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知道这样问很像在乱……
既然qPCR需要这么长的操作时间与成本,在这个已爆发群聚感染,但是热点与冷点不均
一的当下,为什么不以两次快筛做为qPCR测验的依据?
大多数人都知道
所谓PCR检测是借由以特定序列所制成的萤光标记
这个标记会去寻找可以特定出病毒基因的片段,并且在结合上病毒基因片段时会放出萤
光。
而机器可以借由萤光强度推算出当下有接合上病毒的标记的数量。也同时代表着当下的
病毒基因浓度。
与检体一同进行即时定量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 或 qPCR)
再依照所需达到固定萤光强度所需的反应次数(ct值)来推算原始检体中病毒基因浓度。
聚合酶连锁反应每次为2倍复制,故ct值24之检体内病毒浓度比ct值25的高了2倍。
而所谓快筛通常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
当病毒进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抗体,也就是常常看到插画中长的像Y的东西。
这是因为人体的防护分为几个阶段,例如简单的皮肤与粘液的阻隔,以及体内的专一与
非专一防护。
其中体内非专一防护会借由吞食并提供病毒蛋白质外壳的抗原模式给其他细胞,并且依
照抗原样式设计出可以与之结合的抗体。
所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是具有相当的专一性的。
所谓快筛简单来说,
就是将检体先流过接上显色物的病毒抗体,
如果检体内有目标病毒的话,病毒抗原与抗体就会相互结合。
接下来通过一条插满目标病毒抗体的线,
如果此时检体具有病毒,那这时候线上的抗体就会接上病毒抗原,再接上病毒抗体与显
色剂。
此时这时候就会发出显色讯号。
如果没有病毒,那这里的抗体接不上东西,就不会有显色讯号。
接下来会通过第二条线而这条线是单纯能抓住有显色剂的病毒抗体,
所以如果这条线没显色,代表此快筛的显色出了问题,是无效的快筛。
只是由于相对于PCR其所需的初始病毒浓度较高,所以确证初期可能无法以快筛方式检测
出来。
前几天有传说朝阳科大中快筛阳性出现19个,但经过PCR检测后发现至少有17人都是伪阳
性。
既然说快筛具有95%的准确度,那为何不针对阳性的再做一次快筛?
理论上可以把伪阳性压的更低不是吗?
这样再做PCR才更准确,能发挥最大的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