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就问一句:你敢打只过二期的高端疫苗吗?

楼主: leondemon (狗狗)   2021-06-02 06:59:36
※ 引述《joyi (乔依)》之铭言:
: 就简单问一句,请摸著良心回答:
: “假设高端疫苗二期解盲成功,而且没做三期就上市,你敢打吗?”
: 请摸著良心回答!!!
听到一堆人喊“临床试验二期是测试安全性,只要通过就敢打”
我就笑了出来。不知道这些人不懂什么是临床试验,还是不懂什么是数学。
临床试验是一连串的保护机制
- 动物实验保护试验一期
- 试验一期保护试验二期
- 试验二期保护试验三期
- 试验三期保护试验四期 (四期即公开使用后的追踪)
每个阶段都是为了确定有足够安全,才扩大下阶段试验人数。
避免发生大规模的试验伤亡。
每阶段的确都有试验的目的,包括剂量、安全性、有效性等。
但不是通过二期就代表没问题,在第三期、第四期才发现有安全性疑虑的不在少数。
AZ 疫苗的血栓就是 10 万分之 1 的发生率,不扩大试验根本很难发现。
国产疫苗的扩大二期,用 4000 人计算,是否能够检验出 1 千分之 1 的严重问题呢?
就期望值来说,应该会有 4 人被检出不良反应。
但实际上,却有可能完全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这是抽样的机率问题。
以上面这个例子,无不良反应的抽样机率为 0.999,
抽出 4000 人刚好都无不良反应的机率是 0.999 ^ 4000 = 1.83%
也就是拿这 4000 人来代表母体时,有 1.83% 机会会测不出 1 千分 1 的严重问题。
(另外还有抽样本身是否随机的问题)
如果像是 AZ 这种血栓问题呢,无不良反应的抽样机率为 0.99999
4000 人无检出该问题的机率便为 0.99999 ^ 4000 = 96.1%
也就是 96% 情况下,二期试验测不出 10 万分之 1 的血栓问题。
安全性完全需要仰赖试验的数量。
二期试验通过只是反应了,很难有大规模伤亡的问题 (自行计算 0.99 ^ 4000)。
国产二期的 4000 人次试验,跟已经全球施打破亿次的疫苗做安全性相比,我相信后者。
若单纯以安全性为考量,我个人宁愿等国产有百万人施打再考虑 (除非紧急又毫无选择)
至于疫苗之间,还有技术选型的问题。
台湾两家疫苗都选择重组蛋白技术,其优势在于抗原蛋白是“体外生产”,
因此不需要借由人体细胞来产生,这特性会让一些学者认为“比较安全”。
但问题它是“基因重组”,是用哪种寄主细胞来表现,
重组蛋白的序列、蛋白质结构折叠是否正确、蛋白质后修饰等,都会影响有效性。
而且通常还是会加入佐剂来刺激免疫反应,也有其安全性的顾虑。
台湾疫苗只做重组蛋白,我认为技术风险很高。
该风险来自漫长的研发和制造时间,就算紧急授权也至少需要超过一年、甚至一年半。
而中国、印度的减毒疫苗,早就已经很早就试验、上市、甚至做疫苗外交。
美国的确有分资金在重组蛋白疫苗上,但同时也投注在 mRNA 疫苗、Adenovirus 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只能视为一种保险,就是在其他疫苗都失败时,还有的选择。
重组蛋白疫苗另外的价值,就是当安全性、效力比前面疫苗好时,可替换做为收官之用。
而重组蛋白疫苗的市场价值通常很低,原因在于上市的时间比其他疫苗慢 6~12 个月。
现在市面上的疫苗大厂,各家月产能在 1~3 亿剂,全球目前疫苗总月产量推算有 10 亿。
晚半年上市的意思,就是已经先失去了 60 亿剂的市场份额。
这 60 亿剂大多数都是流入愿意付高金额的先进国家市场。
而且当你能研发出重组蛋白疫苗上市时,其他家重组蛋白疫苗也差不多时间上市。
所以当重组蛋白疫苗出来,市场的竞争力大多很低,除非有极好的安全性和效力。
但先进国家也差不多都打完了。
而台湾的国产疫苗,只选型重组蛋白疫苗,
会造成庞大的疫苗空窗期,不得不面临疫情爆发的庞大经济损失。
就是现在面临的困境。因为这段时间的疫苗最值钱,也最抢手。
过了这段时间,很快就大家都会有疫苗了。
我的看法,台湾不该只做重组蛋白疫苗,
就算没 mRNA 疫苗技术,也至少要考虑发展减毒疫苗。
至少不会在面临疫情时,会长达 1 年多无疫苗可用。
这对军队、医护、警消、运输业这些不能中断的行业来说,有疫苗至少能先大幅降低风险
最后的风险,在于 Covid-19 是 RNA virus,突变机率很高。
当突变导致抗体失效时,所有疫苗研发又得重来,台湾这一年多来的情况又会重演。
我觉得重组蛋白这种长时间研发的疫苗技术,
不是拿来防疫 Covid-19 这种疾病的重点技术。
疫苗是国防物资没错,但是有时间价值的因素。
学学别的国家如何透过代工、授权、合作等方式,比较实际。
把 Covid-19 疫苗研发丢给民间自己发展,只会让发展变得很被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