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为啥不用台湾社交距离APP取代实联制?(

楼主: Pocketsun   2021-05-20 11:12:01
※ 引述《Eide (艾德)》之铭言:
: 为什么社交距离APP都有了
: 不要直接规定买东西、进商店,给店员看App有正常启动运作就好?
: 到时候有接触的直接APP通知就知道了
: 是App有Bug不完善吗?
问题倒不是在这里,而是社交距离App与实联制的功能目的取向尽管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其皆旨在降低传染,但前者要发挥功
能却需要确诊者同意上传随机生成的程式编码,而接获接触警告的人也要能自主
健康管理,换句话说,社交距离App的重点在于自我预警,且需要使用者高度的
自律与配合,毕竟如果官方说法为真,该App所生成的编码是去个人识别、无法
还原的杂凑值,对于疫调帮助有限;相对地实联制的重点则在于事后追索。不过
这样说,并不表示新推出的电子化实联制没有可以推敲的地方。
新推出的电子化实联制是利用短信将实联所需资料统一传至1922,此与纸本或有
商家(像是7-11、全家等)利用google表单留存纪录属分散存储资料有别。事实
上,以传统的纸本方式践行实联制其实并无特别不可行的地方,故意留虚假资料
与字迹难以辨识者终究少数,最受关切的传染问题也非不能克服。只要多准备几
支笔,分离使用过与未使用者,并经常消毒,即可以大幅减低因接触文具而染病
的机会。
又采取纸本实联制的实益在于:由于纸本纪录是由商家各自保存,俟有人确诊时,
才会提供纪录以便卫生机关回溯调查。此种做法在资讯自决的面向上,比统一由
国家存储,甚至还要担心串连或外流可能的情况,可说令人安心许多。指挥中心
一方面力推去个人识别、分散存储、去中心化的社交距离App,另一方面却又建
置搜集个资到何种程度未足够透明、集中存储的电子实联机制,在可以相同理念
追踪接触与确保联系的情况下,电子实联制却选择了相背的设计,虽说是为便于
追踪COVID-19确诊者的足迹,然而其中难道没有一丝让人稍感困惑的地方?
又或许问题的根本其实不在单一应用程式的设计,法制的阙漏可能是这次疫情结
束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疫情还在延烧之中,与认识的医师朋友聊过,她也
认为发展不容乐观,在以竭泽焚薮、压榨医护为默认的医疗体系没有得到改善之
前,仅仅每日数百人的感染规模,对本来已然绷得很紧的医疗,怕是不可承受之
“轻”,更别提即使经过一年的整备,筛检人物力准备仍嫌不足。但在法制面上,
姑不谈外国经验如何-如德国在一年内已修正四次传染病防治法,其所授权制定
法规命令的更动更是不计其数-台湾的防疫管制除了“特别条例”第7条外,几
乎没有说得出口的依据,却不曾见有补强的想法。
尽管如此,去年教育部配合疫情指挥中心宣布“高中以下学校全面停止师生出国”
时,却有台湾高等法院法官投书说:该“禁令”是行政指导,要求国人:“别再
凡事问法源在哪?”但无解的问题依然摆在那里:“疫情警戒标准及因应事项”
究竟是什么行政行为?甚至到了今日,连在踌躇对疫情的管制是否该何级,其又
会与什么具体管制措施连动之时,指挥中心自己对“分级”这项作为本身的定性,
乃至于法源为何都不曾澄清。正在这种-警察依其法定职权能否依传染病防治法
取缔,好比说未戴口罩之行为,还是说仅卫生主管机关始可开罚都不清不楚的
(此前有警察制服不戴口罩之顾客后,对该行为是否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是以函送
卫生机关判断的方式处理之新闻,正好突显此点)-时刻,却不乏有各路奇葩思
维,认为问题在于公民道德沦丧,神仙难救。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我只听过加
强防疫以保护百姓,倒没想过追究公民德行以移转责任,有茅塞顿开之感。仿佛
“该收心了!”声声回荡在耳边。
作者: loveapple33 (Endless33)   2021-05-20 11:17:00
政府就要掌控人民你用去中心化的设备政府要控制个屁?恐惧是最好掌控人民的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