间表现的特性
混凝土和砖造 木造 金属框架结构最大差异在于 流动性
其实混凝土很像巧克力
组好模具后 灌进去流动后填满模具 然后凝固后拆开
这也让混凝土可以做出很特别的塑型 (虽然这也不容易)
有些建筑师就会想要用这种特性去传达某些他想借由建筑本体表达的概念和感受
(流动的 塑型的 浇置的 灌注的)
另外也因为混凝土会呈现模具的形状和内侧纹理
所以除了光滑面的模板 如果用木纹或其他纹理的模板(造型模板)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就会有相对的纹理
这也多了一种表现的手法
3.赞扬施工厂商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和精神
因为清水混凝土表面不会另外作处理
所以无论是模板品质 组合条件 或是混凝土本身的品质 浇灌方式 养护方式
都需要很高的技术和专注才能在拆模后达到预期效果
这中间只要有一小个环节出错 就会造成品质缺陷
施工过程中环境整洁也十分重要 (总不能拆模后看到阿B崁在墙上吧...)
另外为了展现特殊的流动性 有些特殊曲面的模具得要使用特殊金属加工
这也能展现营造科技的进步 而且不是随意可得
像是日本建筑师很喜欢用清水模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日本的师傅和工班技术及管理一流
能达到很高的品质要求
当清水混凝土建筑完成后 除了表达了建筑师想传达的空间感受外
高品质的清水混凝土也是展现这些师傅精湛的手艺和职人的坚持
不过上述三种采用清水混凝土的考量
在台湾能理解或听过的人不多 (听过的大多是相关科系的人)
大多还是跟风 赶流行 学表面的比较多.....
这也某种程度反映了
台湾经常把国外好的事物或制度搬来台湾后
却往往无法维持 走样 或沦为表面形式的情况....
我们有时只看到表面 却忘了背后的精神 缘由和价值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