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你20~39岁的年轻人注意呐!

楼主: mou0321 (BS)   2021-06-04 00:23:57
※ 引述《Fantasy7th (睡有出头天)》之铭言:
: 染疫人数变多 是不是疏忽了
: 移动多了 群聚也多了? 做好你的防疫责任啊
: 但真的都没想过是因为这些人是上班的主力?
https://www.facebook.com/RedesignInfo/posts/1214182895668551
【年轻人防疫松懈,让疫情升温?】
今天的疫情记者会上,指挥官陈时中特别提到:“6/3的资料,年轻人的比例升到25.2%,
那这个比例是在增高,那我觉得在年轻人这部分可能有一点防疫的松懈。”
然而我们不禁好奇,指挥官口中“年轻人的比例”指的到底是
“今天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例”、
“所有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例”、
还是“年轻人中确诊个案的比例”?
因此,我们翻出5/16 - 6/3的每日记者会
将确诊人数的年龄分布分别画成3张图
发现应该是“图1|今天确诊个案中20-39岁年轻人的比例”
但从“今天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例”
真的能够得出“年轻人防疫松懈”的结论吗?
问题1|以单日占比比较,容易受到筛检样本影响
从相关报导中看到,指挥官补充说明:“这一波 5/11 至 6/2,20 岁至 39 岁的染疫比
例降至 20%,长辈的比例还比较高;但这两天 20 岁至 39 岁的染疫比例增加至 25%。”
然而,从图1可以发现,每天确诊者的年龄组成有不小的波动。
由于每天的筛检样本的组成其实都不同,有可能今天筛检的样本中比较多20-39岁的年轻
人,那阳性率相同的状况下,今天的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率就会比较高。
也因此,在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确诊年龄组成时,需要先确定筛检样本的组成是接近的!否
则就会落入抽样偏误的陷阱。
(除此之外,因为采检与通报并非即时,所以用今天公布的个案早已在几天前就感染。最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要用“感染日”,或至少是“筛检确诊日”,但目前无从得知。)
问题2|除了确诊占比,也应该看确诊率
更进一步,如果看图2“所有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例变化”,也可以发现20-39岁的比例
持续上升,从这个图就可以比较合理地推论20-39岁的疫情状况持续升温。
然而,解读这个资料时也需要小心!
首先,进入三级警戒后,虽然娱乐场所关闭、全国停课,但因为20-39岁的年轻人,可能
是各年龄层中工作比率最高、且相对较多从事基层服务业的族群,需要大量与人接触且难
以远端工作。因此确诊个案中年轻人的比例增加,可能不一定是因为松懈群聚的关系。
此外,因为双北是这波疫情的热区,所以随着疫情扩散,目前的数字也可能只是逐渐反应
双北的人口组成。(20-39岁的人口约占全台人口28%)
要更完整了解各年龄层的确诊状况,除了看确诊人数的组成,同时也需要观察确诊率(确
诊人数 / 该年龄层人口数)。由图3可以发现,20-39岁的年轻人每十万个人中仅有25.8
个确诊个案,确诊率是四个族群中第二低的!
总结来说,以数据为基础做决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然而在使用上,也需要特别小心外部的其他因素影响
-
图表揪碴队-揪你一起来找碴
这是一个独立的图表改造计画,每个星期借由找出不同生活中图表错用的案例,和大家一
起从错误中练习图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欢迎大家跟我们分享需要改造的图表!
资料来源:中央疫情流行指挥中心每日记者会
资料说明:个案包含境外移入及本土,校正回归个案计入校正当日
(图1)http://i.imgur.com/067HWzm.jpg
(图2)http://i.imgur.com/WmYTwrt.jpg
(图3)https://i.imgur.com/2V32dtg.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